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舆论感应与舆论监督

舆论感应与舆论监督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舆论感知社会腐败、恶劣风气的威胁,激起社会舆论的监督,从而制定净化社会的举措,是社会舆论预警功能的第二种表现。媒体对社会阴暗面的揭露,大多是公众舆论监督的结果,人们平常说的舆论监督,是人际舆论对恶劣事务的自发性的曝光,不仅超越了媒体监督,而且涵盖了舆论预测的特殊功能。
舆论感应与舆论监督_舆论学概论

二、舆论感应与舆论监督

皮肤是人同外部环境接触的媒介,通过皮肤人类可以感知外界气候的变化,做出各种适应外部环境的行为调整。同样,由于舆论不是任何个人的思想情绪,而是社会整体知觉的集合意识,公众大体一致的意见表现出人们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整体评价。正如我们可以通过皮肤感知外界气候变化一样,通过舆论可以感应社会“意见气候”的变化,检验和发现社会的异常现象,防范恶劣行为对社会的侵害。

通过舆论感知社会腐败、恶劣风气的威胁,激起社会舆论的监督,从而制定净化社会的举措,是社会舆论预警功能的第二种表现。媒体对社会阴暗面的揭露,大多是公众舆论监督的结果,人们平常说的舆论监督,是人际舆论对恶劣事务的自发性的曝光,不仅超越了媒体监督,而且涵盖了舆论预测的特殊功能。在人们日常的交谈中,指出社会出现的危害公共利益的倾向,同时也是预言社会恶劣倾向的趋势。这种警告成为社会批评,再被媒体广泛的报道,就向政府、司法部门以至整个社会发出预警。

社会批评是舆论监督的外化,作为社会的晴雨表,一旦频繁的出现,则让人们感知错误倾向和不良行为的大量存在。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有许多正直之士指出,共产党内出现了严重的腐败,但却遭到“污蔑共产党”的回击,认为共产党内只存在“个别人的不正之风,不存在腐败”。到90年代末,又有许多人指出,干部提拔暗藏金钱交易,要想做官,交款预定,腐败滑到可怕的地步。这种宝贵的进谏,又遭到“攻击党的干部政策”的诬陷。21世纪初,许多人私下议论,所谓“培养接班人”就是培养自己的子女或亲信,是与民主选举公仆相抵触的封建世袭制的翻版。以上三种社会舆论都在三五年之后被某些地方或部门出现的事实所证明,舆论对社会的感应多么准确而有效。

社会恶性倾向一出现,感应最灵敏的就是坚持正义的有识之士,他们是一层人而不是个别人。他们发表的见解通过个体间的互动而演化为普遍意见,最初不能在媒体上发表,却在民间广泛传播,形成民意,表现为民间的舆论监督。有识之士的社会关系数量和大众参与议论的数量,是两个关键参数,对舆论预警的准确性发挥重要作用。果然不到五年,中共中央公开警告买官卖官的吏治腐败,提拔干部的家庭与领导背景,也激起民间统计家的关注。

每个公民都是社会观察者,许多人有一副火眼金睛,身边任何微小的不良倾向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感官与思维的敏锐使他们果断地作出判断。个人由社会意见网相联结,合理的意见被更多的人整合和深化,对社会现象的本质挖掘得异常准确。舆论对社会零散现象的概括,在综合大量赞同或反对意见后作出的推测,随着时间的延续,经过成千上万人的不断矫正、充实和精准化,预警总是万无一失。当这种判断的出现不是偶然、短时间或萎缩的延宕,而是越来越发展、扩大和富有大量例证时,公众提出的预言就是真理了。政府官员对此类事物的意见则不同,他们受行政规则的约束常常谨言慎行,不敢多说话或说真话。当他们是这类事物的当事人时更会守口如瓶,加上官员之间对恶性现象不会诚恳交流,不愿表达预言就成为他们的处世哲学。

显然,搜寻舆论预警对政府官员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正确执政的条件,而且在于它是杜绝和消灭恶性事件的重要措施。观察、搜集民间舆论监督的信息,高度重视公众对政治运行的批评,鼓励公众主动地揭露坏人坏事,是公共政府的神圣职责。一个名副其实的公共政府,为预防社会恶性事件的发生,必须最大限度地让民间私下的曝光在媒体上广泛传播,增加社会舆论监督的总体力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