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流动的净修林

流动的净修林

时间:2022-0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流动的净修林我们在恒河边的台阶上又看到了那对老夫妻。这是印度人互相问候的最高礼节:触脚礼,通常是晚辈对长辈或对自己尊重的人致以问候,表示尊敬。遗体安放前,柴堆上已洒满酥油、染色大米和香料,亲人绕行柴堆三次后,便由死者的长子或男性亲属点燃,火种来自附近的寺庙。整个葬礼,是禁止女性参加的。余下的工作由旃陀罗男子完成,这是印度教中不可接触的贱民阶层,他们负责控制火势,添加酥油和麦秸等燃烧物。
流动的净修林_印度七城行记:时光中的吉檀迦利

流动的净修林

我们在恒河边的台阶上又看到了那对老夫妻。

第一次见到他们,是从新德里前往瓦拉纳西的火车上。我们买的是过道里放两张床,车厢里放四张床的AC3席位,唯一的男性大宝被售票系统分配到另一车厢,加上学颖因故提前回国,六人车厢里我们只占了四个铺,剩下两个卖给了一对六十岁左右的中产阶级印度夫妻。

这对夫妻个头都不高,男人花白头发,穿着半旧不新的白衬衣和深青色长裤,神态严肃;女人体型微胖,戴着老花镜,裹着质地不错的橘色纱丽,足踏露趾凉鞋。发车前,一个打扮西化的漂亮女孩和两个年轻男人前来送行。从女孩对老夫妻的亲昵举止上可以推测,她应该是他们的女儿,她和父母并排坐在下铺,微笑着絮絮低语,大约在叮嘱旅途中的注意事项。

火车开动前,她起身告别,做了一个我们常在印度电影里看见的动作——弯腰触摸了两位老人的脚,再轻轻触碰自己的额头。这是印度人互相问候的最高礼节:触脚礼,通常是晚辈对长辈或对自己尊重的人致以问候,表示尊敬。

我看得心里一怔,传统的力量如一块温暖又有力的磁石,将我一下吸引,继而是难以言说的深深感动。21世纪的印度,有着异军突起的软件业,有着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科技人员,还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内卫星通信网络,而传统依旧如同一根看不见却又时刻不在的牢固的绳索,紧密联系着印度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对老夫妻很安静,冲我们礼貌地笑笑后就凝神休息,丝毫没有见到外国人后的好奇。到了晚饭时分,他们从行李里拿出几个装有食物的塑料袋,用右手抓取进食,吃的是烩蔬菜配面饼,完全没有一丝荤腥。从他们的衣着上看,并非是负担不起肉食,吃素应该是宗教原因:虔诚的印度教徒是吃全素的。

我想,他们应该是去瓦拉纳西朝圣。

果然,在我们到瓦拉纳西的第二天,就在恒河边的台阶上遇到了他们。

在一级宽阔台阶的空地上,十来个男人脱了上衣,盘腿坐在一块孔雀蓝的遮阳棉布下,女人坐在男人后方的窄台阶上。一位腰缠白布的老者面对着他们,口中喃喃低语,不知是否在传授经典。那对老夫妻也在其中,老太太认出了我们,微笑着挥手致意。聚集于此的二三十个人大都年过半百,就连最年轻的看着也四十开外,其中不少人还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不知是否才下火车就直奔恒河,还是已在河畔露宿多日。

瓦拉纳西是印度教圣地,恒河又有印度圣河之称,印度教徒认为在瓦拉纳西逝去能超脱生死轮回的厄运;死后在恒河畔火化并将骨灰撒入河中,也能超脱苦痛,进入天堂;甚至跳进恒河洗个澡,就可以洗清自己的一切罪过。所以,前往瓦拉纳西朝圣的印度教徒大都是老人和垂死之人,很多病危之人见回天无望,就竭尽所能让家人将自己送往瓦拉纳西,在这条圣河旁安然咽下最后一口气。

在瓦拉纳西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个男子扛着一副青竹担架,上面放着用布裹好的金盏花花环装饰的尸体。他们目不斜视,口中念着“Ram Nam Satya Hai”,健步如飞往恒河的火葬台走去。这句话的意思是,“罗摩的名字即真理”。

