首页 百科知识 “送王船”民俗活动

“送王船”民俗活动

时间:2022-03-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钟山村三年一度的“送王船”,于2005年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O年,以钟山“送王船”为代表的闽台送王船习俗顺利列入罔家非遗保护名录。每三年一次的钟山“送王船”活动闽南各地向发前来参加的民众达数万人之多。在钟山村巾心还有一座王爷庙一一桶伫宫是水美宫的辅宫“送王船”的一些仪式会在福仁宫举行。水美宫三年一度”送王船的庙会习俗从明代时期盛传至今,历来都是海沧地区盛大的民间活动之一。
“送王船”民俗活动_海沧民俗文化

钟山村三年一度的“送王船”,于2005年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O年,以钟山“送王船”为代表的闽台送王船习俗顺利列入罔家非遗保护名录。“送王船”情动的目的是为了祭拜朱、池、李三尊王爷用标“代天巡狞”四字的牌位来代替金身木雕神像出巡,以示世道正义、人间公平。牌位供奉于钟山村水美宫和福伫宫两座庙宇水美宫为发掘地、主宫1929年扩建而成的福仁宫为辅宫。马来西亚槟城蔡氏祠堂里亦留下了水美宫碑记。

“送王船”的日子是十一月初三日晚十二点“请王船”主会通过掷笑确定王船出巡日期时辰。王船出巡是日某时辰,举行“仙舟拍子境”,前有鸣锣开道,后有舞龙舞狮队、西乐队、腰鼓队、宋江阵、南音队、北管队、歌仔队、大乐队、蜈蚣阁等各具特色的娱乐队,最后便是王船队伍。王船后面是长长的香客队伍,道路两旁的观众也是黑压压一大片,不计其数。绕完钟山村一阁后,队伍浩浩荡荡地到这终点站--村中心的福仁宫,人们便开始祭拜。下午四点多,王船又在众人的争抬下,到达王船埠(该村烧王船的固定地点)。王船周边堆满大米、油盐酱醋、活猪活羊等供品和柴火,晚上燃放焰火之后,就开始烧王船,整个祭祀活动结束。

第一节“送王船”活动纪实

钟山“送王船”的历史渊源

钟山村每三年一次的“送王船”习俗自明朝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福建全省历史上阁下了众多的王爷庙,尤其以钟山水美宫最为有名、最为灵验。多年以来,水美宫香火鼎盛,来者如潮,逐渐成为附近乡民的信仰中心。

关于王爷的传说各地有不同的版本。据水美宫理事会第八任会长陈福圆先生介绍,传说当年有三十六位进士进京赶考状元,提前到达后住在地下室读书、弹琴、唱曲。有奸臣嫌其喧哗,上告朝廷。唐太宗要张天师施法术制止,张天师祭起法坛作法,谁知银朱笔一丢,二十六位进士人头全部落地,成了屈死鬼。这些人赴京赶考原本是要为国家出力,想不到魂断京城,十分不甘,就托梦皇帝诉说冤情;皇帝觉得他们说得有理,就封他们为“代天巡府”,替皇帝巡查四方,“游府吃府,游县吃县”。于是二十六位进士的名字被写在纸上,分成十二组,连同皇帘的圣旨牌一起装人十二个竹筒封好封口后投入江中任其漂流。其中一个竹筒漂到浦尾(钟山村边)的海滩上,被一个找食的乞丐捡到撕开封口后看到皇旨和写着朱、池、李三位进十名字的字条。这位乞丐就在附近村民的帮助下募资捐款,于当地的海边--钟山村东南端的小溪入海处建起了“浦尾庵”后改名为“水美宫”从此,三位代天巡持王爷受到当地乡民的供奉。各方乞丐在王爷庙里也得到较好的待遇,他们可以未经王爷许可而随意享用庙里的供果,而其他民众擅自取用供果则可能会受到一些处罚。

钟山水美宫在闽台各地有相当多的信众龙海的鸿渐王爷庙、晋江的十二施王爷庙等庙宇每年都要来水美宫挂香,请香火回去,以保一方平安。每三年一次的钟山“送王船”活动闽南各地向发前来参加的民众达数万人之多。在钟山村巾心还有一座王爷庙一一桶伫宫是水美宫的辅宫“送王船”的一些仪式会在福仁宫举行。

