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被时光遗忘的缅甸

被时光遗忘的缅甸

时间:2022-02-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缅甸国土面积虽小,人口也不多,却是东南亚大陆面积最大的国家,别号“万塔之国”,邻近我国的西双版纳,梵文意为“坚强、勇敢”之意。眉谬植物园是缅甸三大植物园之一,此外还有两处有名的瀑布。二 曼德勒皇城历史上的曼德勒曾是缅甸王国最后的国都,1885年沦为英军殖民地,二战时遭受到极大的破坏。皇城的四周分别有东门、西门、南门和北门。缅甸古都较多,但历史悠久而且现存完美的就是曼德勒的皇城了。
被时光遗忘的缅甸_东南亚文化交融

缅甸国土面积虽小,人口也不多,却是东南亚大陆面积最大的国家,别号“万塔之国”,邻近我国的西双版纳,梵文意为“坚强、勇敢”之意。那里自然环境优美,四季景色如画,水果丰盛甜美,很遗憾的是没有较多的文学家来描写,所以变成一块不被注目的沃土。这个国家不仅有着非常丰富的美玉、红宝石、蓝宝石等珠宝,更有非常独特的风俗及奇观,有些奇观甚至具有世界独一性和奇迹性,会给你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让人回味无穷,永远难忘。

缅甸可供我们欣赏的景色不少,例如,有水上乐园仰光(Yangon);名胜古迹曼德勒(Mandalay);自然优美的东枝(Heho);佛教胜地那就更是多不胜数,在此只走马观花一下,并着重介绍最奇的、最美的名胜古迹——故宫皇城和大金塔。

一 多少佛塔烟雨中

记得曾看过一期《国家地理》,里面设了个关于缅甸的专辑,有篇文章题为《多少烟云佛塔中》,虽然没有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时空感性,却似乎含有更多玄学思辨。远望佛塔,不由升起心证般若之念,自不辨法乘大小而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雇马车到佛塔静候晨曦,置身于清新的空气,很容易感受到类似“时有微凉不是风”或“多少楼台烟雨中”之类的诗情。

缅甸的佛塔又多又大,保存完好,很多佛塔是白色的,圆型、高大富有流线型,四周被铁栅栏栏起来,进门要买票——一种印着图案的香券,塔里面又宽敞又明亮,进门需要脱鞋,地上铺着地板革,佛像前摆放着塑料花和一些供品。为保护古迹,几乎所有佛塔都是禁登的,唯有三座例外:Shwe gu gyi,Shew san daw和Pya tha da。观日出,推荐Shew san daw,因为那里台阶很陡,是观看日出日落的最佳地点。

到了仰光,不可能不看大金塔。大金塔约有110米高,塔身所用金箔有7吨之多,塔顶所镶钻石5000多颗,最大一颗听说有70多克拉,是缅甸最著名的佛教圣地,它是名副其实的金塔,是由许许多多的黄金珠宝建造而成,是无数信仰者最崇拜的圣地,是无数观光者赞叹不决的奇迹,是许多游客的指路明灯,也是航海、航空的灯塔。大金塔塔基共有64座形态各异的小塔,周围还有不同特色的各式佛塔2000余个。塔内的佛像或坐、或立、或卧,姿态万千;有的高约半米,有的顶天立地,大小高矮各不同;塔内壁画,精雕细刻,技艺高超,独具匠心,巧夺天工。

要细细访问下当地的风俗民情,就不能忽略了那些织布坊、打铁铺、制烟行,还有处处皆在的佛塔和水上庙宇。大片Floating garden种植西红柿。找块浮岛(湿地)走一走,颇有意思。喜欢玉的朋友可以到玉石市场。漆器、木偶也很有特色,假如喜欢就多带几件。当然,也可以选择坐船出发,少了烈日当头,寻一高处,感受背阴而憩的情趣。回来后,洗去疲倦,躺或骑在阳台上,再看那远处黄昏落日:远山水天一色。天空映成了红色,水波随着渔夫木桨荡漾。第二天,店主的朋友建议我们去Pyin Oo Kwin(眉谬)看看,那里是缅甸著名的避暑胜地。眉谬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小镇。留有许多英军殖民时期的建筑。眉谬植物园是缅甸三大植物园之一,此外还有两处有名的瀑布。

