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钱岗糯米糍荔枝——广东省无公害水果

钱岗糯米糍荔枝——广东省无公害水果

时间:2022-0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沙溪话覆盖了钱岗、影田、颜村、红石、刘庄、分水、高田、秋枫、飞鹅、屈洞等村,人口21600多人,超过太平镇人口的四分之一。从化市政府及太平镇的领导干部都非常重视荔枝生产。在太平镇内,村村均有种植。大红桂味的知名度及销售量大增。
语言物阜_名镇太平

七、语言物阜

独特的沙溪方言

以钱岗村为代表的沙溪洞方言,俗称沙溪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沙溪话覆盖了钱岗、影田、颜村、红石、刘庄、分水、高田、秋枫、飞鹅、屈洞等村,人口21600多人,超过太平镇人口的四分之一。其声韵委婉柔和、圆润,高低有序,别具一格,听起来令人赏心悦耳。若与外地人交谈,对方要认真细听,方可知其内容,因为其中很多字词语句令人费解。某些单字的读音与广州话差别较大,例如(括号内的是沙溪话的读音),高(歌)、鰲〔(鹅)这里指摇的意思〕、扫(梳)、毛(磨)、好(可)、曹(锄)、帽(么)、浩(贺)、草(楚)、劳(罗)、嫂(锁)、袍(婆)、煲(波)、刀(多)、逃(驼)、滔(拖)、豪(河)、早(左)、冷(靓)、热(噎)、岗(姜)、仓(枪)、糠(香)、食(式)、角(脚)等。一些生产用品的叫法更独特,如:河光(广州话为玻璃,下同)、木削(木壳)、邦头(锄头)等。一些短语句更是让人不知就里,如:“尔去里绪?”(你去哪里?)“粘片河光比我。”(拿块玻璃给我。)“斤餐色乜野菜?”(今餐吃什么菜?)“斤左可靓播!”(今早好冷啊!)

沙溪话世代流传,其源流已无法考究。从古到今,长居此地的各姓氏族人群的语言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变化。沙溪话是集众多方言综合演变而成的一方土话,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方言,有其独特的发音、独特的词语组合和独特的事物称谓。改革开放后,当地人口流动较大,为了与他人沟通,沙溪洞人到外面去务工、经商、就学,需要学习外界的语言;从外面进入沙溪洞工作或做生意的人,把外界的语言带进来。久而久之,年青一代模仿力、接受力较强,沙溪话的语音、称谓开始与外界的语言接近,变得不那么费解了。

荔枝极品——钱岗糯米糍

钱岗糯米糍荔枝因其果型大,核细,肉厚汁多,肉质软滑、甘香、甜润,色泽大红,果型美观而驰名中外。

钱岗糯米糍荔枝成为荔枝中的极品,其主要原因是北回归线从这里穿过,且钱岗村又坐落在沙溪河边,四面高山环抱,从上、下清幽古山林的山涧中流出的溪水灌溉着钱岗的土地,使之土地肥沃,空气清新。这里的水质、土地、气候正适合荔枝生长。

其次是由于钱岗是个古村,村民栽种荔枝已有200多年历史,有着丰富的经验。

2000年,钱岗糯米糍荔枝种植面积达1000亩,约3万棵,年总产量为812吨。2002年,钱岗糯米糍被评为广东省无公害水果和广州市名优农产品。

钱岗糯米糍荔枝早在100多年前就已运往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销售,名扬四海。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出访朝鲜时,就曾指定从化市太平镇钱岗村的糯米糍荔枝作为礼品赠送给朝鲜领导人。其他中央领导人也曾带着钱岗糯米糍荔枝作为礼品出国访问。

糯米糍荔枝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荔枝干,供人们慢慢品尝。《本草纲目》上说:吃新鲜荔枝,能生津止渴。荔枝含有果糖和维生素B、C、D、E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从化市政府及太平镇的领导干部都非常重视荔枝生产。为提高荔枝的产品质量,在钱岗村建立了一个荔枝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糯米糍的种植就在基地内。人们很快便会品尝到更加鲜美的钱岗糯米糍了。

