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澳门野生动物地理分布

澳门野生动物地理分布

时间:2022-02-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节 澳门野生动物地理分布清乾隆十六年《澳门纪略·澳蕃篇》下卷刺胞动物食货:有珊瑚岛,下多珊瑚:初在海中,色绿而质软。中人气血,比年必发。生子初如鹅卵,渐长至二丈许。每吐涎于地,人畜践之,即仆,因就食之。凡物启口,动下颏。故西国称为假慈悲。哺乳动物兽之属:为象,为犀,为狮。象有识人言者,命负物至某处,往辄不爽。此类是已有兽如猫名。池虽在海上,而人疑其底与海通,池水乃淡,此不可测也。
澳门野生动物地理分布_中国古代野生动物

第七节 澳门野生动物地理分布

清乾隆十六年《澳门纪略·澳蕃篇》下卷

刺胞动物

食货:

珊瑚岛,下多珊瑚:初在海中,色绿而质软。出水则坚。有红,黑,白三种。红者坚而密。白,黑者松脆。

软体动物

食货:

珠:以意兰者为上。土人取蚌置日中晒之,俟其口自开,然后取珠,鲜白光莹。有大如鸡卵者,光照数里。其大如豆,似夜光中易碎者,谓之玻璃珠,洋珠之下乘也。

甲壳动物

鳞介之属:

有蟹:径逾丈,其螯以箝人首立断,其壳覆地如矮屋然,可容人卧。

蛛形动物

虫之属:

有蜘蛛:名曰大懒毒辣。凡螫人受其毒,即如风狂。中人气血,比年必发。疗其疾,以其人本性所喜音乐解之。

昆虫

食货:若蜜,蜡。

又 缎:有金丝,有银丝,有金银丝。皆以金银抽线,和丝织之。

有金花缎。

有羽缎:冬服之。

棘皮动物

食货:

有海参:无刺。

鱼类

鳞介之属

曰飞鱼:仅尺许。能贴水而飞。

有狗鱼:善窥飞鱼之影,伺而啖之。飞鱼急,辄上舟,为人所得。舟人以鸡羽或白练系利钩飘扬水面,为飞鱼状,狗鱼跃而吞之,亦被获。

曰风鱼:可以占风暴。为腊挂于房,以其首所向,即为风起之方。

两栖动物

虫之属:

海虾蟆:与石同色。饥则潜身石内,鼻吐红线如小蚯蚓以饵小鱼。

爬行动物

虫之属:

有蛇:大而无目,盘旋树间。凡兽经其旁,闻气即缚之树间而食。

又 鳞介之属:

曰刺瓦而多鱼:鳞坚,尾修,利爪,锯牙。其行甚迟,小鱼百种随之以避他鱼吞啖。生子初如鹅卵,渐长至二丈许。每吐涎于地,人畜践之,即仆,因就食之。凡物启口,动下颏。此鱼独动上腭。人远则笑,近则噬。故西国称为假慈悲。鳄类也。然其腹下有软处,仁鱼鬐利,能刺杀之。

又 食货:玳瑁,【略】若龟筒。

鸟类

禽之属:

鹦鹉:有大红者,毛内黄。大绿者,毛内赤,每抖擞其羽则陆离炫目。有纯白者。五色者,翅作翠,缥青黄。裹白腹者,其五色。鹦鹉常栖丁香树上,以丁香未熟者为饵子,既收则啄其皮。能兼蕃,汉语。性畏寒,然抚摩其背,则瘖。

倒挂鸟:身嫩绿色,额青,胸前一朱砂点,顶有黄茸,舞则茸开。每收香翅中时,一放之,氤氲满室。又輙自旋转首足如环,以自娱《释今种诗》(136):已食沉水烟,复藏双翅内。时放烟氤氲,帏中香久在。

又 驼鸡:高三尺许,花冠,翠羽,背有双峰似驼肉鞍。可乘,能食铁石《失名诗》:广南异物进驼鸡,锦背双峰一寸齐。只道紫驼来绝塞,鸡林元在大荒西。

又 有火鸡:毛纯黑,毵毵下垂,高二三尺。能食火,吐气成烟。又鸡大如鹅,羽毛华采,吻上有鼻如象,上属于冠,可伸可缩,缩止寸余,伸可五寸许。嗉间无毛,有物如瘿。平时嗉与冠色微蓝,怒则瘿起而冠赤血聚于鼻,垂垂自下,尾张如孔雀屏。雌者如常鸡。差大谓之异鸡,非绶鸡也。

