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类个体的全面发展

人类个体的全面发展

时间:2022-02-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把全面发展的人称为“有个性的人”“自由个性”的人等,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个性特征。
人类个体的全面发展_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人类个体问题研究

个体是指进入现实社会实践活动领域的个人。个体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个体的类特征的发展,个体的各种能力的自由和充分发展,个体的精神的高度发展,个体的价值和自由个性的充分实现等。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个体的发展需经历“原始的丰富性”发展状况——个人的片面发展——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三个阶段。在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社会生产力落后,每个社会个体都不能把获取的生活资料的活动交付给别人,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同求知、艺术、社会交往等活动以朴素自然的形式融合在个体活动中。这个时期,个体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个体没有独立性,社会个体的生产能力“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1]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只限于“自然血缘关系”,社会关系十分贫乏,只是一种以“原始的丰富性”为基础的发展状态。这时期“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不能想象有自由而充分的发展。”[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出现,人原始的丰富性、完整性被肢解、割裂,社会个体畸形发展,社会个体的发展片面化,正如马克思所认为的,旧的社会分工对个人来说,实质上是把完整个体的生命活动分割开来,使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劳动和享受、生产和消费这些本是个性整体活动和存在的各个方面,分别由不同阶级及其个人来承担。分工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对个人完整性的进一步分割,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是以“统治服从关系为基础”的联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异己的物的关系的形式来表现并被物的关系所掩盖,社会个体受物(商品、货币)的驱使和摆布。但另一方面,对于整个人类能力来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它是为适应人的多方面需求而构成的全面能力体系,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马克思说:“‘人’类的才能的这种发展,虽然在开始时需要靠牺牲多数的个人,甚至靠牺牲整个阶级,但最终会克服这种对抗,而同每个个人的发展相一致,因此,个性比较高度的发展,只能以牺牲个人的历史过程为代价。”[3]同时,马克思还说: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4]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由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地丰富,社会关系不再作为异己的力量支配人,而是置于人们的共同控制之下,社会个体在自觉、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自由、自主地发展。”这时候,个体的各种潜能和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社会每个个体成为真正具有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的人。

一、社会个体全面发展的特征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使人成为一个模式。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在于允许人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自由的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在于为人们的这种选择提供尽可能允许的社会条件。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呈现出个性的丰富性,体现出主体的自主性。马克思把全面发展的人称为“有个性的人”“自由个性”的人等,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个性特征。社会个体的全面发展有四个方面特征,即:综合素质高、自觉能动性高、社会化程度高、个性发展丰富多彩,社会个体的全面发展是这四个方面发展的统一。

1.个体的综合素质高

所谓个体的综合素质高就是指个体的思想素质和知识能力素质以及身心素质高。

(1)思想素质高。社会个体积极要求上进,具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具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科学精神。

(2)知识能力高。社会个体具有高文化专门知识、管理知识、外语知识、计算机知识等,具有高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工作能力等。

(3)身心素质高。社会个体身体素质是指个体在学习、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灵敏等活动能力。社会个体心理素质是指个体思想和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特征和主动性。

社会个体的各方面的素质是在从事生产劳动和各种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个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一定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一方面可以创造丰富的社会财富,摆脱自然的压迫和束缚以及物质生活资料的匮乏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社会个体综合素质。

2.个体的自觉能动性高

所谓个体的自觉能动性高就是指社会个体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高。个体的自觉能动性表现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之中,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个体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活动;第二,活动的创造性。个体不仅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能通过思维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追溯过去,推测未来,预见事物发展进程;第三,个体能用理论指导实践。个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正确思想、理论以及所制定的行动方案,必须用来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个体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转化为现实的东西。总之,个体的自觉能动性高主要体现在个体的主体性程度和自由、解放程度上,这些都要随个体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增强而逐渐达到。个体越参与实践,就越能深刻地、全面地把握自然和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就越能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

3.个体的社会化程度高

所谓个体的社会化程度高就是指社会关系日益丰富,人际间的交往日益普遍,社会结构和体制日益复杂和严密,人在越来越高的程度上成为“整体的”“社会的”人。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一致的,个体实现与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社会个体的实现和发展,个体发展和实现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中获得自己的外部显现。马克思认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个体发展的历史,社会个体力的平行四边形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终动力。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个体的发展和实现。马克思说:“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5]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个体发展水平的高低区间,不同层次的社会差别可在不同社会的个体差别中得到体现。正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双向作用关系决定了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成了判定个体实现性质和方向的导向标。个体的目标实现只有最终纳入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中才是真正的个体价值实现,违背历史发展方向的个体实现必然是落后的,反动的。

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必须扩大交往,打破封闭状态和狭隘的社会关系的自我联系,创造全面的社会关系。这是使社会个体从狭隘的社会交往中得到的局部的、片面的发展走向在全面的社会关系中得以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4.个体的个性发展丰富多彩

