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内气运行周身的过程

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内气运行周身的过程

时间:2022-02-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正是陈式太极拳的特点,也是陈王庭独创。太极拳功夫高深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练出真正的“内气”来。所以说,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内气运行周身的过程。太极拳的“气”,不是指呼吸的气,呼吸只是在肺部进行。体松心静是运好气,练好太极拳的要求和运动特点。
太极拳的过程就是内气运行周身的过程_太极点按穴位养生术

太极拳和气功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对于锻炼体魄,陶冶情操,祛病延年,防身御敌及丰富文化生活都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太极拳,从创始起就与气功有密切的关系。

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庭在他所写的歌诀中说:“到如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黄庭》中阐述的“行气养身的方法”在古代叫导引,就是呼吸运动和身躯运动相结合的一种体育医疗方法。当时陈王庭随身携带《黄庭》,闲来时造拳之举,说明此书对陈王庭造太极拳有深刻的影响和重大的作用。

陈王庭造太极拳是把古代养生的导引术吐故纳新,把古代的传统拳法与导引气功结合起来,创造出陈式太极拳,这是陈王庭创太极拳的特点。陈王庭后代陈鑫在《太极拳拳谱》中说:“中气贯足,精神百倍,临阵交战,切忌先进,如不得已,浅尝带引,静为待动,坚我壁垒。”这些论述说明了太极拳的技击性;陈鑫在《任督脉论》中说:“盖人能明任督,以运气保身,犹明爱民必安国;民毙国亡,任衰身谢,是以上人行导引之术,以为修仙之根本。打拳以调养气血,呼吸顺其自然。”太极拳《十三行功歌诀》中也说:“若言体用为何难,忌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这都是太极拳导引医疗的养生术。陈王庭所创太极拳,使它们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各发挥其特长。这正是陈式太极拳的特点,也是陈王庭独创。也就是说:太极拳是一种很好的活气功。

太极拳功夫高深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练出真正的“内气”来(太极内劲)。太极内气充盈,用于技击,可以“四两拨千斤”;用于点穴可以置人于死地;用于健身可以活气血,通经络,阴平、阳秘祛病延年。

关于太极拳的内气(内劲),陈鑫认为:“以意行气(也称“食气”、“服气”,指导引中的呼吸运动即吐故纳新)轻轻运动,发于丹田,运行骨缝之内,再由骨缝运于肌肤,贯注于四梢(两手尖,两足尖)复归丹田,缠绕往来,轻灵圆转,逐渐产生一种绵软而又沉重,外似棉花,内如钢条的一种劲(内劲,内气),功夫越深,内劲的质量越高。”“行气如九曲玉珠,无微不到;发劲似百炼成钢,无坚不摧。”所以说,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内气运行周身的过程。

太极拳的“气”,不是指呼吸的气,呼吸只是在肺部进行。练太极拳感觉出来的气,是人体感觉器官受到内外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兴奋冲动,并沿着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皮层的一种反应。“行气发于丹田”、“气沉丹田”(丹田指小腹部位),练拳时,在小腹部位,有温热、沉胀等感觉出现,把这部位称作丹田。

练太极拳时,必须全身松静,虚领顶劲,立身中正,口齿轻闭,齿轻合,舌抵上腭,进行腹式呼吸,缓缓从鼻孔吸气,以意导气,使横膈膜下降,腹腔内部感受器官受到刺激,产生一种温柔压脐按摩等感觉,这就是气沉丹田。

太极拳以练内气为主,动作和内气运行要密切配合。做到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精神、气、力、功内外结合。以丹田之气贯达四梢;以内动带动外形,外形合内动,由内及外,以外引内,最后达到内外合一。

练太极拳要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每练一拳势,都要做到起势吸,落势呼,合时吸,开时呼,蓄时吸,发时呼,呼吸往来,顺其自然。

体松心静是运好气,练好太极拳的要求和运动特点。练拳时,做到头、躯干、四肢等身体各部进行舒松自然的活动。即保持全身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器官都处在自然舒展状态,但又不是松软无力,做到周身协调,动作舒展大方。所谓心静,是排除一切杂念,耳如不闻、视而不见,周身处于无思无虑状态,保持思想高度集中,专心练拳。在保证心理安静状态下,做到用意不用力,意到气到,气到力到,达到内外双修的强身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