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藏传佛教供奉的对象

藏传佛教供奉的对象

时间:2022-0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藏传佛教供奉的对象一、藏传佛教供奉的佛(一)三世佛藏传佛教中常见的佛有三世佛。藏传佛教认为无量光佛是原生的,无量寿佛是他的化身。在藏传佛教嘛庙里无量寿佛的壁画、塑像、唐喀、画像可以说触目皆是,而无量光佛的形象则甚少。藏传佛教的菩萨数量很多,形象也多变,有许多天国里的化身。
藏传佛教供奉的对象_青藏高原旅游资源概论

第五节 藏传佛教供奉的对象

一、藏传佛教供奉的佛

(一)三世佛

藏传佛教中常见的佛有三世佛。

在佛教中“三世”用于因果轮回,指个体一生的存在时间。即过去(前世、前生、前际)、现在(现在、现生、中际)、未来(来世、来生、后际)的总称。就众生来说,现在的生存当今生,前世的生存叫前生,命终之后的生存叫来生。

三世佛是燃灯佛、释迦佛、弥勒佛的总称。

三佛是释迦牟尼佛居中,燃灯佛居左,弥勒佛居右。三尊佛的造型完全一样,只是手势微有变化。

三佛表现三世,即过去佛燃灯佛,现有佛释迦牟民,未来佛弥勒佛。

三世佛外形看不出太多差别,只是他们的手印略有不同。释迦佛居中,右手作指地降魔印,左手作捧钵状;未来佛弥勒双手做说法印;过去佛双手作转法轮印。

这三尊佛中央是婆娑世界的教主,同样仍是释迦牟尼。左边是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简称药师佛。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首尊阿弥陀佛。为了便于和竖三世佛区别,一般称为三方佛。

(二)长寿

阿弥陀佛的梵文原意是“无量光”和“无量寿”两种意思,具有空间和时间两种性质,本来都是阿弥陀佛一身所兼具的,但在藏传佛教内却将这两种含义分别当做两尊佛供奉。

藏语称无量光佛为“鄂潘麦”,称无量寿佛为“瑟巴麦”,还把无量光佛作为五禅定佛之一。藏传佛教认为无量光佛是原生的,无量寿佛是他的化身。这两尊佛在庙里是不能混淆的。在藏传佛教嘛庙里无量寿佛的壁画、塑像、唐喀、画像可以说触目皆是,而无量光佛的形象则甚少。通常,供奉祖师舍利塔的灵堂里,长寿佛是不能缺的。

长寿佛的装束是菩萨装,头上着天冠,梳着高髻,上身袒露,呈现橘红或土红色,身上有璎珞、顼圈之类庄严的器具。最典型的特征是双手作禅定印,即双手上下叠放在屈盘的双腿上,手中捧一个宝瓶,从瓶口生长着一朵吉祥花卉。他的头微低,表情静穆高洁,掠过一丝神秘的微笑,体态匀称像一位端庄的女性。

(三)弥勒佛

由于弥勒佛是未来佛,所以它的装束及形象在佛教名流派中不尽相同,但藏传佛教艺术造像中,弥勒佛却有自己统一的风姿。

西藏扎什仑布寺的强巴佛(弥勒佛)殿,内中供奉着一尊高达三十米的镀金弥勒佛,为了便于瞻拜这尊佛像,围绕着他修了五层殿宇,这样才能看清身体各部的细节。

弥勒像虽然各具姿态,形象各异,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即:

1.佛装弥勒像

这类造像的造型和释迦佛一样,也是绀青色的螺发和肉髻,金黄色的身相,身穿袒露右肩膀的袈裟,或者是无领通肩式的袈裟,结跏趺坐在莲花座上。

2.菩萨装弥勒

这类弥勒的装束是按菩萨来刻画的,菩萨是释迦没有成佛之前的称呼。另外,天国里低于释迦一级的神也称为菩萨,如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等。