每年荔熟时节,亲朋好友从各地汇集到钱岗来,品尝糯米糍,其热闹景象不逊色于春节。有人赋诗一首:“夏邀同窗共好友,结伴钱岗古村游。广裕祠堂觅史迹,莲藕村落去寻悠。溪石铺成梅花状,《江河图》映珠江绿。糯米糍香人欲醉,雅兴未尽客自留。”

爽脆清甜的大红桂味

桂味是不可多得的荔枝优良品种,与糯米糍齐名。桂味分“鸭头绿”和“大红”两大品系。从外观上看,大红桂味成熟时果型大,单果重20—25克,外壳火红带肉剌,故名“大红”。果肉晶莹乳白,肉厚、核小。味含桂花香,甜而不腻,肉爽且脆,润而嫩滑无渣。剥开果壳如一个小小的水晶球,用卷烟纸将其包裹,不见半点水迹。大红桂味是荔枝中之精品。有诗赞曰:“皮赤带刺肉莹霜,清甜爽脆含桂香。荔果屈指谁上选?大红桂味客传扬。”在太平镇内,村村均有种植。过去,由于大红桂味肉厚糖分高,肉衣角质层较厚,不易晒干,所以通常只作鲜食,售价不菲。在改革开放之前,桂味销量有限,保鲜期又短,交通又不畅,很容易造成腐烂,因此果农种植只作自食。改革开放后,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保鲜储运技术不断改进,荔枝鲜果可以远销全国各地及港澳、东南亚地区。大红桂味的知名度及销售量大增。20世纪90年代初,曾一度出现供不应求,价格不断攀升。果农见大红桂味有利可图,纷纷扩种、嫁接改造,将原有的槐枝、什枝改造成大红桂味。数年后,大红桂味的产量数十倍地直线增长,又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价格骤然下跌。为了寻求出路,果农们在加工上做文章。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摸索出一套烘焙方法,把鲜桂味加工成桂味荔枝干,在市场上销售,使大红桂味的价格仍保持领先的地位。有外地游客说:荔熟时节,到太平镇不品尝大红桂味,不带几斤回去,不算到过从化太平场。

木棉荔枝皇

“荔枝皇”是太平镇木棉村西部石塘岭山坡上的一棵荔枝树。荔枝皇属槐枝品种,栽植于明洪熙元年(1425),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树干基径5.15米,树高12.5米,冠幅直径33.6米,占地面积886.23平方米,缃枝黛叶。初夏,荔枝皇的枝头挂满了拇指大小的新果;到了七月初,火红的累累果实把枝干压得几乎垂到了地面。它年均产量为两吨,1976年产量曾高达三吨,正常年份一般挂果都在一吨左右。

荔枝皇以树心为圆心,几根粗大的树干曲曲折折地伸展开去,其中一根长达12米,树围10米多,树干要七八个人才能抱拢。2004年7月8日,荔枝皇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的“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

有趣的是,在荔枝皇附近还有很多约有200年历史的荔枝树,同样丹荔挂满枝头,靓丽动人。其中有8株被选为荔枝皇的皇妃树,并分别冠以“香”、“贵”、“容”、“淑”、“仁”、“怡”、“德”等的皇妃称号,与荔枝皇相互映衬,增添光彩。

一树多品种的荔枝

1986年太平中学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开办了一个果树班,聘请有丰富种植荔枝经验的果农马锡洪担任老师,招收了几十个有兴趣种果的学生。时任太平中学校长曾庆日,常亲临教学现场观察,对马老师传授荔枝嫁接的教学也颇有兴趣。有一天,他提出是否可以在一棵荔枝树上嫁接多个品种的问题,马老师回答说:“我没有试验过,但可以试一试。”于是在新的教学计划中,设置了一项“培育一树多品荔枝”的新课题。

