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学发展与民营经济结构调整

科学发展与民营经济结构调整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民营经济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在目前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化解结构矛盾的挑战和压力刻不容缓。民营经济的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目的,但前提是科学。因此,需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与民营经济结构调整_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实务

民营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由一种所谓的“边缘经济”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不过,民营经济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在目前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化解结构矛盾的挑战和压力刻不容缓。民营企业只有顺应了结构调整的要求和调整的规律,才能保证以后的健康发展。

一、如何构建民营经济的科学发展观

我国只有国营、民营的概念,公营与国营被看作一回事。在国际上,公营是指社会所有,即指既不属于私人所有,也不属于政府所有;而国营,是指政府所有。许多股份制的合作企业,就多少带有社会所有的性质。传媒业中著名的英国BBC、澳大利亚ABC、加拿大CBC和日本NHK等广播公司,均是典型的公营企业,即社会所有制的企业。我们常常把它们误视为中国式的“国营企业”,其实不然。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可以转变为社会所有制的公营企业,吸纳各方面资本融入,从家族企业转变为社会所有制企业。

民营经济的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目的,但前提是科学。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我们需要以社会科学为积淀来发展自身。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在的民营经济是在一度消灭民营经济近三十年之后,重新发展起来的。最初大多是小作坊式的、蚂蚁般的微型小企业,后来才有了少量的大型企业。同样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大部分精英都被吸纳到国营企业,民营企业缺少真正的有科学积淀的人才。民营企业的发展,基本凭当事人的经验,而缺少科学精神。民营经济要以科学精神来发展,在文化、传播方面,有以下四个方面应该考虑:

(一)以公共关系学为依据发展民营企业的广泛社会联系,摒弃中国传统的、庸俗的“拉关系”

每个民营企业都应积极发展与上游产业、下游产业、广大消费群体之间的密切联系,搜集、研究、处理与本企业(行业)相关的材料和数据,在公共关系层面处理企业危机。公共关系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交流,现代企业需要必备这种科学素养,才谈得上科学的发展。

(二)发展高水平的广告

广告是企业的对外窗口,但是现在我国的广告在近几年数次世界性的竞赛中总是排在倒数第几名。提高广告的传播艺术,是目前我国企业的普遍问题,反映的是整体文化素质较差。建议研究一下历年获大奖的国外广告。民营企业有比国营企业更多的灵活性,有可能走在前面,取得成果。广告跟不上,产品再好也会遇到流通的障碍

(三)与传媒建立稳定的联系

当代社会的特点是“媒介化社会”,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力举足轻重。企业需要与大众传媒建立正当的良好关系,以维持企业的战略生存。不要强行把广告写成新闻,不要用送红包的方法贿赂记者,要使企业新闻顺应新闻的特点。虽然具备新闻价值的企业新闻可能有限,但具有新闻价值的企业新闻会给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没有新闻价值的广告新闻,产生的效果即使不是相反的,也几乎是无效的。不要躲记者,要把出现的问题作为一种企业危机来处理,这样有时反而能够产生正面的效果。例如最近发生的美国杜邦公司生产不粘锅有毒的事件,由于事件本身具有新闻价值而被公司充分利用来消除影响,借此机会公司的名声大振。

(四)造就民营企业内部的企业文化,形成本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

我国的教育领域、医护领域已经形成公认的职业精神,传媒业也正在考虑如何形成本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那么,各民营企业呢?需要依据不同的情形,造就本企业的进取性的文化精神,以及本行业的职业精神、职业规范;否则,民营企业的整体形象将受到威胁。

二、民营企业如何理解宏观调控

(一)要抓住战略机遇

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么,在这20年的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要抓住。国家领导人到国外访问的时候,在回答许多尖锐问题时,总是有这么一句话:“对我们国家来说,要抓住战略机遇期。”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很多国家包括联合国在总结世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时,有点新说法: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发展是经济增长加社会进步,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对外开放也要注意本国的经济安全,不要走拉美化的道路。因此,需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这些话并不是说对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减弱。毫无疑问,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一点也没动摇。

(三)我们国家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们的工业化还没有完成。但是,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已经走完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工业化道路应该怎么走?信息化和工业化应该怎样结合?欧美的制造业、装备业(美国的制造业30年前就已经往外转移)现在正往外转移,而且,欧洲与中国合作的愿望非常强。我们作为这样的一个国家,怎样搞好制造业、装备业?信息化和工业化怎样结合?湖北省的武汉市正在引进大的装备业、制造业,民营经济也参加了,而且搞得很有规模,值得借鉴。

(四)发展经济一定要坚持“五个统筹”