水美宫三年一度”送王船的庙会习俗从明代时期盛传至今,历来都是海沧地区盛大的民间活动之一。20055月,“送王船”习俗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2007年钟山村的送王船活动定于每年农历十一月初六(1215日)举行。

钟山“送王船”活动内容

应钟山水美宫现任会长郑志福先生的邀请从20079月开始笔者参加了钟山造王船和送王船的各项活动。以下将笔者在农历八月十六(926日)至农历十月初四(1113日)的各次活动过程的见闻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

1.立杆升旗

农历八月十六(926日),是造王船活动正式启动的日子。这天一早,庙会的十六个理事就在郑会长的带领下身着便服在村中心的福仁宫门前广场上竖起两根粗约二十厘米、高约十米的大红色旗杆旗杆的上部各有两个木制方斗,写着“合境平安”等字样,方斗四角插四面小旗,是“行普积德”、“爱护黎民”、“五谷丰登”、“经济繁荣”等内容。旗杆竖起后,理事们在新旗杆上升起两面镶红牙边的橙色大旗,“代天巡狩”几个红色绣字分外醒目。随后,理事们在福仁宫前排成两行,一同举香先拜上天、再拜王爷,空地上数串十几米长的鞭炮陆续点燃,将现场气氛极尽渲染。

立杆升旗仪式完毕,理事们来到相隔百米位于村南端的水美宫。大家齐心协力把放在屋外的大批造船木材搬入宫内。老人们说,在造船期间将把宫内的三位王爷请到会长家中供奉,水美宫的正殿作为造王船的重要场所,几个月内都不允许闲杂人等随意进入,特别是不让女性进入造船现场。

2.安栈

安钱是造船术语,就是安装船的龙骨,也就是造船的第一步。王船的所有部件都是以龙骨为基础向船体前后延伸、在龙骨两侧展开。所以安栈的意义显得特别重要。

农历八月十八(928日)是个吉日,每任造王船的安栈仪式都定在这一天。其实,前一天晚上这里已经很热闹了。恰逢月明风爽,很多村民干脆不睡觉,早早来到水美宫周罔等候。宫外广场的路边摆满了大方桶烟花,足有二十几个,还有蜿蜒如长蛇般的爆竹串在盖着路面,行人只得提着脚尖小心路过。

零点刚过,水荣富理事们陆续来到水美宫前。大家换上湖蓝色的长衫马褂,戴上黑色大礼帽,披上绣着“钟山水美富理事会”金字的大红绞带。十七个理事和穿黄衣的“彩起头”(水手长)在宫门前列队,宫前的地面上还铺了两排草席。零点二十分,吉时一到,爆竹声阵阵响起,理事们跪在草席上,朝着水美宫三叩九拜。礼毕,理事们进入宫内,这时胆缠大红绸布的造船师傅对着罗盘,指挥大家调整龙骨头部的朝向最后选择与宫门夹角约为50度的西北方向摆放好王船龙骨(据说每任的龙骨方向都根据风水地理进行调整)。接着,师傅在龙骨上安装好四块横向的木制部件(船肋骨)。零点五十分,安栈仪式结束,这时宫外的烟花陆续点燃,瞬间,钟山村的夜空被朵朵银树金花镶嵌,灿若银河,天上的明月也黯淡了光辉。焰火持续了二十分钟,村民们才尽兴而归。

3.安龙眼

安龙眼,也就是为王船安装眼睛。木船头部的两侧各装有一个眼睛,有了眼睛,木船也就有了生命。安龙眼的仪式也是安排在晚上进行的,主要根据造王船的进度来挑选一个合适的吉日。今年定在农历九月二十六(115日)晚上九点举行安龙眼仪式。

安龙眼的仪式与“安栈”大同小异,理事们跪拜完毕进入宫内,分列王船两侧,造船师傅在红烛的光照下,将事先做好漆好的木制大眼睛用特制钉子钉在船体的相应位置上。两颗黑眼珠还镶挂着三条代表吉祥的红丝带。水美宫外照例烟花爆竹,不过规模稍小一些。

4.立桅、进水、请帆

“立桅”、“进水”、“请帆”是造王船过程中三项重要内容。立桅,顾名思义,就是在王船上立起桅杆;进水,则是到海边取回海水,运到宫内浸泡铁锚;请帆,是将王船出巡时悬挂的船帆请到水美宫来。

