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云南省玉溪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云南省玉溪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玉溪海绵城市建设要从宏观层面上,构建完整的城镇海绵系统,工程关注水城河流域和城市两个层面。考虑到工程范围过大,借鉴其他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经验,玉溪市可以先选择某一区域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步步为营,积累经验,逐渐扩大试点范围。海绵城市构建最终要落实到具体海绵体的建设。
云南省玉溪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和建议_社会科学专家话玉溪

(一)加深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内涵的理解

水环境与水生态问题是跨尺度、跨地域的系统性问题,也是互为关联的综合性问题。诸多水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是水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失调,因此解决水问题的出路不在于河道与水体本身,而在于水体之外的环境。如大量的雨并不是落在河道里,所以防洪没有必要仅仅死守河道;主要污染源非水体本身,所以水净化的解决之道也不仅仅在于水体本身。解决城乡水问题,必须把研究对象从水体本身扩展到水生态系统。通过生态途径,对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调理,增强生态系统的整体服务功能:供给服务、调节服务、生命承载服务和文化精神服务,这四类生态系统服务构成水系统的一个完整的功能体系。因此,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通过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的核心。

海绵城市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特征,所以应将传统的工程思维下“水适应人”的治水思路转变为“人适应水”的海绵城市的“水适应性景观”。而以景观为载体的水生态基础设施——海绵细胞,是海绵城市构建的基础。

海绵城市不是一个虚的概念,它对应着的是实实在在的景观格局和水生态基础设施。它不仅可以维护城市雨涝调蓄、水源保护和涵养、地下水回补、雨污净化、栖息地修复、土壤净化等重要的水生态过程,还可以在空间上被科学辨识并落地操作。

(二)从宏观层面把握玉溪整体水循环,识别关键水过程

玉溪境内河流水系发育,主要分属珠江、红河两大水系,由位于峨山中部的总果山和红塔区西部的高鲁山相连接构成两大水系分水岭。珠江水系范围包括东部的红塔区、澄江、江川、通海、华宁及峨山东部,珠江上游南盘江的一段在境内流经华宁县,长度90千米,流域面积5 044平方千米,其主要一级支流由北而南有阳宗河、海口河、青龙河、曲江。曲江发源于红塔区小石桥,南流入江川、红塔、峨山、通海,入华宁县在盘溪三江口注入南盘江,全长208千米,集水面积4 103平方千米。红河水系范围包括新平、易门、元江及峨山西部,境内全长165千米,流域面积9 981平方千米。元江为红河上游,自北南流,进入新平称嘎洒江、漠沙江,流入元江县境后称元江,流入越南后称红河,其支流主要有绿汁江和小河底河,在境内分别长180千米和170千米。玉溪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河流有元江干流、绿汁江、南盘江及曲江等30多条,东部地表水系除珠江水系的各支流外,还有高原断陷湖泊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和阳宗海。

玉溪海绵城市建设要从宏观层面上,如珠江、红河两大水系,滇中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等湖泊出发,把握玉溪整体水循环,绘制水系统分布图,划定玉溪水生态系统保护的蓝线与绿线,从而准确识别出关键的水过程,保护重要的水生态敏感地区。

玉溪海绵城市建设要从宏观层面上,构建完整的城镇海绵系统,工程关注水城河流域和城市两个层面。第一,河流串联起现存的溪流、湿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具有不同净化能力的湿地,构建了雨洪管理和生态净化系统。这一方法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城市雨涝灾害,而且在旱季也能有持续不断的水源。第二,拆除渠化河流的混凝土河堤,重建自然河岸的湿地系统,发挥河流的自净能力。第三,建立连续开放空间,建立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系统,增加通往滨水区域的通道。第四,项目将滨水区开发和河道整治结合在一起。以水为核心的生态基础设施促进玉溪的城市改造,从而提高了城市土地的价值,增进了城市活力。

玉溪海绵城市建设要从宏观层面上,对城市现有的快排管道系统以及其他水系统工程进行全面了解,一方面有利于识别水安全问题多发区和隐患区,有针对性地整治,另一方面有利于与水生态系统和低影响开发设施相协调、相联系,共同解决城市水安全问题。

