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药物的心理作用

药物的心理作用

时间:2022-02-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其药物的心理作用之大。药物依赖的发生是个体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长期患病者由于身体的不适,必须借助某种药物以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如长期服用止痛片、安眠药等。停用已有依赖性的药物时产生躯体症状,即停药症状或戒断症状,其表现恰与药理的作用相反。而要戒断这种成瘾药品时,会出现严重的躯体症状和心理障碍,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药物的心理作用_社区医学心理学

用药是一门艺术,“一方济之,德俞于此”“药物可以治病,也可以致命”。除正确用药外,还要特别重视在用药过程中的积极心理影响,通过用药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以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治疗效果。

1.药物的积极心理 效应病人就医与医生诊病,都会涉及用药问题。一些人往往只注重药物的生理或药理效应一面,而忽略了药物的心理效应。许多病人用药后取得良好效果,并不一定是药物本身的生理效应所致,而是通过医生的给药过程,对病人产生了积极的心理效应,在病人心理上造成良好的感受和影响,通过病人的心理生理相互作用,导致疾病好转或痊愈。在临床治疗中有时使用安慰剂也会产生良好的疗效,就是这个道理。在临床用药中病人常常就药物的品种、剂型、作用、用量、包装、国产或进口药等提出一系列要求,对此,医务人员要认真对待,并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智力及病情,病人心理需要等加以妥善解释。医务人员要以科学知识为依据,依不同的病人、病情、病程,综合考虑生理、生化检查结果,恰如其分地问答。医生对药品的作用与疗效要主动说明,要尽量减少病人的疑虑。对一些特殊用药,如皮肤病给开肝炎药,男病人用妇科药,少女用益母膏等,病人往往会认为开错了药或护士、药局发错了药,甚至怕出事而不用等。医生对此都要事先做好解释,以防病人用药时产生的心理困惑。

在临床中医生采用暗示用药虽有积极作用,但在整个暗示过程中医务人员要配合好,需要谨慎行事,一旦病人知道真相,往往会对医务人员产生不信任,失去治疗信心影响整个治疗。如报纸上报道的“救心丹”事件,由熊胆而猪胆,天机泄露,信誉扫地,疗效大减。可见其药物的心理作用之大。

医务人员要重视病人千变万化的用药心理,要采用恰当的用药方式,努力使药物的生理效应与心理效应达到最大、最佳的结合以提高疗效。

2.药物的依赖性问题 药物依赖又称药瘾、药癖。1964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名为药物依赖。1974年WHO将其定义为:“药物依赖是一种强烈渴求并反复地应用药物,以取得快感,或避免不快感为特征的一种精神和躯体病理状态。”

(1)药物依赖的原因:药物依赖是指服用某种药物而产生精神上或躯体上的依赖。这种病人并非由于医疗上的需要,而是为了得到用药后产生的精神上的特殊快感,或为避免断药后所产生的痛苦,被迫长期地或周期地应用药物。

药物依赖的发生是个体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患者往往有个性缺陷,即所谓成瘾性格,表现为意志薄弱、优柔寡断、多愁善感、好依赖他人或情感冲动、自制力差,易于焦虑紧张等。当然其他类型性格的人也可以发生药瘾。

药物成瘾的环境方面因素也不容忽视,如社会状况、经济地位、风俗习惯、文化条件等,均有重要关系。一般来讲,青少年的药物成瘾与其人格不成熟有关,中老年患者大多数是由医源性用药造成的,即因用于解除病人某种精神痛苦或躯体不适,而不得不长期滥用药物有关。个别医务人员由于职业关系,较容易取得某些药物,更易罹患此症,称为职业性药物依赖。

归纳起来药物依赖大体上有以下原因:

①缺乏社会感情支持,以药物寻求安慰。一些人由于身体不适,特别是孤独老年人常常以伴药度日,作为自己精神安慰的手段。

②长期患病,借助药物消除症状。长期患病者由于身体的不适,必须借助某种药物以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如长期服用止痛片、安眠药等。服药已经成日常生活的习惯,同时也产生一定的生理依赖性,形成对药物的依赖心理。