农历十月初四(1113日)钟山村举行了造王船开始以来规模最大的祭祀活动,上述三项仪式连续进行,一气呵成。

上午八点三十分,钟山村道上出现了一支长长的队伍,队伍最前端是两面代“天巡狩”金色大旗初十二面绣着飞龙的三角形彩色大旗,接着是四个敲锣打鼓吹着唢呐的老人。然后是三十二个头上戴着向各色影花叠成锥形高帽、身穿蓝衣黑裤的“彩莲”(即水手),他们或手持船桨或提着红灯笼,排成两列,由身穿黄色衣裤的彩莲头(水手长)带领。水美宫郑会长带领十六名水美宫理事,身着民衫,头戴礼帽,披着红绥带走在队伍中间。压阵的是二十名钟山村腰鼓队的女队员,她们边走边舞,鼓声阵阵,为活动增添不少喜庆气氛。队伍从郑会长家中请出小王船(长约一点八米、挂着三面船帆的王船样本)由“彩莲”们抬着来到村中心的福仁宫,理事们在宫内罗列队祭拜,态度虔诚、元比恭敬。

九点十五分,游行队伍穿过菜市场,沿着村边来到水美宫。

九点二十分,仪式正式开始,水美宫理事们三叩九拜,“彩莲”们也各人手持一束香拜上天、拜王爷。在另一边,老人们在新做好的小舢板(王船的附船)船舱中间放入芝个大陶钵,又在各个陶钵中放入一枝龙眼树枝叶。老人说,这些是取海水的必要装备。

九点四十五分,随着宫外阵阵鞭炮声,“立桅”仪式开始。三位老人在宫内的王船上立起“桅杆,此时的桅杆足有六米多长’在船上立起来会超I出屋顶,因此先用竹竿来代替。待十一月初六那天凌晨将王船从宫内移到宫外广场时,再换上真的桅杆。这是多年来的习惯做法。

九点五十分,“进水”队伍依照原先的排列顺序,浩浩荡荡开往“海边”,八个“彩莲”抬着小舢板和小王船走在队伍中间。古时候涨潮时海水可以到达水美宫的门前,经过多次围海,如今海岸线已经退到距离村庄几公里远的海沧大道之外。离钟山村不远的海沧区行政中心南面的人工湖与外面大海是相通的,湖水就是海水,庙会经过搏筊后确定在湖的西岸“取水”。队伍行进了一千多米,来到湖边停下来,在湖岸上排列整齐,郑会长将一路上举在手中的主会炉在岸边立好,带领十六位型事三十二位“彩莲”举香敬拜上天大海,“取水”开始。

庙会理事们一个挨一个从岸上到水边排成接力队伍三个装着海水的大陶钵被一双双有力的手臂传递到岸上的舢板边然后由几个老人小心翼翼地抬到舢板的三格船舱里,再将洗净的龙眼树叶放在钵内的水面上。放过鞭炮,彩莲们抬起小舢板和小王船,游行队伍一路敲锣打鼓,顺着原路回到水美宫前。老人们把陶钵抬人宫内,摆在王船周围的地上,从船上取下三支铁锚,将铁锚尖浸入陶钵的海水里,大家陆续退出宫外,进水仪式完成。

十一点十分,队伍又出发了,这回是“请帆”。大家照样浩浩荡荡穿过全村,来到本任会长家中请出几天前刚刚缝制完成的船帆依旧放在小舢板上抬回水美宫,放在在王船上。至此,“立桅”、“进水”、“请帆”仪式全部结束,摄影师自始至终跟着队伍,跑前跑后,摄下大量影像资料。而海沧街道干部、海沧区委宣传部干部也在现场“采风”,力图将这些难得一见的画面定格。

钟山“送王船”习俗文化节

三年一度的“送王船”活动,在农历十一月初六(1215日)这一天达到最高潮。1214日,福仁宫和水美官就在显眼的地方贴出大红通告:

王船出栈--十一月初六 0:20 王船游境一一初六9:40抬玉船安位--初六下午4:10;王船化吉一一初六晚9:40。习俗文化节的各项活动按照通告的安排,有条不紊地进行。

