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荤食消费的种类与一般状况

荤食消费的种类与一般状况

时间:2022-02-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江南因为地处水乡,濒海临江,水产丰富,这也构成了普通民众日常食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可以认为,水产品的食用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肉类消费的不足。与蔬菜一样,江南平民食用的鱼肉中,腌腊品也占据了相当大部分。卜凯在江宁县淳化镇的调查称:“平均每一农家每年食鹅二至四只,鸭一两只,鸡二至五只,鱼一〇至三〇斤,此皆用盐醃好者。”
荤食消费的种类与一般状况_转型中的亚洲文化社会

二、荤食消费的种类与一般状况

江南居民的荤食消费,主要是猪肉和水产品,禽蛋类也很重要。牛羊肉的食用不会太多,但在特定地方,也可能相反,如厂头镇,即有“酒席以羊肉为上品,无冬夏皆用之”之说[35]。对一般平民而言,总的来说吃肉的日子并不常有,沈氏《农书》所记当时一般给予雇工人的饮食待遇是:“夏秋一日荤,两日素”,“春冬一日荤,三日素”。而荤日供给的有鲞肉、猪肠、鱼三类,平均而计,夏秋见肉(猪肠)的日子不过九天一次,春冬不过十二天一次,猪肠的供给量则五人仅共食一斤。按沈氏自己制订的荤日夏秋“间之”,春冬“间二日”的标准,则吃肉的日子夏秋六天一次,春冬九天一次[36]。《浦泖农咨》记载,“忙工之时,一工日食米几二升,肉半斤”[37],这无疑是极为优待的条件。方行引《租核》的荤日副食标准:“用肉……杂以菜蔬”,肉每斤“食四人”,方行认为,“农民一般只有逢时过节,或家有喜庆,或接待宾客”,才能有这样标准的饮食,而一户农家全年吃肉的日子大约有二十日[38]。从民国年间观察者们的记述来看,这种估计还是比较合理的,开弦弓“在农忙期间,饭食较为丰富。他们吃鱼、吃肉。但平时不经常吃肉食”[39]。松江华阳镇的农家只是在“特殊的日子”里会吃猪肉和鸡肉,嘉定澄塘桥的农家吃肉的日子则据称每年“只有几次”[40]。相比之下城镇居民食肉的时间要多一些,比如同里镇上的居民,“平时只买三四两肉炒炒肉丝炖炖斩碎肉,逢到节日或家中来客就买上一二斤”[41],是吃肉的时间不限于“特殊日子”了。

江南因为地处水乡,濒海临江,水产丰富,这也构成了普通民众日常食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可以认为,水产品的食用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肉类消费的不足。同治《苏州府志》关于海河鲜的记载亦颇详,鱼类有鲈鱼、鳜鱼、鳊鱼、银鱼、脍残鱼、白鱼、刀鱼、鲤鱼、鲫鱼、鲭鱼、石首鱼、鲥鱼、鮸鱼、鲳鱼、鳓鱼、针口鱼、土附鱼、虾虎鱼、箭头鱼、河豚鱼、斑鱼、鰡鱼、玉筋鱼、鮠鱼、鲢、黑鱼、鳇鱼、白戟、鱼秧等;贝壳类有蟹、彭蝑、蛤蜊、蛏、白蚬、牡蛎海狮、虾、鳖等种[42]。水乡农民很善于利用川泽之利,网捕水族以佐盘餐,如二月初出白蚬,“价甚贱,调羹汤甚鲜美。或剖肉去壳,与韭同炙食之,村厨中常具也,不为贵”[43]。满铁在松江也发现当地农民从阴历四月至八月常食用田螺,是在田中“补植苗和除草的时候取来的”[44]。一般说来,江南百姓食用鱼虾的时候恐怕还要多于吃肉的日子,如方行所引《租核》的描述,荤日以外,“余日亦不纯素,间用鱼”[45],沈氏《农书》所载荤日的饮食,大概也是供应鱼和咸鱼的时候比供应肉的时候多。黄溪的机户,“殷实之家雇人织挽,供给必得鲜味,故市中卖鱼虾极早,迟则不可得”[46]

禽蛋类主要是鸡、鸭以及鸡蛋、鸭蛋。《补农书》说:“鸡鸭利极微,但鸡以供祭祀、待宾客,鸭以取蛋,田家不可无。”[47]实则农户养鸡的目的,主要也是为了获得鸡蛋。卜凯1929—1932年的调查显示,各地农户直接食用鸡、鸭的数量基本上都低于食用鸡蛋、鸭蛋的数量。而将鸡鸭与鸡鸭蛋的消费量加在一起,一般而言不过为猪肉食用量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48]

与蔬菜一样,江南平民食用的鱼肉中,腌腊品也占据了相当大部分。卜凯在江宁县淳化镇的调查称:“平均每一农家每年食鹅二至四只,鸭一两只,鸡二至五只,鱼一〇至三〇斤,此皆用盐醃好者。”[49]食用鱼肉都是腌制过的,似乎不至于此,但至少可说明农民食用鱼肉中腌腊制品应该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主要还是因为腌腊制品容易保存、食用方便。每年的冬季年前,城乡居民都要制作一定数量的腌腊鱼肉,较为富足的人家于腊月杀猪,充年馔祭祀以外,“醃透风干,至年外犹足充馔”[50]。一般人家则从市上买肉腌制腊肉或酱肉,平常时节食用咸鱼咸肉的则以农民为较多[51]。很多地区性的腌腊制品还成为行销各地的名品,如“江宁之板鸭、上海之风鸡、吴江之糟黄雀、昭文之薰豆腐……王四子之薰鸭……”[52]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