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

西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

时间:2022-0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藏族饮食主要有糌粑、肉食和奶制品。火把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平坝地区的房屋多为土木结构,与当地白族住房类同,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形式。其中农历二月初八日的“三朵节”,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保护神“三朵神”的盛大节日,也是纳西族法定的民族节日。
西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_旅游专业知识

第四节 西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

考点1 藏族    重点等级★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青海、四川、甘肃及云南等省区。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少数人信奉原始宗教苯教。

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灿烂的藏文化藏医藏药、天文、历算、戏曲、文学、歌舞、热贡艺术等都有较高水平。《格萨尔王传》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族民居主要有碉房和帐房两大类。藏族农区和城镇民居多为碉房。

藏族的传统服饰是藏袍。藏袍又称“褚巴”,无领无扣,宽体广袖,大襟右衽,在领、袖、襟镶绸边或皮边。

藏族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藏族饮食主要有糌粑、肉食和奶制品。农区的主食是糌粑,牧区的主食是牛羊肉,肉食为风干的牛羊肉。饮料有酥油茶奶茶和青稞酒。藏族不吃奇蹄类兽肉,大部分地区还有不吃飞禽和鱼的习惯。

藏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雪顿节、望果节、藏历年。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隆重的传统节日,从藏历元月一日到十五日持续15天。

献哈达、磕头、鞠躬、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等,是藏族礼俗的重要内容,民族风味浓郁。敬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

藏族地区佛寺里的经书、钟鼓及活佛的身体、佩戴的念珠等物被视为圣物,忌讳别人随便触摸;转经筒、转寺院、叩长头要按顺时针方向转动。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佛教设施,必须下马,并从左往右绕行。在平时交往中,忌直呼其名。藏族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别人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夸奖。饮食用的碗和茶具忌倒扣放置。忌在家中吹口哨、拍巴掌。

考点2 彝族    重点等级★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彝族聚居区。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彝族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彝族崇奉多神,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

彝族的歌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阿细跳月”,是彝族的一种著名舞蹈。

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地区和周围汉族相同,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栏的住宅。滇中及滇东南一带的土掌房,是彝族独特的民居建筑。

彝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玉米、荞麦、土豆、大小麦等为主食,喜食“托托肉”、荞耙耙、锅贴乳饼等。云南部分彝族中有一种在宴席上独特的上菜形式,叫做“跳菜”,即舞蹈着上菜,是宴请宾客的最高礼仪,风格独特。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火把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男子头顶的“天菩萨”是男子最高贵的地方,忌讳旁人触摸。有敬“神树”的习惯,严禁砍伐。彝族人宰杀牲畜、家畜时忌讳外人在场。祭祀时忌讳外人观看。禁止跨越火塘或踩踏锅庄石。禁食狗、马、熊肉,不食蛙、蛇之类的肉。忌在室内吹口哨、大声喧哗,尤其是夜间在别人家里。彝族对待客人,一般用酒肉盛情款待,客人不能拒绝他们给的食品,忌讳客人把食品带走。

考点3 白族    重点等级★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散居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湖南桑植县等地。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大多数白族人通用汉文。白族大多信仰佛教,也有少数人信仰道教。奉祀“本主”(村社保护神)是白族信仰中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白族在天文、历法、气象、医学、文学等领域都有相当辉煌的创造和成就。大理古城、石钟山石窟具有鲜明的白族民族特点。

白族平坝地区的住房多为瓦房,布局为“一正两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

白族崇尚白色。

白族主要从事农业,平坝地区以稻米、小麦为主食,山区则以玉米、荞麦为主食,蔬菜品种多样。“三道茶”是白族著名的传统茶俗。

白族有三月街、绕三灵、耍海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绕三灵,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族人家的火塘是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禁忌坐踏或站立在门槛上。火把节晚上,岳父家不能接女婿来家过节。农历七月十五接送祖先亡灵时,不能出门。

真题回顾

白族的下列节日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B)

A.三月街   B.绕三灵

C.耍海节   D.春节

【解析】绕三灵,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考点4 纳西族    重点等级★

纳西族,主要分布于滇、川、藏三省区相邻地区,聚居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滇川间的泸沽湖畔。

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纳西族原先有东巴文(象形表意文字)和哥巴文(音节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又创制了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纳西族普遍信奉多神的东巴教,部分人信喇嘛教,极少人信道教及自然神,具有多神信仰的特点。

纳西族保存了用东巴文和哥巴文书写的东巴经数千卷,是闻名世界的古文字资料,东巴教、东巴经、东巴文学艺术形成了纳西族独具特色的东巴文化。在纳西族灿烂的民族文化遗存中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即大研镇)、《创世纪》等史诗、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画、丽江古乐和丽江古壁画等。

纳西族平坝地区的房屋多为土木结构,与当地白族住房类同,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形式。其中“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形式。

纳西族传统服饰多为蓝、黑、白3色,以黑为贵。

西藏芒康的男子穿藏服者渐多。纳西族女子劳动或出门披黑羊皮七星披肩,俗称“披星戴月”,象征着纳西族妇女披星戴月地辛勤劳动。

纳西族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以小麦、玉米和大米为主食,山区杂以洋芋、荞麦。宁蒗地区的纳西族喜喝酥油茶、浓茶,吃酸、辣、甜味食品。丽江火腿粑粑、麻补(糯米血肠)、宁蒗的琵琶肉和泸沽湖的酸鱼、鱼干等是纳西族著名传统食品。

纳西族的传统民族节日,有“正月农具会(棒棒会)”、“三朵节”、“三月龙王庙会”和“七月骡马会”等。其中农历二月初八日的“三朵节”,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保护神“三朵神”的盛大节日,也是纳西族法定的民族节日。

纳西族忌吃狗肉、马肉、猫肉和水牛肉。忌跨火塘。祭天、祭祖先、祭战神时,忌外人观看。进屋后不能靠神位坐。忌触动大门两旁所立的石头“门神”。忌手摸横在门上方的束有鸡毛草绳的松木叉“代口神”。忌砍“神树”。在泸沽湖地区,不得随意进入姑娘的“花楼”,不要询问“阿夏”的情况。

考点5 傣族    重点等级★★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德宏自治州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傣语属汉藏语系,现通行的傣文系拼音文字。傣族普遍信仰上座部佛教,佛教对傣族风俗习惯的影响十分明显。

傣族以种植水稻为主,有比较完整的耕作体系。

傣医与蒙医、朝医、维医、藏医、壮医是中国著名的六大民族医药体系。

傣族有自己的历法和文献,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孔雀舞和象脚鼓舞是傣族的著名舞蹈。民族乐器有葫芦丝。“赞哈”(歌手)演唱的民间叙事长诗和民歌为傣族民众喜闻乐见。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德宏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食糯米。喜酸味及烘烤水产食品,喜食狗肉,善做烤鸡、烧鸡,最具特色是用烤制法制作的竹筒饭。嗜酒饮茶,喜嚼槟榔。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

傣族的主要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又称“浴佛节”,是傣族的新年,为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傣族忌讳骑马进寨子。祭祀时,忌外人进寨。寨里的人出来也必须等祭祀完毕。忌砍伐神树。忌随便敲打佛寺里的鼓,忌摸神像及法器,忌摸和尚的头顶。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进入主人卧室,不能坐门槛。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