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杀态度问卷()

自杀态度问卷()

时间:2022-02-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作为以预防自杀为目的的自杀态度研究,所测量的态度应该更加具体与全面。事实上,社会态度对自杀行为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上。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稳定性较好。(三)各维度所包括的条目1.对自杀行为的态度:1、7、12、17、19、22、23、26、29,共9项。2.对自杀者的态度:2、3、8、9、13、14、18、20、24、25,共10项。3.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4、6、10、15、28,共5项。
自杀态度问卷()_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

【概述】

有关社会态度与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几乎和对态度的研究一样久远,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学者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态度测量越具体,与行为的关系越大。所以,作为以预防自杀为目的的自杀态度研究,所测量的态度应该更加具体与全面。这样才能对自杀预防工作提供更加详实与具体的资料。

事实上,社会态度对自杀行为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上。其他方面比如对自杀者(包括自杀死亡者与自杀未遂者)的态度以及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个企图自杀者是否决定采取自杀行动,或一个自杀未遂者是否会再次自杀产生影响。安乐死一直是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从广义上来讲,安乐死实际上属于自杀的一种特殊形式。对安乐死的态度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人们对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的认识。因此,除了了解人们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外,研究和了解公众对自杀者(包括自杀死亡者与自杀未遂者)、自杀者家属的态度乃至对安乐死的态度,都会对预防自杀工作起到有益的帮助和积极的作用。

因此,肖水源、杨洪等在1999年编制了包括对自杀行为性质、对自杀者(包括自杀死亡者与自杀未遂者)、对自杀者家属和对安乐死的态度4个维度的自杀态度问卷(suicide attitude questionnaire,SAQ)。

【内容与实施方法】

本问卷为自评问卷,共29个条目。4个维度所含项目数分别为:F1——对自杀行为的态度,9项;F2——对自杀者的态度,10项;F3——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5项;F4——对安乐死的态度,5项。

测量学指标】

编者(1999年)用自杀态度问卷对包括律师(77例)、佛教徒(56例)、医务人员(296例)在内的共计429例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了研究。

项目分析:计算了各维度项目与该维度总分的相关,F1为0.342~0.695,F2 为0.369~0.524,F3为0.379~0.527,F4为0.675~0.822。

信度方面:①重测信度。对32名被试在初次测试1个月后进行了重测,4个维度的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F10.624、F20.651、F30.535、F40.890,P均<0.05。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稳定性较好。②条目的一致性测定。各维度的Cronback系数(α)分别为:F1=0.709,F2=0.639,F3=0.537,F4=0.835;基本达到了问卷测量的要求。

效度方面:①表面效度与内容效度。本问卷条目的选编与筛选首先经过了大量的文献复习,并在研究组内反复讨论才做出初选。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以及预试验的结果,对条目进行了增删和修改。删除了内容含糊、相关性差的条目,对某些可能引起歧义或误解的用词进行了修改,对某些维度的条目进行了增补。最后确证所有条目都能准确表达所要求的内容。②结构效度。本问卷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来检验其结构效度。对29个条目进行因子分析,以特征根值>1.5提取6个主成分,6个因子可解释方差总变异的58.4%,基本上代表了问卷的整体结构。进行最大方差正交旋转后根据各条目最大负荷值归因,归因条目最小负荷值>0.3。6个因子的解释分别为:因子1——否定自杀行为,解释14.3%的方差;因子2——安乐死,解释12.6%的方差;因子3——肯定自杀行为,解释10.1%的方差;因子4——同情、理解自杀者及其家属,解释9.4%的方差;因子5——歧视自杀者,解释6.3%的方差;因子6——歧视自杀者家属,解释5.7%的方差。

【结果分析与应用情况】

(一)各条目评分方法

每个条目按完全赞同、赞同、中立、不赞同、完全不赞同五级评分,分别计1、2、 3、4、5分。条目中有13项为反向计分(分别为1、3、7、8、10、11、12、14、15、18、20、22、28项),在统计时须先将反向计分进行转换(即1→5、5→1、2→4、4→2)后方为该条目的实际得分。

(二)各维度分的计算及意义

将各维度的总分(各条目实际得分之和)除以该维度的条目数即为该维度的维度分(平均维度分)。维度分的最后分值在1~5分。以2.5和3.5分为两个分界值,将对自杀的态度划分为3个部分,≤2.5分被认为对自杀持肯定、认可、理解和宽容的态度;2.5~3.5分为矛盾或中立态度;≥3.5分被认为对自杀持反对、否定、排斥和歧视态度。

(三)各维度所包括的条目

1.对自杀行为的态度(F1):1、7、12、17、19、22、23、26、29,共9项。

2.对自杀者的态度(F2):2、3、8、9、13、14、18、20、24、25,共10项。

3.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F3):4、6、10、15、28,共5项。

4.对安乐死的态度(F4):5、11、16、21、27,共5项。

(肖水源 杨 洪)

参考文献

[1]Chiles JA,Strosahl K.The suicide patient:principles of assessment,treatment,and case management.Washington: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1995

[2]余小鸣,叶广俊.医务人员对自杀态度的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3):116-117

[3]Bailey KD.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4]Duikleim E.Suicide:a sociological study.New York:Free Press,1950

[5]布施丰正.自杀与文化.北京:文艺出版社,199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