中国的经济发展,如同中国的哲学、历史对人与自然方面的阐述。这也是我们的传统,即“天人合一”。明末崇祯年代江西奉新有位科学家宋应星,最早提出物质不灭定律,我们原来以为是欧洲的哲学家提出来的。现在煤矿瓦斯的爆炸很多,但最先提出排除煤矿瓦斯就是这位中国科学家。对燃烧,人们原先不知道是化学现象,认为只是一种元素,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但是,这个不对的观念又引起了一个燃烧上化学的科学进步观念。世界上最早提出元素思想的也是这位中国人。宋应星写了一本书叫《天工开物》,他说:物本天成,人工开之。所有的资源、所有的矿产是自然形成的,是天成的;但是,需要人工开发,把人与自然、人的劳动、开发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然而,他的书在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却找不到。我们最先在日本找到,然后又在欧洲发现了他的原版书,在中国反而找不着。因为在当时我们不重视发展工商,不重视科学,还是八股、科举,结果这本很有名的书我们给埋没了。

(五)和平崛起问题

原来谈民营经济发展起来了,或者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起来了,这都是资产阶级,这都是资本家,是“和平演变”。谁会想到,20多年之后,不是“和平演变”,而是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中国和平崛起的一种重要力量。

(六)要有走出去的战略

我们的资源是不够的,除了在国内搞市场经济之外,还存在怎样利用世界资源的问题。这些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提出来的,现在说得更明确了。

我们坚定不移地做下去,有没有变数,有没有可能发生变化呢?这是中华民族面临的一个很突出又很新的问题,这个问题不简单。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是太大了!2月份,我们到联合国的时候,中国驻联合国的大使对我们说,联合国一开会,大家首先注意的还是美国的发言,美国的发言举足轻重;另外,就想看看中国的态度,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这两个国家发言完了之后,很多发言就可听可不听了。

三、民营经济如何进行结构调整

(一)产业结构调整

民营经济产业分布变化有如下的特点:

1.民营经济越来越集中于第三和第二产业,特别是在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1990年全国私营企业的数量第三产业占28.2%,第二产业占71.8%。到了2002年,就改变成第三产业占61.8%,第二产业占35.7%。由于许多竞争性行业的进入壁垒比较低,造成大量中小型民营经济的过度涌入,并形成互相残杀的恶性竞争局面。适度的竞争对于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淘汰落后肯定是必要的,但无限度的恶性竞争则会使本来就弱小的民营经济遭受致命打击。所以,对于一些处于竞争性产业中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目前正面临着产业再选择的客观要求;

2.第二产业中的民营企业有许多是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落后企业。尽管民营企业在第二产业上的相对比重在降低,但绝对量并未减少。不能否认,处于第二产业中的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属于低效率的落后产业,这些企业显然同国家的产业政策不相符合,调整压力越来越大。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这一问题甚至更为突出。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一方面,民营经济在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已经成为第二产业特别是机械制造、化工、纺织印染以及各种轻加工工业的主体。另一方面,在这些产业中,许多民营企业由于高耗能、高污染和较低的附加价值已经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产生十分不利的负面影响。这些产业与我们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相悖,也不符合我们特别强调的工业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所要求的低耗能、低污染和高附加价值的要求。因此,这类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应该说,地处东部沿海的浙江,许多民营企业已经看到这一调整的紧迫性。许多企业主动地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和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来实现企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向高度化的转化。据浙江省工商局的资料,2003年浙江民营企业的技改项目达到17897项,有近4千家(3984家)企业通过国家级的各类质量体系认证。

3.民营高科技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大型城市中,比如北京、上海等,它们已经成为推动这些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但整体而言,我国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数量少,质量也并不高。从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的轨迹来看,一种是一开始就选择了高科技产业;另一种是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甚至转产高科技产品。如果条件许可,民营企业需要积极地利用高科技来不断改造传统产业,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使自身的科技含量有所提高。此外,随着各级政府放开对民营经济在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污水处理、教育、医疗以及一些垄断性行业的准入限制,民营经济也要在这些行业发挥作用。

(二)区域结构调整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区域结构调整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跨省区乃至跨大经济区域的调整。跨大区调整的真正原因是,目前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遇到了土地、能源、原材料及劳动力等要素资源的巨大约束,而这些约束似乎在本地区是难以解决的(江苏、浙江和广东的情况更为突出)。因此,企业只有进行区域结构调整,到那些要素约束较小的地区开辟第二战场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事实上,近些年我国大量来自东南沿海省区的民营经济已经落户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他们一方面找到了自己新的发展空间,缓解了要素约束的压力,同时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第二个方面是省区、县域乃至村镇范围的区域调整和区域整合,即所谓的产业集群或块状经济。以浙江为例,这些年,浙江的民营企业在省内的区域调整非常明显。截止到2003年,浙江省在各类规模以上商品市场基础上形成的块状经济,聚集了巨大的资源,有力地推动了民营企业的共同发展。目前全浙江省10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达135个,带动了千家万户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三)治理结构调整

