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太极拳与孙子兵法

太极拳与孙子兵法

时间:2022-02-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太极拳与孙子兵法——浅析孙子兵法之虚实篇在推手中的应用孙子曰: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军行千里而不受顿挫,是由于行进在敌人没有设防的地方。正因如此,所以才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者。王宗岳《太极拳论》有云:“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王宗岳《太极拳论》有云:“人不知我,我独知人。”骨节经命门上拔,直透对方脊椎。
太极拳与孙子兵法_太极小方架——太极拳推手功夫精论

太极拳与孙子兵法

——浅析孙子兵法之虚实篇在推手中的应用

孙子曰: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凡首先到达会战地点而等待敌人到来的,就主动安逸;后来到达战地而仓促应战的,就被动劳顿。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调动敌人而不为敌人所调动。

什么是以静制动,静如何能制动?我虽未动,但我根本已控制对方根本,对方手一搭上来就动其根本。外不动而内动,才能以静制动。手快不如身快,身体结构变化会导致结果的不同。动其根本才能先到。如此方能后发先至,以静制动,充分调动对方。

要获得五弓俱全所达到的凝而不发的势能,一定要做到松、正、通、透、粘、变,通过脚底和地面反弹的力,节节贯穿通透至对方脊椎,才能达到以静制动。不抓到对方的根的重心变化,掌握并粘连对方根本,就做不到以静制动,要一粘到根,动其根本,透其脊椎,才能真正做到粘连。脚底乾坤大,清楚对方和自己重心变化,知己知彼,一触即发到对方根本,才能做到变,穷则思变。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 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能使敌人自动来到我预设地点的,是我用小利引诱的结果;能使敌人不得到我预设地点的,则是由于我使其感到有害的结果。所以,敌若休整良好,闲适安逸,我就设法烦而扰之,使之劳倦;敌若粮草丰足,我就设法使之饥困;敌若安守自固,我就挑而扰之使不得安宁。我之所以能做到这些,都是由于我出击的地方正是敌人必然往救的地方。军行千里而不受顿挫,是由于行进在敌人没有设防的地方。进攻必然取胜,是由于进攻敌人疏于防守的地方。防守必然牢固,是由于防守在敌人必来进攻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人,能使敌人不知如何防守;善于防守的人,则能使敌人不知如何进攻。真微妙啊,微妙得看不见形迹;真神秘啊,神秘到听不到声息。正因如此,所以才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者。

王宗岳《太极拳论》有云:“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太极拳讲究借力打力,但对方如果不动怎么办?还是要做好自己,不动者坐以待毙。身体保持通透,用四两劲穿透对方脊椎,让对方感到不得不抵抗,后坐时没有透劲不能回,让对方觉得有利可图但又不得不来,凡血肉之躯者皆有条件反射,打的就是这一点自然反应。

王宗岳《太极拳论》有云:“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他要来的地方我不去,我要去的地方他不知,如此方能做到不顶不丢。要做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推手时须清楚感觉到对方重心在什么地方。不能教条,不能主观。应该因敌变而变,一沾手就知道对方的重心和发力点在什么地方。要注意形正劲不正这个问题,有时外形看上去正,但受到外力时,就不正了。所以首先要不紧张,不能憋气,旁若无人,平常怎么练就怎么用。

推手时,对方不动其实是坐以待毙。但是不能用手推,要通过伸筋拔骨,由根而发。一粘手就透到他后面去了,不存在你动我才动,你不动我不动。对方的力比你大怎么办?对方1000斤力来你不能练1200斤去治服他,一定要用“四两牵动千斤”的方法。用自己的力,愚者;借用对方的力,智者。四两劲就是功夫,是方法。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有听劲、黏连,才能避实就虚,避重就轻。避重是一个问题,求轻是一个问题,避重求轻同时做是一个问题,一空对方就过来了。空靠什么?靠自己动作的完成,你没空,检查自己不要检查对方。你要迂回渗透,不是硬碰硬,迂回渗透是最好的防守,所以叫以迂为直,以患是利,当你最不利的时候,你要在一失重、一瞬间做到,这个变以患为利,通过筋骨皮的调整,一瞬间就能改变,这要练到相当熟悉、相当自然才能做到。什么叫后发先至,对方先打我,我怎么先到,我先到是指一触到对方根本,对方虽先动只动到我的枝叶,没威胁到我的根,我后到却能威胁到对方根本,这才能后发先至。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乘其所之也。

发起进攻而使敌人不能抵御,是由于冲击其虚懈无备之处;主动撤离而使敌人无法追击,是由于动作迅速使其追赶不上。所以,我若想决战,敌人即使高垒深沟也不得不出来与我决战,是由于进攻其必赴救援的地方;我不想打,即使画地自守,敌人也不得与我作战,这是由于我的行动正好和敌人的意向相反。

