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写史修史要有两个基本条件

写史修史要有两个基本条件

时间:2022-02-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如何写史[9]修史,要有两个基本条件,首先是明确指导思想,其次是占有历史资料。近年来,史学界在讨论主体、客体的关系问题。今天史学界、人文社会科学界的有些研究者,认为这个主体不应带有主观的思想,应当纯客观地写历史。梁启超对中国古代史学的批判,就是力图建立“新史学”。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献学家。中国历史学家对历史文献的鉴别、重视,反映了他们对历史的尊重。
如何写史_中国社会调查史

(二)如何写史[9]

修史,要有两个基本条件,首先是明确指导思想,其次是占有历史资料。

1.指导思想

人们撰写历史都是有目的的活动,都有一定的思想作为指导。近年来,史学界在讨论主体、客体的关系问题。写史的“主体”不可能不带有主体意识,必定有一种思想激发着他去书写历史。从孔子、司马迁一直到梁启超,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都有一定的指导思想。今天史学界、人文社会科学界的有些研究者,认为这个主体不应带有主观的思想,应当纯客观地写历史。这只是一种愿望,在实践上是不可能的。

从史学产生起,人们主要就是为了以史为鉴而写历史,所谓“纯客观地写历史”是不可能的。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史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是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服务的,也不可能“纯客观地写历史”。当然,要用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去研究历史、撰写历史。梁启超对中国古代史学的批判,就是力图建立“新史学”。

2.历史资料

历史资料是撰写历史的基础,没有资料,修史无从谈起。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些史学家说“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强调材料的重要,这话不错,但还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古代,历史文献在中国史学发展过程中从来都是受到重视的,孔子同人们讨论问题的时候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10]孔子是第一个讲到文献这个词的人,孔子整理“六经”也就是整理文献。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献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在处理文献方面有很大的发展。《资治通鉴》除有正文之外,还有“考异”。比如某一件史事,他见到有几种文献说法不一,他采取其中一种说法,写入正文,把另外的说法写到“考异”里面,让读者知道他采用这种说法之外还有别的说法。因此,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正文二九四卷之外,还写了《资治通鉴考异》三〇卷,把认为有异议的地方,都交代得很清楚,非常严谨。这对后来考据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中国历史学家对历史文献的鉴别、重视,反映了他们对历史的尊重。当然历史资料并不只限于文献资料,随着近代考古学的兴起和发展,大量的实物资料被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这些实物资料与文献资料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极大地扩大了历史资料的范围,丰富了历史资料的内涵。近代以来,中外关系密切了,所以研究近代史,还要注意到收集、鉴别、使用有关的外国资料。一部《拉贝日记》的发现,震动了整个史学界,就是明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