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区勘探现状及研究现状

研究区勘探现状及研究现状

时间:2022-02-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延长组下组合总资源量为33.47亿t,目前已提交探明储量2.45亿t,资源探明率仅7.3%,勘探潜力大,是鄂尔多斯盆地今后石油勘探和开发的重要接替层系。图1-4 定边地区长9石油勘探成果图近年来,石油预探在盆地延长组下部组合的长9油层不断获得新发现。
研究区勘探现状及研究现状_鄂尔多斯盆地东北

以往对盆地中生界岩性油藏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沉积和储层等基础地质研究,勘探层系也以侏罗系延安组、三叠系延长组长2、长3、长6油层为主,勘探目标以源上组合为主。通过“十一五”攻关,对鄂尔多斯盆地石油资源量进行了重新评估,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总资源量为128.5亿t,比2002年资评结果增加了近43亿t,增加资源量主要分布在长7~长10油层组。 延长组下组合总资源量为33.47亿t,目前已提交探明储量2.45亿t,资源探明率仅7.3%,勘探潜力大,是鄂尔多斯盆地今后石油勘探和开发的重要接替层系。

图1-4 定边地区长9石油勘探成果图(据长庆油田研究院,2014年)

近年来,石油预探在盆地延长组下部组合的长9油层不断获得新发现。 截至2012年年底钻遇长9油层井400余口,完试300余口,获工业油流井62余口(多数井分布在定边地区),展示了长9油层良好的勘探潜力。 但在生产及研究过程中发现长9油藏存在油水关系复杂、受控因素不清等问题,为进一步明确油藏分布控制因素,夯实油田上产、稳产资源基础,需加大研究力度,服务于生产。

经过收集、整理发现,针对长9油层组已经开展过多次研究工作,主要有:长庆研究院(1982)、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所(2005)、杨友运等(2006)主要集中在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储层特征特征等方面。 罗安湘、郭正权等(2006)对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从长9烃源岩评价、生储组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长9油层组发育“上生下储”和“自生自储”两种成藏组合,并指出盆地西北部姬塬地区长9油源来自长7烃源岩,属“上生下储”型成藏组合;东部志丹地区长9油源来自长9烃源岩,属“上生下储”型成藏组合。 张才利、杨亚娟等(2012)对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藏运聚成藏机理和油藏富集规律进行了重点研究,认为长9油藏主要赋存于长91上部砂体中,以岩性油藏为主,成藏期为早白垩世;油水关系分布复杂,以油水共存型为主;油藏分布受烃源岩、沉积成岩相带、物性等条件控制。 李元昊、邓秀芹等(2008)对盆地西北部长8、长9油藏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长7烃源岩生成的烃类以砂体直接与烃源岩接触、叠置砂体、生烃增压缝以及叠置砂体和生烃增压缝组合等4种方式向下运移,在相对低压区聚集成藏;长8、长9油藏主要受“近源、低压、优相”三大因素控制。 刘显阳、邓秀芹等(2011)对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油气运移规律及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原油来源于上部长7油层组的优质烃源岩;长7烃源岩生烃增压产生的异常高压、长7与长9油层组过剩压力差是长7烃类向长9储层运移的主要动力;纵向叠置、横向连片的砂体和区域性构造活动形成的裂缝为沟通长7优质烃源岩和长9油层组储层的优势运移通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