绶鸡:曰旨虉。其绶藏于咽下小囊。每吐之,烂然文锦,谓之锦功曹。西洋亦时有之。

又 有鸟无足,腹下生长皮如筋缠于树枝以立,毛五采,名无对鸟,一鸟名厄马最大。长颈,高足,翼翎美丽。不能飞。足若牛蹄,善奔走,马不能及。卵可作杯器,即今蕃舶所市龙卵也,又有巨鸟其吻能解百毒。一吻值金钱五十,骆驼鸟首高于乘马之人。行时,张翼大如棚。腹热,能化铁。

又 食货:

燕窝:乌,白二色。红者尤佳吴伟业《燕窝诗》:海燕无家苦,争御白小鱼。却供人采食,未卜汝安居。味入金韲美,巢营玉垒虚。大官求远物,早献上林书。

又 羽纱:春秋服之。备诸色,可以却雨。唐·安乐公主使尚方合百鸟毛织为裙,正视,傍视各为一色。日中,影中各为一色。而百鸟之形状皆见。齐·文惠太子织孔雀毛为裘,华贵无比。满刺加所云,琐袱鸟毳为之,纹如纨绮者也。

哺乳动物

兽之属:

为象,为犀,为狮。象有识人言者,命负物至某处,往辄不爽。又象极大,一牙重至二百斤。犀角照之有血晕,四周圆整,注沸酒有香。蕃人谓牙为白暗,犀为黑暗。

有黑熊,黑猿,白麂,白獭。

有小白牛:大如犬,斑衣,有肉峰如橐驼。

有小鹿:长仅二寸许,双角崭然。

又 有般第狗:昼潜于水,夜卧地。以黑者为贵。能啮树木,其利如刀。

img2759:似猫而大,高足而结尾。有黄,白,黑三种。善捕鼠。海鼠大至百斤者,啮其目而毙之。蕃人子女卧起抱持。

又 猫:有肉翅如蝙蝠,能飞。宋太宗有桃花犬。明时,大内猫犬皆有官名,食俸。此类是已有兽如猫名。

亚尔加里亚:尾有汗,得之为奇香。

又 独角兽:大如马,毛色黄,头有角长四五寸,其锐能触大狮子。若误触树,则角不能出,反为狮毙。角色明,作饮器,能解百毒。

有兽似羊,腹内生一石,可疗百病,名曰把杂尔。

有海马(137):其牙坚白莹净,文理细如丝发,可为念珠等物。

又 鳞介之属:

曰仁鱼:尝负一儿登岸。鬐偶伤儿,儿死,鱼亦触石死。取海豚者尝取仁鱼为招。每呼仁鱼入网,即入海豚,亦与之俱。俟豚入尽,复呼仁鱼出而网海豚。

又 有乙苟满:大如猫,善以泥涂身令滑。俟此鱼张口,輙入腹其五脏而出。又能破坏其卵。

曰把勒亚鱼:长数十丈,首有二大孔喷水上出。见海舶,则昂首注海舶中,顷刻,水满舶沉。遇之者,以盛酒巨木(img2760)[罂]投之,连投数罂,俛首而逝。浅处得之,熬油可数千斤。

又 食货:

有哔吱缎:亦称诸色。《新语》谓:西北多兽服,东南多鸟服然。《异物志》言:大秦国以野蚕丝杂群兽五色毛织为(img2761)[氍]毹状鸟兽,人物,草木,云气,千奇万变。《明一统志》言:琐里国产撒哈刺布,以毛织之,蒙戎如毡毼,有红,绿二色。则是西南亦尚兽服,且可为布。

【注释】

(1)此并非《岭表录异》原文。下列该书原文及案:
  廉州边海中有洲岛,岛上有大池,每年太守修贡,自监珠户入池。池在海上,疑其底与海通,又池水极深莫测也。珠如豌豆大,常珠。如弹丸者,亦时有得。径寸照室,不可遇也。又取小蚌肉贯之以篾晒干,谓之珠母。容,桂人率将烧之,以荐酒也。肉中有细珠如粟,乃知蚌随小大胎中有珠。案《政和本草》引此条云:廉州边海中有洲岛,岛上有大池,谓之珠池。每岁,刺史亲监珠戸入池采老蚌,割取珠以充贡。池虽在海上,而人疑其底与海通,池水乃淡,此不可测也。土人采小蚌肉作脯食之,往往得细珠如米者,乃知此池之蚌随大小皆有珠矣。与此书详略互异。