1.王船出栈

王船出栈指的是将王船从当初“安栈”的水美宫正殿内移出到水美宫外的广场上,竖起主榄杆挂上船帆,为游境做好准备。

初五(1214日),天刚擦黑,水美宫的广场上就聚集了不少热心的村民和好奇的外地人,身穿蓝衣头戴影帽的彩莲们手扶船桨维持着现场秩序。村中鞭炮声声震耳欲聋,天上礼花串串耀眼夺目。换好服装的庙会理事们和戴着红袖标的指挥们在宫门前等候吉时到来。23:30,宫门两侧门板开始拆除,宫门顿时拓宽为四米多,在广场上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王船的“庐山真面目”了。初六的零点刚过,身穿黄衣的彩莲头在广场上竖起了五米多高的“代天巡狩”旗幡,理事们进入水美宫内,对王船进行再一次的检查整理后退出宫门列队恭候。此时发生一个小插曲一批村民涌入宫中想提前在抬王船的队伍中争到一个席位,少数人的冲动及时被大会组织者制止了。

零点二十分,吉时已到,随着总指挥的一声号令,在船身周围列队的众多村民们用双手慢慢托起重达几千斤的王船,小心谨慎地移动脚步,跨出口槛,稳稳地将王船放置在广场中央的四方形船架上,接着将船头调整为朝南方向。不断升空的礼花将广场点亮得如同白昼。

六个穿蓝衣扎红绸头戴鸭舌呢帽的老人(王船游境时船上的水手)登上王船,开始做出海航行前的准备:他们先后树起前桅杆、后桅杆和主桅杆,又挂上芝面大船帆,三个铁锚落在船前船后,锚尖浸入陶钵海水内,意指停船下锚。其他村民在主事们的安排下,在船身四周用十多根碗口粗的长杉木绑在四方形船架上,扎成一个巨大的众人扛抬的架子。理事们在船头前方的空地上摆下三张供桌,围上“代天巡狩”的桌帘,桌上摆满供品,最显眼的是宰好去毛的两只大牲畜:一只大肥猪和一只大公羊。妇女们对着王船虔诚地烧香跪拜,祈求王爷保佑风调雨顺、合境平安。

凌晨两点多,随着爆竹声渐渐稀疏围观的人群敌不过瞌睡虫的侵袭,逐渐散去,村庄又恢复平静。

2.王船游境

王船游境是习俗文化节的一项重要活动程序。历届“送王船”举行之际,到钟山村参加活动的人数都多达上万人。2007年的规模更大、游行路线也更大,牵涉到交通、消防、公安、市政等方面,所以水美宫理事会、村两委、村老年会通力合作,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交警、公安部门、街道办、区政府当天都派了许多得力干部,协助钟山村开展文化节的活动。

清晨五点,村中心戏台上就挤满了五岁至八岁的男孩女孩和他们的家长。大家正忙着为孩子们化妆,稚嫩的脸蛋抹着油彩,娇小的身躯套上戏服,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个个打扮得惟妙怖肖。他们将坐在蜈蚣阁上随着“香阵”队伍游行到中午时分。

天刚蒙蒙亮,水美富广场上就来了很多妇女老人,他们提着香篮,在供桌上摆满供物,烧香祭拜王爷。十几个“影莲”在王船附近维持着秩序。八点三十分,庙会理事们都来到水美宫,大家有条不紊地在郑会长的指挥下做着准备。共同参加文化节盛典的同安“车鼓弄”、翔安“拍胸舞”等团体也陆续来到现场。

这天的王船游境分为两个部分,香阵队伍游行路线长且早于王船队伍出发,按计划两支队伍将于十点多在兴港路会合。

八点五十分,香阵(进香队伍)开始从水美宫出发。队伍最前面的是四个老年妇女,她们拿着头部用红色带子绑着龙眼树叶的扫把,轻扫着路面浮尘。两面开路大锣“铛、铛”回响,四个村民抬着巨大的不锈钢牌匾,“钟山村”三个大金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另一面大牌匾“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钟山送王船”紧随其后。十多个中小学生举着的庙会旗帜迎风招展三位老人各牵一匹身披大红布的高头大马,为游行队伍增添许多喜庆色彩。