坐落在恒河中游的瓦拉纳西,有64个河坛,据说河坛是由虔诚的教徒捐赠而建。不同河坛有着不同的景观和功能,有的是沐浴场,有的是洗衣场,有的则是火葬场。

恒河旁举行火葬的地方有两个,一个称为玛尼卡尼卡河坛(Manikarnika Ghat),另一个较小的是哈瑞希昌得拉河坛(Harishchandra Ghat),它们是朝圣者人生的最终目的地。印度教徒相信,在玛尼卡尼卡河坛燃起的第一簇火苗,来自于湿婆神所留下的神圣火种,它可以烧净人世间的一切罪孽,帮助死者脱离轮回之苦。在这里,焚烧遗体的火焰昼夜不息,空气中弥漫着木头和遗体燃烧的混合味道,热浪逼人的浓烟刺激着你的眼睛。据说,两个河坛每天要焚烧六百多具遗体。

当一位印度教徒在瓦拉纳西逝去时,亲人会按照经济能力购买火化用品,有钱人的火葬柴堆是檀香木,裹尸布上有着金银丝线,穷人只买得起檀香粉和白棉布。因为瓦拉纳西没有森林,火葬柴堆所需的木头要从远处运来,很多穷人去世后,亲人甚至无力购买足够的木柴,有限的木柴用完后,尚未烧尽的遗体残骸会连同骨灰抛撒进河里。20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为方便买不起木柴的穷人,在哈瑞希昌得拉河坛附近修有焚尸炉,穷人可以选择进炉火葬,再撒骨灰入恒河。但千年来的宗教习俗很难改变,大多数人仍希望以传统方式火葬。不过,并非所有的印度教徒都可以火葬,得除去五岁以下的孩子、孕妇、祭司、圣徒和被毒蛇咬死的人,他们的遗体会被绑上沉重的石头,坠入恒河之底。

*印度教的神牛穿行于玛尼卡尼卡河坛,它们身后是好几个四五米高的焚尸柴堆,从恒河上吹过的风送来火焰的灼热气息。

亲人将遗体放上火葬柴堆前,会将它抬入恒河三次,代表三次净化,再轻轻安放在柴堆之上:男性白布裹身,面朝上;女性橙红布裹身,面朝下。遗体安放前,柴堆上已洒满酥油、染色大米和香料,亲人绕行柴堆三次后,便由死者的长子或男性亲属点燃,火种来自附近的寺庙。整个葬礼,是禁止女性参加的。

余下的工作由旃陀罗男子完成,这是印度教中不可接触的贱民阶层,他们负责控制火势,添加酥油和麦秸等燃烧物。世代从事火葬业的旃陀罗虽收入不低,但因种姓之故而被人视为卑贱之辈。据说旃陀罗家族有了新生儿,父母不喜反悲,对他们来说,只是又多了一个操持贱业之人;家人去世时,旃陀罗反而欢喜,既然人生是一种痛苦,死亡反而成了最终的解脱。

焚烧遗体的木柴需要三百多公斤,三四个小时后,死者的一切几乎化为灰烬,他生前的繁华荣耀、恩怨爱恨在熊熊烈焰中消失殆尽,只留下毫无价值的灰黑色骨灰。旃陀罗将骨灰装入陶罐,交给死者亲人,再将灰烬中找出金银首饰的熔块归为己有——习俗上,这是他们应得的福利。七天后,死者亲属举办宴会,带着骨灰罐登上小船,祭司上船念诵完经文后,亲人们再将混有金盏花花瓣的骨灰一把把抓起,缓缓撒入恒河。

整个葬礼过程,没有眼泪,没有悲哀,也没让人产生害怕和恶心之感,纯粹和谐的宗教氛围,让人对生与死产生了更多的思索,因为在印度教教义中,恒河是生命的尽头,也是洁净的起点。

无论是显赫一时的王公贵胄,还是上无片瓦的穷苦百姓,都有着殊途同归的命运,从北往南的圣河洗净了他们身上的一切罪与罚,将无数个颠沛流离在爱欲中的灵魂带向更好来世。

由于络绎不绝的印度教徒在恒河沐浴与火化,恒河呈现出泥浆水般的色泽。这里的卫生确实有些可怕:一群群白山羊和黄牛慢悠悠地在恒河畔踱步,吃着葬礼上用过的金盏花花环,遗留下四处可见的粪便;未烧尽的遗体内脏被旃陀罗抛进河里,不时引来野狗抢食。我见到一个黑黑的印度小女孩,顶多三四岁,和父亲说了几句话后,只见父亲指了指不远处的恒河,她便掀起裙子,蹲在浑浊的河水里小便。就连成年男人,若是需要方便,也是非常自然地往河畔墙脚处一站。在又晒又热的天气里,积年的尿骚味弥漫在空气中,催人欲吐。

