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了将被忘却的记忆

为了将被忘却的记忆

时间:2022-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毁城灭迹随处可见,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成了受伤的城市。《榕城印迹》作者王发枝先生是五朝帝都北京城里的一名记者,回到家乡福州发现了退休后的乐趣。他继续拿着相机和笔,每天走街串巷,寻找儿时的记忆,试图在那些将被人遗忘的街巷之中,找回昔日福州那种古朴典雅、内敛含蓄的美。《榕城印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故事回忆,微信成了作者记录历史的平台。
为了将被忘却的记忆_榕城印迹

随着一波又一波的建设浪潮的到来,一座又一座的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一个又一个的老胡同、老巷子、老房子、老铺子、老院子……改头换面了,消失了,不见了,许多千年古城的模样也变了。“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的建设速度,使得古城保护演变成了重建,我们越来越难找到中华文明存活过的完整证据。毁城灭迹随处可见,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成了受伤的城市。有历史文化学者痛心疾首:全国103处历史文化名城80%以上名不副实!

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福州,昙石山遗址、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马尾船政文化遗址、仓山区洋楼群、螺洲陈氏故居建筑群等是其旧城的城魂。然而今天,市民已难见昔日的灰泥高墙、青色小巷,朱漆的大门,青铜制的门环,飞起的檐角;看不到小巷里古宅木楼的朴实与自然;看不到温馨安详的庭院深深;也看不到因为商铺租金高吊而“回不去”的民间老作坊、老艺人。改造后的许多街巷的街区格局、闽海关旧址、陈文龙尚书庙等等,徒然有一些很具历史感的地名,然而这座千年古城却少有给他们留下多少历史存活过的证据。

《榕城印迹》作者王发枝先生是五朝帝都北京城里的一名记者,回到家乡福州发现了退休后的乐趣。他继续拿着相机和笔,每天走街串巷,寻找儿时的记忆,试图在那些将被人遗忘的街巷之中,找回昔日福州那种古朴典雅、内敛含蓄的美。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阳光明媚,他都坚持穿行在曾经走过或熟悉的巷弄中,忠实地“记录”着它的过去和现在,并通过自己的微信与群友们共享。在他的笔下和镜头里,那一条条的巷街里弄,承载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凝聚着作为福州人的情感记忆,一条巷弄就是一段不能忘怀的历史,也是一段割舍不断的乡愁。新闻记者虽不是历史创造者,但能记录历史。《榕城印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故事回忆,微信成了作者记录历史的平台。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在拥有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终端的今天,不仅仅是记者,所有有心人,都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历史的诠释者。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拥有诠释现实、诠释历史的能力。

黄文夫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副会长、中华工商时报原总编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