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学理论的地位

科学理论的地位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理论的地位牛顿的机械宇宙观,于18、19两个世纪统治着科学思想。科学家都秉持着现实主义观念,把理论看成是世界分毫不差的翻版。批判的现实主义是介乎现实主义和工具主义之间的一种折中立场,它视科学理论为一种模式,可用作类比或比喻。不论是模式或地图,这种对科学理论的理解,都是有用的。批判的现实主义的最后一个论点是:科学理论是暂时的,而非永恒。任何理论均需不断地修正和淘汰。
科学理论的地位_自伽利略之后

科学理论的地位

牛顿的机械宇宙观,于18、19两个世纪统治着科学思想。他的学说甚至被誉为牛顿哲学而风靡西方世界。随着时间的推进,决定论和唯物主义哲学家相继出现,把这新科学发展成形而上学,没有给上帝留下余地。法国哲学宣称从牛顿体系可以看到现实世界是一架庞大的机器,人类——包括肉体和灵魂,就是机器的一部分。从这种发展来看,我们不难理解19世纪宗教和科学的冲突为何愈演愈烈。不是科学本身摒弃了圣经的教导,而是披着科学外衣的反基督教哲学摒弃了圣经。那些在伽利略事件中常见的人物,摇身一变成为自然主义哲学家,利用科学进行对神学的审判。

在19世纪里,科学被视为绝对至上,科学概念是终极且不变的。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公开慨叹:只有一个宇宙待解,而牛顿已经完成这工作了。不过到了20世纪初,这信心被科学和哲学的发展粉碎了,之后的几十年,人不得不重新评价科学理论的地位。[8]虽然现实主义在一些科学圈子里仍能保留下来,但早已受到工具主义的挑战。近来,一种称为批判现实主义的中庸观点被广为接纳。

1.现实主义(Realism)。随着牛顿的发现,宇宙成了一部按着内部力学定律,平稳而可预测地运作的庞大机器。博伊尔喻之为巨大的“斯特拉斯堡大钟”(Strasbourg clock)。牛顿力学被视为终极的体系,是世界最终而真实的图画。科学家都秉持着现实主义观念,把理论看成是世界分毫不差的翻版。举例而言,上自然课用的原子模型教具,用乒乓球和弹子代表中子和电子;而当时人们以为中子和电子确如教具所示,只是小得多。直至1922年,一篇化学论文才指出,“原子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

2.工具主义(Instrumentalism)。虽然在踏入20世纪后,工具主义才得到继承和发展,但现实主义观点已于19世纪90年代受到工具主义(或称实验主义)的挑战。[9]工具主义主张科学理论并不是真正言明了世界的本质,它只是一个工具(如某些规律或定义),寻找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并预测某些现象:“我们称之为自然定律者,只是我们表现自然的方法所显示的规律罢了。”[10]

例如,在工具主义者的眼里,何谓电子呢?绝不是现实主义者无限小的弹珠。电子只是一个专门术语,代表某种我们测量的效能。假设电子在一个看不透的密封黑箱中活动,我们可用适当的工具测量输入和放出的能量。不过,我们的定律无法告诉我们黑箱内发生了什么事情,也毋需去知道。根据这一观点,科学的目的不在发现“真相”或“事实”;因此,不用数学方程式去描述电子的功能,是毫无意义的。

3.批判的现实主义(Critical Realism)。批判的现实主义是介乎现实主义和工具主义之间的一种折中立场,它视科学理论为一种模式,可用作类比或比喻。尽管它不是文学描写,却向我们陈述事实。模式让我们看到系统的一部分,突出我们感兴趣的若干特点,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和研究。模式(多为数学模式或逻辑模式)取决于自然力量,因此能告诉我们自然力量是什么。换言之,科学所称之电子确实存在(与工具主义相反),但是科学并不能如实地告诉我们电子是什么(与现实主义相反)。

科学理论在许多方面颇像一幅地图。[11]地面情况可用各种地图来描绘,诸如地形图、人口分布图、高速公路图等。每种图只能大致告诉我们某地区是怎样,但不能作出准确而全面的描述。例如:在道路地图上,红线标示高速公路的方向和弯度,但它的实际颜色却非红色。此外,地图以黄圆圈标示市镇的位置,但市镇的形状绝非圆形,也不是黄色。由此可见,地图并不等于实际本身,两者只是有关而已,目的是让我们知道该地方的某些特点,或作指引路径之用。

不论是模式或地图,这种对科学理论的理解,都是有用的。它已大致取代较古老的现实主义观点(乒乓球论)和较新的工具主义观点(黑箱论)。作为现实的局部观点,科学理论满足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求知欲。批判现实主义发现,尽管科学语言仅为象征,且常是抽象的,但仍描述了实验的观察,并力求忠于大自然。[12]

总而言之,科学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视野,可认识物质世界。它通过数学透镜,局部观看自然力量,从而发现大自然的机械作用。

科学描述往往是抽象的,没有说明在感官上的现象是怎样。例如,我们可以按眼前景象——一轮红日冉冉落下地平线来形容落日的美景。仅寥寥数字,却引起科学家指出三大错处。第一,太阳并非红色,它的光其实是白色,经大气层折射才变成长度不同的光波。第二,太阳不是“落下”,而是地球在自转。第三,太阳并非就在目测的位置里;阳光需要一段时间才到达地面,太阳早于八分钟前就已在地平线消失了。现在,尽管这幅科学景象与我们实际感觉相矛盾,但我们也不难接受。显然“所见的并非可信”。难怪哥白尼发现地球自转又公转后,不敢立即公布,深怕公众会嘲笑这观念,因为人人都目睹太阳在运转呢!

批判的现实主义的最后一个论点是:科学理论是暂时的,而非永恒。换句话说,在未发现更好的解释之前,它就是最好的。任何理论均需不断地修正和淘汰。可是,科学知识是渐进和累积的。尽管理论并非永恒,却可在修正或受限制的形式里继续使用,每一个新理论都是保留或增添前人的知识而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