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食文化的特色

中国食文化的特色

时间:2022-0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为鲜明的民族特色,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五味调和是中国食文化最大的特色中国食文化在烹调上无论是对品位的追求上, 还是对菜肴的制作上都以五味调和为最高原则。五味调和的原则贯穿于中国食文化整体之中, 是中国食文化的精髓。中国现代旅游饮食文化仍然遵循这一传统, 热情接待来自各国的旅游者, 在宴饮中追求感情的融洽, 主宾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中国食文化的特色_旅游文化

中国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为鲜明的民族特色,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五味调和是中国食文化最大的特色

中国食文化在烹调上无论是对品位的追求上, 还是对菜肴的制作上都以五味调和为最高原则。 五味调和的原则贯穿于中国食文化整体之中, 是中国食文化的精髓。

五味调和首先是满足人们饮食口味的需要和选择食品原料的要求。 五味, 是指酸、 甜、苦、 辣、 咸ꎻ 五味调和是指这五种口味既有变化, 又能搭配合理, 保持和发挥食物的本味或真味。 五味调和还要合乎时序, 对食品原料的选择, 不同时令有不同侧重。 «礼记内则»中就有 “凡和, 春多酸、 夏多苦、 秋多辛、 冬多咸, 调以滑甘” 的说法, 强调既要满足人们的口感需要, 又要与四时变化和人的生理需求和谐一致。 五味调和也是对烹调过程的要求。 «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 曾描述过这一过程和要求: 五味谁先放后放, 如何掌握时机, 放多放少, 如何调配才能合适, 都很有讲究。 在烹调过程中, 锅中异常微妙的变化难以用语言说明白, 关键在于烹饪者把握适当的“度”, 使菜肴具有 “久而不弊, 熟而不烂, 甘而不浓, 酸而不酷” 的上乘特色, 其宗旨是将诸味中和成协调的有机体。

2. 追求色、 香、 味、 形、 器、 境有机统一的美食观

中国食文化具有很强的审美功能, 不仅仅追求五味调和之美, 还有对色、 香、 味、 形、器、 境综合之美的偏好, 这是中国食文化的审美文化特性。 中国烹饪素有 “吃的艺术” “吃的美学” 之称。 在中国饮食中把色美放在首位, 可见辨色对触动食欲的重要, 孔子就提出“色恶不食”, 菜肴色彩搭配组合的优劣往往是筵席成功与否的关键。 菜肴的香气, 能引发人们品评菜点的欲望和动机, 同时香的感受能够加深和促进人们对色与形的审美愉悦。 饮食中的愉悦以 “味” 为主体, 与色、 香、 形结合的美味是饮食审美感觉的高潮, “重味” 是中国饮食文化区别于西方饮食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形美, 有助于饮食审美情调与氛围的营造。 美味配美食, 犹如琴瑟和鸣, 相得益彰, 相映成趣。 境美, 主要是指优雅和谐的饮食空间环境和情感环境, 它能使宴饮锦上添花, 令人畅神悦情。

色、 香、 味、 形、 器、 境诸美的和谐统一, 使饮食活动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行为,而且具有明显的审美欣赏、 审美体验的价值, 而烹饪与宴饮的设计与安排则有着艺术创造的意义。

3. 共食同餐的进食方式

中国人对待饮食, 从来都不把它仅仅看作果腹的手段, 而习惯于用它作为联络人与人感情的纽带。 在进食方式上, 多喜 “共食”。 西方人虽然也有同桌而食, 却是各吃各的 “分餐” 吃法, 与中国人同吃一菜、 共饮一汤不同。 虽然 “分餐” 的吃法从卫生的角度而言是科学的, 但是中国人宴饮中的 “共食” 追求的则是一种人生境界。 中国古代君王通过宴饮“以通上下之情”, 借以获得国家的长治久安ꎻ 民间宴饮则是通过吃喝联络感情、 清除隔阂、和睦家庭、 相亲邻里乃至团结民族。 无论是文人墨客雅集宴饮的吟咏唱和, 还是民间酒肆游戏的相互争逐, 在对不同口味菜肴的共同品尝中, 在诗情画意的宴饮氛围中, 达到人与自然、 人与人之间和谐美的人生境界。

孔子在2000多年前说: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这句话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传统。 中国现代旅游饮食文化仍然遵循这一传统, 热情接待来自各国的旅游者, 在宴饮中追求感情的融洽, 主宾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但在饮食中应充分尊重客人的饮食习惯, 在 “共食” 的方式中用公筷, 或保持共食的形式而采用分餐的进食方式, 使西方旅游者既感受到我国饮食文化和谐的诗意氛围, 又能在心理和习惯上与之适应, 也使当代中国饮食文化适应现代人对生活的卫生质量要求。

4. 追求诗意的宴饮情趣

把饮食作为人生体验的中国食文化, 重视从色、 香、 味、 形、 器、 境的和谐统一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进入诗意的生活环境, 充分体验饮食的乐趣和美好。 对宴饮诗意情趣的追求最早起源于文人士大夫。 晋代王羲之等名流会集于有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的兰亭, “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 这种 “曲水流觞” 的宴饮与咏诗唱和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在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中聚饮, 又在宴饮中追求和创造诗情与画意, 对宴饮环境的诗意氛围的追求, 已经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传统。 唐宋以来, 茶楼、 饭馆或建于风光旖旎的湖边江畔,或建于水榭花坛、竹径回廊之中,还力求通过室内环境的装饰安排, 创造与自然相联系的环境气氛。茶楼、饭店的名称力求具有诗意的情趣,匾额、楹联和字画的装点进一步渲染宴饮的气氛。这样的遗风一直延续到今天,我国许多风景名胜都有这样的宴饮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