菩萨一级的装束或者头戴花冠,或束发,但没有螺发肉髻。一般上身袒露,下穿裙,身有帔帛、花饰。

菩萨装的弥勒雕像,大多是头戴天冠,上身袒露,身上装饰品较多,而坐式大多是席地而坐,但双腿不是屈盘,而是交叉放在地上,称为交脚弥勒。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弥勒的身份仍然是菩萨(等正觉菩萨),是候补佛或者说是准级佛,还不能和释迦佛同等对待。

(四)七佛

佛经上说,在释迦成佛之前已有六个佛先成了佛,他们是:毗婆尸、尸弃佛、毗舍浮佛、俱留孙佛、俱那含牟尼佛、迦叶佛,然后才是释迦。根据这个理论,藏传佛教寺院中可以看到七佛的情形。

(五)五方佛

五佛在寺中佛殿,经堂等供人膜拜,五佛并座或者中间一尊较大,四周簇拥的四佛较小,组成五方佛的整体,在曼荼罗图案中常有五佛组成的画面。

五佛代表五智,又称为五智如来,这也是西藏密宗的义理之一。这种理论认为,修行者仅仅依靠念诵真言(咒语)和观想曼荼罗仍不能达到即身成佛的境界,还要有五禅那佛的五种智慧才能成佛。这五智只有大日如来(也叫毗卢遮那佛,佛经又说他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佛)才具有,为了教化众生,他变化为五佛。

五佛中央是毗卢遮那佛,代表法界体性智;东方是阿网佛代表大圆镜智,又叫金刚智;南方宝生佛代表妙观察智,也叫莲花智或转法轮智;北方是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也叫羯磨智。

(六)龙尊王佛

是结跏趺坐的如来形,脑后盘结着七条五彩斑斓的大花蛇。佛经上全称为“龙种上尊王佛”,又叫他“龙种上尊如来”,是文殊菩萨的法身(化身)。佛经上说,文殊菩萨虽然是帮助释迦教化众生的胁侍菩萨,但实际上他三世都得了果位的,那过去世就是龙种上佛,也叫龙种上尊如来,他的寿命有四百四十万岁,度尽了天人,自己才涅槃的,现在世称为欢喜藏摩尼宝精佛,未来世叫普见佛(《首楞严三味经》)。佛教中还传说文殊入大海沙竭罗龙宫点化八岁的龙女,参拜灵山,使龙女在大众前成佛。

(七)金刚萨埵

佛经上说这个佛是本初佛,也就是佛之前最原始的佛,又说大日如来是第一祖,他是第二祖,又叫他金刚手。

他也是菩萨形,头上梳着高髻,戴着宝冠,耳旁飘逸的垂发散在肩上,在莲花座上结跏趺坐。他的最典型特征,还是那手里的法器,右手上扬,托着金刚杵,左手较低,拿着一个金刚铃。

金刚萨埵还有男女拥抱形的,称为双身金刚埵持金刚

(八)持金刚

密宗认为,这尊佛是释迦佛讲说密法时所呈现的形象,是释迦佛的秘密化身,所以又叫秘密主。

他和金刚萨埵大同小异,手中也仍然是一铃一杵,所不同的是双手在胸前交叉,身色一般是青金色。铃杵表示金刚部的菩萨摧毁魔敌时的智慧和法力。持金刚也有双身的,拥抱着明妃“孙那利”菩萨。

(九)法身普贤

又叫普贤王,按《金刚顶经》的说法,法身普贤和持金刚以及金刚萨埵都是异名而同体。

还有一尊佛藏语名“曲古滚都桑波”,是宁玛派所尊奉的本初佛,也叫普贤王佛。他的形象多少和如来形(释迦佛)相似,头上长着肉髻,但不穿袈裟,全身是青色、裸体,多数还是双身的,拥抱着一位白色的明妃,在壁画和唐卡上较多。