阵容强大的蜈蚣阁队伍走过来了。在前任水美宫会长、本届文化节副总指挥陈福圆先生的指挥下,一百二十四个身穿红色运动衫的壮汉肩扛着连成一条长龙般的三十节漂亮的阁棚蜿蜒前行头尾两端的龙头和龙尾随着节奏上下左右舞动。坐在阁棚上的六十个儿童睁着好奇的眼睛神情严肃地扮演着他们的戏剧角色。一些心疼的家长手里举着香紧跟在队伍后面,路边的观众则是啧啧称叹。

香阵的乐队游行队伍由三十五支从晋江石狮、龙海、同安等地请来的乐队组成,其中西乐大乐队就有十五支,其余是腰鼓队、西鼓队、舞狮舞龙队,还有戏剧人物、歌仔唱、踩高跷等。大部分乐队都是由本村村民或邻近村民答谢的。一位名叫陈梧桐的钟山村民近年来事业顺利本届文化节他一家人就答谢了蜈蚣阁和其余十一支乐队,感恩之情可见一斑。

香阵队伍绵延数里,顺着沧林三路、海富路、沧虹路,经过大海洋、翔野花园,到达兴港路,一路上不断有人加入到进香队伍之中,围观的群众更是人山人诲。

水美宫前的准备工作还在紧张进行六位由老渔民担任的“水手”忙着往船上装载各种航行用品并搬上大量的纸钱。厦门卫视的记者正在采访钟山村的热心人士蔡明德先生,他将王船习俗的来龙去脉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村庄附近几家公司的领导也来到水美宫前,向钟山村村两委和庙会理事们表示了企业对钟山送王船习俗文化节的祝福。

九点四十分的吉时一到爆竹声骤然响起王船巡游的队伍开始移动。前面照例是几个一手举香一手拿扫把的老年妇女在轻扫浮尘,几个老汉敲锣打鼓紧随其后,拍胸舞、车鼓弄两个团体一路前行一路表演,钟山女子腰鼓队队伍整齐、鼓点有力,五位身着影色道袍、头扎小髻的同安道士吹着牛角号子呜呜有声。十六个庙会理事在郑会长的带领下走在王船前面,三十二名“彩莲”手持船桨巡行在王船两侧,身材健壮的“彩莲头”双手挥动“代天巡狩”旗幡为王船开道,王船队伍根据旗幡指引或行或停,井然有序。

游行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艘花费三个月时间精心打造的“王船”了。王船长十二米,连主帆一起高约七米,船身全部采用上等木料,由聘请的同安老造船工按照实际比例一丝不苟地制作出来,出海航行的设施应有尽有。老渔民说,这艘木船放人海中完全可以正常航行。据说以前“送王船”的习俗就是将船放入海中让其随意漂流,王爷在船上一路代天行道,后来才逐渐改为“烧王船”。

今天的王船打扮得特别漂亮,船头装饰着一个硕大的纸扎虎头,其额头上的“王”字、呲牙咧口的大嘴巴以及炯炯有神的绿眼睛让人感受到了王爷的威严。三面船帆高高挂起两侧船舷插着十几面彩色小旗船身上绘着十二生肖活灵活现的画像。

最为壮观的还是抬王船的人群了。船身前后左右共有八根碗口粗的长杉木扎成众人扛抬的架子。王船游境时每根杉木最少有十五个汉子用肩膀扛着,还有许多人钻到船底下用手托着船身。王船就在近二百人的扛抬下,在陆地上游行自如。

在王船游境总指挥的号令下,王船队伍时而缓步前行,好像航行在风平浪静的浩瀚大海之中;时而急速奔跑,就如船在大河之中顺流事下三千尺时而停在原地,船身翻腾起伏不止,原来是遇到大风大浪,但最后总能逢凶化吉。汉子们挤在船身下虽然空间狭小,但大家仍然配合默契。村里的习俗是‘凡是男子汉今天都应该去拾王船,这样王爷才会降福于你。所以在王船行进的过程中,众多男人(包括一些外乡人)都跟着抬王船的队伍一起走,只要一有人抬累了退出来,马上就有人补上去。抬过王船退出队伍的人虽然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但他们脸上流露的却是心满意足的笑容。由于主帆顶端离地面高度足有八米多,因而马路上方的许多电缆都成了前行的障碍。王船巡境中除了有两位村民拿着长竹竿在路边挑高电缆外,船上的四位水手也不断在收帆放桅、树桅升帆动作熟练自如。另两位水手则不停地将装满船上二十多个大麻袋的纸钱大把地撒向人群象征王爷将吉祥和恩泽不断撒向人间。

