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物的智力进化与表现

生物的智力进化与表现

时间:2022-02-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型食肉动物捕杀大型食草动物以特有、瞬间咬住猎物的颈部而致命,表现出极大的智力与技巧。它们形成了家族式的种群生活组织,与雄性争斗称雄者的“领头”,又有雌性与幼仔形成稳定种群和雌性相依,占据必要的山林,以求生存。
生物的智力进化与表现_生命起源与演化

三、生物的智力进化与表现

1.鸟类的天赋

鸟类的智力表现是多方面的,如有天赋的觅食,学习语言、歌唱和长徒迁徙行为等。

乌鸦用尖锐的嘴向树洞啄食取虫不足为怪,但用一根小枝入洞帮助钩虫,才显见智慧。英国科学家曾把一根细长绳系在树枝上,另一端悬吊着一块肉,一只乌鸦为了吃到这块肉飞到系着绳子的树枝上,用嘴咬着绳子往上拉;拉上一段便用脚踩住绳子,再往上拉直到拉上吃到肉为止。另有试验者对室内饲养乌鸦,放置一只高筒状环璃杯,内放一只有虫子的小篮子,乌鸦嘴够不到虫子,但玻璃杯旁边放着一根铁丝钩,乌鸦知道把篮子钩出来用食。这不叫智力是什么?

我国林业工作者观察过东北红松林内的星鸦觅食红松种子与分散掩埋种子再取种子的惊人举动。星鸦在林内食饱种子后,还会将种子吞入舌下囊,飞到不远的地方,用嘴插出小洞,呕出种子1至数粒放入其中,覆盖之,反复几次直至舌下囊中空为止。这样星鸦成为红松种子捕食者又是传播者,有趣的是星鸦埋藏种子能再取食之,有高达80%的取食率。我不知道它们哪来这么强的记忆力,是以什么为标记的。

鸟类有自己的语言,善于歌唱,每当春天就会听到黄莺、画眉、山雀、杜鹃、燕子互相对语与歌唱。有鸟类专家认为鸟类的喉头善于歌唱,却有一种潜在的学习行为。例如,白冠雀出生10~30天内的雏鸟是听和学习语言的敏感期,只听到母鸟的歌唱,自己不会唱。但是,当它长大后的第一春天到来时,体内的性激素水平升高,它就会开始歌唱,其初始声调完全模仿母鸟启发。关于八哥、鹩哥鹦鹉学语,这是为大家所熟悉的事。许多鹦鹉、八哥对着人叫出“您好”,不足为奇,有的鹦鹉学语叫唤“林妹妹”、歌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得非常逼真亲切,有的八哥你说不好,它反说“坏蛋”,这可能有人以前与它开过玩笑,八哥不好,八哥是坏蛋,才记得两者关系,也才叫奇!以上鸟类学语只是民间一般的认识。据载,1981年,美国举行过一次“鹦鹉学舌”比赛,赛场上,数千只各色鸟儿竞相学习,最后,一只叫普鲁德尔非洲灰鹦鹉夺得冠军。它一口气说了1000个英语单词,也能说些简单句子,被誉为“最会说话的鸟儿”。动物学家认为鹦鹉和其他鸟类的学舌,仅仅是一种效仿行为,也叫效鸣。其实,鸣叫应是一种语言,这与它的声带与舌长有关,只是近似于人类歌唱才引起人们的兴趣,当然,它也可称为一种智慧。

鸟类迁徙飞行通常认为是本能。这种本能只是源于种群生存繁殖之需。已知生活在我国东北和俄国西伯利亚一带的鸿雁种群,每年中秋前后开始飞到南方长江流域或珠江流域越冬,而来年春天再返回北地。大雁在迁徙开始,总有一只或几只领头雁,从集队起飞、迁徙路线、目的地、夜夜休息等过程,绝对不是一种无组织的自由行动。所谓本能,若没有高度的智力随机应变去驾驶整个迁徙过程是难以完成的。

过去,春天的农村家燕是最为拟人化的。一对雌雄双燕展翅飞入农家屋檐下,总是先呢喃叫个不停,仿佛向主人借住,直到主人不赶它们走,以示同意,才开始衔泥筑巢。记得少时候,老人告知老燕识旧巢,明年还会来,竟有人在脚上做过记号作过论证。由此可见燕子的记忆力是很强的。要说鸟类的飞行记忆力,还得提及信鸽。在古时交通不发达时,国内外都使用过信鸽来送信的事实。今天,人们养信鸽竞赛,例如,前些年我国曾在北京—上海两地放飞信鸽,竟能在一个月内归巢,这是靠什么导航或是靠特殊记忆,令人费解!