(3)此引文略有改编,试看《岭表录异》相关内容:
  玳瑁形状似龟,惟腹背甲有红点。【略】广南卢亭获活玳瑁龟一枚,以献连帅嗣薛王。王令生取背甲小者二片,带于左臂上以辟毒。龟被生揭其甲,甚极苦楚。后,养于使宅后北池。伺其揭处渐生,复遣卢亭送于海畔。或云,玳瑁若生带之,有验:凡饮馔中有蛊毒,玳瑁甲即自摇动。若死,无此验。

(4)“《本草》”只是古药物通称,此处摘引,经核查,主要取自《证类本草》,但“形似醴鱼”不知出自何处,余可对照下摘引相关原文:
  蚺蛇胆:【略】真膏累累如梨豆子相着。【略】真胆狭长,通黒,皮膜极(莼)[薄]。(低)[舐]之,甜苦。摩以注水,即沈而不散。【略】真膏多所入药用,亦云,能疗伯牛疾。【略】陈藏器云∶蚺蛇,本功外,胆主破血,止血痢,蛊毒下血,小儿热丹,口疮,疳痢。

(5)关于此引文,现见有3说:①引自《南裔异物志》,如《说郛》,《古今说海》等。②引自《括地志》,如《北户录》,《说略》,《天中记》,《渊鉴类函》,《格致镜原》等。③引自段公路《北户录》,如《物理小识》《粤西丛载》等。
  窃以为,第③说,可以否定;因段公路本人还是用“《元和御览》引《括地志》云”为据,可见并非其所撰。第①说,存疑;因该书已佚,无从核查,且此段又处于可考的《南裔异物志》内容最后。就目前条件,第②说,较妥;在现存诸多转引文献中,《北户录》处于更早,故增补出处。
  再有,此后的内容,似为是后人根据多文献与其访问体会而编撰。

(6)此地名,《太平御览》称“狼育”,《广博物志》、《渊鉴类函》、《格致镜原》等称“狼盲”。

(7)《陈拾遗集》记载的该诗与此有异,原文是: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何知美人意,娇爱比黄金。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多材固为累,叹息此珍禽。

(8)现见古籍所载多与此略异,现取宋·余靖《武溪集》中原文:《五色雀》
  罗浮有五色雀,各被方色,非时不见。若士大夫将游是山,则先日群翔,寺僧以是为候。某庚辰岁,谪官来游。将至之夕,兹雀亦集,感之成咏云:
  五方纯色俨衣冠尤可爱者朱蓝正色,若朝服焉,应是山灵寄羽翰。多谢相逢殊俗眼,谪官犹作贵人看。

(9)原文如此,疑似“翬”之误。

(10)今《抱朴子》中未见,但《太平御览》摘录有,故据其。

(11)据核查,此《异物志》与《岭表录异》内容皆出自《太平御览》,故按该书记载校。

(12)关于此诗作者,《全唐诗》在卷36“韦应物”作品中选有《鹧鸪啼》,在卷57“李峤”作品中所选《鹧鸪》却称:“一作韦应物诗”,在卷193“韦应物”作品中又选《鹧鸪啼》再改称:“一作李峤诗”,经查,虽诗名稍异而内容相同,故造成混乱。在查宋代《文苑英华》中选用《鹧鸪啼》,只称作者是“韦应物”;略晚于《全唐诗》(康熙四十六年序)的《渊鉴类函》(康熙四十九年序)也与《文苑英华》同。综此,还是宜定为“韦应物《鹧鸪啼》”。

(13)此引与《岭表录异》稍异,详下:
  两头蛇:岭外多此类。时有如小指大者,长尺余,腹下鳞红,皆锦文。一头有口眼,一头似蛇而无口眼。云,两头俱能进退,谬也。昔孙叔敖见之不祥,乃杀而埋之。南人见之为常,其祸安在哉出《尔雅翼》。
  值得注意的是,此注“出《尔雅翼》”;而查《尔雅翼》则首即称“《岭表录异》曰”。此何故出现唐(刘恂)、宋(罗愿)二作者互谦异象?再观,纪昀等《提要》说明:“恂之原本则已久佚。宋代,《太平寰宇记》,《太平广记》,《太平御览》诸书征引颇伙,然尚多挂漏。惟img2764见《永乐大典》者条理较详,尚可编次。谨逐巻裒辑,而佐以旁见诸书者。”则此条是辑佚《岭表录异》时,采用《尔雅翼》摘录。

