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哈尼族武术

哈尼族武术

时间:2022-02-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哈尼族武术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历史悠久的山居农耕民族之一。哈尼族武术被称为“磕腊敌”,意为“脚手打”。这些初始自卫手段虽粗糙而低级,但却是哈尼族武术文化的萌芽,使其从无意识本能的原始武术活动逐渐转变成有意识的武术活动。(一)原始哈尼族武术的形成哈尼族原始萌芽期的武术,严格说来还不能叫哈尼族武术。随着历史的发展,哈尼族武术逐渐转变为有意识的武术活动。
哈尼族武术_武术·射弩

第五节 哈尼族武术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历史悠久的山居农耕民族之一。据汉文史书记载,哈尼族的祖先曾居于青藏高原,以游牧为主。由于自然灾害、战争和疾病等多种原因,哈尼族于隋唐时期向西南迁徙,后定居于滇南哀牢山莽莽丛林中,发展成为一个自强不息的族体。哈尼族勤劳、勇敢、淳朴、善良,能歌善舞,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梯田稻作农耕文化,同时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体育武术文化。哈尼族武术文化源远流长,是哈尼族人智慧的结晶,它是中华民族武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哈尼族武术被称为“磕腊敌”,意为“脚手打”。

一、源流

哈尼族山寨多为森林环抱,四野林海莽莽。在密林深处和灌木丛中,栖息着许多禽兽。据哈尼族迁徙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和《哈尼先祖逃难记》记载,哈尼族的先民们为寻求生存,在采集、狩猎、觅食、抵抗毒蛇猛兽以及同社会恶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除拳打脚踢外,还用树枝、棍棒、石块、竹箭等作为武器,以防身自卫、猎取食物。这些初始自卫手段虽粗糙而低级,但却是哈尼族武术文化的萌芽,使其从无意识本能的原始武术活动逐渐转变成有意识的武术活动。

(一)原始哈尼族武术的形成

哈尼族原始萌芽期的武术,严格说来还不能叫哈尼族武术。随着历史的发展,哈尼族武术逐渐转变为有意识的武术活动。相传,勇敢的哈尼族先民,把哈尼族人的崇拜物“羊角”装饰在头上,作为勇敢、雄健、灵巧和吉祥的象征。两人一组,互相扭扯着,肩靠肩,头靠头,用摔扑滚翻等技能相互进攻以定胜负,这是一种利用原始徒手搏斗技术为形式的游戏。这种游戏并不是单纯追求娱乐,而是训练体能和格斗技术的重要方法。它在哈尼族原始社会的体育运动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强悍武勇是每个哈尼族先民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在氏族与氏族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有时为了反击侵犯者或者为了扩大领地,常常发生战争。武力成为战争的主要手段,原始氏族部落战争的社会实践培养了哈尼族人勇猛的习性,使武术在已初具军事战斗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形成和发展。后来的哈尼族武术,其内容大都接近于军队战斗技能而远离狩猎技能。

(二)现代哈尼族武术的发展

在历史长河中,哈尼族武术文化历经了暴风骤雨般的考验时兴时衰,加之哈尼族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汉文古籍文献中有关哈尼族历史记载又甚少,因而哈尼族武术文化少有成文的记载流传。哈尼族人能歌善舞,他们做什么事就有什么内容的歌过年过节时有“哈巴”(酒歌),姑娘出嫁时有“哭嫁歌”,稻山插秧时有“栽秧歌”,谈情说爱时有“阿茨”(情歌),等等。哈尼族的民间舞蹈有莫搓搓舞、猴子舞、乐作舞、独瑟舞、硭鼓舞、棕扇舞、厄崩舞、哈瑟舞、白鹇舞、木雀舞、垤施罗蒙舞、碗舞等,都与武术有着微妙的联系。在狩猎和觅食中,哈尼族先民们为了抗击毒蛇猛兽的侵袭和强身健体,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武术套路。

为了表现祝贺胜利,五谷丰收或生死离别的激动心情,自然而然地舞之动之。他们最先的动作是自发的,大多数舞蹈出自与猛兽搏击的动作,即哈尼族初始武术动作,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成了现代的哈尼族民间舞蹈。例如哈尼族武术中棍、刀等动作的撩棍、撩刀、云棍、云刀、劈棍、劈刀等演变成了硭鼓舞中的撩锘云硭、劈硭等。鼓槌的各种敲击法同样也是从棍、刀、链夹等武术动作中演变而来。还有硭鼓舞中弹、蹬、踹、跌、扑、滚、翻等动作都是武术基本功的动作,硭鼓舞在演练时很讲究精、气、神的内外合一,动作粗犷豪放,吞吐含蓄,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刚柔相济等,这些特点恰恰就是哈尼族武术的主要特点,所以民间舞蹈与哈尼族武术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哈尼族武术与哈尼族的节庆