王船在全长四公里的巡境绕村路程中共有五个歇脚停靠点:沧林二路路口、沧虹路路口、马青路钟山村口、兴港路钟山村口和海沧行政中心检察院附近路口。每当王船到达一个停靠点,“影蓬头”的高旗幡就靠近船头,指挥船慢慢地停放在路中间,水平将铁锚放下,浸入陶钵的游水中。老人们在船前空地摆上供桌香炉,郑会长带领十六位庙会理事们列队举香叩拜,五位道士摇若铜铃吹着牛角,绕着供桌忙着“做谯”。“拍胸舞”、“车鼓弄”、“腰鼓队”几个团体则随着音乐在围观的人群中间表演精彩的节目,他们认真敬业的态度和诙谐幽默的演出博得阵阵喝彩。

在王船游境和阵游行的过程中,海沧公安分局出动了大批警力在沿途维持治安及疏导交通,他们被村民称为“王爷的保护神”。海沧电视台、厦门卫视的记者们不辞辛劳,跟着队伍前后奔跑,抓拍精彩镜头,也深得村民们的赞赏。

经过一个上午的游行和五次停靠做谯,各路队伍终于在中午十二点整到达活动的终点--钟山村福仁宫附近的村道上。王船在这里掉了一个头,下了锚稳稳地停泊在路边。庙会理事们虔诚地做完仪式,“王船游境”的程序告一段落。

这时,穿戏服的小孩们逐个从蜈蚣阁棚中爬出来,伸伸懒腰,疲倦的小脸上充满成就感。旁边戏台前各路英雄的演出则刚刚开始,参加巡游的四十支乐队、歌队、龙狮队纷纷表演拿手好戏,围观群众大饱眼福。

3.抬王船安位

经过中午时分短暂休息,下午钟山“送王船”习俗文化节又掀起一个小高潮。

村民们在下午三点多就陆续聚集到村中心王船的停泊处,他们等待着抢先占到抬王船的有利位置只等四点十分的吉时一到大家再齐心协力将王船抬到村庄南端的空地就位。庙会理事们和手拿船桨的“彩莲”们也早在现场张罗开来,他们列队祭拜后随着开船的号令发出,会长们就带领抬王船队伍一路上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地从村道中间往南开拔。村南端的一大片菜地已经提前平整好,队伍顺着区文化中心边上的马路拐进空地,在这里王船掉转了方向,船头正对南方,稳稳地落在地上。数百个汉子从船身下钻了出来,满身大汗却满脸喜悦。

王船安位后,十多个庙会理事挽起袖子,扎起马褂,将现场摆放的一捆捆柴火片子搬到船身底下,塞满后又在周围堆上大批纸钱、米袋、盐袋、柴火和水果,堆得王船就像停泊在小山包上似的。这些物品都是各家村民为王船出行准备的:只有荷包大小的米袋象征一担米,两捆筷子粗细的小木棍就代表一挑柴火,这些数住充足的粮草可以让王爷在代天巡狩时绝无后顾之忧了。船上面摆满了锅碗瓢勺,纸轿纸人,甚至还有活鸡活羊,万事俱备,只待东风了。一切准备就绪,天也渐渐黑下来了,现场只留下几个“彩莲”看守,众人先后回家。这天村里家家都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招待许多前来参加习俗活动的亲朋好友,谁家的客人多,谁家就觉得最荣耀。

4.王船化吉

“王船化吉”是送王船习俗文化节中最重要的活动内容。村民们不说“烧”王船,而说“化吉”,显然是一种讨吉祥的做法。传说王爷三年一度乘坐王船出行天下,代表上天扬善惩恶,完成使命后就会骑着白马带领众将士回到钟山水美宫。

晚上是送王爷正式出行的时辰各方人士十分重视参加活动的人数也达到历史的最高峰,现场围观的群众里三层外三层。只见村庄上空烟花齐放,此起彼伏,照亮了附近的高楼大厦,映红了村民们的张张笑脸。

庙会理事们则在八点半将王爷金身送到船上并将各人的替身人偶留在王爷身边,随后大家迅速回家将长衫换下。为避免不吉利的事情发生,他们在回家途中按照习俗每人口中都含着一个鸡蛋,避免无意中与他人说话。“王船化吉”活动则由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们来主持。

