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环境美化

城市环境美化

时间:2022-01-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环境治理的实质是要限制人类损害环境的行为,鼓励对环境友好的行为。3.城市环境美化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环境美化涉及城市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所有领域。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三)城市环境美化的目标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对环境美化的目标总体描述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城市环境美化_环境美化

三、城市环境美化

城市环境美化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建筑物的美化,街道的美化,公园和广场的美化,雕塑和灯饰的美化等。虽然每一种事物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我们在各种事物的美化过程中,应当遵循共同的美的规律和法则。在遵循整齐划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节奏韵律、比例匀称等法则的基础上,力求多样统一,使诸多事物达到和谐的境界。

(一)城市环境美化的含义

对城市环境美化的具体含义可以从以下方面作进一步理解:

1.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城市环境美化的目的是要解决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各类环境问题,保证城市环境安全,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便成为环境美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城市环境美化的根本目标。

2.城市环境美化的核心是对人类行为的治理

人是各种行为的实施主体,是产生各种环境问题的根源。只有从治理人的行为入手,通过影响、改变和重塑人的经济生产、社会生活、消费等各种行为,才能有效解决各种城市环境问题。所以,人在环境治理中扮演着治理主体和治理客体的双重角色,具有决定性作用。城市环境治理的实质是要限制人类损害环境的行为,鼓励对环境友好的行为。

3.城市环境美化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环境美化涉及城市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所有领域。城市环境美化的内容非常广泛、复杂,与城市其他治理工作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城市环境美化与城市治理系统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城市的发展计划、目标、途径、方法与城市环保的计划、目标、途径、方法的同质性和协调性。

(二)城市环境美化的重要意义

城市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其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城市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城市环境美化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城市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对于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2.城市环境是城市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和制约条件

城市经济增长可能导致城市环境污染与破坏,但也只有在城市经济、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环境美化的核心是遵循城市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正确处理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在城市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中,人处于主导地位,人类的经济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城市环境美化的本质是影响人的行为,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在城市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发展经济,在为满足城市居民物质文化需求而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仍能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3.城市环境美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常常矛盾重重,但两者又是能够统一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环境问题,但却增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反过来,环境问题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但环境问题的解决,却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改善环境的事实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只要认真对待,采取正确的政策,经济与城市环境是可以协调发展的。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环境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市病显现出来:在工业化过程中,造纸、电力冶金等重污染行业将继续发展,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难度加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量的垃圾与污水不能得到安全处置,地表植被受到破坏;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和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将使耕地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防治任务更为艰巨。城市环境问题开始越来越多地阻碍着城市的发展,我们的城市环境急需美化。

城市环境的美化是以维护城区内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为基础,以此来实现城市经济的良性、环保、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各级管理部门和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以法律法规为准绳,通过经济、行政、教育、技术等手段完善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人民的工作和生活达到健康和谐。

(三)城市环境美化的目标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对环境美化的目标总体描述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良好的城市环境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的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目前的城市环境与“十二五”规划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要想保质保量地完成“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城市环境美化应完成以下目标:

1.展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形象

紧紧围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一总体要求,既要完成经济发展目标,又要实现城市美化任务;既要展现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又要体现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成果;既要体现中国城市崭新形象,又要体现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把城市经济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对城市环境的需求,让市民在环境整治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3.体现朴素大方自然和谐的城市环境风格

城市环境建设要坚持简约,力避繁杂;坚持朴素,力避铺张;坚持实用,力避浮华;坚持自然,力避造作;坚持和谐,力避纷乱。实现美学价值和实用功能的统一,使城市风格既充满新鲜活力,又保持庄重大气,与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地位相适应,与人民生活目标相协调。

(四)城市环境美化的任务

1.关注生态,进行城市的开发建设和生产组织活动

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搞好城市的环境建设,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在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资源消耗与资源增殖基本平衡。调整不利于城市环境的工业布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等。通过企业调整、技术改造,对污染与破坏环境的单位,分别实行关闭、停业、合并、转产、搬迁,改革落后的工艺和设备,提高原材燃料的转化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数量。

2.加强规划,从源头上把握环境美化的方向

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建设、城市改造,搞好城市的功能分区、城市绿化、城市区域供热和集中采暖、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以及城市污水与垃圾处理,提高城市素质和人们现代化生活水准,消除城市环境污染的根源。

3.综合治理,系统安排环境美化措施

对已造成的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治理与恢复。控制城市人口,加强文化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城市居民文化与科技水平和道德素养。

通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既要建立起一个城市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相互协调的稳定系统,提高经济建设的科学水平,也要为城市居民创造清洁、优美、安静、舒适的劳动与生活环境。

(五)城市环境美化的内容

1.城市规划——城市环境美化的源头

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上位规划的规定,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发展条件基础上,制定的城市发展战略和提出的规划引导措施。