哈尼族居住地区分散,各地节庆活动的具体时间、内容和形式也不尽一致。比较统一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苦扎扎”“哈尼年”“昂玛吐”等。

“苦扎扎”节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时当繁忙的春耕生产已经结束,盛夏农闲,兼有社交娱乐及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意思。一般以进入夏历五月(公历6月)的第一个申猴日为节日的第一天,有的地区却在“端午节”或“火把节”期间过节。云南红河县大羊街一带的哈尼族,为了显示自己存在的力量,在过节时,有的年轻人扮成丑鬼,有的戴着笋叶制作的假面具,或者在腰、脖等处系着大铃铛,头顶一只难以飞翔的小鸟,甚至野草、兽皮、贝壳、山花、蓑衣、纸糊的尖帽、鸡笼、碓嘴等全成了美丽而奇特的装饰品,五花八门。节日的最后两天进行“撵磨秋”活动,各村寨将本村的牛皮大鼓侧放在磨秋场旁,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作鼓手。当远方“撵磨秋”的队伍到来时,老鼓手念诵几句简短的祝词之后,便击鼓三次,近旁的鼓手同时敲击铜锘伴奏。鼓声表示哈尼村寨人口繁衍,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时“撵磨秋”队伍中身着奇装异服的骁勇剽悍的小伙子们率先跃到鼓前,翻腾跳跃、闪、展、腾、挪,手捷步灵,出手迅速,劲力刚猛,动作原始古朴,一招一式渗透武术功力。同时人们耸肩歪颈,扭动身体,手舞足蹈,舞者即兴发挥,以此表现哈尼族人对美的追求,对生命和力量的歌颂。

“哈尼年”,汉语译“十月年”,哈尼语称为“干通”“互式”“扎特”等。按照哈尼族的历法习惯,阴历十月为一岁之首,其第一个属兔日为除夕日,次日为新年初一。所以“十月年”便是哈尼族辞旧迎新的大年,因而有“哈尼护马干通”之说。整个节日期间,男女老幼皆身着盛装,进行各种文体娱乐活动,有唱“拉巴”的,有舞蹈的,有练武术拳术器械(含单练、对练)的,还有互对山歌谈情说爱的,哈尼族人完全沉浸在幸福、狂欢的节庆之中。

二、内容

哈尼族的武术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按其形式可分为基本功套路运动、自由搏击运动等三类。

(一)哈尼族的武术基本功

包括肩臂功、腰功、桩功、鼎功、腿功、跳跃功、滚躺功等各种拳种和器械的单势动作。这些动作是哈尼族武术套路和对抗性运动的基础,也是哈尼族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肩臂功。哈尼族武术动作要求肩臂在做动作时大开大合、刚柔相济,在用力上特别讲究爆发力和一种冷弹柔劲的技击用力方法。对肩臂的柔韧性及灵活性要求较高。肩臂练习方法有棍转肩、臂绕环、双方及个人压肩、举石锁、打沙袋等,目的主要是增进肩关节柔韧性,加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发展肩臂力量,为学习哈尼族武术中的各种手法提供专项体能素质。

2.腰功。哈尼族武术动作粗犷豪放、原始古朴、吞吐沉浮、起伏转折。架势以矮桩为主,动作主要是用腰连贯上下肢的枢纽,力量以腰为轴带动四肢。俗语说:“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充分说明了练腰功的重要性。哈尼族武术腰的主要方法有:俯腰、弹腰、甩腰、直立下腰、跪滑步下腰等。

3.桩功。中国有武术拳语:“桩子天天站,功夫日日增。”所谓“桩”就要像木桩那样深根静稳,用静桩的方法锻炼筋骨,增加内气,修身养性以及锻炼周身气血的活畅,并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下肢各关节韧带的坚韧性。哈尼族武术由于常保持矮桩,演练组合及全套动作的技巧需要在配合呼吸的情况下,一气呵成,运动量较大,因此,哈尼族武术十分重视桩功的练习。哈尼族桩功的练习有马步桩、跪膝桩两种。