二、藏传佛教供奉的菩萨

菩萨本来是释迦牟尼没有成佛前的称呼,以后人们将凡是修法觉悟了的人都统称为菩萨,意思是“觉有情”。

菩萨之名的意谓是修持大乘六度,求无上菩提(觉悟),利益众生,于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大乘僧侣或居士有时也被尊称为菩萨,如印度大乘佛教学者龙树、世亲等也被称为菩萨。

藏传佛教的菩萨数量很多,形象也多变,有许多天国里的化身。同时佛教还宣称人世间的一些帝王、贵族和活佛也有不少是菩萨变化来的。

(一)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是大慈大悲的菩萨,据称遇难者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观音还可应机以种种化身救苦救难。按佛经说,观音有三十二种变化,可根据供拜者根器(本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应化。

观音一般手中拿着个净水瓶,另一只手拿枝莲花或杨柳枝,那瓶中的甘露是普惠人间的圣水,因此,又称为莲花手菩萨。和净瓶对称的位置有时还总有一只鸽雀之类的鸟,象征着观音行在的紫竹林。

藏传佛教中对观音的崇拜非常虔诚,观音的化身也特别多,信徒们每时每刻念诵的六字真言就是赞颂观音的,每年还有一个隆重的嘛呢法会也是为观音举办的。

(二)双身观世音

藏语称为坚热西。拉萨大昭寺的双身观音像,一头、二臂、三眼、左手拿一朵莲花。明妃身体为橘红色,左手搂着他的脖子,右手高举着嘎巴拉鼓(骷髅鼓)。双身观世音一般是藏传佛教密宗的本尊神祇,供奉在密宗学院的佛殿中。

(三)四臂观音

常见的四臂观音有两种,分为寂静相和愤怒相。

寂静相表情平静,造型优美。他一头四臂,主臂两手作合掌印,另外两手右手持念珠,左手持莲花,结跏趺坐在莲花座上,身色是白的。

愤怒相的观音藏语叫“奇木格”,意思是“法生”。他有四个脑袋,下面三个,上面一个,最上一头是灰色,下面三头左边是红色,中间一头和身色一样是蓝色,右边的是白色。四只手各持月刀、头骨碗、水瓶以及匕首、镖枪等,腰里围着虎皮裙,挂着五个人头和人骨念珠,脚踏在仰面男体像上,象征着镇压邪魔,背景是熊熊的火焰。

(四)骑吼观音

这是观音菩萨骑在一只白狮子身上的形象。也是菩萨装束,头戴花冠,蓝色的垂发披在肩上,上身袒露,衣带飘扬;腿的姿势非常舒展自如,不是那种盘腿正襟危坐,而是一腿屈盘,一腿跷起,像是休息的姿势,这种坐势称为“舒坐”。

那头白色的狮子,绿鬃毛竖立,头后扭,张口怒视。

按佛经上说,狮子是比喻佛法威严的。据说释迦出生时,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观音骑狮吼也是形容他佛法广大的(释迦牟尼也被称作“人中狮子”)。

(五)千手千眼观音

佛经上说观音有六种,即马头观音、千手观音、圣观音、十一面观音、准提观音、如意轮观音,合称六观音。

藏传佛教寺中的千手观音是与十一面观音组合成一尊造像的。这十一种面相,分为五层,第一层的脸有三面,主尊是面容和蔼的慈悲相,白色;右边脸是蓝色,左边脸是红色。第二层有三面,主尊是悲哀相,色黄白;右面脸是明黄色,左边脸红黄色。第三层脸是红白色,微笑相,右边脸是绿色,左边脸是紫色。以上三层脸右边的都是颦眉微怒相,左边的脸都是喜悦相。第四层是单面,呈大怒明王像,头发是青色的,在他头上又有一阿弥陀佛像(称为顶严),红色或金色,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为观音的本来面目。

(六)文殊菩萨

文殊藏语称为“坚贝央”。佛经说文殊菩萨常常居止在振那(震旦、支那)国的清凉山,山有五顶,也即山西的五台山。所以五台山的佛寺以供奉文殊为主,罗喉寺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寺。