2.城市建筑——城市环境美化的标志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构成都市人生活场所的同时延伸了城市功能。不同时代的科技和文化艺术发展水平凝聚于建筑之中,形成某些固有特征和特殊符号,向人们传达某些特定信息。因此,建筑也是一种承载社会文化的“信息符号”。矗立在我们身边的高大建筑物,犹如城市中的一件件精美雕塑,与城市的美丽环境交相辉映,在大地上默默地书写着城市的形象和精神。

3.基础设施——城市环境美化的载体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现代城市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性、舒适性和高效率都得益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贡献。如何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美化,使其在城市环境美化中同样起到载体作用,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4.生态环境——城市环境美化的根本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区域,城市的环境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我们要努力谋求城市发展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使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处于一种和谐状态之下,将城市建设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态循环、生活富裕、城市与自然、人与城市和谐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5.景观环境——城市环境美化的亮点

城市园林是城市景观环境的主体,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本设施,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美好的市容风貌,可以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与艺术内涵,可以使市民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修身养性、怡情益智,使人的发展与城市、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天人合一、共生共荣的和谐局面。

6.环境卫生——城市环境美化的保证

环境卫生是一个地方的“第一形象”,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美丽的重要标准,也是经济发展、文明程度、管理水平和人文素养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在新形势下,它不再局限于垃圾收运处理和道路清扫保洁,而是向“大市容、大环境、大卫生”的方向发展,形成一个包容着城市保洁、市容景观、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市民公德建设的全面、综合的发展体系。

7.社区环境——城市环境美化的基础

社区环境是相对于作为社区主体的社区居民而言的,它是社区环境区主体赖以生存及社区活动得以产生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人文条件和经济条件的总和。社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一个社区的外在景观环境更是城市景观形象的重要元素,影响到城市环境的美化,是城市环境美化的基础。

8.家庭环境——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前提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的安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所以建设美化幸福家园,不仅是个体生活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建设的体现。家庭建设除了需要家庭成员自身努力等因素以外,家庭环境的建设则更为重要,它是用量化指标来评判和衡量的环境因素,良好的家庭环境无疑会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

9.城市文化——城市环境美化的动力

一个城市有没有吸引力,不仅要评估其硬件资源如何,更要考量其软实力如何。“软实力”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于1990年首次提出,“软实力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可见的军事、经济、政治力量,而是依靠文化价值、生活方式等发挥出来的无形影响力。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从可持续性的角度看,城市环境文明特色形象就是软实力的体现之一,也是城市魅力直接或间接的表现。

(六)城市环境美化的手段

1.环境行政手段

环境行政手段是实施城市环境美化政策的重要措施。环境行政措施主要通过环境行政管理实施。

环境行政管理包括行政许可和环境影响审查两种做法:一是行政许可和环境影响审查两种方法并用。其主要对象是一些危险或污染特别严重的设施或机构。二是重视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建立综合决策机制。环境问题重在预防,而预防的关键是必须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否则,一旦等问题产生后再来治理,就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2.环境经济手段

环境经济或手段是城市环境治理政策的主要内容。基于市场的环境经济政策手段包括:环境税、补贴、排污权交易、押金返还等。

所谓收费与税收,实际上是对污染支付的价格,这种支付至少会部分进入到私人的效益费用计算中。这种收费会带来对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和增加地方或国家收入。所谓补贴包括各种形式的财政资助,其目的是鼓励削减污染,或者是为削减所必需的措施提供资助。所谓押金返还制度,其实质内容在于对可能造成污染的产品征收销售附加费。所谓建立市场意味着提供交易的机会或者创造交易的条件,交易对象一般为排污权或循环利用的物质。所谓执行刺激主要用于对违章者的经济惩罚。有两种方法:即违章收费、执行保证金。

3.环境立法手段

环境立法手段是规范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保障。环境立法包括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以及国际立法等,一般可分为环境行政立法、环境经济立法与环境刑事立法等。其中,环境经济立法中采用较为普遍的是环境保护费的征收、排污许可证及排污权的交易制度、经济刺激制度、税收和抵押金制度,以及环境发展基金、环境损害保险金等经济手段。

4.环境技术手段

环境技术措施或手段是城市环境治理定量管理的重要尺度。环境技术是指防治环境污染、环境破坏和改善环境的相关技术,一般包括专门的治污技术、环境管理技术、各种综合利用技术以及预防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技术。如污废水处理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防治放射性污染技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环境产品生产技术、环保技术的营销技术等。环境技术是环境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支持,是排放限值标准制定的技术依据。

5.环境教育手段

环境教育措施或手段是落实城市环境治理内容的思想保障。环境教育就是使学习者认识和理解人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防止环境污染,将系统的环境科学知识予以大众化,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环境教育内容涉及自然、社会、技术、管理、政法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各学科领域都与环境科学兼跨、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指出“教育是环境发展过程的核心”,提出了“发展环境教育”的口号。环境教育由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学科教育的重要主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