(14)查(明)邝露《赤雅》、(清)汪森《粤西丛载》皆为“彖”;但后者正文有:“象耳濈濈,其大如掌。”

(15)此引文不准,特将《北户录》中有关原文摘录如下:
  公路咸通十年往髙凉,程次青山镇。其山多猿,有黄绯者。绯者絶大,毛彩殷鲜,真谓竒兽。【略】玄者善啼,啼数声则众猿叫啸腾掷如相焉,其音凄入肝脾。

(16)《岭表录异》原文虽为“两足如常”,但《太平御览》改为“两足如带”则更妥。

(17)原文与所见多版本皆如此。实际上鲎的雌性肥大,由其上下文看亦如此;疑似笔误。

(18)此引语虽强标点,然是将《桂海虞衡志》中两物种混搭。原文①“鬼蝴蝶大如扇”已然明确;②“黑蛱蝶大如橘”与“玄武蝉”也合逻辑(“橘”与“蝉”形有相当之处)。可参原文:
  鬼蝴蝶:大如扇,四翅。好飞荔枝上。
  黑蛱蝶:大如橘。蠧所化。北人或名为玄武蝉。

(19)暂归昆虫。

(20)经查,绝大多数古籍皆用“文鳐夜飞而触纶”,但《证类本草》则是“文鳐夜飞而触网”。

(21)查《北户录》相关文则是:
  传云,自旦至暮,变十二般色。【略】愚尝获一枚,闭于笼中玩之,止见变黄褐赤黑四色。

(22)清·朱翊清《埋忧集》所摘录此与蛇胆的相关内容与此《志》稍异,为:“捕之者,度其出入之地,先钉罗桩数行,狭仅容其身。壮士持橄榄棍伏其中,出一人于外,扬妇人裙裤招之,蛇即昂首高六七尺来追。人退入罗桩,蛇身既巨,到狭处曲折转身不便,人持棍击之,且击且退,数人迭出,视其首俯地,则无惧矣。每击一下,则皮肉皆缩。有一泡,死而血凝即护身胆也,其力大减。多以乱真,真者值兼金。此《岭南杂记》所言,与《水经注》合。”

(23)《岭表录异》的相关原文是:“蚺蛇胆:普安州有养蛇戸,每年五月五日,即担蚺蛇入府,只候取胆。余曽亲见。”

(24)查《北户录》原文略异,详下:
  公路至雷州,对岸倚舟,候风势。见群小儿簇二巨蛇,各长丈余。一如孔雀珠毛色,金翠夺目。一如真红色,鲜明若血。又有十余头白蛇,前后相次,若导从,俱入一榕藤窍内,竟不复岀。故知蛇有草朩水土四种,其类不可穷也。

(25)至此,《岭表录异》原文与之异处,详见:“玳瑁形状似龟,惟腹背甲有红点。《本草》云:玳瑁解毒。其大者,悉婆萨石,兼云辟邪。广南卢亭海岛夷人也获活玳瑁龟一枚,以献连帅嗣薛王。”

(26)此引文似转摘自《本草纲目》,也有删改,与《桂海虞衡志》相异多处。《桂海虞衡志》相关原文则是:
  瑇瑁:形似龟鼋,背甲十三片,黑白斑文,相错鳞差以成一背,其边裙襕缺啮如锯齿,无足而有四鬣,前两鬣长状如檝,后两鬣极短,其上皆有鳞甲。以四鬣棹水而行。海人养以盐水,饲以小鳞。

(27)经核对,此摘录与《太平御览》有异。但所改“其雌特有文章五色”,似较合理。《太平御览》原摘为:
  《异物志》曰:锦鸟文如丹池锦而藻缋牙。交俗人见其似锦,因谓之锦鸟。形微大于雉。其鸣特有文章五色,甚可爱。