2.食肉动物的捕食本领

非洲热带稀树草原地带,生长着食肉性猫科动物如老虎、狮子与豹,同时也生长着许有蹄类食草动物,如角马、斑马、驯鹿和羚羊,它们有季节性迁徙生活习性,构成了大型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之间生存竞争而又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食物链

美洲豹捕食羚羊为例,双方都显示出机敏。豹通常3~5只集体行动,比虎、狮单独命中率高得多。它们选好羚羊迁徙路线,慢慢地从草树丛中走近,埋伏下来,直到可以快速攻击目标时冲出,猎物无法脱逃。虽然羚羊善于快速奔跑,但也难敌围攻追捕堵截。角羚羊有角,但无防卫抵抗能力,不少无角的母羊和幼羊更是束手待猎,倒见野牛群会起来反抗之。无论是豹子或虎、狮捕食时都采用潜伏,突然的快跑与猛扑,但缺乏长跑耐久力,一次、二次不成功,难以再追跑。大型食肉动物捕杀大型食草动物以特有、瞬间咬住猎物的颈部而致命,表现出极大的智力与技巧。

猫与鼠是一对天敌,它们都有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家鼠具有极强的机敏性和适应性,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产物,有关资料表明老鼠基因与人类基因相近为95% ,也很聪明,人为设计的迷宫通道,唯有老鼠能逃脱。在神创论看来,上帝创造猫就是为了吃老鼠,当然不可信。猫捉老鼠如果没有更聪明机智的手段是无法捉到的。猫为猫科动物,与老虎同科,它善于无声奔跑,脚爪尖锐,有肉垫,嘴宽牙利,一对善于在夜间捕捉老鼠的眼睛与耳朵,只要在老鼠出没的地点静观,蓄势待发,一跃捕捉,使对方无法逃脱。猫捉老鼠,老鼠要逃脱被捉,双方确实在斗智的,已胜过了食肉兽和食草动物之间的生存竞争。当然,动画片米老鼠的聪明劲与猫较量是受到艺术渲染的,却深受儿童喜爱。

3.灵长类动物的智力

高级灵长类动物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猕猴和猴等,与人类亲缘最近,所以,它们的外表、行为、喜怒哀乐都很相似。虽然,它们的智力远不及人类,但总有灵长类进化的应有智力。今天,与人类近亲的黑猩猩,在非洲丛林中生存的种族社会结构,其实与早期原始人类的结构没有多大差别,它们只学会种族生存的主要本领,即表现在特有的觅食、侵犯与生殖本能上。这三者关系密切,已有别于其他哺乳动物。它们形成了家族式的种群生活组织,与雄性争斗称雄者的“领头”,又有雌性与幼仔形成稳定种群和雌性相依,占据必要的山林,以求生存。每天寻食是主要的,总不能饥饿;侵犯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都是在冲突、和解中求得生存。生殖为繁衍后代,但是,灵长类的性行为,特别是猩猩已有的生理需求,表现在性喜悦和性生理高潮反应。这种性行为进化到人类而完善。

猴子与猩猩掠取食物完全依靠灵活攀悬的双手,捡到坚硬核果,咬不开,只是偶然见到旁边石块而敲击,而不会有意识去寻找备用。热带林区有大量的白蚂蚁活动,是猩猩的一种喜食的高蛋白的食物,它们将一根树枝折断,用嘴咬一端使其变尖,随后,将这支原始的“长矛”走向一个蚁巢的树洞寻找或者用木棒推开腐土中的蚁巢,找出蚁卵或蚁体吃。在非洲坦桑尼亚和塞内加尔的丛林中,科学家已观察到黑猩猩采用原始狩猎方式,捉取洞里的丛猴,或树上的疣猴,有时遇到食草动物也会集体围攻而吃肉。

关于猴子和猩猩的智力有多大,我们以下面几例可以说明之。

其一,猴、猿高悬取食。如果在饲养动物园里的猴子和猩猩会给香蕉,拾到后很快剩皮吃掉。当把一串香蕉挂在几米高的屋梁上,地面放着几个方箱子或一根木棒,然而,它们只会往上看,想吃,不知怎么办?有些会站立跳几下,如在林子中一样学跳跃,就是取不到,这说明它们不会使用工具取物。于是,人们教它们用棒去捅或用方箱填高去取。当它们学会之后,下一次就能按此方法去取得,并能传授给同伴。这又说明灵长类动物的猴子和猩猩虽缺乏使用工具的思维能力,但具有潜在的学习能力。

其二,猴子用智汲水。据知,非洲大草原旱季时,饮水成了这里动物的主要难题。只有几条大的河流有水,但河中鳄鱼密布,虎视眈眈。许多动物,如斑马、羚羊、角牛大群迁徙至此,还是要喝水的。正当种群先后低头饮水时,几只鳄鱼会突然从湖边一跃而起。张开大口咬住了猎物,其他受惊者立即慌忙跳跑。这些食草动物不会接受多少教训的,不喝也不行,还得过河。但猴子看到这种惨状,却在动脑筋。它们在离湖不远的岸边沙地上用手挖出洞穴,湖水会从地下渗出来,就得水源而避开鳄鱼。这可能是有智力的猴子在找水时偶然发现而加此挖掘利用的举措。

其三,猴、猿习语能力。据美国科学家发现,给人类婴儿和成年猴子讲日语和荷兰语,两者都不懂词的意义,但两者都能区分它们是日语还是荷兰语。这表明它们的神经在处理语言的输入方面确实有相同的机理,据此推论猴子的智力在某些方面相当于婴儿。因为语音处理并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而是所有灵长类动物的能力。而且收听节奏等语言特征的能力可能来源于同一灵长类的进化历史。关于黑猩猩学习语言能力,见第七章第三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