1987年春,马锡洪老师带领学生到荔枝园(学校实习园地)选了一棵较壮旺而且较多枝杈的原生树作为母株(即砧木树)。他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负责嫁接一个品种。他指导学生选取砧木枝,切割接口,削尖接穗,接驳,缠扎。事后又指导学生观察嫁接后的生长情况,长出芽梢后松开薄膜防护套。经过师生精心的呵护,嫁接成活率在80%以上,不出芽梢的重补嫁接,使全棵树嫁接成活率达100%,且当年抽梢多次。1988年此树成活有早熟品种三月红、大早、甜榄,中早熟品种妃子笑、状元红、黑叶、挂绿,中迟熟品种大红桂味、糯米糍、槐枝等。翌年春天,个别品种吐蕾开花。为了不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马老师又指导学生把花蕾摘掉。1992年,已是嫁接的第五个年头,这棵多品种的荔枝树生长茂盛,冠幅已有近三米宽,枝干径达8—10厘米,树高近两米。各个品种普遍都孕蕾开花结果。5月中旬,三月红已成熟,果色鲜红,果身如乒乓球大小。接着是大早、甜榄成熟,大早因在授粉时受到其他品种花粉的传播,味度比原品种清甜,无酸味。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各个品种先后成熟了,且肉质果味都有所改善。荔枝摘完后,问题就来了,主要是抽梢有迟有早,有快有慢,因此施肥、喷药都要采取先后顺序及不同方法进行,让每个品种都能达到吸收肥料和杀虫的效果。1997年夏,这棵生长了十年左右的曾引人青睐的多品种荔枝树,被强台风刮倒,连根拔起死亡。这时马老师已退休回家,果树班也已停办了。

为了恢复一树多品种荔枝的积极意义及科研价值,学校征得马锡洪老师的同意,决定在太平中学校园内再嫁接培植数棵一树多品种的特色荔枝树,供荔乡人民作样板及给游人观赏。

特产荔枝干

荔枝是从化的特产,而从化的荔枝干,尤其是糯米糍干(又名米枝干)更为世人所喜爱。太平镇是从化荔枝的主产地,加工荔枝干已有悠久的历史,家家户户都懂得加工。

荔枝干有圆枝和扁枝之分,扁枝较优,圆枝次之。太平镇的荔枝干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优于别处。其中扁枝干占80%,且色泽靓,核小,肉质金黄通透,吃起来甜香润滑。糯米糍干是荔枝干中的上品,风味别具一格。身体虚弱者常食荔枝干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当地的一些产妇还用来当作补品,滋养身体。用糯米糍干浸泡米酒,会使酒更加香醇,口感好,益气血,壮身体,为饮酒者所喜爱。所以,荔枝干、荔枝酒常作为佳品招待或赠送给亲朋好友。

当地政府十分重视荔枝生产和荔枝干的加工。从化市政府积极招商引资,一方面把每年的7月13日定为荔枝节,另一方面到省外各大城市召开招商展销会,招揽各地客商定购干、鲜荔枝。同时在市内推行“公司+基地+大户”的体制,建立“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体系。

晶莹剔透的荔枝蜜

太平镇的荔枝树,如波涛翻滚的绿色汪洋。花开时节,勤劳的蜜蜂在荔枝林中不停地采蜜,传播花粉。

荔枝蜜是由蜜蜂采集荔枝的花糖酿造而成的。每年荔枝花期,除本镇的蜂农外,还有吕田、良口镇,广东省的龙门、新丰、翁源、佛冈县,以及湖南、湖北等省的蜂农纷纷到太平镇放蜂采蜜。这时,各处的荔枝林都可以看到飞来飞去的蜜蜂辛勤地采蜜,每个村庄的村前村后都可见蜂农收取蜂糖的繁忙身影。近年来,当地政府给蜂农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及各种优惠政策。每年的荔枝花期,太平镇蜂蜜的产量都不少于50吨,丰收年可达上百吨。

蜂蜜的品种很多,按季节分,有冬蜜和非冬蜜;按花源分,有荔枝蜜、乌桕蜜、鸭脚木花蜜、桉树花蜜及百花蜜。在诸多蜂蜜中,数荔枝蜜最优,是蜂蜜中的上品。荔枝蜜金黄剔透,成色纯净,营养价值高,去湿通便,滋阴养颜。其气味清香,口感甜润,回味无穷。

清爽无渣的共星砂糖橘

太平镇共星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砂糖橘,到现在为止种植面积已达900多亩,涉及农户150多户,产品主要销往珠江三角洲地区,年产值达150万元。共星村四面环山,气候独特,红壤土质,所产的砂糖橘,单果大小适中,色泽鲜红,具有蜜香、味浓、无核、无渣等特点。

