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湖北省远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湖北省远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时间:2022-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野外一般区、重点区、重点地段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典型灾害勘查,结合遥感调查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调查全县现有各类地质灾害285处,其中滑坡177处,崩塌70处,泥石流3处,地面塌陷10处,不稳定斜坡25处。查明了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质背景条件及诱发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远安县社会发展规划及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对285处灾害点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分期建议,其中近期防治点65处,中期防治点46处,远期防治点174处。
湖北省远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_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湖北省远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项目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

起止时间:2010年

项目负责:谭建民

主要完成人:谭建民,闫举生,连志鹏

成果概况:调查区位于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的低山丘陵地带,属荆山山脉向南东的延伸部分。地形切割强烈、地貌复杂多样,地质灾害发育。通过野外一般区、重点区、重点地段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典型灾害勘查,结合遥感调查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査清了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危害及危险程度,更新了地质灾害调查数据,提高了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调查全县现有各类地质灾害285处,其中滑坡177处,崩塌70处,泥石流3处,地面塌陷10处,不稳定斜坡25处。与2002年区划资料相比新增72处,核减2处,其中新增滑坡27处、崩塌13处、地面塌陷5处、泥石流2处、不稳定斜坡25处。

灾害规模大小:特大型2处、大型41处、中型68处、小型174处;灾害稳定性分级:稳定12处、较稳定109处、不稳定164处;危害情况:因灾害造成328人死亡、633余间民房被毁,直接经济损失3 605.57万元;危害程度:特大级2处、重大级1处、一般级128处;危险程度:有4 347人、7 784.3万元财产受到地质灾害潜在威胁,危险程度重大级19处、较大级120处、一般级146处。

(2)查明了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地质灾害主要呈带状分布,受南北向构造控制,西侧为磷矿开采区崩塌带,位于黄陵背斜东翼震旦系地层带内;中部为煤矿开采区崩塌滑坡带,位于石桥坪向斜两翼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带内;东部为煤矿采区滑坡带,位于红层侏罗系地层带内。在时间分布上主要发育在每年5—9月降雨集中阶段。

(3)查明了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质背景条件及诱发因素。褶皱核部、断层带附近等构造部位一般滑坡、崩塌灾害发育;第四系松散土体、侏罗系香溪组、三叠系巴东组、二叠系的梁山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和罗惹坪组、奥陶系临湘组和五峰组等软弱煤系地层是调查区内易滑地层;碳酸盐岩类地区易形成以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碎屑岩类地区易形成以崩塌、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松散土体地带易形成以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特别是下软上硬、存在软弱夹层的岩性组合顺向坡地段,滑坡发育,规模大,稳定性差。境内地质灾害除受降雨、暴雨诱发外,还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区内因公路切坡、矿山开采等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破坏诱发的地质灾害126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44.2%。

(4)对万家岩滑坡、黄柏寺滑坡两处规模大、稳定性差、危险性大且具有代表性的重大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工程地质测绘、勘查,查明了典型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滑坡的规模、形态等基本特征及危害性和危险性,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

(5)对重要矿区进行了专题稳定评价。根据区内磷矿开采现状对盐池河磷矿区内地质灾害进行了危害评价与机制分析,并对采空区各区段的斜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盐池河磷矿区稳定性差区面积为10km2,占采空区面积57.2%,稳定性较差区面积为6km2,占采空区面积30.9%,稳定性较好区面积为2.2km2,占采空区面积11.9%。

(6)划分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根据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结合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其中高易发区5个,中易发区5个,低易发区1个。根据灾害体的稳定性、危险程度及威胁范围划分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分出高危险区6个,中危险区7个,低危险区1个。

(7)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建议。在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和危险性分区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远安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行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共划分了3个大区14个亚区,并进行了分区评价。划分出重点防治区5个,次重点防治区8个,一般防治区1个。

(8)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危害性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分级建议,对285处建议工程治理隐患点对人构成直接威胁的不稳定的地质灾害点进行分级防治,其中重点防治点47处、次重点防治点59处、一般防治点179处,并针对各灾害点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在此基础上,结合远安县社会发展规划及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对285处灾害点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分期建议,其中近期防治点65处,中期防治点46处,远期防治点174处。提出了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选址的原则及建议,并对香油坪、长河坝滑坡的应急搬迁避让新址进行了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9)进一步完善了远安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并根据地质灾害的规模、危害性,对全县285处地质灾害点进行了群策群防监测分级,其中县级监测点20处,乡镇级监测点120处,村级监测点145处。

本次详查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下。

通过开展对远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在查明全县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监测网络,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推动了远安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1)调查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每到一个灾害点都要对当地村民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指出一些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不良行为,使其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在防治过程中由被动防灾转为主动防灾,对地质环境破坏的不良行为明显减少。

(2)在区划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全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使县、乡(镇)、村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认识到全县地质灾害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促进了各级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开始产生良好的环境和减灾效益。

(3)通过县、乡(镇)、村三级监测网络的建立,明确了各隐患点的监测责任人,完善了群测群防体系,强化了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心,为远安县地质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

(4)以本次详细调查资料为基础,在配合新农村建设的同时,选择安全场址对受灾害威胁的村民实行搬迁避让措施,对境内三区(磷矿区、二叠系煤矿区、侏罗系煤矿区)、三线(250省道、223省道、224省道)、一周边(县城周边)实施工程治理及风险管理,使地质灾害发生率及生命财产损失有明显降低,人与自然进一步和谐。

(谭建民 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