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曲强县富民的奠基乐章

一曲强县富民的奠基乐章

时间:2022-02-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英雄的长安人民,不干则已,干则破釜沉舟、志在必夺。县长陶建勇为“普九”鸣锣开道,排忧解难。“普九”乃强县富民的千秋基业,牵一发而动全身。今年3月,全县干部职工勒紧裤带,每人从当月工资中只领150元生活费,其余全捐给“普九”。全县干部群众先后捐、集资6300万元,为“普九”奠定了坚实基础。县教育局长黄新南介绍说,730天,全县干部群众一心扑在“普九”上。如今,长安人民终于如愿以偿地圆了“普九”梦。
一曲强县富民的奠基乐章_长安县“普九”见闻_发现与表现——新闻采写札记

编者按 长安是我省第一大县,也是个穷县,但他们穷则思变、穷且益坚,大干带来大变。短短两年内,他们投入过亿元,使大多数是危旧房的45所中学实现了楼房化、语音室化,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标准之高,为我省“普九”工作上规模、上水平、保质量提供了新鲜经验,也把我省实现“普九”的人口覆盖率提高了3%。更令人为之一振的是,校建规模之大、内部设施标准之高,在全省均属一流水平。

金秋时节,记者驱车来到坐落在少陵原畔的长安县第一中学。步入校门,最引人注目的是气势壮观的新建实验楼。铝合金门窗、蓝宝石玻璃,在晨光下熠熠生辉。记者参观了理化、生物实验室和电教室、语音室、微机室、校办公电脑调控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楼顶上还有天文台。校舍依地势高低而建,记者拾阶而上,8幢教学楼对称地耸立在主干道两边,一幢连着一幢,层层绿树环绕,花坛亭阁点缀其间,整个校园生机勃勃。

离开一中,记者来到长安县第二中学。迎面是一座建筑宏伟的新教学楼。楼高6层、长110米、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可容纳40个班、2000多名学生同时上课。

其实,如此宏伟漂亮的楼房,记者在长安到处可见,而且一幢赛过一幢,一校胜过一校。说起长安教育,陪同记者的原县教育局长张耀富感慨地说,长安教育是大教育,全县500多所中小学、学生17万名、教工近万名,但又是穷教育,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教育投入有限,中学校舍严重不足,危旧房占70%,教学设施极其简陋,严重制约了教育发展。教育兴则国强民富、长治久安,长安人民殷切企盼着教育的春天,县上领导谋思着“科教兴县”的根本大计。

1994年11月,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刚开完的第三天,即19日,长安县万人“普九”动员大会隆重召开了,吹响了打一场“普九”硬仗的号角。长安人口87万,1993年财政收入只有5173.3万元。全县实施“普九”工程,需要亿元投入,等于两年可用财力的总额,即在两年内要把45所中学校舍的大多数危旧房面貌变个样。筹措如此巨额的资金,修建如此巨大的校建工程,时限只有两年。对大县穷县来说,其困难可想而知。然而,英雄的长安人民,不干则已,干则破釜沉舟、志在必夺。县六大班子带领区乡(镇)和教育部门领导干部走出长安取经。他们东赴高陵、韩城,西上乾县、旬邑,南下洛南参观学习,然后大张旗鼓地宣传“普九”工作思路,倡重教尊师风尚,扬艰苦创业精神,走多渠道筹资路子,建高标准新校。县上领导既是决策者,又是校建一线指挥员。六大班子深入乡(镇)蹲点包片,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县委书记杜锁强抓全盘,尽管工作头绪多,但多次日行数百里,深入到全县乡、校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县长陶建勇为“普九”鸣锣开道,排忧解难。县第三中学急需迁建,但资金和征地成为难题。他亲自挂帅,多次召开会议,多方筹资1100万元,在县城中心征地57亩。现在校建工程全面启动,并按国家标准修建了有400米跑道的操场。

“普九”乃强县富民的千秋基业,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县上到乡(镇)各级领导,从教育行政干部到学校教职员工,从机关干部到农民群众,全县上下一呼百应,捐资助学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有钱捐钱、有物捐物。今年3月,全县干部职工勒紧裤带,每人从当月工资中只领150元生活费,其余全捐给“普九”。个体户王景民致富不忘教育,为母校捐资45万元;农民赵胜勇为家乡学校捐款27万元;农民李怀玉为迁建河头小学捐款26万元;农妇姜秀云的女儿、丈夫相继去世,欠几千元债,还要为教育捐款100元,她说,丈夫生前关心教育,现在他走了,我代表他献上一份微薄的心意!五台乡捐资活动感动了弥陀寺的住持,他从功德箱里拿出860元捐给学校;大慈恩寺的僧人送来了香火钱2万元;长安的外地人也钟情家乡教育,慷慨解囊,香港实业家董健先生为新建涵英小学捐款26万元,台胞高绍勋先生为母校长安五中捐款14.5万元……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大海。全县干部群众先后捐、集资6300万元,为“普九”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曾是周、秦、汉、唐首都之地,勤劳智慧的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黄河文化,自古就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但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山区教育发展反差较大。令人欣喜的是,经过全党全民打了一场“普九”硬仗之后,西部教育“锦上添花”,东部教育也“繁花似锦”。一场秋雨过后,记者驱车来到地处东部山区的县第十一中学。该校原是全县校舍最破旧的学校,但是步入校门,一座高4层、长75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状似飞机起飞的教学楼映入眼帘,给人一种现代化的感觉。

1994年至1996年,是长安人民最为艰难而又最为振奋,最为自豪而又最为难忘的年头。县教育局长黄新南介绍说,730天,全县干部群众一心扑在“普九”上。大家牺牲的节假日、吃的苦头、解决的难题,谁也说不清楚。尤其乡(镇)领导和教育部门干部两年内几乎没有假日,他们朝霞初现就匆匆下乡,暮云收敛还在乡校忙碌,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如今,长安人民终于如愿以偿地圆了“普九”梦。现在,全县新建楼房化中学10所,拆除旧校舍重建楼房化中学28所,新建楼房182幢、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45所中学实现了楼房化、语音室化,校园实现净化、绿化、美化、路面硬化。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记者所看到的学校建设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迁,一幢幢壮观的楼房就是一首首赞歌,一套套现代化教室设备就是一台台阶梯,一座座美丽的学校就是一座座历史丰碑。可以断言,长安教育振兴之日,就是长安经济腾飞之时。

载《陕西日报》1996年11月6日一版头条,获陕西省教育新闻奖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