(28)《桂海虞衡志》中未见“金碧晃耀,张其尾如锦轮”之说;《渊鉴类函》与清雍正九年《广东通志》引述时则称出自《桂海虞衡志》,尤以后者更与此《志》引用接近。《桂海虞衡志》是宋代范成大作,而与其同朝代的祝穆《方舆胜览》诠释“孔雀”有“雄者尾长数尺。生三年,尾成长金碧晃耀,时时自奋尽张其尾,圆如锦轮。”疑清代人将范成大与祝穆诠释混合。

(29)此与《粤西丛载·岭表录异》基本同,含后人夹注。个别处于刘恂原作有出入,特摘刘恂原文如下:
  岭表所产犀牛大约似牛而猪头,脚似象蹄。有三甲,首有二角,一在额上为兕犀,一在鼻上较小,为胡帽犀。鼻上者皆窘束而花点少,多有竒文。牯犀亦有二角,皆为毛犀,俱有粟文,堪为腰带。千百犀中,或遇有通者,花点大小奇异,固无常定。有偏花路通,有顶花大而根花小者,谓之倒插通。此二种亦五色无常矣。若通白黒分明,花点差奇,则价计巨万,乃希世之宝也。又有堕罗犀,犀中最大,一株有重七八斤者,云是牯牛额上。有心花多是撒豆斑,色深者,堪为胯。具斑散而浅,即治为盘楪,器皿之类。又有骇鸡犀,辟尘犀,辟水犀,光明犀。此数犀,但闻其说,不可得而见也。

(30)此前与《太平寰宇记》有差异多处,也含有改动合理者。为便于核对,特摘原文如下:
  风母如猿猴而小。书则蜷伏不能动,夜则腾跃甚疾。好食蜘蛛,虫。打杀,以口向风复活。(微)[唯]破脑,不复生矣。以酒浸,愈风疾,南人得之。传云,此兽常持一小杖,遇物则指,飞走悉不能去。人有得之者,所指必有获。夷人施罟网既得其兽,不复见其杖。杖之数百,乃肯为人取出。或云,邕州首领宁洄得之,洄资产巨万,僮伎数百。

(31)所引文欠准确,为便于对照,特摘引《北户录》相关内容如下:
  公路咸通十年往髙凉,程次青山镇。其山多猿,有黄绯者。绯者絶大,毛彩殷鲜,真谓奇兽。【略】其猨能伏鼠。【略】多群行,玄者善啼,啼数声,则众猿叫啸腾掷如相焉,其音凄入肝脾。

(32)据《香祖笔记》记载:“南海友人陈元孝恭尹作《狨赋》”,故《岭南杂记》所称“陈孝廉”恐笔误。

(33)《广东新语》至此的原文则是:
  广蚕岁七熟,闰则八熟。《记》曰:一岁八茧出日南。是也。广自三月至九月,月一熟蚕,以三十二日为度。

(35)此非引用《北户录》,只是表明其意思。

(36)原文如此。疑为“蜯”之误。

(37)此只是内容大意同,而实际则是:
  《宋书·符瑞志》:“白獐:王者刑罚理则至。”

(38)此乃大意同,原文则是:“世传,狗者,豺之舅。豺遇狗輙跪如拜状。”

(39)此似非引《本草》原文。

(40)原文如此,但疑似“魠”之误。

(41)《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草纲目》误为“交睛旋日”,此句按本《志》保留。

(42)原文出现2次“毛类”。

(44)查《岳阳风土记》原文,“秋深……而荆江鱼重不过数十斤”在前,其后有省略,再接“江上渔人取巨鱼……应之于手也”。

(45)此诗名,据《李群玉诗集》及所见古籍,基本上称:《石门韦明府为致东阳潭石鲫脍》。

(46)该字不清晰,似为“鯮”。

(47)此乃自《埤雅》中选编。

(48)原文如此,但查清嘉庆十八年《常德府志》则该称“鲵”。

(49)查《尔雅》所疏有异,相关原文是:
  青脚,高尺七八寸,尾如鹰尾,喙长三寸,头上有长毛十数枚,长尺余,毵毵然与众毛异。好欲取鱼时,则弭之。

(50)此乃引其意,原文则是:“旧云,此兽无脾,以行消食”。

(51)查明嘉靖十七年《常德府志》中“首尖,身长”描述者,称“鲩”。故此乃更正,也说明其并非两栖之“大鲵”。

(52)《尔雅注疏》的相关原文则是:
  注:在木中。今虽通名为蝎,所在异音。

(53)此说虽陸佃《埤雅》等古籍中有,但皆称“《六韬》曰”,可见是转引。

(54)此乃意引。

(55)其“注”乃综合《尔雅》与《尔雅翼》等。

(56)《法言》未见此说,而《方言》则只有:“自关而东谓之戴鵀,【略】或谓之戴胜。”

