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走进傣家竹楼

走进傣家竹楼

时间:2022-0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房子属干栏式建筑,特别适合西双版纳炎热多雨的气候。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为主要材料建造成的。官家竹楼堂屋很大,约有30平方米,能容纳一二十人就座。这种屋称“帕雅桑目底”式,显得异常宽敞明亮,竹楼的木梯也有规定,一般要在9级以上。干栏式建筑形式在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基诺族、布朗族中也常见。
走进傣家竹楼_奇趣的西双版纳

1.走进傣家竹楼

走进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最有诗情画意的就是在高大的椰树下、成片的翠竹丛中掩映着的一座座竹楼。这些玲珑别致的竹楼从外形看,就像张开翅膀的金孔雀,又似一顶巨大的帐篷,还似一顶古代的帽子。

竹楼的美丽形象让人遐想,由此引出了多种版本的关于竹楼起源的传说。

由于竹楼像一顶古代的大帽子,所以当地传说:当年诸葛亮到西双版纳的时候(至今未见这位智囊到过西双版纳的史料),一个叫岩肯的青年向他请教,建造什么样的房屋能让傣家人住得更舒适,诸葛亮想了想便在地上插了几根筷子,然后将自己的帽子往上一放说:就照这样。

img29

傣家竹楼

还有传说,有一位善良而聪明的傣族青年帕雅桑目底,很想给傣家人建一座房子,让他们不再栖息于野外,他几度试验,都失败了。有一天下大雨,他见一只卧在地上的狗,雨水顺着密密的狗毛向下流淌,突然受到启发,建了一个坡形的窝棚,即偏厦式的房顶。可是雨下得过大会漏雨,该怎么办呢?正当他一筹莫展时,一只凤凰飞来,落在他面前,低头垂尾,两翅微张似在向他示意。他立即悟出该把房屋建成似凤凰站立时低头垂尾、两翅微张的姿势,于是他建出了屋下有高脚,屋顶有四面坡的竹楼。这种屋被叫做“哄哼”,意为凤凰屋。后来又演变为“晃很”和“很”。这种房子属干栏式建筑,特别适合西双版纳炎热多雨的气候。

为什么傣家人都爱住竹楼不愿住平房呢?元代到云南做官的李京发现了原因,他在《云南志略》中说:“金齿百夷……风土下湿上热,多起竹楼,居濒江,一日十浴。”因气候、地貌等因素的关系,所以在古代,干栏式建筑曾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中使用最普遍的建筑形式并非偶然。竹楼的妙用是下可避湿,上可避热,濒临江畔,还可一日十浴。干栏式建筑在中国其他的地区,现在已经很少了。在老挝北部虽然有一些类似的建筑,却比较简陋。

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为主要材料建造成的。傣族的竹楼一般用数十根大柱子做支撑主架,在离地2米多高处铺楼板。楼分上下两层,楼下无围墙,只拴牲畜、养家禽和堆放农具。楼上住人,上楼梯要先脱鞋子。竹墙缝隙较大,既可采光又能通风,所以一般竹楼都没有窗户。楼上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即现代叫的“客厅”,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堂屋内一般设有火塘,日夜燃烧不熄,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过去的屋顶用茅草铺盖,梁柱门窗楼板全部用竹制成。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是一家老小休息的地方。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

中国的建筑不仅汉族住宅等级森严,过去傣族住宅的等级也非常严格,而且还讲究辈分的差别,体现在竹楼的建造上也很明显。

官家竹楼宽敞高大,呈正方形,屋顶带三角锥状,颇像西方的哥特式建筑,用木片复顶。整个竹楼木柱多,而且木柱建在石墩上。官家竹楼堂屋很大,约有30平方米,能容纳一二十人就座。

百姓竹楼与官家竹楼相同,只是较为狭小,屋顶用茅草覆盖,还有几不准:木柱不准用石墩柱脚,不准用横梁穿柱,不准雕刻花纹。长辈住的竹楼与晚辈也不同,凡是长辈居住的楼室的柱子不能低于6尺,楼室比楼底还要高出6尺。房屋结构是梁上架檩,檩上架椽,不设人字架。这种屋称“帕雅桑目底”式,显得异常宽敞明亮,竹楼的木梯也有规定,一般要在9级以上。晚辈结婚后另盖竹楼居住,新竹楼一般高度要低于长辈的竹楼,其次木梯也只能在7级以下,房屋结构是檩子全搭在人字架上,称“麻哈萨梯”式。

干栏式建筑形式在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基诺族、布朗族中也常见。只不过各族的样式和功能划分有些区别。早期的竹楼以竹子为主要材料建造,现在已经很少见。近年,由于村民的收入增长,不少人建新房已改为木楼,茅草盖顶已改为木板盖顶或瓦顶;有的楼房上还开了玻璃窗,悬挂着美丽的窗帘,给古老的竹楼抹上了现代的色彩,又别有一番情趣。但要注意进入竹楼后,上楼须脱鞋;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