文殊的形象有不同变化,一般在释迦左旁,主司智慧。内地寺庙里常有不骑狮子,体态婀娜而侍立的,有些类似女性菩萨,这是显教中文殊的形象。

在密教中文殊骑着绿鬃的白狮子,右手举着利剑,发髻很高,上面结着五个发髻。宝剑表示智慧之利剑能断一切众生烦恼;狮子表示智慧之狞猛;高耸的像宝葫芦一样的五髻象征着大日如来的五种智慧,这是金刚界(表德智)的文殊。

还有一种文殊左手持青莲花,坐在白色莲座上,这是胎藏界(表理性)的文殊。

文殊菩萨也有双身形的,他骑在狮子上,拥抱着明妃,有三个头、六臂,主臂拥明妃,其他的手或持弓或拿水盅,但右侧仍然有一手持智慧宝剑。

(七)八大菩萨

按照《药师经》说,信徒在临终时,如信仰东方药师琉璃光净土,届时会有八大菩萨来引路。

这八大菩萨都是站像,菩萨形,容貌清秀,头梳高髻戴花冠,有着披散的垂发和轻薄的飘带,袒露的上身缀挂着各种精巧的巧圈、臂钏、手镯等物件,下穿薄薄的羊肠大裙,身躯扭动自然,赤足站立在莲座上,无论面目和姿态都姣好生动,俨然是八位温柔的少女,佛经中称他们为“天男性”,并非女性。

(八)白度母和绿度母

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很多,可以变化为二十一位救度母,均是女性化的菩萨,藏语称为“卓玛”。《太阳经》说,这些女性的度母都是从观音的眼睛中变化来的。二十一位度母的身色都不一样,有金色的、蓝色的、红色的等等,但最受雪域人们尊敬、并寺庙里见得最多的是白度母和绿度母。

白度母的形象很容易识别。她头戴古代印度贵妇人的花冠,发髻高耸,双耳坠着大环,袒露着的上身上斜披着络腋,帔帛环绕,双脚盘坐在盛开的莲座上,左手持一朵曲颈的莲花,右手掌向外,表示接受人们的求助。形象优美生动。

绿度母也是一位善良多情、助人为乐的菩萨。据说供奉绿度母能够解脱八种苦难,即狮难、象难、火难、蛇难、水难、牢狱难、贼难、非人难,所以俗称救八难度母。

绿度母的形象和白度母大同小异,最显著的不同是她的身色是绿色的,左手拿一朵莲花;双腿不像白度母那样盘坐,而是左腿单盘,右腿向下舒展,脚踏在一朵莲花上。与白度母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她只有两眼,不像白度母那样额上和手心上、脚心上还有眼睛。

(九)尊胜佛母

尊胜佛母,藏语称为“措道那木玛雅”。她也是一位女性化的菩萨,有三面八臂。主尊的肤色和八只胳膊都是白色的,额上又生一眼,头上梳着高髻,戴花冠。按《造像量度经》规定,佛母要作成十六岁的童女形象,头发半挽着,余发下垂,发梢要过手肘,面形要像芝麻,眼睛要像优婆罗花瓣(红莲花)。

她左边的一侧脸是红色的,右面一侧脸是蓝色。主臂两手一手托着金刚交杵,一手拿着绳索。右侧第一只手托着一尊小化佛;第二只手持一支箭;第三只手的掌心向外作予愿印。左侧第一只手臂上扬;第二只手持一弓;第三只手托一只净瓶,瓶中生一朵花卉。这些手势和道具也是表示各种佛理的。藏传佛教认为她也是一尊救苦度难的女性菩萨。

三、藏传佛教供奉的护法神

按照密宗的理论,佛具有两种变化身,有时显现真实身(自性身),有时显现愤怒身(教会轮身)。愤怒身的形象是那种牛头马面,表情激愤,多眼、多头、多手多足,张牙舞爪的各类明王、金刚等等。图像学上称为愤怒尊。这些愤怒形的是护法神,而不是恶鬼。是佛菩萨故意变化成那种凶恶的模样来吓唬邪魔的。