③医师的引导及社会不良文化氛围影响。医师不正确的宣传,如服药会起到无病防病的目的。部分地区文化影响形成的服药的习惯,如海南人嚼槟榔;某一地区人服用麻黄素等。

④易得药物环境下的依赖:如从事药物制造、保管等人员,将营养药、保健品等形成经常服用的习惯,造成被动性的依赖等。

(2)能产生药物依赖的药物,临床上将其分为八大类:吗啡类、巴比妥类、酒精类、可卡因类、印度大麻类、苯丙胺类、Khat类、致幻剂类等。此外,在临床上易于成瘾的药物还有镇痛类药、解痉类药、兴奋类药及有机溶剂类药等。

(3)药物依赖的临床表现,各类药物依赖性的临床表现是不尽相同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①精神依赖性。即心理依赖性,这是本病的主要特征。病人在心理上需要这种药物,不顾药物对个人精神的、躯体的以及对家庭的、社会的危害性,强烈渴求用药。严重者嗜药如命,药物已成为其第一需要,不择手段不讲后果,甚至不惜以不正当或非法手段取得药品,社会上吸毒即属此类。

②躯体依赖性。停用已有依赖性的药物时产生躯体症状,即停药症状或戒断症状,其表现恰与药理的作用相反。若继续用药或应用与其药理作用相似的药物,可使病人减轻症状或消除症状。这也是在临床治疗中许多病人一旦产生药物依赖后,不易戒断的原因之一。

③耐药性。由于反复用药效应逐渐减弱,为取得满意而足够的药物效应,必须增加药物剂量,因此用药剂量越用量越大,可高达正常用药剂量的数十倍。在临床上发现当一个病人对某种药物发生耐药性时,往往也对有同类药理作用的药物也产生耐药性,如催眠药依赖者,对酒精的耐受性也增高,这种情况称交叉耐药性。

3.药物成瘾的问题 药物成瘾与药物依赖不同,成瘾是通过药物产生了强烈的生理性依赖,导致药物成瘾。其主要原因有:

(1)为了止痛,长期服用吗啡类药物而导致成瘾;

(2)长期对抗精神障碍引起的苦恼,长期服用抗焦虑药、抗抑郁药而成瘾;

(3)受人诱惑,误吸毒品,或好奇尝试,误入歧途;

(4)面对挫折,无力应对,逃避现实,麻醉精神,或追求一时愉快,陷入吸毒陷阱。

在成瘾的药物中,以鸦片、度冷丁、海洛因、吗啡等多见。有些药品如美沙酮、地西泮、苯巴比妥也有成瘾作用。在农村有人服用止痛片也有成瘾者。

4.药瘾的戒断 过去在我国药物依赖问题还未构成严重危害。但近年吸毒问题严重,大有发展之势,虽引起全国上下重视,但要认真做好还要下大气力才行,对此要大力宣传,严加管理。

吸毒易于成瘾,难以戒断。由于这些药品或毒品用后可带来一种快感、欣慰感,易于造成心理依赖。而要戒断这种成瘾药品时,会出现严重的躯体症状和心理障碍,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吸毒成瘾者可意志消沉、情绪焦虑低落、冷漠、懒散、心理变态,一旦成瘾恶习难改,影响人际关系。长期吸毒者导致知觉、运动觉功能障碍,出现妄想症状,精神病发作甚至走上犯罪之路。

在戒断毒品过程中,主要分四个步骤:脱毒治疗、康复治疗、回归社会及维持治疗。

(1)脱毒治疗:主要采取替代、递减和对症治疗的方法。即以“小毒”排“大毒”,以依赖性低的,替代依赖性高的,逐渐代替整个疗程大约1个月。

(2)康复治疗:主要是防止毒瘾复发,以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为主。远离毒品,互相支持,去除依赖。

(3)回归社会:家庭和社会要特别认真对待,要耐心、关心、细心关怀。

(4)维持治疗:有些戒断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严重反应,所以在戒断用药时要十分注意。

防止和矫正吸毒有重大的社会意义,社区全科医生要对此有较多的认识,以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对医源性药品成瘾,社区医务人员应担负重要的社会道德责任。对毒品成瘾者,要加强社会综合措施,全面综合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