4.鼎功。鼎功即为倒立,在哈尼族武术基本功中,鼎功的主要练习方法有肘鼎、头鼎、手鼎、肩鼎、推鼎等,主要目的是发展肩、臂和头颈的力量。

5.腿功。拳言:“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说明了腿功的重要性。哈尼族的腿步练习主要是发展腿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等素质,提高哈尼族武术套路运动的质量和对抗性运动的实战技击能力。主要练习方法有压腿(正压、侧压、后压、弓步压、跪步压)、腿法(正踢、侧踢、斜踢、后踢、弹腿、蹬腿、里合腿、外摆腿、前扫腿)等。

6.滚躺功。哈尼族的武术动作有闪展腾挪、跌扑滚翻、跪、滑等技巧动作,因此,滚躺功的练习动作主要有正面前滚翻和后滚翻,侧身前滚翻和侧身后滚翻、胸滑、膝跪滑、前跌、乌龙绞柱等主要是提高技巧性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7.跳跃。哈尼族的武术动作有蹿、蹦、跳跃等跳跃难度较大的动作。通过跳跃动作练习,可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弹跳力和技巧功力。

8.单式动作。除以上基本功外,还有很多单式动作穿插在套路和对抗性运动之中,如各种手势、手法、步形、步法、肘法等,这些单式动作是哈尼族武术中不可缺少的。

9.组合动作。将两个以上单式动作组合起来练习,提高练习者的意识,为学习武术套路奠定基础。

(二)哈尼族武术的套路运动

哈尼族武术的套路运动是哈尼族武术的主要形式,内容极其丰富,可分为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集体演练套路。

1.拳术

哈尼族的拳术套路主要包括哈尼拳、滚躺拳、象形拳等。

(1)哈尼拳。在哈尼族拳术套路中是主要的拳术。

(2)滚躺拳。哈尼族根据所居住的地理环境,以跌、扑、滚、翻等技巧结合哈尼族拳的攻防动作编成的套路,具有独特的风格

(3)象形拳。由于哈尼族对图腾的崇拜,很早以前将龙、鹰、鹊、雀、蛇、虎、豹、野猫、蛤蚧、麂、鹿、豺狼、猴、虾、蝴蝶、麻雀、蛤蟆、牛、马、猪、狗、猫、鸭、绵羊、鸡等动物作为哈尼族各姓氏的祖先,曾经历了盛行图腾崇拜的母权制时代,后又将白鹇鸟作为哈尼族的标志,作为吉祥的图腾崇拜物。

2.器械

哈尼族的武术器械主要来源于生活及生产劳动工具。它是在哈尼族拳术的基础上并结合各种器械的特点组成的套路。包括:哈尼族刀(砍刀、石刀、竹刀、木刀等)、镰刀、弯刀、匕首、剑、斧头等短器械,三尖叉、矛、枪、棍、弓箭、弩等长器械,双匕首、双刀、双斧头等短器械,流星锤、绳镖、链甲、三节棍等软器械。

3.对练

哈尼族武术对练是两人以上按照固定套路的程序结合生活、生产劳动、狩猎及武术特点进行攻防格斗的假设性实战练习。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等,要求动作欢快、准确、清晰、逼真,具有很强的观赏和实用价值。

(1)徒手对练。主要指拳对练。各种哈尼族武术都可编成对练套路,如哈尼拳对练,滚躺拳对练,象形拳对练,也可以相互拳种对练。

(2)器械对练。哈尼族砍刀对练,刀对棍、镰刀对三尖叉、弯刀对斧头等,各种器械都可以编成对练套路。

(3)徒手与器械对练。空手夺哈尼砍刀、空手夺三尖叉、空手夺匕首、空手夺斧头等。

(4)集体演练。是哈尼族在年节期间或祭祀等活动时进行的8人或8人以上的徒手、器械或对练的集体演练,可变换队形、图案,与各种哈尼族乐器、歌舞伴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气势雄伟。

4.自由搏击运动

哈尼族武术的精华在于实战。哈尼族武术的自由搏击运动是建立在哈尼族武术的基本功和套路运动的基础上的,在实战中哈尼族武术的踢、打、摔、拿、跌扑滚翻、闪展腾挪以及气功的技法,形成制胜对方的自由搏击运动。通过锻炼可掌握防身御敌的本领,培养哈尼族人勇敢、顽强、沉着、机智等意志品质,并能提高力量、耐力、速度等身体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