藏传佛教护法神殿里供奉的护法神必然有大威德金刚,或叫大威德明王。他是牛头、露着大肚皮,有许多只手和六条腿,脚下又踏着几个小人物,头上又有三层头,挂着骷髅项链,形象是够凶恶的了,可他并不是魔鬼,他就是人们平时挺尊敬的无量寿佛(长寿佛)变化而来的。

还有那愤怒得头发像狮子的鬃毛一样竖立起来的马头金刚,也是圆睁着三只眼,六条胳膊,拿着各种兵器,他又是那最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观世音变化而来的。

(一)玛哈嘎拉

玛哈嘎拉是梵语,意为大黑天。他的起源很久远,据考证和古代印度的湿婆神有关。藏语叫“滚玻”(或贡保)。古印度把他视为军神或战神,据唐僧人义净的《南海寄归传》载,东南亚各国的寺庙或仓廪等都把他的形象制成木雕像,作为施福之神,每荐香火,必将饮食供于像前。佛教密宗又认为他是大日如来降服恶魔时所呈现出的愤怒形。总之,他是众护法神之首,凡藏传佛教寺里少不了他的位置、是首席护法神,也有将他称为永久保护法的。玛哈嘎拉有多种,一般常见的有二臂、四臂、六臂三种。

(二)白玛哈嘎拉

玛哈嘎拉还有一种身色是白的,藏语叫“贵格勒”,蒙语也叫“察罕”也有叫“白贡波”的。

他也是愤怒形的,三眼,竖发如狮鬃。六臂:主臂左手托骷髅碗,右手托象征财宝的火焰掌;右上第一手持月刀,第二手持骷髅鼓;左上第一手持三股戟,第二手持钩;双腿直立,脚下各踏一只匍匐的小白象小白象和前面大黑天脚下踏的仰身白象一样。他在《造像量度经》中称为制吉祥王菩萨,又叫邪引天,是八大天之一,也是八大镇方守土神之一,踩在他身上大概是象征着国土安宁如意!

(三)寿主大黑

也叫寿主依怙尊,又称掌命之神,藏语名“才达贡波”,也是一尊护法神,也有说他就是阎魔王。

寿主大黑有三头、六臂、四条腿,主尊是蓝色,五骷髅冠,鬃毛中缠有一条蛇,三头左脸白色,右脸红色,据说象征着善良与凶恶,善恶有报。主臂两手分别持铃杵,拥抱着明妃,明妃自色灰蓝。

右手上扬持骷髅杖,第二手持嘎巴拉鼓,左上手持索子,第二手持骷髅碗。背后披白象皮和生人皮,腰围虎皮裙,脚下踏小人。

(四)橛金刚

藏名叫普巴多杰,也是藏密本尊之一,他的种类也较多,有单身和双身的。双身造像容易和寿主大黑弄混,因他也是三头、六臂、四条腿,拥抱着明妃。

他的明显标识是拥明妃的两手中握一金刚橛,也叫普巴杵,象征着佛法如金刚橛一样破敌坚利。

(五)威德金刚

威德金刚是一尊重要的护法神,他的名称和形象也有许多种,根据各派修习的不同和蒙藏地区的差异,有不同的解释。

常见的形象是九头的,中间一头是大水牛形,有像张开的弓一样粗大的牛角。每头又都三只眼。上翻的肥大的水牛鼻,张着血盆大口,头上戴着五骷髅冠。他有三十四只手,十六条腿,蓝色的身体,拥抱着明妃罗浪杂娃。

(六)降阎魔尊

藏传佛教中把“降阎魔尊”称呼为“雅曼达嘎”,是梵语。“雅曼”是“阎魔”的对音,意思是降阎魔尊。佛经上认为他是文殊菩萨变化来降服阎魔王的,是文殊化身的威德怖畏金刚。

