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中国文论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新中国文论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2022-02-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文论6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六届年会于2009年7月16日至20日在贵州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文学理论研究室、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民族学院文传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国内1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美国、英国、奥地利等国的近300位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向会议提交论文140多篇。
新中国文论年国际学术研讨会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新中国文论6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六届年会于2009年7月16日至20日在贵州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文学理论研究室、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民族学院文传学院联合主办。

来自国内1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美国、英国、奥地利等国的近300位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向会议提交论文140多篇。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新中国文论60年”。会议回顾和反思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历程,以一种学术的开放心态将新中国文论置于中外历史学术语境中进行对话,深入探讨了新中国文艺理论的性质及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方向等问题。会议在一种总结、反思、对话、探索的学术理性氛围中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并分组展开了主题研讨:

(1)回顾和反思新中国文艺理论60年的发展历程,离不开既定的历史语境,60年的文学理论和国家社会的命运紧紧相连。文学理论发展的前后30年,因不同的历史政治渊源形成了极大对比。与会代表普遍认同,这前后30年,可以以文革结束为界。

(2)在回顾与反思的前提下,与会代表对文学性质展开了多角度的研究与探讨。

(3)从古代文论与文化研究的联系来看,与会学者普遍认同,在新中国文学理论发展60年的今天,在全球化文化的大背景下,现代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应重视与中国自身传统文化语境的内在联结。

(4)从西方文论与中国文论的现代性的联系来讲,西方文论对中国现代文论的发展与建构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与会学者们对西方文论的重要理论问题及理论家展开了富有启示性的探讨。如,高建平从“形象思维”这个老话题中引出了新思考,梳理了“形象思维”在中国的理论发展,提出对艺术特征的理解,经历了“是认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不是认识”这三个阶段,强调目前需要有第四阶段的理解,即“还是认识”。周启超探讨了巴赫金理论的几个方面,提出进行人文学科研究要有责任的参与,要与生活形成互动,要保持一种超越性。程正民通过对俄罗斯文论文艺学建设的思考,指出在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研究的同时,要重视各种研究方法的联系和整合,重视结构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结合,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融合,为文艺学发展开拓新的理论空间。

(5)在探索中国现代文论的发展与建构方面,中国文论界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一方面学者们以开放的视野求贤若渴地吸收当代西方理论,另一方面学者们也积极地参与到中国传统文化当代阐释的热潮中。但当学者们以一种开放、积极的心态投入文艺理论的构建中时,又常常不可避免地表达出一些诚恳的焦虑。

总体看来,此次的与会代表们发表了许多新鲜而不失深刻的见解,具体涉及文学本体、文学公共性与自主性、传统文化、文化研究、寻根文学、红色经典、女性主义、社会转型与文学、网络现象等。此外,在会议的外国专家专场中,英国的约翰·斯托雷、斯洛文尼亚的托马兹·托布里兹克、美国的泰勒斯·米勒、斯诺文尼亚的克里斯托弗·科泽克、奥地利的雷纳·温特从文化研究、悲剧理论、修辞、比较文学等不同的角度做了学术报告。几位学者所做的报告尽管论域不甚相同,但却不约而同地涉及了文化研究及与文化相关的议题,显示了当前西方文艺理论研究中文化研究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