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八筋竹三俗二月十三大皇诞烧花炮钱岗高庙

八筋竹三俗二月十三大皇诞烧花炮钱岗高庙

时间:2022-0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历二月十三日这一天,各自然村组织村民宰鸡杀猪,备办香烛、祭品,敲锣打鼓,舞起狮子,燃放爆竹,高高兴兴把去年的旧炮头送回高庙去。男女老幼拥向钱岗高庙,前来参拜神灵以保平安。各地亲朋好友慕名而来,观赏钱岗高庙庆神诞的盛况。花炮的传统工艺太平是个古镇,民间风俗很多。因生活环境、劳动条件、风俗习惯的差异,镇内各处的民间艺术也各具特色。
民风习俗_名镇太平

八、民风习俗

二月十三大皇诞烧花炮

钱岗高庙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便是大皇诞(即庙会或炮会)。炮会是围绕钱岗高庙的红石村、颜村,钱岗的东向、南向、西向、北向、影田、高埔共八个村庄组织的。每年置八个炮头,炮头是用一个不同字样的大镜框簪花挂红而成,八个镜框分别用红漆油写上:丁、财、富、贵、福、禄、寿、喜。假如某村捡到的是“丁”字的镜框,就象征着其村人丁兴旺,新生婴儿多为男丁。其他如此类推。当天烧完炮(即现在的燃放烟花)后,各村派出代表到神灵面前“跌圣杯”。圣杯是用竹头对开而制成阴阳各一块的长方形的竹片,把阴阳两块竹片在神灵面前抛高跌下,一阴一阳三次为准,这叫跌圣杯。意为神灵同意你村捡到某字的炮,你村便可把该镜框拿回村里“更楼”或祖堂悬挂起来,让村民长年供奉。

农历二月十三日这一天,各自然村组织村民宰鸡杀猪,备办香烛、祭品,敲锣打鼓,舞起狮子,燃放爆竹,高高兴兴把去年的旧炮头送回高庙去。男女老幼拥向钱岗高庙,前来参拜神灵以保平安。各自然村还大摆筵席,招待宾客,共聚晚餐。入夜时分,在酒足饭饱之余,各家各户便高高兴兴到钱岗高庙看烧炮。

钱岗高庙二月十三日庆祝大皇诞辰时的烧花炮早已远近闻名。各地亲朋好友慕名而来,观赏钱岗高庙庆神诞的盛况。晚上八时许,三声巨响,长长的火焰冲天而起,射向天空,散发着万丈光芒,五光十色非常壮观,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串串火焰持续不间断地飞上高空,有的仿如蝠鼠,从四面八方喷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耀眼非常,称之为飞鼠炮;有的形似一株株竹树,垂挂着一片片随风摇曳的竹叶,有一种身处竹林的感觉,这叫竹叶花炮。最后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有奖环节;事先用竹制成一个外表很美观的彩门,长约1.5米,宽约0.8米,把很多炮筒放在其中,连接起来,药引外露侧挂起来,让众多有兴趣的村民赌赌运气,把点燃着的爆竹掷到彩门上。如有幸运者能引燃彩门,点燃一连串花炮,放射出各色艳彩,人们的喝彩声响彻云霄,热闹非常。这幸运儿就能得到钱岗高庙一封象征着如意吉祥的大“利是”。喧闹了一天之后,村民们尽兴而归。

花炮的传统工艺

太平是个古镇,民间风俗很多。因生活环境、劳动条件、风俗习惯的差异,镇内各处的民间艺术也各具特色。譬如,木棉村、上塘村、水南村的大塘边就习惯正月十五闹元宵;水南村、钱岗村则习惯在二月十三日大皇诞举行炮会活动。是日许多商户、村民合伙备金猪(即烧猪)拜菩萨,祈求神灵保佑在新的一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八方大利、四季平安、六畜兴旺、人丁安康。同时举办掷彩门、烧土炮、抢炮头活动。炮会内外,人山人海,年年如是,比过春节还热闹。