(三)从中观层面上划分管理区块,提高海绵城市建设效率

玉溪海绵城市建设要从中观层面上,分块建设海绵城市,能够结合区域水生态系统特点,综合利用区块内的水路、坑塘,并结合区域水系统中的集水区和汇水点,合理规划形成“海绵系统”,提高海绵城市建设质量和效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根据城市内主要流域的划分区块,分别管理,也可以直接按照目前的城市行政区划进行分块管理,这样一方面便于组织人员开展工作,另一方面有利于将各个区块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纳入各行政区的工作评价体系,形成良性竞争。分块管理还应注重各个区块的衔接和流通,切不可分割城市水生态系统。考虑到工程范围过大,借鉴其他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经验,玉溪市可以先选择某一区域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步步为营,积累经验,逐渐扩大试点范围。

(四)生态理念与工程理念有机结合,从微观层面上打造城市海绵体

城市海绵体是指城市中具备“吸、蓄、渗、净化”功能的具体结构单位,可以是校园、公园、小区等,这些结构单位共同构成了城市的水生态系统。海绵城市构建最终要落实到具体海绵体的建设。生态理念是指通过对现有城市景观的治理、修复和设计,充分发挥其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生态功能;工程理念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减少城建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只有生态理念和工程理念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在不影响水生态系统情况下的城市化发展。

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玉溪海绵城市建设应将海绵城市的理论运用到校园环境之中,总结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研究,以生态优先等原则为基础,最大限度发挥原始地形地貌优势,并利用生态本底和自然下垫面对于雨水渗透的作用,实现人工措施与自然途径的有机结合,在提高校园排水防涝安全水平的基础上,实现校园内最大限度进行雨水的净化、渗透和积存,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等目标。生态理念方面,从学校生态校园的建设规划出发,结合学校依山傍水,地形高低起伏,高低相差84.17米的特点,采用学校低处自然水体“地海”蓄水提升高位水池喷灌绿化,年取水量达10余万立方米。自上而下在学校不同梯度位置建设了7个水体,既达到了水体景观效果,同时满足了水体周边绿化灌溉用水需要。校园的绿化用水95%实现了用自然水体和景观水体循环灌溉,每年可节约水费数十万元。工程理念方面,绿化采用自动旋转喷洒的高效浇灌方式,图书馆停车场、F幢前停车场及部分校园人行道上千平方米铺设透水砖等,地面采取铺设透水措施。将生态理念与工程理念有机结合,从微观层面上打造“海绵校园”。“海绵校园”系统的构建在要求现有环境可承受范围内以适宜强度、方式与最小资金投入取得最有效的改建结果基础上,整体翻新或大范围修建,达到从源头上控制雨水径流量,其建设在面对日常的小到中雨时,“海绵校园”系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大到暴雨时,校园排掉超量的雨水径流,进入海绵体内蓄存、净化,以保证校园的运行安全;干旱少雨时,海绵体吸收净化后的雨水能够回用于绿化浇灌。这样,校园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五)多方筹资,重视生态旅游小城镇海绵体的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仅靠国家投资必将力不从心,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多方筹集资金。

对于红塔区和江川区来讲,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在新建城区和旧城改造区进行雨污水管道建设、雨水净化设施建设、水生态修复等。这些工作可以通过加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要求开发商必须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到实处来实现,因此比较容易实施。

生态旅游小城镇发展是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相对于大城市,小城镇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城镇建设需要拆迁改造的工程量小,几乎是在空地上进行规划建设,容易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但是,小城镇的发展不仅缺资金,更缺吸引资金可持续进入的体制机制。目前,小城镇建设在筹措资金方面逐渐形成了一些有效的途径。在小城镇建设的同时,贯穿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小城镇建设同步进行,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在小城镇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利用开发性金融资本、吸引社会资金、采用PPP模式等方面均可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融资手段。

(六)加强污染控制,做好城市海绵体的净水环节

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对污染物的处理是雨水资源再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这些污染物通常包括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总悬浮固体量和重金属污染等,其中许多污染物都具有较强的致癌作用。这些污染物多来自工厂排放、汽车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绿地管理中的农药使用等,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需要根据使用目的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如果用作饮用水,需要进行高质量的净化;如果用作洗车和浇灌草坪等用途,则仅需进行初级过滤。源头控制方式侧重于新建区域或老区改造,主要针对雨水径流污染。源头控制方式总体的思路是雨水排放尽可能采用接近自然状态的排水方式,充分利用土壤渗透和绿化滞留、吸附消减雨水径流的污染负荷。

最后,玉溪海绵城市建设才刚刚起步,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保证在城市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争取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达到领先示范效果,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红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