降阎魔尊护法神也是水牛形,蓝色,挂着人头骨念珠和生人头,两手上扬,右手持人骨棒。

(七)马头金刚

马头金刚也叫马头明王、马头观音、马头观自在,藏语称“丹真”,蒙语叫做“达木林”,是蒙藏结合的名词,“达”是藏语“马”的意思,“木林”也是蒙语“马”的意思,语义重复。马头金刚是个愤怒的明王形,在那红色猬张的鬃毛里有一个或三个绿色的小马头正仰天长啸。

藏密认为他是胎藏界(表大日如来的理性)观音院的本尊,是六观音之一,畜生道的教主,也是观世音的变化,但也有说是无量寿佛的愤怒身。

马头金刚有好几种形象,都是愤怒形的,有两只手,六只手,八只手的,还有身后带翅膀的。

(八)不动明王

密宗认为佛可以显现三身,也就是自性轮身、正法轮身和教令轮身。不动明王是奉大日如来的教令而显示愤怒的,他能降服一切恶魔,有大威势之真言,所以叫明王,不动的意思并非是不能动弹,而是说他早就在大日华台成佛了,但他当初曾发愿要作为如来佛的僮仆而为他尽各种义务,所以呈现僮仆形,也叫常住金刚。

(九)吉祥天母

吉祥天母是个女性护法神,在藏传佛神中地位很高,不亚于玛哈嘎拉和雅曼达嘎。

(十)战神

据考证,和古印度战争之神卡梯凯雅有关,大概是原型,后被西藏佛教所改造成今天的形态。藏语称他为“滚波斯仁”,“贡波”玛哈嘎拉也称为贡波有关,那么战神必然是护法神的一种。

(十一)大轮金刚手

他的藏名叫“恰多柯钦”,意思是大轮金刚手。和前边介绍过的金刚手是同一类,佛经说胎藏界金刚手院有三十三尊金刚,他是其中一尊。这诸尊都手持金刚杵,以标识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的智德,用如来的大慧力摧破三障。

(十二)胜乐金刚

他是站立的双身金刚像,也叫上乐金刚,藏名“登巧”,蒙古名“德木齐格”(是藏语“登巧”变音),是藏密的本尊之一。所谓五部金刚大法的本尊即大威德金刚、胜乐金刚、时轮金刚、密集金刚和喜金刚,人们通称这类双身造像为欢喜佛。

(十三)时轮金刚

时轮金刚也是一尊双身佛像,藏语名“堆柯”,蒙语叫“洞阔尔”(藏语的变音),意思都是时轮。

(十四)喜金刚

双身金刚也称为欢喜金刚、饮血金刚。藏名“杰巴多杰”,明王有五个脸,左一面,右三面,在他的骷髅冠上还有一个愤怒形的明王(凡是头顶上是佛头或金刚杵、马头等标识物均称为顶严)。

(十五)密集金刚

双身佛密集金刚也叫密聚金刚,他的梵名叫“库夫雅·萨玛佳”,藏名叫“桑兑”。

(十六)大白伞盖佛母

这是女性保护神,容易和千手千眼观音弄混,藏名“都噶”,“都”的意思是“伞”,“噶”的意思是“白”。

(十七)狮面佛母

也叫狮面空行母,藏语称为“森多玛”。她是一个狮子头的女性护法神,火红色的鬃毛像烈焰一样上卷,五骷髅冠为饰,三只铜铃般的恶眼怒视,张口龇牙而卷舌,左手正托一个骷髅碗吞食血肉秽恶,右手横握一柄月刀,十指锐利如虎爪,脖子上挂着五十个生人头,腰系虎皮裙,袒腹露乳。左足踩在一个仰卧男子身上,右腿微屈,呈舞立姿式。背后是熊熊火焰组成的光背。