花炮的制作技艺不是人人都懂,只有上塘村龙水井社和元洲岗村黄洞社的个别村民懂得。制炮的技艺很复杂:一是制炮要用竹;二是要用火药

竹的选用很讲究,不是什么种类的竹都能用,只能选用老而囊厚,粗而大的甜竹、撑篙竹和筋竹三种。竹砍回来后,先要做装火药的竹筒。做大花要选用老而囊厚,径粗15—20厘米的甜竹的前五六节,将它锯成长30厘米的竹筒;做二花、柳花则选用径粗10—15厘米的撑蒿竹,也是将它锯成长30厘米的竹筒;做起火、飞鱼则选用径粗2—3厘米的筋竹,并将它锯成10厘米长的小竹筒,然后放在100℃以上的开水里浸泡30分钟,捞起后放在阳光下晒至八成干备用。

竹筒做好了,就要做炮架。做好的炮架像猪笼,俗称猪笼炮。炮架是用做竹筒剩下的竹尾来做。每个炮架用12支径粗8厘米、长1.8—2米的竹竿,用竹篾分别把12支竹竿扎成径约80厘米和径约60厘米的六角形柱体各一个(也就是一个猪笼6支),把大柱体套住小柱体,后用长80厘米、宽5厘米的10支竹片,每层两支交叉,将其分五层上下平衡固定,用两道篾箍在顶部的四五层处将两个柱体箍稳扎牢,这样炮架就算做成了。

制彩门,就是把做竹筒剩下的甜竹破开,削成5厘米宽的竹片,用小铁钉把竹片钉成一个长6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的疏眼长方体竹篮,用红纸裱封外面,篮口中间固定一根粗的横杆,在横杆上绑上一根绳索,便于用来吊在竹竿上,这就是彩门了。

做花炮要用火药。火药是自己制的。火药是用硝、硫磺、木炭三种材料混合而成的。其中硫磺可在市场买,硝和木炭则自己炮制。把上百年的破烂房屋中的墙泥或咸泥打碎,用水浸泡多天,待泥中的硝溶解在水中,隔去泥土,剩下的水用柴火煮干,留在锅里的白色结晶物体就是硝。炭就简单多了,就是把山上的木柴砍下来,放在土窑里烧制而成。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辈是何等的聪明啊!

火药原则上是硝、硫磺、木炭三种材料混合而成。但炮的花式不同,三种原料的搭配比例也不一样。用药配制、装填是很讲究的。做大花、二花,火药的配比是硝、硫磺、木炭各占三分之一,并加入适量铁屑,使其威力更大,每个甜竹筒装火药约0.5公斤。柳花用的火药配比与大花相同,但不加入铁屑,而是要加入各色颜料,使其放射出来的光彩更加夺目和亮丽。起火、飞鱼用药的比例就不一样,硝、木炭多些,硫磺只占五分之一,装在竹筒的火药只需1—2两,其放出的光彩较为柔和。还要在每个起火侧边扎上一支芒花,飞鱼安上一个平衡翼。火药装好后,再装上导火索,用黏性最好的湿润黄泥紧密封口,炮筒就算做成了。

还有就是炮胆的制作。它是用三四层带韧性的牛皮纸压实卷成筒状,装填上0.5公斤的火药,安上导火索,用软篾一箍一箍把纸筒扎紧,用松香封口,就成炮胆了。炮胆的爆声越响越好,兆瑞更吉祥如意,生活更加美好。

炮架、彩门、炮筒、炮胆制作好后,由制作人运送到燃放点进行安装及点火燃放。

安装炮筒由底部往上逐层进行,底层装大花,二层装二花(又叫生砂),三层装柳花,各层均装六个。筒口分别向着外面六个方向,筒笃齐集炮架中心,均用软篾扎牢。第四层沿篾箍周边挂上16支起火。第五层是炮架顶,炮胆放于中间,周边平放四个飞鱼。

其次是安装彩门。在彩门的竹篮里,按从下而上的顺序放进炮胆一个、柳花两个、二花两个、大花两个,每种花的筒口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最上面平放起火,同时把各个炮筒的导火索连接起来,拧成绳索搭在起火旁,最后把竹篮中间的绳索绑在长竹竿上备用。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点火燃放。首先燃放猪笼炮。为安全起见,点火仍由制炮者亲自点燃。点火由第一层开始,一层一层往上点,最后,点燃炮胆。烧完猪笼炮后,紧接着就是掷彩门。按当地理事要求,把彩门吊在空中,让博彩者掷鞭炮点燃彩门上的药引,引燃彩门上的各个炮筒。

制花炮的传统工艺,在上塘村的龙水井社已流传十几二十代人,但从不外传。此项工艺因危险性较大,为安全起见,政府已于20世纪90年代末禁止生产制作。传统的烧花炮活动已改为燃放烟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