所谓个体的个性发展丰富多彩是指社会个体所特有的思想、品质、性格、情感、自我意识和行为方式多种多样。社会越是向前发展,社会生活越是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联系,就越是要求社会成员发展多样的个性和能力,不拘一格地造就各方面的人才。个体的个性发展丰富多彩,必须是社会财富越来越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有丰富而完善的社会关系,消灭私有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使人从自己所创造的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压迫中解放出来。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用先进的文化武装人,克服由分工的局限而导致的片面性。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以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等三大差别。

总之,社会个体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个体的本质力量的逐步增强和个体的价值逐步实现的过程。马克思说:“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6]随着社会个体实践的深化,社会个体将趋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社会个体全面发展的内容

社会个体的全面发展大致包括:个体物质生活全面发展、个体精神生活全面发展、个体自由民主生活全面发展。

1.个体物质生活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利益原则的贯彻,必须通过人的社会活动落实到人身上才能实现。江泽民同志的2001年“七一”讲话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党的历史任务,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价值目标:一是“要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二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三是“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四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这样,就把社会主义利益原则人格化,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那么,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不回到社会主体、生产力主体本身。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精辟地分析过人的生存、享受、发展的三种需要。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来说,迅速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生存需要,改善人民的生存条件至为紧迫,至为重要。不过,随着贫困的消除,发展的需要就会逐步提到突出的位置上来。作为主体性、自觉性日益成熟和完善的人,更会自觉地去追求自身的发展。无论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还是变革生产关系或其他社会关系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自身,都是为了解放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这就表明,只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观点和主张贯彻到底,就必然得出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结论,后者已内含于前者之中,是前者合乎逻辑的引申。

按照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制约,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越高,人获得的自由也就越多。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又是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应该指出的是,经济文化发展固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着各种社会条件,但并不一定直接导致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体、生产力主体的能动性,把经济文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2.个体精神生活全面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起点。但物质文明和共同富裕只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它本身不等于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显然,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建设精神文明,促进人的精神生活的全面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造就“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直接任务。因此,要做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精神生活水平,必须从每个个体对象入手,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对于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教育要铸造全面的人性,即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所谓科学精神,就是要尊重事实,尊重真理,尊重客观规律,为真理而献身。所谓人文精神,则是尊重人格,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强调平等、自由、民主和社会公正。通过教育达到人性的真善美与知情意的和谐统一。

我们必须坚定地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不懈奋斗。

3.个体自由民主生活全面发展

在要政治上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好自己的事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实现人民的愿望和利益。推进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的法制,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使个体自由民主生活全面发展。

三、努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1.努力促进个体与整体的统一,推动个体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社会是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社会是人的集合体,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人,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江泽民同志说,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在全面发展的社会中才能实现。

人是个体和整体的统一,历史是在个体与整体之间的互动中完成的。我们从哲学上研究人,一方面可以以社会为背景,分析社会环境对个体存在的内化影响;另一方面又可以以个体作为本位考察个体作为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对社会大环境的外射驱动。在现实中我们一方面要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承认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个体,都有着特殊的利益和特殊的追求,因此必须充分保障每一个个体的利益,维护每一个个体的利益,发挥每一个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是每一个个体是整体的基础,每一个个体的行为将影响整体的发展,因此每一个个体都应为整体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解放而努力。

以往,我们有的理论研究也讲人的发展,但常常是把人的发展包含于社会发展之中,以为社会发展了,每个人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因而,在很多时候,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发展简单地归结为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没有强调人的发展。其实,这还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全部内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包括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反复强调我们在要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互为前提和基础;社会生产力,经济文化的发展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有这些都特别强调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不是简单的包含关系,而是相对独立、相互并列的两个方面,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关系。

2.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个体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同。资本主义社会追求剩余价值是经济生产的最终目的,人的发展服从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主义社会,一切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经济发展服务于人的发展。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不仅体现在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且体现在更好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人民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逐步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的时候,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在满足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基本纲领在理论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曾指出:“人首先需要解决吃、喝、住、穿的东西才能创造历史,当人们还不能够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7]人的全面发展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基础。可以说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因为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民才能从自然界的束缚中和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越来越多的自由。

3.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科技的创新、素质的提高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只有当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他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出色的展现;一个民族只有以深厚的思想道德来支撑和推动她的强国事业,才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因此,如果我们在科学技术的运用上、物质文明建设的成就上、个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上能受到思想道德的牵引,使科学技术的运用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的成就就有利于各个地区的平衡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个人在合理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有更多的道德理想和精神追求,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之,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承认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独立的、无可替代的个体,都对社会的发展起一定的作用。但是,每一个个体作为全面发展的个体又与社会和整体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个体发展与整体的发展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推动人的发展,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注 释: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48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95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6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