晚上在酒店阳台乘凉时,前面出现了一片金碧辉煌的、庄严宏伟的、倘若西天佛祖圣地的光辉,一大群建筑在一座山顶,让我一瞬间感觉自己置身于遍地黄金的世界最富的所在,仿佛成了天国的游客。此时真让人舍不得回房睡觉,那种感觉,那种遐想并非每个国家的景点能给人的,可缅甸的佛塔能给我们。

二 曼德勒皇城

历史上的曼德勒曾是缅甸王国最后的国都,1885年沦为英军殖民地,二战时遭受到极大的破坏。车行在路上,我从车窗所见,公路两侧树林葱郁,也像云南的很多地方一样,群山巍峨,山脊连绵,山上森林茂盛。进入城后马路四通八达,没人领路自己是很难找到早先皇帝的办公及住所处的。不过如果想快点看到,出点小费就有三轮车送您过去。与众不同的是皇帝的办公及住所是连在一起的并且在皇城的中央,东半部分办公,西半部分居住,皇帝上朝时是从宝座正后方上的阶梯开小门上朝的。

在皇城里,嫔妃们的住所分别在南、北、西方向。这里比较特别的是南边有个木塔,相传是专为一个美丽的妃子登高望乡所用,阶梯在塔表面环绕而上,塔身呈圆柱形深红色。没想到它现在不但依然美丽,还可供我们登高观光。难道木塔有什么神秘的防射,防水功能吗?也许这个小国的智慧与奥秘需要我们一起探讨。皇城形状是四方形,四面有宽阔的大道,如美女般的垂柳和笔直清绿的宽河环绕,人们三三两两地在河边吃冷饮或喝奶茶,轻轻的微风、静静的河水,对面城墙上的建筑犹如天上的仙亭,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的平静、舒服、美妙,让你忘记世间的烦恼,令人心旷神怡、壮志可得的王者雄风油然而生。许多人把这里看成了人间的天堂,壮志的摇篮,每去曼德勒都会去那坐一坐,喝几杯。

皇城的四周分别有东门、西门、南门和北门。这里最让人难以相信的是河上入门的桥都是木头的,经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多少文臣武将的来来往往,多少车水马龙的人潮汹涌,可它现在依然完好的在我们面前,可供人们游览通行。我用手敲了敲桥上的扶手,它果真是古木所制,到底是什么木头,怎样的工业技术,现在依然是不解之谜。木桥并不正对城门,从外面的桥头看不见门拱与出入的行人,但可看到门上的庄严建筑。让每个游客都无法战胜这种诱惑而想进去看个究竟。过完桥往左大约20米才是城门,城门前是一片树林。难到这是为了安全防范吗?

缅甸古都较多,但历史悠久而且现存完美的就是曼德勒的皇城了。现在这个城市依然非常繁华、富足,人口众多。沿着皇宫前的护城河走,街边的男人、女人个个步履蹁跹;零星的小贩手持供佛的花串,或饮料汽水;一辆自行车与我擦身而过,车尾安了音响,大声播放着当地的流行音乐。

如今的曼德勒居住着太多华人,有人说她俨然已是中国的殖民地了。上个世纪初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的诗歌“通往曼德勒之路”让未曾到过瓦城(曼德勒的别称)的人对她魂牵梦萦。可是,那位作家又说,如同Casablanca这类城市一样,实际的曼德勒城市本身,并不及她的名字丰富和浪漫。白驹过隙,风卷云舒,曼德勒承载了太多沧海变迁。不过,红色宫墙仍在,蜿蜒的伊洛瓦底江绕城而过,还有佛迹、文化、田园风光……没人能够否认:曼德勒仍是一块吸引游客的美玉。

曼德勒皇宫并不让人流连,显然是新造的。稍作停留后,我们决定去曼德勒山(Mandalay Hill)。通往曼德勒山的石阶永无止境,好似传说中通向天堂的阶梯——巴别塔。分明已到了一个平台,像模像样地供着佛,却又是一绕三折。这儿确实有种冥冥的吸引力。回到曼德勒市区住下,去趟情人桥,可以与今日的相爱携手,也可追怀当年的情人。不过它也只是一座木桥,蕴意看你自己了。曼德勒的空气里有种让人释然的东西。在这儿小住片刻,感觉心都揉进了江水,揉进了落日余晖里。山顶的落日很美,一道残阳贴近静静的伊洛瓦底江,牵起了“半江瑟瑟半江红”。

