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我实现与生物中心论的公平性

自我实现与生物中心论的公平性

时间:2022-02-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主要体现在它的两个基本概念上:其一叫做自我实现,其二是生物中心公平性。深生态学鼓励的自我是与环境相联系的自我。对人类的约束直接来自对其他物种的公平性的考虑。
自我实现与生物中心论的公平性_环境伦理学概论

11.6 自我实现与生物中心论的公平性

尽管深生态学总体上说是个综合了多种环境伦理学说,并且侧重于实践和行动的纲领性的学说,它在哲学层面上还是有深刻的意义的。这主要体现在它的两个基本概念上:其一叫做自我实现,其二是生物中心公平性。

自我实现(self-realization)是指人们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认识到,自我就存在于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当中。

本教材不展开讨论自我实现这个概念的历史演化过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看相关的书籍。这里只正面地给出深生态学中自我实现的含义。

传统的自我实现鼓励个体的人要经常反省自己,在反省过程中看清楚哪些是更重要的、核心的、长久的利益,那些是次要的、暂时的、虚幻的利益。

深生态学鼓励的自我是与环境相联系的自我。在自我实现过程中自我省悟,去理解自己是整体的一部分,去理解“在人与非人之间本无固定的本体论划分”。这种自我是形而上学整体论所描述的自我。作为人类,我们是由与自然界其他部分的联系所构成和定义,自我实现就是要理解并完全致力于这个整体。

抛弃了个体论的自我实现与传统的基于个体论的自我实现有根本上的不同,德维和塞申斯总结到:


在保持世上宗教的精神传统方面,自我实现的深生态学准则远超过现代西方思想中自我的定义。现代西方定义的自我主要是力争享乐主义满足的孤立的自我,这是一个社会程序意义上狭义的自我。社会程序意义上狭义的自我或社会性自我脱离了我们原本应定的自我,它让我们追随时尚。只有当我们不再将自己理解为孤立的和狭义的相互竞争的个体自我,并开始把自己融入家人、朋友、其他人最终到我们这个物种时,精神上的升华或展现才会开始。但自我的深生态学意义需要进一步成熟和发展,要认识到除人类之外还有非人类的世界。(Devall & Sessions,1985)


生物中心公平性是指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中相互公平的成员,因而有相同的内在价值。用德维和塞申斯的话说,


生物圈的万物都有平等的生存和繁衍权,有在更大的自我实现内达到它们各自形式的表现和自我实现的权利。这一基本直觉即,作为相关整体的部分,所有生态圈中的生物和群体在内在价值上是相等的。(Devall & Sessions,1985)


在最终的结论上,深生态学提倡的生物中心公平性与生物中心主义的见解一致,但是他们的论证是不同的。泰勒从个体论出发,认为生物个体的生命就是其目的中心;深生态学则从生物群落出发,认为生物群落的成员都拥有平等的道德价值,作为其中的成员之一自然也就拥有道德价值。

最后,从深生态学出发,我们会展望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人类社会呢?

(1)规模收缩

深生态学平台明确要降低人口数量,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只有当人类的活动空间从目前的大规模扩张收缩到适度的程度时,生物多样性才能得以保持,其他非人类形式的生命的内在价值才能得到尊重。

(2)影响适当

深生态学平台直接谴责人类对非人类世界的干涉过多,而且情况迅速恶化。在人口规模收缩之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要尽可能地小。对人类的约束直接来自对其他物种的公平性的考虑。为了尽可能不影响或最小程度地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如大型的水电站、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建设都应当是受到限制的。

(3)简单生活

深生态学平台中的第7条明确提出这方面的要求。人类需要在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等方面做出重大调整。比如,与现今提出的鼓励消费、扩大需求、刺激经济的政策截然不同,深生态学鼓励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这方面,普兰特的《简单生活》(普兰特,2000)或许能提供一些指导。你可以想象,老子所建议的“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是一种理想的方式。这种生态乌托邦主张寻求与自然和谐相处,反对“改造”大自然。

(4)和谐生存

作为生态系统的成员,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之中而不觉,生态系统不因人类的存在而感受到压力。人类不会为了追求自己物种的发展而侵略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也不会为了避免自己的痛苦而将其转嫁于生态环境中的其他成员。以生物公平性的名义,人类和其他物种一样都有饭吃,都有栖身之地,拥有自己的生存权利。生态系统中的物种都享受自己的快乐,忍受自己的痛苦,此谓和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