2005年12月,从化市委、市政府向太平镇共星村授予“一村一品”农产品品牌。村干部和广大种植户对市委、市政府推广“一村一品”种植的举措表示赞同,认为这种做法不但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而且带动了农民致富。为了发挥品牌效应,种植大户蔡添旺组织成立了砂糖橘种植协会,并办理了共星砂糖橘商标的注册。共星砂糖橘2007年被广州市评为优质食品。到橘园自摘自吃,品尝共星砂糖橘,已成为从化市一个新的旅游项目。现在共星砂糖橘种植大户有麦东荣和蔡添旺。其中麦东荣种植面积300亩,砂糖橘树6000棵,他采用科学种植管理技术,每年产量达15万公斤。

红石白榄

白榄又名黄榄,属橄榄科。品种有大黄榄、小黄榄、三方榄。大黄榄最优,果形是两头尖、中间大的椭圆柱体,果色浅黄,单果重约20克,果质皮脆肉爽,味甘香润喉,略甜,生津,经济价值高。一般白露前后收获,壮旺树不分大小年。2005年12月从化市评定“一村一品”时,把红石村定为“白榄村”。2007年9月19日在红石村举行了“橄榄节”的启动仪式。

红石村栽种白榄已有100多年历史。据说100多年前红石的白榄均为原生树苗,果实皮青,核大肉薄,味甘苦,俗称“猪牯榄”。某年秋乌石塘口村民江卫泉打山猪至江埔锦洞的山林中,见林中有一棵挂果累累、果皮黄澄的榄树。他顺手摘下几颗嚼食,顿感甘香清凉、润喉止渴,与自家的白榄品质截然不同,更胜百倍。翌年春,他前往锦洞山林剪裁数枝种苗归家嫁接。三年后挂果,形、色、味均优于自家原生的白榄树,因此干脆把自家的原生树种全部改造。其他村民纷纷效仿。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全村有白榄树1200多棵,面积约60多亩,年产白榄1.25万公斤。20世纪六、七十年代,集体生产以粮为纲,忽视白榄的种植,到1979年全村新旧白榄树仅有2000多棵,面积百亩左右,年产量2.5万公斤。改革开放后,白榄种植逐年增多,到1996年全村种有白榄树7.5万棵,面积2500亩,年产量13万公斤,销售金额达93.6万元,收益创历史纪录。2003年种植面积达3000亩,榄树约10万棵,当年产量10万公斤,但因市道不景,销售金额仅40万元左右。从化市为白榄寻找销路,创办了白榄酒厂,目前白榄酒已销售到俄罗斯。红石村也建起了白榄酒厂。

井岗红糯

井岗红糯是华南农业大学与从化市科技局和原神岗镇农办合作,用实生母树选育而成的荔枝新品种。

井岗红糯母株原生于城郊镇高步村李艳荔枝园,2006年被台风吹倒而死亡,时已有33年树龄。1984年井岗村民廖钜泉从实生母树上圈枝繁殖,取4株回井岗村种植。1987年从第一代树上取接穗繁殖约500株。近年来,井岗村村民陆续从廖钜泉的树上取种,种植了一批新树。2002年开始,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与从化市科技局和原神岗镇农办一起,对井岗红糯的遗传特性、生物学特性及亲缘关系等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井岗红糯的配套技术,并进行了系统的繁殖推广工作。

井岗红糯裂果少,丰产稳产,兼具糯米糍和桂味两者的品质,而且迟熟质优,售价较高,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荔枝新品种。

古榕绿荫

走进高平小学,就会被一棵有230多年历史的古榕树吸引。它那十条粗大的树桠平向着向四方伸展,枝繁叶茂。远看,它就像一把绿色的特大的雨伞;走近树下看,枝叶密不见天。从化市人民政府于2004年12月将此树定为国家三级古树。

