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华侨华人在上海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华侨华人在上海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时间:2022-02-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华人华侨资本可以促进上海经济走向外向型道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其溢出效果明显。而且,最近一个时期,海外华侨华人对华投资势头不减反增,华侨华人投资来源地向新的华侨华人聚居区扩散。目前,在上海工作生活的留学归国人员有6万多人,占全国总数的1/3。东盟国家作为海外华侨华人最重要的聚居区,已成为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华侨华人在上海经济转型中的作用_跨越与转型:国际商务视野下的华侨华人与华商

为进一步扩大招商引智规模,国家有关部门于2009年相继出台了《国务院侨办重点华侨华人创业团队支持办法(试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的意见》和《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教育部关于华侨子女回国接受义务教育相关问题的规定》等文件,2010年,《全国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为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大国转变进行整体规划,是我国侨务工作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从人口经济学角度看,人口国际迁移对迁入国来说,人才流入几乎是无本万利的交易。从经济效益上看,人才流入可以增加劳动力资源,缓和劳动力不足,增加对商品的需求,由此产生了更有效率的经济效益;可以收到“智能效益”,节省培养人才的费用,这种人力资本投资在发达国家越来越昂贵,而流入人口的素质越高收益越大。据统计,1950—1975年,美国从发展中国家吸引的高级人才中所获得的价值为年平均86亿美元,比同时期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给的外援总和还多,而联邦德国在1957—1973年期间,仅这方面的收益高达330亿美元。[7]与之相对应,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在中国商品出口和国际销售网的形成方面,在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方面,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见表1)。

表1 海外华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估算

注:估算依据海外华商(包括港澳台商)占全部外商投资的60%。[8]

表1说明海外华商通过直接投资及其所带来的出口贸易增长、区域经济聚集和扩散、产业结构升级、民营经济兴起,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上海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农业及商业、外贸、金融、保险、证券、电信、旅游等第三产业利用外资规模将逐步扩大,除少数特定行业外,国有资本将逐步退出而让位于其他资本。这些方面的变化给包括华人资本在内的外资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华人资本必然会大量投资于上述产业,工业领域因更多高新技术华人企业的进入,使上海的产业结构更为优化华人华侨资本可以促进上海经济走向外向型道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其溢出效果明显。通过华侨华人的个人影响、海外华人传媒、华文教育以及华侨华人社团的民间形象,可以开展出境旅游作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实现上海旅游业的国际化。

(一)在上海利用外资中的作用

海外华侨华人在上海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上海利用外资起到先导、示范、联动和扩散效应。而且,最近一个时期,海外华侨华人对华投资势头不减反增,华侨华人投资来源地向新的华侨华人聚居区扩散。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有12万多人出国留学,占全国总数的1/6。目前,在上海工作生活的留学归国人员有6万多人,占全国总数的1/3。以静安区为例,静安区现有近800名留学归国人员,其中40岁以下的占62.9%,近4年回国的占56%,已定居上海的占74%,从事企业高、中层管理者分别占16.5%和33.2%。

从上海实际利用外商投资的来源国家和地区来看,港澳台和海外重点侨区是上海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最重要来源地,这间接反映了港澳台和海外华侨华人在上海引进外资的重要地位。来自港澳台及海外重点侨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在1998—2003年间累计2476.3亿美元,占全部的88.5%。值得注意的是,2003—2009年与1998—2003年相比,除了一些传统侨区的对华直接投资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外,一些新兴侨区的对华直接投资保持在一倍以上的增长幅度,其中,来自越南、文莱、缅甸、柬埔寨4个新的东盟成员国的直接投资增长最快,其他增长较快的有阿联酋、南非维尔京群岛与开曼群岛、新西兰、俄罗斯、拉美四国、东欧三国。这些国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商业移民的重要聚居区,其对华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也反映了海外新移民的带动、扩散和联动效应。

(二)在上海出口贸易中的作用

海外华侨华人对华直接投资和大陆新移民建立的全球营销网络是上海商品出口的两股重要推动力量,新移民则从小本经营的贸易批发和零售做起,逐渐建立起上海劳动密集型小商品的全球销售网络。