三 魅力之城——蒲甘

缅甸的历史古城、佛教文化遗址、著名旅游胜地蒲甘(英文Bagan,旧称Pagan),位于国境中部,座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市区保留着缅甸各个历史时期建造的众多的佛塔、佛寺,城市佛塔佛寺建筑艺术是缅甸古老建筑艺术的缩影,体现了缅甸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成为缅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千年来,由于缅甸政治中心南移,数次战争的摧毁以及19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入,蒲甘的佛塔遭到严重破坏,有的倾塌,有的毁坏,到1973年普查统计,结果尚存2217座。在1975年的一次地震中又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这些尚存的为数众多的佛塔,为人们研究探索缅甸古老的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

在1044年,阿努律陀国王登基后,蒲甘王朝进入到鼎盛时期。虔诚的国王以小乘佛教为国教,并进行了建造佛塔和寺庙的计划。在此以后的250年里,一任又一任的国王在富饶的依洛瓦底江边,不断地完善着这一美丽和伟大的建筑计划。蒲甘王朝的建塔规模之宏伟,堪称缅甸建塔历史上的顶峰,建塔艺术几乎集缅甸建筑艺术之大成,使蒲甘城成为当时缅甸文化、宗教的中心,迄今依然保持着缅甸宗教圣地的地位,享有“四百万宝塔之城”的称号。

蒲甘众多的佛塔,有的高耸于闹市区,有的座落在郊外的山麓岭坡上,有的排列在伊洛瓦底河岸,有的洁白素雅,有的金光闪闪。总之,佛塔的数量超过城市居民的人数,建筑精巧、风格各异的佛塔遍布城内城外,一片片,一簇簇,举目便是,密如蛛网。这些佛塔建筑,无论是造型、结构方面,还是用料、装饰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蒲甘佛塔的结构大体分为塔基、坛台、钟座、复钵、莲座、蕉苍、宝伞、风标、钻球九大部分,设计者围绕这些基本的结构,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采用多变的手法,使建成的佛塔姿态万千,变幻无穷,没有雷同之感。在这些佛塔中,最大的高60多米,沿塔内甬道拾级而上,站在顶端,可以饱览“万塔之城”的壮观景象。佛塔外形也是千姿百态,方形、圆形、扁形、条形等等,有的像宫殿,有的似城堡,有的如石窟,加之不同的颜色,显得典雅庄重,明快爽目,奇趣可爱。塔顶的华盖上悬挂着铜铃、银铃,微风吹动,发出清脆的响声,犹如一曲美妙的乐章;狂风大作,响声似雷,宛如千军万马出征……

路边绵延不绝的佛塔内几乎都有大小不一的贴金佛像,佛像面前都供奉着香火,不过很多佛塔中的壁画已经不完整了,听说被窃取的雕像是其中最珍贵、最生动的部分。当我登上一座并不算高的佛塔时,眼前的景色还是让我目瞪口呆了。成百上千的佛塔穿插在那星星点点的灌木树丛间,颜色大小各异,造型各不相同。这样的魄力,这样的气势,见证了几代历史啊。

傍晚天空没有云,夕阳慢慢地将这块土地上的每一座佛塔点燃,镶上黄金。天空也被映衬得彤红。太阳变得不再刺眼,好似一个火红的蛋黄悬挂在天际。一切又都恢复了平静,等待着新的一轮绚烂阳光。

四 大缅寺或中缅大佛寺

勐拉是缅甸掸邦南部的第二特区。从勐拉到边检站的公路都非常平整光滑,是沥青路面,看得出这条公路的铺筑时间离现在很近,路面还有些新的感觉,与内地的二线公路没有太大的差别。由于有勐拉当地人引路,我们乘坐的面包车,只需紧跟走在前面那辆由带队人亲自驾驶的吉普车就行了。转过几道弯,就看到远处的一个大寺庙。我们的两辆车沿着平整的公路绕过几个小山包,再从一条盘山公路驶到一座高山顶。一个类似云南傣族地区特有的寺庙就出现在眼前,宽大的大门上方有汉文书写的“中缅大佛寺”五个镏金大字。停车场在大门右侧,停着几辆旅游大巴。大缅寺(或中缅大佛寺)的大门前,乃至停车场边缘,卖快餐、水果和饮料的摊点不少,也有一些人围到游人面前推销手中拿着的东西,有的在叫卖玉器、胶卷。国内不常看见的一些小玩意、小饰品也有人在招徕。