(57)查《通雅》,未见如此说,而《续通志》相关诠释则是:
  季冬,始巢,开戸背太岁,向太乙。知来岁风多,巢必卑下。故曰:乾鹊知来,狌狌知往。

(58)此二句虽亦柳宗元《鹘说》中语,但另在其后。

(59)此非李时珍原描述。为便于对照,摘《本草纲目》相关内容如下:
  似獐而小,牡者有短角。黧色,豹脚,脚矮而力劲,善跳越。其行草莽,但循一径。皮极细腻,靴袜珍之。或云,亦好食蛇。《符瑞志》有银麂,白色。今施州山中出一种红麂,红色。

(60)原文如此,但注释有误。

(61)《说文解字》原文是:“山羊而大者,细角。”

(62)此引述与原文有异,特摘录《桂海虞衡志》相关内容如下:洞人云:獭性淫毒。山中有此物,凡牝兽悉避去。獭无偶,抱木而枯。洞獠尤贵重,云能解药箭毒。中箭者,研其骨少许,传治立消。一枚,直金一两。

(63)改书原文为:“麝香熊胆山出”。尽管要查证明代“宝庆府”(即今湖南邵阳市)是否有“熊胆山”难度极大,但据其记载状况(“麝香”和“熊胆”都是传统名贵药材,皆栖息于“山地”,连续记载是合理的);况且现今的《邵阳市志》中“野生动物”记载当地“二级保护动物33种”,其中还有“猕猴、短尾猴、黑熊、穿山甲、水獭、大灵猫、小灵猫、豺、果子狸、水鹿、毛冠鹿、麝、鬣羚、斑羚”等哺乳类(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邵阳市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故更改。

(64)原文如此,但疑似“木牛”之误。

(65)暂归昆虫。

(66)古籍中有人如此说。但“蛓缘兮我裳”是《楚辞·九思》中句,故视为汉代王逸之作,误。

(67)此乃《尔雅注疏考证》内容,但其中有删节;与《本草纲目》稍异(未见“鲵鱼,一名王鲔”之说),而《证类本草》有:“鲵鱼,一名主鯆”。现摘录《本草纲目》相关内容如下:
  藏器曰:鲵生山溪中。似鲇,有四足,长尾。能上树。大旱,则含水上山,以草叶覆身,张口。鸟来饮水,因吸食之。声如小儿啼。

(68)此非摘引原文。

(69)常见鹭鸶的别称中有“属玉”、“舂锄”。此处“属王”、“春锄”虽疑有误,但无引用证明,待考。

(70)此二字残缺难辨清。尽管清光绪十一年《湖南通志》摘引《辰州府志》称为“戴儒”,但此二字右半部分皆有“鳥”,显然与之不同。

(71)《周礼》即有如此说。

(73)原文分为“蚯”与“蚓”。

(74)原文分为“螬”与“蛴”。

(75)原文分为“蟋”与“蟀”。

(76)原字如此。但查《岭表录异》称“黄腊鱼”,《太平御览》称“蜡鱼”。

(77)暂归昆虫。

(78)此处缺字难统计。

(79)此注释文字难尽辨清,更有空白者,而《岭南杂记》相关记载可参考:
  岭南有狨,似猿猴而大,毛深厚而金色,以猿猴为粮。每啸则群猴皆集列跪其前。狨一一手按之,验其肥瘦。视肥者,以石戴其顶,此猴跪拜不敢动,余乃散去。戴石之猴随狨至水次,入水洗濯,又自拔毛,净讫,乃卧而听狨食之。

(80)《尔雅注疏》原文是:“蛭虮:今江东呼为水中蛭。虫入人者为虮。”

(81)此句与通常所见《岭表录异》称“雌者小”不同,但与实际吻合。

(82)此《志》所摘引“绀蝶”的内容与所见《古今注》差异较大,可参见原文:
  绀蝶,一名蜻蛉,似蜻蛉而色玄绀,辽东人呼为绀幡,亦曰童幡,一曰天鸡,好以六月群飞暗天海边。夷貊食之,谓海中青鰕化为之也。

