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物自体”的无用

“物自体”的无用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通过所举的例子看到,物自体必须被设想为像感觉印象一样是易逝的,而物自体的引入则是为了说明感觉印象的持久性。不管怎样,为了出于实际的和科学的目的定义客体的同一性,我们没有重新依靠关于物自体的任何形而上学的探究。如果任何人告诉我,同一性是由于某种把持久性引入感觉印象群的“物自体”,那么我一点也不能接受或否认他的断言,正如他的确一点也不能证明这种影子似的物自体一样。
“物自体”的无用_科学的规范

如果在不同时间我们遇到两个相互差异十分微小的感觉印象群,那么我便命名它们是相同的客体或个体,在实际生活中本体的检验是感觉印象的同一性。在我们看来,客体的个体性在于我们的绝大多数感觉印象在两个时刻的同一性。在生长或急剧变化的场合,这些时刻必须随着急剧性的增加而选取得越来越接近。这种同一性的被存储的印记于是在观察者的心智中形成了,这在“外部世界”的情形中构成个体性的识别,在“内部世界”的情形中构成自我连续性的感情。

本节就我们对于个体事物必须理解的东西的考虑,比它们乍看起来可以显现给读者的要重要得多。为了阐明客体的持久性、它们作为个体之存在,我们不得不假定在感觉印象群背后的影子似的“物自体”吗?我们通过所举的例子看到,物自体必须被设想为像感觉印象一样是易逝的,而物自体的引入则是为了说明感觉印象的持久性。(19)不管怎样,为了出于实际的和科学的目的定义客体的同一性,我们没有重新依靠关于物自体的任何形而上学的探究。我眺望窗外,在我的庭院的某个角落看见一棵桉树,它有某种形式和形状的枝干,阳光正照耀着它,某些光亮和阴暗历历可见,风正把西边树条的叶子吹得翻转过来。这一切形成复杂的感觉印象群。我闭上双眼,在睁开眼睛时我再次经历了复杂的感觉印象群,但是与上一次稍微不同,因为阳光离开一些叶子,而落在另一些叶子上,而风依然如故;不过,在两个群的感觉印象的绝大多数中存在着同一性,因此我把它们叫做同一棵个体树——我的庭院中的桉树。如果任何人告诉我,同一性是由于某种把持久性引入感觉印象群的“物自体”,那么我一点也不能接受或否认他的断言,正如他的确一点也不能证明这种影子似的物自体一样。他可以称它为物质、或上帝、或意志、或心智素材,但是这样做无助于有用的意图,因为它在基于感觉印象的概念的领域之彼岸,在逻辑推理或人类知识的范围之彼岸。假设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感觉印象的实在世界之背后的影子似的不可知物,是徒劳无益的。只要它们影响我们和我们的行为,它们就是感觉印象;可以超越它们的东西是幻想,而不是事实;假如假定彼岸是聪明的,那么假设把我们禁闭在内的感觉印象之面必定不可避免地把某些事物关在外面。这样的不可知物无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感觉印象群依然或多或少持久地联系在一起。我们的经验是,它们是如此联系的,它们的结合目前是并且可能永远依旧是神秘的,正像现在存储的感觉印象借以在大脑中无意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过程一样神秘。在我的心智中,为什么“庭院”的思维恒定地紧随着“猫”的思维?这一结合的心理基础不是我意味的东西。我辨认出它在于我反复经历过猫类在我自己的庭院中造成的大破坏。可是,在我的大脑中作为印记的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物理的连接是什么呢?没有人能够说得出;不过这个问题应该比我们命名为客体的即时感觉印象之间的连接问题容易回答一些。当生理心理学回答了前一个问题时,我们讨论后一个问题也许将不再是愚蠢的。其间,让我们坦白我们的无知,而在此致力于即使在眼下就可以获得丰收的工作。


(19) 事实上,除非我们遵照毕希纳的粗糙的物质论,否则就不会如此;毕希纳把我们命名为素材的特殊的感觉印象看做是其他感觉印象的基础,或看做是物自体。于是,客体的个体性便重新依靠未知的物质要素的同一性;参见第七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