有趣的是大缅寺大门很大,却关着大门,进大缅寺必须按照门口守门人的指示,先进入大门右侧的商店,在商店的诸多货柜前,一层层地像入迷魂阵一样地走过所有的柜台前,才能走出商店的后门,进入大缅寺中。在迷魂阵般的商店通道中行走,诸多男男女女不停地向我们介绍各种商品,推销这推销那,千方百计地要激起我们的购买欲。货柜上陈列的商品则是形形色色的,多是内地市场不常见到的东西,标着我看不懂的文字,也有标中文的,有的是内地禁止上市的禁品,当然不是毒品。许多商品,如什么保健品、VCD光盘,只看其封面都让人觉得不舒服,更不用说买了。

进入大缅寺,顿觉其佛塔的高大和特别。佛塔的下面几层是空的,里面铺着地毯,在门口就可看到中央供奉着的巨大的金佛,佛前有不少人在跪拜佛祖,寻求平安。进缅甸的寺庙要先脱鞋,自己在门口取一只塑料袋,把鞋子放在塑料袋里用手拎着随身携带,然后赤脚在寺内转悠。男人还可以再上一层楼,浏览、祭拜二楼壁龛供奉的另外一些小佛。二楼的地面没有地毯,但有很多雕刻精致的小佛。朝拜者都是赤脚走在水泥地面上。其实,在门口就有和尚温和不断地说着“各位施主,女士不能上楼”。据熟知其宜的人介绍,在缅甸,乃至国内云南的傣族地区,女人都比男人低一等。女性到缅寺和傣族地区的佛寺、佛塔一类地方游玩,是绝对不能违反他们的规矩的。

走出佛塔,四周是很宽畅的走廊,还有围墙。围墙不高,围墙上还零星地装有路灯,也许大缅寺的夜晚更迷人呢。我站在西南一侧的围墙前,举目远眺,勐拉城市尽收眼底,一派繁荣之象。其城市规模,比云南一些比较大的县城小不了多少,比起打洛就好得多啦。算起来,勐拉离打洛边境检查站约有3公里左右的。

从那个似迷魂阵一样的商店通道走出大缅寺,随即乘车到达勐拉闹市区,把车停在街边,到一个福建人开的小食馆里就餐。趁着等候食馆厨师做菜的闲暇,我们到附近的街上游逛了一会儿,看到勐拉街头的各种招牌都是写以中文,各种房屋的建筑格局、样式,与内地云南没有太大的差别。连广告牌上留下的电话号码,似乎也与国内似曾相识。街头走动的和街边坐着的人,大多是中国人。如果没有广告牌上加注的像若干小圆圈、小豆芽一样的文字,还会以为是在云南呢。

在缅甸游走,体验当地人用手吃饭的风俗、看缅甸男人穿“裙子”一样的纱笼衣、习惯女士们满脸涂粉末出现在你的周围(缅甸人把一种植物磨成粉末,涂于脸上,用来防晒)。不得不承认缅甸还很贫穷,而且很多生活方式和我们平时的生活习惯相违背,但是它却是世界上最安宁的国家之一。这样的游走调节了我们平日繁忙的生活节奏,让人完全融入了他们的淳朴、祥和。每个人都是漫不经心的模样,19世纪初的缅甸,曾被英国人称为“蝴蝶民族”,就是因其如蝴蝶般漫天飞舞的性情。

风儿拂过树梢,拂过金合欢,拂在我脸上。对我而言,缅甸就像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地方,在热门的东南亚国家华侨华人华研究中,缅甸也一直是学者研究中的弱项,似乎只有方雄普的《朱波散记——缅甸华人社会掠影》(香港:南岛出版社,2000年)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关于缅甸华人历史与华人社会的新颖且有价值的信息,告诉着人们这里居住着友善、好客的国民,随时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来旅游观光,前来探讨无穷的奇迹、智慧与奥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