(83)核查《攻媿记》,相关原文则是:
  水禽有名信天翁者,食鱼而不能捕。兀立沙上,俟他禽偶坠鱼于前,乃拾之。

(84)此非原文摘引。

(85)此说,查《禽经》未见,《格致鏡原》转摘的相关原文是:
  《禽经》:练鹊,一名带鸟,俗名寿带鸟。似山鹊而小,头上披一带。雌者短尾,雄者长尾。

(87)经核查,此文字大部分出自《广东新语》,但也有一些则见于《粤东笔记》。

(88)查,与原文异,《太平寰宇记》原文:
  高要县【略】奢山【略】有元钩鸟,即休鹠鸟也。鸣则雨期斯须至。

(89)此《志》中“凡鸟四指,三向前,一向后”,较所见《太平御览》“凡鸟四指,三向后”似合理,故未作标记。

(90)原文是关于“鹦鹉”,此《志》误用。

(91)最后一句,乃据《广东新语》之意编,其相关原文为:
  四会有乌龙潭,【略】多产鲜鱼,柔鳞肥甲如水晶,土人谓之似嘉鱼,其味如鲥。【略】德庆之嘉鱼,其种至此而变未可知。似嘉鱼者,嘉鱼之庶孽也。

(92)此句虽然也出自《广东新语》,但却是论述“鱼牌”中语,而此绝大部分是论述“鱼花”文。

(93)原文此处有一明显空白处。

(94)原文“鹰鹊”为一物,似误,今分开。

(95)原书只标“明万历”,现按明万历的最后一年标。

(96)原文“鹩鹑”为一物,似误,今分开。

(97)此句“桃蠧”与“橘蠧”疑似有误。

(98)此非引用《北户录》,只是表明其意思。

(99)所引文欠准确,特摘引《北户录》相关内容便于对照,:
  公路咸通十年往髙凉,程次青山镇。其山多猿,有黄绯者。绯者絶大,毛彩殷鲜,真谓奇兽。【略】其猨能伏鼠。【略】多群行,玄者善啼,啼数声,则众猿叫啸腾掷如相焉,其音凄入肝脾。

(100)原文如此,但疑似“山鹕”之误。

(101)所见皆转引,略有差异。此据较早引用的《太平御览》校,以下同。

(102)《尔雅翼》未见“乌凤”,此是取自《桂海虞衡志》,原文是:
  乌凤如喜鹊,色绀碧,颈毛类雄鸡鬃,头有冠。尾垂二弱骨,各长一尺四五寸,其杪始有毛羽一簇。冠尾绝异,大略如凤。鸣声清越如笙箫,能度曲妙合宫商,又能为百虫之音。生左右江溪洞中。极难得。然《书传》未之纪,当由人罕识云。

(103)此处2句,原文是:“人有得之者,所指必有获。夷人施罟网既得其兽,不复见其杖。”

(104)飞虫:《博物志》云:晋兴郡有飞虫,大如麦。或虫丝:横州出。枫始生,多有食叶之虫,似蚕而赤此亦与《粤西丛载·岭表录异》基本同,含后人夹注。详前文之道光二年《广东通志》。

(105)此非引用《北户录》,只是表明其意思。

(106)此按《太平御览》校。

(107)原文如此。似为“蚌”之“img2776”。

(108)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的是“旧县江”。

(109)查《淮南子》,未见如此说。

(110)唯见《粤西丛载》摘引并称出自《尔雅翼》,但查原书则未见。

(111)此似与《桂海虞衡志》所称“乌凤”浑述,而《赤雅》相关原文则是:
  两江鸣凤:鸣凤如孔雀,绀碧,头上彩毫光逾掣电,冠上垂二弱骨长一尺五寸。鸣声清越如箫笙,能变曲妙合宫商。间出两江溪洞中。

(112)所见古籍中,雄鸩多称“运日”,此《志》引称“连目”;且此引文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有差异(不乏合理部分),现仅将有差异部分原文摘录:
  雄曰连■,雌曰阴谐。声如羯鼓。遇毒蛇,则鸣声邦邦。蛇石穴,禹步作法。石裂,蛇出。秋冬间,解羽蛰穴,熏之出走,应弦而毙。以犀甲取胆着银瓶。否则,指断。鸩矢着人立死,鸩羽栎酒,犀角立解。鸩穴多犀,天地所以制杀机也。