网上流传过一组令人毛骨悚然的“恒河浮尸”图,实际上恒河水虽不干净,但远没有那组图片可怕。至少,我只在河里见过一头牛的尸体——印度教认为黄牛是圣物,不得宰杀食用,只能让其自然死亡,而能净化一切的恒河则是最好的墓场。

“去瓦拉纳西不要洗澡,不要洗衣服,最好连他们的自来水也别碰,喝水一定要喝矿泉水。”不少旅行者都郑重其事地提出告诫,大概印度人也知道外国人对恒河水退避三舍,旅馆里提供收费洗衣服务的告示都补上一句:“非恒河水洗涤。”

*恒河畔的牛羊怡然自得地散着步,猴子和狗也大摇大摆地在人群中穿行。

*恒河旁的洗衣匠挥舞着木棍捶打衣物,然后将洗净的衣服暴晒在河堤上。

*恒河晨浴。

日本作家妹尾河童在《窥视印度》中提到,自己为体验“奶茶般混浊,透明度几近为零”的恒河水,换来了两天腹泻的代价。妹尾河童的描写使日本人对恒河闻之色变,以至于在瓦拉纳西旅行的日本女人很好认,她们都整齐划一戴着白口罩,有的还戴着白手套,似乎这薄薄的棉布能挡住空气中张牙舞爪的细菌。我们到了瓦拉纳西后,摸了恒河水,用恒河水洗过澡,甚至胆大包天地吃了恒河水泡的方便面,却依旧是活蹦乱跳,想来妹尾河童未免太脆弱了点儿。

据说有科学家做过实验,将细菌放入恒河水里进行繁殖,得出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细菌的繁殖速度反而减慢了!虽然此实验不知真假,但当地人都泰然自若地在恒河旁漂洗衣物,洗漱身体,而在每天清晨,更是可以看到盛大的晨浴情景。

虔诚的印度教徒,一生总要去瓦拉纳西一次,也总会在恒河中沐浴一回。

在恒河东岸的天边刚刚升起红日之时,就有来自印度各地的信徒来到河边,他们缓慢地脱去衣物,顺着河畔台阶走入水中,用圣河之水洗净身心污垢。

*恒河旁修建着密密麻麻的破旧砖房,有的是廉价小旅馆,供来洗浴或等死的印度教徒居住,有的是居民住宅,院落里堆着可出售的火葬用木柴,屋顶上常能看到当地女人做牛粪饼晾晒,这是印度人的传统燃料。

信徒大都是古稀之年的老者,他们满头白发,或弯腰驼背,或腹大如鼓,或干瘦如柴。男人上身赤裸,下身只围一块棉布;老太太披着纱丽,捻着念珠,颤巍巍地解开花白发辫。这些人,虽然从体型上说没有丝毫美感,可当他们 满怀虔诚地从恒河里沐浴而出时,水珠从头发上滴落下来,他们就像奉献在神灵面前的被露水洗涤过的鲜花,全身都在焕发着一种优美的欢乐之光。

*烈日下,这个印度苦行僧静静平躺在火葬台上,好像是睡着了,又好像陷入了对另一个世界的冥思。我想,他即使在此时此处死去,也会身心平静,因为死亡对他来说也许就如同一场睡眠,不过是睡得更深更长一点儿。

*恒河旁常见这种类似磨盘的东西,上面的石柱是湿婆神的生殖器“林伽”,下面的底座象征着女性生殖器,叫“约尼”。

来看恒河晨浴的游人不少,沐浴本是隐私之事,而面对外来客的拍摄和惊叹,信徒脸上却没有丝毫尴尬和不适,他们一如既往地沉浸在自己的宁静世界里。

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从某种程度上能解释恒河畔所发生的一切:印度人为何能以一种尊严而坦然的态度,在大庭广众之下洗漱,宽衣和沐浴,因为这些举动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光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而是一种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修行,而恒河,就是一座流动的净修林。

外国人可以参观恒河火葬,但近距离拍照或打量是件非常不礼貌的事,建议远观即可。恒河晨浴在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开始,大概在七八点钟结束,游客把握好起床时间,在码头上租船乘坐,沿恒河航行即可观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