抬手就要落背气沉脚底,气沉脚底是阴,松在自己身上,伸筋拔骨是阳,同时还要松在对方身上,这时保持外形不变又中正不让,手上注意一羽不能加。松开腰跨,尾闾前翘,松而不让、让而不顶,运用杠杆原理撬动对方。肘不离肋,掌不离心,这里的心指手心、印堂、命门、脚跟四点的连线。骨节经命门上拔,直透对方脊椎。既然我的脊椎是中心,对方何尝不是,我就对准你的中心身后打,对方想挡都挡不住。命门饱满,以命门进退为进退,我若想带动你退,你不得不退,我守住中线不让,对方想进也进不来。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所以,示伪形于敌,而我之真形则藏而不露,这样,我方兵力即可集中在一起,而敌人的兵力则分散到各处,这样,就可以十倍的兵力去攻击敌人,从而形成我众敌寡的有利态势。我既做到以众击寡,那么同我作战的敌人就难于有所作为了。我与敌交战的地方,事先不可使敌人知道;敌人不知道,防备的地方就多;防备的地方多,那么同我作战的敌人就少了。

气沉到脚底,拔裆,从脚、膝、命门到手指,我是节节贯穿的整劲,而对方手是手,臂是臂,我专为一,而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要求做到周身一体。这个整劲出不来,难在什么地方?很难有人去坚持,去体会,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去想,去做,这很不容易。功夫不上身就没有体会,功夫上身了,讲出来的话也不一样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是书读得多,讲出来的还是书上的东西,不会有体会。大家都在讲松肩坠肘,里面含义大不相同,为什么呢?实践出真知,真正的体会一定要一边读书,一边打拳,一边推手。用推手去检验拳打得怎么样,打拳去看看推手还有哪里不行,再去练,才会有进步,其实是相辅相承的。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所以,防备前面,后面就寡弱;防备后面,前面就寡弱;防备左边,右边就寡弱;防备右边,左边就寡弱;处处防备,就处处寡弱。之所以寡弱,就是由于防备敌人而使兵力分散所致;之所以显得众多,乃是由于迫使敌人分兵备我所致。所以,预知交战地点,预知交战日期,就可不远千里与敌会战;但若预先不知交战地点,也不知交战日期,那就左翼不能救援右翼,右翼也不能救援左翼;前锋不能救援后卫,后卫也不能救援前锋,近者数里尚且如此,更何况远者数十里呢!依我分析,越国的兵虽多,又何补益于决定战争的胜败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争取到的。敌人兵力虽多,也可以使其分散兵力无法与我战斗。所以,通过筹划谋算,了解敌人作战计划的得失;通过斥侯谍报,掌握敌人的活动规律;通过展示军形,察知敌人的虚实备虞状况;通过与敌作试探性的接触,摸清敌人兵力的强弱。

不管对方如何变化,我守住中心不让,其他的尽管拿去。不管对方攻击何处,不要舍近求远,全身处处不太极,化在哪里就发在哪里。

手快不如身快,身快不如意先。首先意识要放开,使用是什么?使用就是推手,通过推手检验拳架练得怎么样,在使用中不断地体会和感觉,才能真正地认识太极拳。推手中感觉自己,感觉别人,哪里还不够,这是大利。你把我推出去,我把你推出去,这是小利。

练拳架和推手的时候,要松开,伸筋拔骨。没有黏连就没有听劲,没有听劲就做不到舍己从人,没有舍己从人,四两拔千斤就不可能。手就像是耳朵,感觉到以后要因敌而变,不能主观地变。变的时候,要一羽不加,上面加一点,自己没感觉,但是重心就上来了,手上越多,下面越少,应该做到上虚下实,前空后丰。在推手过程中,对方重心在下面,你一上来,对方在一瞬间就可以发劲。你的重心在下面,对方就不好发劲,要把对方的劲用敷盖兑吞的方法吞掉,把对方的力泄到你脚底,用脚底把对方打出去。

对方的手不管放在什么部位,你都能发劲才行。不要换位置,不要舍近求远,如果你的手在移动,这个过程有一个时间差。对方放在哪里就在哪里化发,进退自如,这就是无处不太极。

任何一个方向都可能化发。不是这个方向发对方三米,那个方向发对方五米,要做到八个方向都一样长。大多数人往上、往前的劲多,向后吊的劲少。另外质量上一定要做得很干净,身体上只要有一个部位没练好,就会造成整个架子质量差,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任何一个架子都要做到背部平整,命门饱满,前空后丰。含胸容易驼背,主要是气没有到命门,到命门就好了。命门是桥梁,想达到上下相随就一定要通过命门。