(113)与所见《岭表录异》之“肉白而脆,远胜鸡雉,能觧冶葛并菌毒”个别字稍异,窃以为适宜,未作标记。

(114)尽管古籍记载“量人蛇”的长度不一,但如此称“万十”乃仅见。

(115)此处非引文。

(116)“顱img2777”,原文似如此。疑似“鸬鹚”。

(117)明万历四十六年《儋州志》中用此诠释的是“骨img2778”,后人多引述于“黄鲿鱼”。不另缀注。

(118)核查《北户录》,原文则是:“恩州出鹅毛脡,乃盐藏鱊。鱼其味絶美,其细如虾。虽郭义恭云:小鱼一斤千头,未之过也。鱼大如针,蜀人以为酱也。”

(119)查,《埤雅》并未见此内容。而在清雍正九年《广东通志》与《渊鉴类函》则有。

(120)此非《北户录》原文,参清乾隆三十九年《琼州府志》注

(121)核查《岭表录异》无此说,所见《南越志》诠释也不同;但《太平御览》、《玉芝堂谈荟》与《渊鉴类函》等皆称《岭表录异》,内容与此稍异。《太平御览》原文(“煿”取他处)为:
  《岭表录异》曰:黄蜡鱼,即江湖之横鱼。头嘴长而鳞背金色。南人脔为炙,虽美而毒。或煿或干,夜即有光如烛。

(122)《埤雅》并未见此内容。

(123)此引文与《海语》实际略有差异,见引原文:
  弘治初,吾广督学大佥淮阳,韦彦质先生将视学琼州,陆至徐闻,方登海舟,此物升鹢首而蹲,举舟皆泣,谓有鱼腹之忧,议将禳之。先生方严,人不敢白也。诘旦抵琼,留十许日,试士都毕,泛海而还,若履平地。【略】语曰:妖不胜徳。

(124)此述并非《岭表录异》原文,可参前文清嘉靖三十九年《广东通志》、清道光十三年《肇庆府志》、清光绪五年《广州府志》等处。

(125)此“军迈”疑似“澄迈”之误。

(126)此证据非直引《明史》。

(127)查《本草纲目》未见此描述。又查宋代古籍《埤雅》、《绍陶录》、《会稽志》等皆称“钩辀格磔”,《证类本草》也称:“鸣云:钩辀格磔者,是”。再查唐代古籍,《北户录》道:“唯《本草》说,鸣云:钩辀格磔”,《岭表录异》载:“《本草》云:自呼钩辀格磔”。
  综此,唐代所称“《本草》”似指世界上首部国家颁定药典——《新修本草》(即世称《唐本草》),而本《志》修编者误将其与明代才成书的《本草纲目》相混。

(128)《尔雅》原文是:“鹿,牡麚,牝麀,其子麛”。

(129)《尔雅》原文是:“麋,牡麔,牝麎,其子麛”。

(130)此条虽注据“《府志》”,但其之源似清雍正九年《广东通志》,但有删改讹,故有校改。实际上,至此所言则是据《埤雅》内容,现摘录相关内容供对照:
  熊似豕,坚中山居。冬蛰,当心有白脂如玉,味甚美,俗呼熊白。其胆,春在首,夏在腹,秋在左足,冬在右足。【略】冬蛰不食,饥则自舐其掌故,其美在掌。

(131)《论衡》原文是:“兔吮毫而怀子,及其子生,从口而出。”

(132)自“明弘治初”后,引文差讹更多,参清道光十一年《琼州府志》注释。

(133)查《汉书》仅见2处相关直引内容:①《贾捐之传》:“又非独珠厓有珠,犀,瑇瑁也。”②《西域传赞》:“赞曰:孝武【略】睹犀布,瑇瑁,则建珠崖七郡。”

(134)《尔雅》未见如此诠释。

(135)查《本草纲目》称为:“姑获鸟”,相关诠释为:
  时珍曰:昔人言此鸟产妇所化,阴慝为妖。

(136)原文如此。但(清)屈大均《广东新语·禽语·鹦img2779》中诗句相同,则称“予诗”。

(137)此“海马”,据描述情况,似为前文(虽古人称“海马”,今为海象。见图1.72,图1.8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