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功利主义和环境经济学

功利主义和环境经济学

时间:2022-02-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4章 功利主义和环境经济学案例1圆明园防渗工程2005年3月22日,圆明园湖区的工地正在紧张地施工。为了减少湖水下渗,圆明园管理部门正在给这里的2000余亩湖底铺设防渗膜。据了解,由于供水不足和地表水的渗漏等原因,圆明园管理部门每年都要花数百万元向湖中注水。他认为,圆明园是无价之宝,既是自然遗产,又是文化遗产。圆明园以水为纲,而缺水问题严重影响到圆明园生态环境,大量动植物消失灭亡,动植物品种逐年减少。
功利主义和环境经济学_环境伦理学概论

第4章 功利主义和环境经济学

案例1

圆明园防渗工程

2005年3月22日(世界水日),圆明园湖区的工地正在紧张地施工。为了减少湖水下渗,圆明园管理部门正在给这里的2000余亩湖底铺设防渗膜。据了解,由于供水不足和地表水的渗漏等原因,圆明园管理部门每年都要花数百万元向湖中注水。为了节省开支,同时要保证湖水的水位,圆明园管理部门想通过防渗的办法(此其道也)来达到节水的目的(此其德也)。

相关信息见诸媒体之后在中国乃至国际上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此,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举行了中国环境领域首次公众听证会(新华网,2005),听取专家、社会团体、公众和有关部门的意见。

首先是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发言,他指出,公众决策是政府进行科学民主决策的要求,也是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公众参与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是社会民主的实现方式之一,经过公众和政府部门良性互动形成决策更具有可操作性。

第一个公开对圆明园防渗工程提出质疑的张正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圆明园是无价之宝,既是自然遗产,又是文化遗产。它既具有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又具有山水园林的审美价值。尤其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方面,山水形态有特殊的审美景观和美学风貌。防渗工程无论对圆明园的生态整体功能方面,还是对美学景观方面都是严重的破坏,这种做法与原来的园林设计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看得出,张正春所侧重的是圆明园的美学价值。

圆明园管理处的意见大致有以下几点:

(1)圆明园为遗址公园。

(2)它具有参观、教育后者、国际友好交往的教育功能;具有历史研究、科学考察和借鉴功能;具有东西方文化交流功能;具有游览休息功能,通过对遗址的整体保护对山形水系园林植被的整体恢复和建设遗址,使人们感觉到过去皇家园林的风貌。

(3)圆明园防渗工程是必要的。

(4)圆明园以水为纲,而缺水问题严重影响到圆明园生态环境,大量动植物消失灭亡,动植物品种逐年减少。大面积荷花生长期缩短甚至枯死,成群的水鸟、野鸭也失去了栖息地。开放区内游船经常无法正常营运,游客反应强烈,多次投诉。

(5)圆明园水源紧张,而渗漏又非常严重,如果圆明园要想常年保持1.5米深的水面,每年蓄水量为900万方。

(6)防渗工程的决策、实施是有科学依据的。

(7)防渗工程经过了相关单位深入研究、论证,制定了圆明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防渗所采用的技术为复合土工膜材料;在做法上,湖底留有0.5到1.5米的覆土,可以栽植水生植物,允许侧防渗。这些技术能够让圆明园保持良好的水生生态环境。

圆明园管理处的意见可归纳为,为了维持圆明园现有的景观,从经济角度看,防渗工程是节省运营成本的一种可行的方案;从工程技术角度看,防渗工程有技术上的保障。

地球纵观环境教育中心的李皓在发言中提到防渗膜在湿润地区的泥土中可能产生的危害:危害湿地植物根系发育,因而使植物生长不良,甚至不能生长,这对水质净化极为不利。减少湿润地区中的有氧环境,使微生物菌群发生厌氧反应,产生甲烷、硫化氢,氨气。防渗膜在水域环境中的老化碎裂,给湿地土壤带来无法清除的塑料污染。他从环境科学角度论述了防渗技术给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

北京大学崔海亭教授认为:第一,防渗工程伤害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粗略统计,涉及水生草本植物36种、湿地草丛植物36种,两栖爬行动物12种,鸟类38种、兽类1种。第二,损害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生态功能。“山”和“水”之间的关系,一部分水形成径流,汇入湖塘,另一部分入渗土中,滋润草木,河湖水系也浸润着岸上的植被。湖水受来水和地下水补给,同时有一部分下渗给浅层地下水。这一过程又随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丰欠而互动。修建了防渗工程以后,为了增加水深,挖去1米左右的瘀泥层,把翻上来的沙砾与土的混合物盖在塑料膜上,改变了湖泊的底质条件,有些生物不能适应;底衬、侧堵阻断了地表水与地下水、壤中水的正常联系,水环境也会受到影响,这对圆明园的水生生物和近岸植物是灾难性的。

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则比较高度概括地指出三个要人们深思的问题:对待圆明园的态度,我要问三个问题。第一,有钱缺什么,缺审美。第二,有技术缺什么,缺伦理。第三,必须要认识到有知识还缺什么,有知识现在还缺文化。

清华大学钱易教授认为,解决北京市缺水有三句话: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圆明园防渗工程中砍伐了大量的乔木、灌木,想改建成人工的草地,这个是不符合我们节约用水的需求。把原有的天然湿地或者说是人工湿地、半人工的湿地,现在改造成是游览的船,然后又养鱼这样一个池塘,修建这么多码头,不符合水资源的利用方针。环境影响评价这部法律在2003年就颁布实施,所有建设工程,所有建设规划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所以,我觉得这是从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得到的启示,而圆明园管理处本身也应该补上这一课。

从公证会的总体看,圆明园(甲方)和社会各界(乙方)形成鲜明的对立。甲方的目的很明确,经营过程中水流失严重,希望通过技术手段节约成本;乙方则从多个角度看防渗工程带来的影响,有环境科学方面的,有美学方面的,有园林景观方面,也有从法律方面提出质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