初始练拳,要求从开展到紧凑,从大到小,不要一开始就不露,不露肯定做不出来。架子开展,螺旋劲、缠丝劲容易体会,到后来从大到小、从露到不露,外静则内动,里面动得多外面动得少。上虚才能下实,上实肯定下虚,人体结构是一样的,就是筋骨皮和一口气。松了肌肉才能伸筋拔骨,才能气血畅通。运用要讲科学,在整体做的时候阴阳相互对称。吐气的时候,骨向上,皮、肉和气向下。

“松开”一词表达方法都不一样,最好深入浅出,根据不同对象有不同的讲法,讲的东西要让对方能接受,最终的目的是让对方能理解。每一个动作一正一斜,都要确认一个轴心。看上去架子左右不晃,上下没起伏才对。所以,我们要千锤百炼,每天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体会。从不自然到自然,从不熟练到熟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身体各部位按要求做好都是手段,但是要明白最终达到什么目的。一粘就到对方的根本,破坏对方平衡,让他站立不稳。对方快在外形,而我快在身法,永远抢先。如果对方抱腿,刚想抱就要让他失去平衡,把对方打出去。精髓要抓住不放,原则的东西不能改变。身体条件不同各有利弊,个子高劲长用杠杆劲较占便宜,个子矮重心低,再用对拔劲就吃亏。所以,应因人而异,因自己的变而变,适我最珍,不能教条。

脚底的点要虚实不停地变化,就像太极图一样,虚实不断地根据上面动作的变化而变化。重心的变化是根据整体的需要而变化,就是我所讲的点子清楚不清楚。脚底是根节,命门是中节,手指是梢节,由根带动梢,节节贯穿,意远劲长。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所以,示形于敌至于极至,我军的真形就可以完全隐藏起来,而不露任何形迹;既藏而不露,那么,纵使潜伏极深的间谍也窥探不到我军的底细,即使再有才智的人也无计可施。由于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示形原则而取胜,所以,即使将此胜利摆在众人面前,众人也不知其中之奥秘。人们可以看到我军战胜敌人的事实,但却不知我军之所以战胜敌人的道理究竟在哪里。所以,打了胜仗不要再重复老一套战法,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战法,而应变无穷。对兵形的掌握运用,其规律就像水的流动:水的流动,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战争的胜利,乃是避开敌人牢固设防之处而进攻其虚懈薄弱之点。水因地势的高低而决定其流向,用兵作战则是根据不同的敌情而决定不同的制胜之策。所以,用兵作战,既无一成不变的战场态势,也无一定的作战方式,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才可叫做用兵如神。

六字诀中最后一个字是“变” ,不要主观,对方不来不要勉强硬捋,对方要走送他一程。对方要攻不要硬掤,对方要来就让他来,来与去均要拔对方的根,如不能拔根,就不能妄动。

“阳奉阴违”,练阴不练阳,阴面不嫌多,阳面不言少。外形不变里面下面在变,外形不变对方就不知我真实意图,即使对方拿小力来试我依然保持外形不变。旁人看到我身形未动却能制敌,却不知其中奥妙。

练拳时要练身法而非手法,手法是树叶,身法是根本。在一沾手的第一时间去做什么?有的人用手去抵挡,抵抗,有的人无原则退让,就是丢,身上没有一丝变化。当对方一碰到我汗毛的一瞬间,我身体里面就变了,变的是筋骨皮,是一口气,而不是变外形的手法的变化。动的是对方脚底。手快不如身快,推手时,对方做手法我做身法,肯定我比对方快,这就是慢与快的关键。

轻与重的关系,有的时候轻不是真轻,真轻是要放到对方身上去,整体的感觉是你没有加,对方不敢加,这是真轻,否则是假轻。一开始轻,对方一用力,你轻不了,除非你出去。慢就是快,手慢不要紧,但里面要快。外静而内动,上虚而下实,前空而后丰,无中生有。给对方的感觉是无,没有地方去用力。力的产生有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要素不给对方任何一个条件,力就产生不了。有是在什么地方?练阴不练阳,里面是阴,下面是阴,后面是阴,凡是阴面多练,阴面不嫌多,阳面不言少。阳是原始的、本能的。这个阴也有顺序的,不能抢。手容易犯的错误是一抢二加。抢:本能的,手贪,一搭手马上就抢,根还没到手就走了。加:推手过程中,手上不加,为什么?手上的加就等于脚下的减,上面的多等于下面的少,上面的轻等于下面的重。上面多了,重心就上来了,下面就虚了。一定要保证上虚下实、前空后丰。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哪一个是固定的胜者;“四时”推移代谢,也没有哪一个固定不变。白天有长有短,月亮则有圆有缺。

五行相生相克,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中的平衡与协调。没有相生就没有相克,没有相克,就没有相生,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的正常生长、发展和变化。

阴极转阳,阳极转阴,没有一势是一成不变的。阴阳互转时注意一定要走到极点,后坐要坐到位,不用担心对方进来,我到极限时,对方也到了极限。不能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