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是企业经营控制权的配置问题。历史地看,企业治理结构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发生改变,即由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合一的状态转变成两权分离的状态。目前我国多数民营家族企业属于集权式治理结构,有研究表明,我国的民营企业中有80%是家族企业,有70%多为家族所有并家族经营的企业。而且现在一些民营企业的家族制已经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向产权多元化和以两权分离为特征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转变势在必行。根据调查得知,浙江乃至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在这一方面同样表现出了基本一致的趋势,特别是早期创业的那批民营企业,现在已经到了经营人新老交替的时期。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许多民营企业选择了保持家族所有但不一定家族经营的新兴分权治理模式,甚至一些民营企业出于发展的需要,开始放弃家族所有的更开放的股权多元化模式。然而,仍然有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并不情愿放弃家族制模式,他们正处于家族控制偏好与经营低效的两难选择的困扰之中。显然,只有进行企业治理结构的根本调整,才能走出这一困境。

(四)组织结构调整

公司组织形式的发展史证明,早期的公司组织结构由于规模比较小,多采用U型组织结构。随着企业规模和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现在许多大型公司特别像大型跨国公司更多采用M型组织结构。现在我国一些发展起来的大型的民营企业在组织形式上也采用了M型组织体系。目前,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又出现了一种集团化发展的趋势,这标志着民营企业配置资源能力的提高和配置资源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一些企业在经营战略多元化基础上,开始实行各种类型的集团化模式。以浙江温州为代表,民营企业还出现了以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融合的企业财团,这是民营企业集团化趋势的另一特征。集团化对民营企业投融能力、竞争能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笔者认为,集团化不仅仅是简单的规模扩张和多元化经营,而是包含从产权结构、融资结构、经营理念和公司战略等各个方面的一系列重大的系统创新以及相应的制度转换。因此,那些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只有依据企业组织变化的规律适时调整其组织结构,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五)融资结构调整

企业的融资从不同角度看,可以分为:1.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包括向外界发行各种类型的股票,比如普通股、优先股等等;债权融资包括发行各种企业债券,比如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和可转换债券以及向银行获取各种长短期贷款,还有各种形式的民间借贷等等;2.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主要指企业利润和折旧的资本化,也包括向内部职工发行职工股和职工债等等;外源融资主要指向社会发行股票与债券,向银行取得贷款,以及民间的各种借贷等等;3.体制内融资和体制外融资。体制内融资是指利用现行体制实现的融资,包括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与债券,向银行获取贷款,与国外企业合资或合作经营等等;体制外融资主要指现行体制以外的融资,包括利用一些非正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融资等等。

多数民营企业在现行金融体制约束下所形成的融资特点是:主要通过股权实现融资,而且多数以股份有限的私募以及经营人自我出资为主,而通过债权方式融资的比例甚小;通过内源融资的居多,利用外源融资的则较少;通过体制内融资的居多,而利用体制外融资的在某些地区较多(如温州),其他地区的则较少。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企业近些年在股权融资、外源融资和体制内外融资方面都有较好的进展,特别是通过公司上市(包括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入大量资金,此外,企业在开拓海外产品市场的同时,加快了利用外资这一股权式外源融资方式。以浙江为例,截止到2003年,全省共有3千多家(3284家)民营企业与外商合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17.99亿美元。这同中西部内陆省份的民营企业形成鲜明对比。此外,浙江民营企业充分地利用了制度外的融资手段,极大地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因此,民营企业要在现行金融体制及其不断变革的状况下,不断调整融资方式和融资结构。

(六)人力资源结构调整

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企业深深感到人才的缺乏。根据最近对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调查发现,民营企业迫切需要包括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但是,民营企业家族制本身的制度缺陷往往对人才的使用上又有很大制约。所以民营企业不仅需要在观念上进行转变,而且需要在制度上实行变革以吸引到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并合理地使用人才。否则,企业就不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七)市场结构调整

在我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下,民营经济已经无法规避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从全国的情况看,以前许多民营企业主要针对国内市场,甚至是一个很小的区域性市场,这样的格局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市场形势,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而且更要面对国际市场,当然,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浙江的情况是,近些年外向型民营经济发展特别迅速。2003年有16000多家民营企业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交货总值达1211亿元人民币。

(八)成长方式调整

企业的成长问题历来是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十分关注和关心的问题。企业的成长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单纯的外延式扩张和集约成长两种。以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只注重外延式成长,而忽略集约式成长,使一些民营企业大而不强,难以抵御激烈的市场竞争。然而,企业要想实现真正的成长,就首先要对影响企业的成长的各种因素有深刻的认识。我国民营企业要想实现成长至少需要突破企业制度、组织、金融和市场等方面的各种障碍,并在不断的竞争中逐渐形成具有核心意义的“战略性资产”,从而使企业的成长建立在集约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民营企业根据自身实际不断调整制度、组织、投融资和市场结构,由此形成能够维系企业长期成长的原动力和合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