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竹升面”传入广州

“竹升面”传入广州

时间:2022-0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清末民初,“竹升面”自粤西开始传入广州,此款制作讲究,入口烟韧爽滑的小食立即风靡全城,随之成为不少面店的必循工艺。早年品尝云吞面或牛腩面只能选择街头小摊档“竹升面”工艺虽然原始费力,但大大提升了广州云吞面质量,若论贡献功不可没,尤其在口感方面,食客的称道和市道畅销,便是最好的广告。
“竹升面”传入广州_老广州,旧时光

擀面靠擀面杖,世人皆知,但广州以往却有“竹升擀面”的大师傅。一条近两米长的大碌竹,一方大案板,制面师傅骑在竹升一端,依靠双脚一蹬一颠,巧妙运用全身体重,竹竿不断上上落落,均匀碾压案上面团,旁边帮手一边搓揉甩拉,双手耍杂技般拉出细削的面条,再晾挂在竹架上……往昔街边粉面食店此情此景,老广州们早已见惯见熟。

云吞面是广州最有特色的传统小吃之一,广州人爱吃云吞面众所周知,云呑面向来风靡省港澳。一碗上乘的云吞面有“三讲究”:一面条,必须是竹升打的银丝面;二云吞,选用三七开肥瘦的猪肉切粒,还要用鸡蛋黄搅拌;三汤料,用大地鱼干、瑶柱和猪脊骨熬足六七个钟再撒上虾籽的上汤。

云吞美食虽然历史悠久,但广州市面早期竟然并无面食店,市民要吃云吞面、牛腩面、姜葱捞面这类小吃,就要帮衬那些“嘀嗒,嘀嗒”敲打竹板,走街串巷沿途叫卖,专做小生意的挑担小贩。尤其每临广州人食欲最盛,晚间八九点的消夜时分,这类物美价廉的面食绝对是最受欢迎的街头美食。清末民初,“竹升面”自粤西开始传入广州,此款制作讲究,入口烟韧爽滑的小食立即风靡全城,随之成为不少面店的必循工艺。品尝美食讲究环境舒适,满洲窗框彩色玻璃,西关趟栊门面,面食店自此登堂入室。以前广州有几间很有名气的云吞面店如池记、欧成记、城隍庙大肉云吞店等,都高薪雇请艺精技熟的“竹升”打面师傅。“一条大碌竹养活一家人”,此言非假,旧广州早有闻说,凭借“竹升打面”一技之长觅食养家的大有人在。至今粤西肇庆市区及近郊,其发源之地,仍随处可见以大竹竿压制面条的场景。

早年品尝云吞面或牛腩面只能选择街头小摊档

“竹升面”工艺虽然原始费力,但大大提升了广州云吞面质量,若论贡献功不可没,尤其在口感方面,食客的称道和市道畅销,便是最好的广告。口味挑剔的广州食客,后来甚至渐渐连云吞皮也要挑拣竹升压制的才叫合心水。打面的竹升也颇为讲究,竹升太粗,压出来的面食过硬;太细会使面条弹性降低,加入蛋黄和蛋清拌和,面条还未待落锅便已香气四溢。擀面之时,师傅整个坐在碗口大的竹竿一头,踮着脚尖,节奏轻盈,均匀用力,快慢有度,扇面移动,连行人都会驻足,津津有味观看一番。据说,落足功夫碾压的话,五十斤面团要耗足一个半小时,为的就是使云吞面既薄又久煮不烂。一名师傅述说当年他苦练竹升压面,学足了两年方告一朝艺成出师。

虽然制作工序多,出品慢,但至今广州仍有少数面店坚守这一古老粤式手艺,因其味道比之快其五六倍的制面机产品,的确有难以比拟的优点,为的就是让那些“竹升面”云吞自小吃到大的老广,一碗落肚口舌生香,次次食过“返寻味”,吃出一份老广食客的旧情怀。录得一首赞誉云吞面的妙咏:

广式云吞味胜常,虾仁春韭嚼来香。

清汤作底莫嫌淡,一碗落肚滋味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