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城市

中国古代城市

时间:2022-0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 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1. 城郭分明中国古代上至天子王侯, 下至县郡治所都建有城和郭。2. 防御体系严密古代城市有着十分严密的防御体系。3. 棋盘状的街区结构中国古代城市的道路多为棋盘状的结构。千百年来形成的棋盘状街区结构对现代城市建设影响较大。4. 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中国古代城市采用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中国古城设有 “市”, 供百姓们交换和采购。
中国古代城市_旅游文化

(一) 古代城市的形成

“城” 和 “市” 在最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正是它们的有机结合, 才产生了完美意义的城市。 古汉语中 “城” 是指在一定地域上用作防卫而围起来的垣, 是当时的军事设施和统治中心, “市” 则是指进行交易的场所, 是古代商品流通中心。 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下, 商品交换日趋频繁, 客观上要求为这种交换提供一个安全、 通达、 固定的环境, 于是 “城”和 “市” 相互结合, 并最终走向统一。 在我国西周时期, 城市形态已很完备, 城市建设也已制度化, 反映在城市规划上, 则表现为已形成了一套十分严谨的规划理论。

(二) 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1. 城郭分明

中国古代上至天子王侯, 下至县郡治所都建有城和郭。 城在内, 郭包在城的外围, 有“内之有城, 外之有郭” 之说, 统称城郭。 从内到外依次是宫城、 皇城、 外城 (即郭)。 明代的南京城和北京城较为特殊, 筑有四道城墙。

2. 防御体系严密

古代城市有着十分严密的防御体系。 大都筑有高大的城墙, 矮者4~5米, 高者可达10余米, 厚约12米, 坚固异常。 城墙之上建有雉堞、 女墙、 门楼、 角楼、 马面等防御设施。城墙之外建有护城河 (称为 “城池”), 水面宽度可达30米, 深3~5米。 护城河上设有吊桥。 城墙的四面都设有数量不等的城门, 城门之外往往加筑瓮城、 罗城、 箭楼等。

3. 棋盘状的街区结构

中国古代城市的道路多为棋盘状的结构。 据 «周礼考工记» 记载, 古代都城的规制是 “匠人营国, 方九里[1], 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 意思是都城九里见方, 每边开有三门, 东西南北各有九条道路, 南北道路宽为车轨的9倍。 这种整齐划一的方格形道路交通网, 不仅便于交通, 同时也便于在街坊内建造各种建筑。 千百年来形成的棋盘状街区结构对现代城市建设影响较大。 我国各主要大、 中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网至今都保持着这种基本格局。

4. 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

中国古代城市采用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 城市建设或以宫殿、 或以官衙、 或以钟楼等公共建筑为中心进行规划, 反映了统治阶级严格的等级观念。

5. 基础设施完善

基础设施完善, 具有完备的城市功能。 中国古城设有 “市”, 供百姓们交换和采购。 如北京城的市场和店铺共有132行, 分布于皇城四周的大街小巷之中, 并形成东单、 西四牌楼、 正阳门、 鼓楼4个商业中心。 其他的城市设施, 如绿化、 饮水、 排水、 防火、 报时、 报警灯, 一应俱全, 极为完善。

(三) 城的防御意义

城, 就是在都邑四周用做防御的城垣。 一般有两重: 里面的称城, 外面的称郭, 城郭外的护城河称池。 下至州都府县衙的治所, 以及一些镇、 乡等都有城墙和护城河。 城墙上有城楼、 角楼、 垛口等防御工事, 构成一整套坚固的防御体系, 而且在建筑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坚固的城墙、 高耸的城楼、 宽广的护城河, 显示出雄伟森严的气势。

1. 门楼

门楼是权力的象征, 同时也常是一个城的重要标志, 所以一般门楼建得比较高大雄伟。门楼在平时作瞭望守卫、 储备粮食武器之用, 战时则是作战指挥中心和守卫要地。

2. 角楼

角楼位于城之四角, 因为它双向迎敌, 所以是城防中的薄弱点, 需要努力加强防卫。 战时, 一般角楼中会集中较多的兵力和武器。

3. 敌台

敌台又称 “马面”, 敌台的防御作用是很大的。 因城墙正面不便俯射, 将士若探身伸头射杀敌人, 容易遭到对方的射击。 有了突出的城台, 进逼城墙脚下的登城者, 就会遭到左右敌台上的射击, 而使登城无法进行。 所以敌台的距离一般在两个敌台能够控制的射程之内。