时间在人们的期待中慢慢流逝,道士们继续做谯,几位老人在船的堆积物上洒上柴油,点着香烟在旁边等着,鞭炮焰火陆续停息。

晚上九点四十分,火种准时从一个老人的打火机中传到堆积的柴堆上,接着其他几位老人分别在各处点燃柴火,瞬间大火裹着疾风轰然而起,整艘王船顿时被大火吞没,火光异常耀眼,热浪扑面而来。但是,围观的人群却没有一个人退后半步,大家或好奇,或崇敬,或震撼,有人在欢呼,有人在呐喊,有人则感叹,个个充满了激情。在人群中,独见那位费时百日、花了全部心血打造归精美王船的同安老造船工王师傅红着眼睛,神情木然,点着香烟的双手微做颤抖,口中问着“烧掉是不是很可惜”。

随着火势越来越旺,船身渐渐被烧穿,不断胡塌。船正中那根近二十公分粗的主拢杆也被火舌缠绕根部越烧越细,却久久屹立,不肯轻易倒下。成千上万围观的人群全盯着这根桅杆,现场:三四台摄像机的镜头也全冲着它,大家都在猜测这桅杆到底会倒向什么地方。原来,钟山村分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块居住片区,传说当“王船化吉”时,主桅杆倒在哪个方向,王爷对那个片区的村民就会更加眷顾,他们生活会更平安、事业会更发达。经过五十分钟的烈焰燃烧,王船及周围的堆放物基本化为灰烬时,主桅杆才渐渐向西北倾斜,在几十个西北片村民的欢呼雀跃声中倒了下来,这时众人才长舒了一口气。天上烟花地上爆竹又响成一片,村中戏台上的萝刷好戏刚刚开演,村民们要欢乐通宵了。

钟山“送王船”习俗文化节圆满落幕了。整个活动从始至终精心组织,环环相扣,犹如一部大机器在精密运转。这里有钟山村民的智慧、勤劳,有庙会主事们的无私奉献,还有村领导和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经过钟山村民众的努力和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以钟山“送王船”为代表的“闽台送王船习俗”于2010年顺利列入国家非遗保护名录。

第二节“送王船”习俗的现状简介

“送王船”活动自始至终精心组织环环相扣犹如一部大机器在精密运转。这里有钟山村民的智慧、勤劳有庙会主事们的元私奉献还有村两委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1.庙会组织的诞生和分工

钟山村的送王船大型庙会活动每三年举办一次,每逢虎年、蛇年、猴年、猪年的正月初二就开始启动新一任理事会的选举,确认各项准备工作。新任理事会主持日常工作,一直持续到农历十一月“王船化吉”后庙会才告一段落。

“王船化吉”的时间,是冬至前的某个休息日,由王爷决定具体的日期和时辰,也就是由庙会会长在王爷牌位前确定的。

正月初二那天,向上一任会长主持在水美宫通过卜阴阳筊选出下一任新会长。新会长候选人由钟山村四个角落(原来划分的四个居住片区一一上厝尾、后埔、四芽角、中村)中一个角落的热心庙会活动的自愿报名人组成。虎年、蛇年、猴年、猪年相对应的四个角落轮值,十二年一循环愿意参加候选的男性成年村民都可以报名应选。

新会民逃出后,通过卜阴阳爱确定送王船各项活动的具体时间王船安龙眼日期,王船立桅、请帆、进水的日期,“王船化吉”的日期。八月十六立杆升旗、八月十八王船安栈的日期是固定的,则不需要卜筊确定。

正月初四,由新会长主持在水美宫卜阴阳筊选出副会长(庙会理事),在钟山村四个角出落众多热心庙会活动的自愿报名人当中各选四人,一共十六人,加上会长、彩莲头组成新一任的庙会理事会。当年如遇会长带重孝,将需要重新进行选举。

新一任庙会理事会正式接任是在当年的农历六月十八日(王爷生日那天)。当天上午,钟山村庙会要举办隆重交接仪式,从上一任会长家中请出主会炉、小王船,游行队伍浩浩荡荡经过村中主要道路,一路烟花炮仗,锣鼓喧天,一致送到福仁宫、水美宫,祭拜后送到新任会长家中设台供放。