空行母有许多种类,除狮面佛母外,还有虎面佛母、熊面佛母等等,都是藏传佛教的护法神。

(十八)殊胜黑如迦

藏名叫“德协主巴噶结”,也叫善逝八法行尊。他原来是本教的一尊凶神,后来被莲花生吸收到藏传佛教中来的。

(十九)事业王

藏名“臣赖佳乌”。全身色白,三眼三头,戴斗笠形绿帽子,左边一脸黑蓝,右边一脸红色。六只手,右手上扬持钩,第三手持短剑,中间一手和左中一手正拉弓射箭,左上手持弯刀,第三手持短棒,据说那棒是他生命的依附所在。两条腿赤足骑在一头绿鬃毛白狮子身上。狮子四爪下面踩着两人。背后是熊熊的火焰。

(二十)骑羊护法

藏名叫“唐坚噶瓦那波”。他头戴笠帽,身穿外套,脚上着靴,骑在一头曲角长鬃的红山羊身上,右手高举着铁追,左手拿一具虎皮风箱。这些铁匠的工具也是他护法的武器,而那头大山羊是他生命的依附之处。

像事业王、骑羊护法这类护法神,在佛经中不容易找到依据,它是西藏佛教所特有的神祇。

(二十一)智行佛母

藏语名“如噜姑力”,意即智行。按照《姑噜姑力仪轨》记载,她的身色红,有一头四臂,上面两手持红色乌巴拉花之弓箭,作引满欲射状。那弓弦和箭杆上遍生花叶,即是所谓的乌巴拉花弓箭。右上手持钩(金刚杵柄),左边下手持莲花之绳,两端一环一钩。牙齿微露,三目圆睁,端正仰视,佛经说是十六岁之容,发色红黄,向上竖立,头戴五骷髅冠,项挂五十生人头,穿着虎皮围裙,人尸为垫,尸头垂在左侧。佛母左腿独立,背后是如流星炽盛的红火焰。

(二十二)地母金刚

她也是西藏密宗中的一位守土护法菩萨,藏名“丹玛多杰札杰玛”。她的身色白,三眼,梳高髻,戴花冠,右手举着骷髅鼓,左手持杖,骑在一头大角黄鹿上,这头鹿是她征服的坐骑。

(二十三)四大天王

按佛经上说,须弥山(意思是“妙高”)顶上住着帝释天,须弥山山腰有犍陀罗峰,四个山头,各有一王,护持一天下,因此叫四天王。一般的为:东方持国天王,身色白,手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色黑,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色红,手里持绢索或龙;北方多闻天王,身色绿,持宝幢或伞,有的左手里托一只银鼠。

(二十四)黄财神

藏传佛教寺里还能见到其他形象的财神爷,常见的有布禄金刚,他的形象和多闻天王相似,也是左手抱一只大灰鼬,鼬嘴里含着一颗大摩尼宝珠,右手托着宝贝。但他不穿甲胄,而是上身袒露,遍体金黄,下面穿着裙裤,舒坐在莲座上,左脚踩着一只白色大海螺,象征着他能入海探访摩尼宝珠。这布禄金刚是一位财宝之神,藏语读为“赞布禄”,意思就是财宝神。布禄金刚也有好几种,藏语在“赞布禄”后面加上“斯日布”意即黄财神。

(二十五)怖畏金刚

怖畏金刚是智慧主的表现。他似阎王的样子,以降伏阎王的残暴,在萨迦日常崇拜中已讲到他。论及他的形状,有九头,每头有三眼,三十四只胳臂,十六条腿,身体蓝色,拥抱明妃。明妃除了三只眼外,一般的形象都与常人无异。两者都赤身,站在莲花座上,在莲花上面有红太阳,背景是火焰。

(二十六)载末尔

不同于以上一切神祇,因以上诸神祇大都来源于印度,唯独他是西藏土生土长的。他既是土地,也是护法。据传说,一个藏族妇女生了七个蛋,孵出七个弟兄,载末尔居长。他被敌人杀害,变成可怕的妖魔,随时寻找报复的机会,好在莲花生降伏了他,他誓做佛教的护法。

因篇幅所限,藏传佛教寺院供奉对象的具体形象及标识和所拿道具就不一一在此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