4 敌楼

敌楼乃骑墙而筑, 高出城墙之上, 有的两层, 有的三层, 是供储备粮草、 军械、 火药和士兵居住、 躲风避雨以及作战之用。

5. 垛口

筑在城墙迎敌面的顶部, 呈上下凹凸状, 凹出部分称为垛口。 垛口中有上下两孔: 上为望眼, 用以瞭望来犯之敌ꎻ 下为射孔, 用以射击敌人。 垛口作用很大, 它既能隐身防敌, 又能有力射击敌人, 使自己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6. 墙顶

城墙顶部是军队防御活动的通道, 迎敌一面筑有2米高的垛口, 另一面筑有高1米左右用以护身的女墙, 墙顶通道一般较宽, 可五马并骑, 十人排行而走。 地势陡峭处, 路面筑成阶梯形的梯道。 为了排除下雨时的积水, 在墙顶还有排水沟等设施。 在墙体内侧隔一定距离开有石砌或砖砌的拱形券门, 中修磴道, 直通墙顶, 以便士兵们上下。

7. 瓮城

瓮城呈长方形或圆弧形, 加筑在迎敌的城门之外, 以使城门增加一道有力的防线, 其迎敌的城台上往往还筑有箭楼。

8. 箭楼

箭楼往往雄峙在瓮城之迎敌城台上, 与门楼遥遥相对, 迎敌城台三面都开有一排排多层的箭孔, 当敌人来犯时, 可形成密集的射击点, 给敌人以毁灭性的打击。

9. 护城河

护城河即紧接城墙外面深阔的城壕, 它构成了双重防御体系, 在城门处往往还设置吊桥。

10. 钟鼓楼

古时, 钟鼓楼用于 “晨钟暮鼓” 的报时以及报警。 凡是重镇城内多建有钟鼓楼。 如果四边的城门都开在中央, 南、 北、 东、 西四门相对, 城内的街道便呈十字形, 一般钟鼓楼就坐落在这个十字路口附近。 西安市内的钟鼓楼便是如此。

(四) 现存古城介绍

1. 明南京城

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 曾为东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南唐、 明、 太平天国以及 “中华民国” 的都城。 现存的明朝早期都城——南京应天府城墙不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城, 也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古都都城。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 (1368年) 在元代府城的基础上, 建明朝都城应天府城, 洪武二十三年 (1390年) 又增筑外廊。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在营建北京城时许多地方就是以南京为蓝本的。

明南京城规划突破了方正对称的传统都城形制, 城墙根据地理条件和军事防守的需要而建, 基本保留和利用旧城的同时又增辟了新区, 把健康城、 石头城、 南唐江宁城旧址和富贵山、 覆舟山、 鸡笼山、 狮子山、 清凉山等都包括在城内, 使城市形成和道路呈不规则形状。全部城墙为砖石结构, 共设城门13座, 其中聚宝 (中华)、 石城、 神策、 清凉四门保持至今。 外廊略呈圆形, 周长60千米, 多为土筑, 现已辟为环城公路。

2. 明西安府城墙

我国现在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古城, 是明代陕西省治所西安府城墙, 建于1370—1378年。城墙用黄土分层夯筑, 城墙周长合119千米, 高12米, 宽165米, 城内面积近12平方千米。 四面正中辟门, 每座门外设箭楼, 以利射击, 内筑城楼, 两楼之间建瓮城。 城墙里面建有马道六处, 外面建有敌台, 城垣外围护城河宽20余米, 深10米。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自古为平遥县治所, 也是中国保存较完整的汉族地区县治所古城, 坐落在黄土高原东缘晋中盆地中部山西省平遥县。 现存古城重建于明洪武三年 (1370年)。 城内街道、市楼、 衙署、 商号、 寺观、 民居等均保留原有形制, 其建筑风格极具山西晋中地方特色。 平遥古城马面多、 造型美观、 防御设施齐备, 是中国历代建城史仅有的, 并以筑城手法古拙、工料精良著称于世, 是研究明代县城建制的实物资料。 平遥古城1998年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 宁远古城

宁远古城即现在的兴城古城, 位于辽宁省兴城市, 是我国现存最为完善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 古城背依辽西丘陵, 南临渤海, 雄踞辽西走廊中部咽喉之地, 是辽东地区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 辽圣宗统和八年 (990年) 始称兴城, 明称宁远卫城, 清称辽远州城, “民国”三年 (1914年) 重新启用兴城之名, 沿用至今。

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五年 (公元1430年), 呈正方形。 城的四面有城门, 城门外筑有半圆形瓮城, 四角设角台, 东南角台上建有魁星楼。 城内东西、 南北街十字相交, 钟鼓楼端局正中。 城内有明代祖师史坊和文庙等古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