据说,明末清初时期,整个沙溪洞有两个集市:一个是钱岗文阁墟,一个是高平墟。高平墟是当时马村堡的中心,趁墟(赶集)的人很多。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这个墟更加热闹,远至增城、上番禺(九佛附近)等地的人也到这里来趁墟。有一放牛娃为了到墟内看热闹,不知从哪里斩来一条细叶榕树桠(这种榕树是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的常绿大乔木,有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倒插在高平墟西面的一片草坪上。他把牛绳拴在树桠上,就走进墟内玩耍。到了散墟时才把牛绳解下来,赶牛回家。榕树桠仍倒插在那里。说来也神奇,它不久便长出枝叶来。因为倒插,故此它的树枝是平展的,与其他榕树不同。斗转星移,那棵榕树逐渐长大起来。外地的客商和玩杂耍的人,到了墟日,便在这棵树下设摊摆卖东西。当时高平墟算是一个繁荣的小集市。

新中国成立前,大多数人逐渐到太平场趁墟,高平墟便少了趁墟的人。到了新中国成立初,人民政府把高平小学设在高平墟的墟亭和西面的商铺里,那棵榕树之下自然便成了师生们开展体育活动和休闲的好地方。

时至今日,高平小学高大的砖瓦房和楼房代替了昔日低矮的墟亭和商铺,把这棵古榕树包围起来。这棵榕树现今树茎粗(周长)约4米,直径为1.5米,树高约12米,树冠覆盖面积达660多平方米。真是独木成林,美丽极了。

共星米酒

共星米酒历史悠久,在从化及周边地区家喻户晓。醇香的米酒除了满足当地人的需求,近年来更销往从化周边的增城、花都、番禺以及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地区。

共星米酒之所以受欢迎,与其酿造的传统工艺及水资源有关,而这种工艺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据说清朝末年一户江姓人家从增城搬到从化太平共星村陆子岗,在此地落户生根。江家请来几名工人修筑房屋,其中有一个建房子的师傅,把吃剩的米饭酿成米酒。这跟中国酿酒业开山鼻祖杜康的酿酒方法不谋而合。当年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就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米酒最原始的酿造方法。江家的房子修好后,建房的师傅离开了,而酿酒技术却留下了。江家人把酿酒的技术传开来,于是共星村每家每户村民都兴起酿造米酒。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共星村有八成村民都以酿酒为生。几乎每家每户都有酿酒的工具,共星米酒一担一担被运往村外售卖,“共星米酒”的名声渐渐传开了。当时酿酒完全依靠手工,工具比较简陋。进入20世纪90年代,酒类生产越来越规范,一家一户小作坊的生产方式已很难保证酒的质量,村里也不再允许村民自己酿酒。只有实力比较雄厚的作坊能生存下来,如“共星酒业有限公司”(原“共星达宏酒厂”)。共星酒业有限公司的创办重拾了共星人的自信,延续了共星人的酿酒梦,再次打响了共星米酒的品牌。

美酒产地,必有佳泉。共星米酒的生产利用了当地的环境优势。共星村方圆三四十里,四面环山,绿树萦绕,空气清新,清泉甘洌,加上传统的酿酒工艺,酿制出的米酒“清澈透明,甘香醇正,清甜可口,余味悠长”。

桑黄酒

桑黄酒是选用优质的天然野生桑黄,运用中国远古酿酒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精心研制而成,对平衡阴阳、舒肝护肺、温补肾阳、收敛肺气、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滋养容颜、健脑益智等效果显著。

桑黄酒色如琥珀,晶莹透亮,色度均匀,药香和酒香和谐自然,口感醇厚、绵甜。桑黄酒及道上人酒均由坐落在太平镇银林村的桑黄酒厂有限公司生产。该厂还致力于宏扬中国传统酒文化,结合周边优美的自然环境,打造“酒文化养生基地”。

2008年9月,从化市委书记欧阳知到该厂视察并赋诗一首:“一日缘结万年情,百里梦断桑黄心。秋风送去千缕思,明月恒照乐陶宁。”

福麟橄榄酒

福麟橄榄酒是以橄榄、油柑子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的配制酒。橄榄、油柑子含有丰富维生素C,对强致癌物质亚硝基化合物在人体的合成具有阻断作用,有明显的防癌抗衰老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用橄榄、油柑子加工酿造而成的配制酒,入口清爽,果香纯正,风味独特,回味无穷,在果酒市场独树一帜。福麟橄榄酒以及福麟泉酒、福麟休闲酒等均由坐落在太平镇红石村的从化市银河酒厂有限公司生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