庙会的“移莲头”(水手长)、会计、出纳(负责管理水美宫和福仁富的香油钱)等庙会具体办事人员由新会长直接任命。通常,根据会长的提议各个角落的四个理事要推选一个小组长,负责组里事务。四个组日常紧密合作、具体分工,其中会长所在角落的小组负责年节活动、唱戏安排等庙里的主要事务,会长会根据市要安排一个常务副会长来协助自己管理。第二个小组负责对外联络、接待安排等,另外两个组则轮流负责王船的建造。

在临近送王船的日子,具体事务繁多,会长将根据需要调配人员灵活机功地安排各项工作。村两委干部、蔡氏宗庙、村老人会全都竭力相助,大家同心协力,力求把活动办得圆满,办得完美。

送王船活动的那几天,会长、理事们要进行各项祭拜仪式,无暇顾及整个活动进程的安排和指挥,会长会邀请一个年富力强、精力旺盛、富有经验的热心人士担任庙会活动总指挥,期望把整个过程进行得井井有条。与此同时,村委会将委派一个副村民协助庙会工作,村老人会担当后勤工作,大家配合无间,共祝活动顺利进行。

2.蜈蚣阁

第七任以前的钟山村庙会活动之中的蜈蚣阁香阵游行,皆是由东屿村的队伍自费组织参加。作为海边村落,东屿村民非常崇敬王爷。那时,钟山村组织了一种叫做“大莲”的、类似蜈蚣阁的影轿参加“送王船”活动的香阵游行,宽两米、长三米的彩色花轿上坐着两个影妆儿童,十几个彩轿依序排列行进队伍也十分壮观。从第八任庙会开始,村中热心人士捐资购买蜈蚣阁阁板、请扎纸艺工匠扎制漂亮的蜈蚣阁参加香阵。到了如今,眼蛤阎已经具有较大规模,大多在十节以上。

村民家中如果有五岁到八岁的小孩,他们都会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蜈蚣阁的游行,因为这是非常吉祥的活动,大家都相信能在今后得到王爷的庇护,孩子也一定能健康成长。所以大家都愿意负担一笔不非的费用(每节六个抬阎人工的费用、服装等的费用)。

报上名后,家长还要急着参加抽签,因为蜈蚣阁的小孩将穿上戏服,扮成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这时大家都希望抽到帝王的服装,那是最吉利的。不仅如此,因为服装分为男女,而报名的男女生却没有固定,所以有的女孩要穿上男装,男孩们却不希望扮成小姐,这些都需要庙会的组织者花费一番心思。

蜈蚣阁游行时,家长们还得举着香烛,跟在蜈蚣阁队伍的两边,时刻照应着宝贝们,巡境半天下来,大人小孩都累了,但大家都觉得特值得。

3.卜阴阳筊

钟山村的信仰跟闽南一带人的信仰基本一致,道教与佛教信仰相互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拜神习俗,如在王爷前卜筊占卜凶吉,烧金银班钱等。

所谓杯筊,最常见的是竹制,形状似半月,外突内平,外称阳,内称阴。占卜时先将杯筊合拢,捧至胸前,默祷一番后,抛空掷地,视其俯仰,以定吉凶,占卜时抛空掷地,两片杯筊一正一反为“圣杯”“笑杯”或“怒杯”。“圣杯”寓意王爷赞许,所求吉利,“笑杯”寓意王爷嬉笑,不置可否;“怒杯”寓意不同意,所求不吉。

4.王爷塑像

钟山村的水美宫、福仁宫供奉的王爷没有真身塑像,只是“代天巡狩”的牌位。在“送王船”的前半个月才由专业扎纸艺人糊制出分别是红脸、粉脸、青脸的朱、池、李芝尊王爷塑像。这些塑像自始至终是不能让大家看到的,在这期间秘藏在蔡氏家庙中,每天由会长及“彩莲头”为王爷“洗脸”(也是一种仪式),只有他们两人和一位蔡氏年长者才能看到王爷的塑像。

在“送王船”活动的当天下午三尊王爷塑像由会氏、“彩莲头”和蔡氏年长者现手捧着,在丝绣大华盖遮盖下,由“彩莲们”护送着一路步行,从蔡氏家庙出发,直接送到安放在村边的王船之上,王爷们将在当晚随王船一起化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