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经商的大陆新移民(特别是沿海侨乡的新移民)是上海商品出口的海外销售大军。据估算,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从中国大陆移出的新移民约600万,约占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的13%,主要移入地包括北美、日本、澳洲、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俄罗斯;主要移出地是福建、浙江、广东、上海和北京。新移民不仅改变了海外华侨华人的区域分布,更重要的是为海外华侨华人的经营发展带来新的商机,催生了众多为新移民提供服务的企业和商业,并形成了专门从事中国小商品出口贸易、批发、零售业务及专门提供移民、旅游服务的新移民群体,在新移民群体中也崛起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华侨华人企业和企业集团。新移民尽管集中于海外华侨华人的传统产业,企业和投资规模小,经营管理传统,流动性大,但由于他们与中国大陆企业(主要是中小民营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商业贸易联系,成为推销中国产品和促进中国新移民居住国之间经贸关系的有生力量,为中国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资金网络、技术网络、合作关系网络的贡献是难以通过数据加以衡量的。

(三)在上海企业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中的作用

国内企业对东盟国家(特别是新加坡、印尼、菲律宾、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阿联酋、东欧三国和西欧五国等重点侨区的直接投资增长幅度远超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增长幅度。

东盟国家作为海外华侨华人最重要的聚居区,已成为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地。到2009年末,中国在东欧国家直接投资企业近2 000家,当地雇员6万人,直接投资存量达95.714亿美元。主要投向新加坡、缅甸、印尼、越南、柬埔寨等国;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电气水生产供应、批发与零售、制造业、商务服务、采矿、建筑、运储、金融和农业等行业,这些行业合计约占2009年末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的97%。

上述关于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经济合作的投向与来源分布说明,海外重点侨区是吸引包括在沪港澳台和华侨华人企业、私营企业在内的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的主要区域,港澳台商和海外华侨华人最早进入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重点侨区,开始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商和国内企业之间真正进入双向甚至多向的互利互惠经贸关系发展新时代。

(四)在上海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

港澳台和海外华侨华人的投资不仅带来区域经济发展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而且也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升级效应和溢出效应,从而使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群,并促进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中国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的上述变化,与外商特别是港澳台和海外华侨华人企业积极参与中国工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和发展分不开。在2000—2008年三届入选国务院侨办“全国百家明星侨资企业”的206家侨资企业中,传统工业制造企业占24.27%,消费品制造占21.84%,房地产占16.99%,高新技术产业与机电制造合计占20.875%;而最近一届入选的100家明星侨资企业30%分布在传统工业制造与机电制造领域。根据不完全统计,近年(2007年)到上海投资创业的新侨总数达6万余人,在上海创办企业3 250家,总投资超过4.5亿美元,在中国已建立的60多个创业园区内,华侨华人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5 000多家,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五)华人华侨投资将使上海产业分布更为合理

随着上海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农业及商业、外贸、金融、保险、证券、电信、旅游等第三产业利用外资规模将逐步扩大,除少数特定行业外,国有资本将逐步退出而让位于其他资本。这些方面的变化给包括华人资本在内的外资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华人资本必然会大量投资于上述产业,工业领域因更多高新技术华人企业的进入,其结构也趋向更为优化。

(六)华人华侨资本可以促进上海经济走向外向型道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其溢出效果明显

通过扩大华侨华人的个人影响、海外华人传媒、华文教育以及华侨华人社团的民间形象,可以开展出境旅游作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实现上海旅游业的国际化。

除上述六大作用外,还需要考虑华侨华人对上海发展外贸主导型经济、占领国际市场和全球华人营销网络形成过程所起的作用,港台厂商、大陆厂商与其他海外华侨华人之间的合作对上海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工艺技术改进、国际销售网络及品牌建立所起的作用,北美留学归国人才在引进硅谷风险投资和企业运作模式及引进海外创新团队方面所起的作用,海外华侨华人在昆山形成的产业集群对上海IT及其相关产业研发、制造和服务一体化产业链形成所起的作用,以及华人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欧美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区域或全球性研发、制造与营销资源配置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