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者的产生条件

旅游者的产生条件

时间:2022-0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人对美国进行了研究,结论是年收入在15 000美元以上的家庭外出旅游的可能性是年收入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的3倍,年收入在25 000美元以上的家庭外出旅游的可能性相当于年收入在5 000美元以下家庭的5倍。此外,家庭人口结构也是影响旅游者形成的一个条件。
旅游者的产生条件_旅游专业知识

第二节 旅游者的产生条件

考点1 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    重点等级★★

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主要包括旅游吸引因素、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闲暇时间)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1.旅游吸引因素

旅游是人们到异地以求知、享受、娱乐为目的的行为。因此,有可知、有可乐、有可观、有可享的对象是旅游者形成的重要客观条件。这一条件就是旅游地的旅游资源。

2.可自由支配的收入

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是旅游者外出旅游的重要物质基础。直接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并实现旅游活动的因素是可自由支配收入。研究表明,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越多,人们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多少还决定了旅游者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方式的选择。

旅游活动由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构成。其中,食、住、行、游是基本的旅游消费,购和娱是非基本的旅游消费。

考点拓展

国民收入与旅游动机

当一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1 000美元时,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游动机;达到4 00010 000美元时,将产生到邻国旅游的动机;超过10 000美元时,将产生全球旅游动机。有人对美国进行了研究,结论是年收入在15 000美元以上的家庭外出旅游的可能性是年收入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的3倍,年收入在25 000美元以上的家庭外出旅游的可能性相当于年收入在5 000美元以下家庭的5倍。

3.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足够的闲暇时间,是一个人成为旅游者的又一必备的客观条件。一般来说,人生时间可分成工作时间、生活时间和闲暇时间三个部分。闲暇时间指的是人们除去工作和生活时间以外,可自由支配的,从事娱乐、消遣、社交或其他自己所感兴趣的活动的时间,亦称自由时间或可自由支配时间。闲暇时间的存在是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必备条件。现代社会的进步标志之一,是劳动者闲暇时间的不断延长,这也是现代旅游迅猛发展的原因之一。

闲暇时间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每日闲暇。每天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余的闲暇时间。其特点是零散地分布在一天中的几个时段中,虽可用于休息或娱乐,但却很难用于旅游活动。

(2)每周闲暇。周末休息日或每周轮休日。我国自1995年5月1日起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成为世界上第145个实行5天工作制的国家。

(3)公共假日。公共假日即通常说的法定假日。我国的法定假日主要有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我国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有: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军节。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4)带薪假期。薪假期指的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对就业员工实行的带薪休假优惠制度。它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职工休假制度,始创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

4.其他客观条件

除以上旅游吸引因素之外,旅游者的形成还受旅游目的地社会状况、可进入性以及旅游者身体状况和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1)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状况。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状况主要包括旅游地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政治环境以及社会治安等因素。旅游者都愿意选择安全、友好、舒适的旅游地旅游。

(2)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指的是旅游者进入旅游目的地的难易程度。具体因素包括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距离长短和交通的难易程度、旅游目的地内部的交通状况、旅游目的地的适游程度及国际旅游中的旅游入关签证的繁简程度等。

(3)旅游者的身体状况及家庭的人口结构。外出旅游需要健康的体魄,否则就难以成行。此外,家庭人口结构也是影响旅游者形成的一个条件。

考点2 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    重点等级★★

1.旅游动机的产生

旅游动机就是指促使一个人有意于旅游以及确定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动机产生于需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

(1)生理需要。指为了生存而对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条件产生的需要,如对吃、穿、住的需要。

(2)安全需要。指维护人身与财产安全,避免生理和心理受到伤害的需要,如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等的需要。

(3)爱的需要或社交需要。指参与社会交往,取得社会承认和归属感的需要,如对友情、爱情、荣誉等的需要。

(4)受尊重需要。指在社交活动中受人尊敬,取得一定社会地位、荣誉和权力的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指发挥个人最大能力,实现理想与抱负,获得成功,取得成就的需要。

一般而言,人类的需要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低层次需要满足后才追求高层次的满足。在这五个层次的需要中,前两种属于基本物质方面的需要,后三种属于精神方面的需要。当人类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后,就会产生精神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就会产生旅游动机。

2.旅游动机的类型

(1)身心方面的动机。为了身心健康而产生的旅游动机。具体来说,是通过与身体健康有关的旅游活动,如度假休息、娱乐消遣、海滩休闲、温泉疗养等,来消除身体疲劳、心理紧张和不安,以达到摆脱环境污染、调节生活节奏、恢复或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度假旅游、保健旅游、漂流旅游、登山旅游、体育旅游等多是因身心方面的动机而进行的。

(2)文化方面的动机。人们为了认识、了解自己生活环境和知识范围以外的事物而产生的旅游动机,如修学旅游、考古旅游、民俗旅游、书画旅游等。

(3)人际(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为结交新友、解决家庭有关事务而产生的旅游动机,具体表现为寻根祭祖、探亲访友、故地重游等形式。

(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为了社会地位和声望方面的需要而产生的旅游动机。其旅游形式具体表现为参加一些高层次的学术活动、参加追求某种业余爱好的聚会、专业性参观考察、宗教人士的宗教朝拜活动等。

(5)观光探险方面的动机。为了寻求刺激、寻求新奇而产生的旅游动机。

事实上,人们外出旅游很少是出于一种动机,往往是多种动机共同作用的结果。

考点3 旅游动机影响因素    重点等级★★

影响旅游动机的形成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总的说来,主要有人的个性心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

1.个性心理特征因素

在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中,人的个性心理特征起着决定作用。不同的个性心理决定着不同的旅游动机,不同的旅游动机产生不同的旅游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帕洛格认为,人的个性心理可分五种类型:自我中心型、近自我中心型、中间型、近多中心型、多中心型。自我中心型和多中心型代表处于两端的两种对立的性格。心理类型属于自我中心型的人,其特点是谨小慎微,不爱冒险。行为上表现为喜安逸,好轻松,喜欢熟悉的气氛和活动。比较喜欢事先安排好的团体旅游方式,旅游的习惯是乘车到其所熟悉的旅游地。心理类型属于多中心型的人,其心理特点是思想开朗,兴趣广泛多变。行为上表现为喜新奇,好冒险,不愿随大流,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这类人虽然也需旅游业为其提供某些基本的旅游服务,但他们更倾向于有较大的自主性、灵活性。

除这两种极端类型的人外,中间型属于表现特点不明显的混合型,属于这种心理类型的人占绝大多数。近自我中心型与近多中心型则分别属于两个极端类型与中间型之间略倾向于各极端特点的过渡类型。

2.人的自身客观条件

旅游动机除了受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之外,还会受到自身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客观条件的影响。

(1)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人在身体状况、经济收入和家庭状况上存在差异。

(2)性别因素。两性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同、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相同以及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旅游动机上也存在很大差异。

(3)受教育程度的因素。一般地说,文化程度高的人见多识广,比较容易适应外地甚至外国的环境,克服对陌生地区的心理障碍,外出旅游的动机相对强烈。而文化程度低的人,对外地的陌生感和恐惧感降低了他们旅游的愿望。在外出旅游特别是长距离旅游中,文化程度高的旅游者较多。

3.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因素对人的旅游动机也产生影响。稳定的政局、安全的形势会激发人们旅游的愿望。相反,战乱、恐怖活动等将抑制人们的旅游动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