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人类利益出发解决的环境问题

从人类利益出发解决的环境问题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马克思的这一论述道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基本思路,即从人与人之间的环境利益关系入手可以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随之出现的环境问题却日益严峻。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利益过度获取所导致的环境恶化趋势尚未改变,因此阻止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维护国家环境利益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问题的缘起_环境利益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在这种自然的、类的关系中,人同自然界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就是他自己的自然的规定。”[1]马克思的这一论述道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基本思路,即从人与人之间的环境利益关系入手可以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环境与利益是经济学的两个重要研究领域,其中环境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前提和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利益是关系到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司马迁也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禀史明书:“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社会是由许许多多的个体组成的,众多的个体又构成了不同的利益主体,“社会不是某一独特利益的天下,而是许许多多利益的天下”[3]。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是有差异的,但是在基本的环境利益上,人们的利益诉求却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由于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有限,因此利益获取或者利益配置会出现失衡,不同利益主体间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与冲突。环境利益的矛盾与冲突表面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其实质却是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随之出现的环境问题却日益严峻。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历史性的原因,也有现实性的原因。在古代,封建帝制下的频繁战争、帝制巩固与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当代,计划经济时期的“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经历了飞速增长时期,对水、土地与能源产生了巨大需求,特别是森林资源的减少引发了土地沙漠化、洪涝与物种消失等环境问题。如今,虽然我国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但是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2)》显示,中国的水污染依然严重,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占40.1%,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大气污染严重,工业排放的废气是多种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2010年出现酸雨的城市占50.4%,酸雨发生频率在75%以上的城市在2010年占到11%;截至2010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0.4%;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逐年上升,2010年的产量为240943.5万吨,但是排放量有所减少,2010年为498.2万吨;森林、草原与生态多样性减少,全国森林覆盖率为20.36%,全国草原生态环境呈整体恶化趋势,百亩草地产肉、产奶量仅为同气候条件下美国的4%,新西兰的1%。[4]

严重的环境问题使我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首先是居民的身体健康与财产受损;其次是环境退化的经济代价巨大,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寻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产生环境问题的经济、政治、法律甚至思想意识原因。笔者认为,环境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是环境利益配置失衡,即在环境利益一定且有限的情况下,一方获取的环境利益过多必然导致其他方所获的环境利益减少,一方获益而导致另一方受损,而如果能协调与平衡各方环境利益,环境问题就有望缓解。目前,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利益协调机制,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利益协调机制难以发挥其真正的效能,我国的环境问题依然严峻。

人类面对的环境利益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即宏观与微观两方面。从宏观方面来看,包括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一个国家内部的地区间环境利益配置关系;从微观来看,包括企业与居民间的环境利益配置关系。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环境利益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人两大利益主体。可持续发展要求当代人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不危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强调了环境利益的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事实上,以前世代对环境利益的过度攫取不仅影响了代内环境利益的配置公平,更影响了代际间的环境利益的公平配置,并最终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环境利益的代际公平性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范围内,人类面临的共同环境利益问题是资源的全球流动与配置、污染转移与全球气候变暖等,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是如今人类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问题,并且已有国家对此开始采取行动。由于大气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各国都有不治理而进行排放以获取环境利益的激励,而整个大气系统对温室气体的容纳量是有限的,少数国家排放过多所导致的温室效应使全球环境利益受损。在全球气候治理问题上,各国基于本国利益考虑,都想获取更多的利益并少尽义务,这使得历次为应对气候变化而进行的谈判变得异常艰难。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定了诸如公约与协议之类的文件来约束各国的行为,但是这种国际协议并不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因此全球环境利益博弈仍将持续下去。其中,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就是一例,发达国家的这种做法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利益,他们所获取的环境利益是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利益为代价的,这是一种国家间环境利益配置的失衡,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环境利益配置的不公。全球环境利益事关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维护,但是如何维护全球环境利益,实现环境利益在全球的公平配置,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探讨。

从一个国家的内部来看,各个国家都希望能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在国际上能获得应有的环境利益,并使国内的环境利益得以维持与持续。资源环境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各国对资源环境作用认识的深入,所有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几乎都会重视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而持续获取与稳定维持环境利益是一个国家当前经济发展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在国家层面上对环境利益进行探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利益过度获取所导致的环境恶化趋势尚未改变,因此阻止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维护国家环境利益是一个迫切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大国,各区域均存在着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利用的竞争,区域间环境利益的竞争造成了各区域的环境问题,并进一步引发了全国性的环境问题。因此,要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有必要对区域间的环境利益加以平衡。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资源与环境是企业的重要投入要素。获取经济利润是企业生产的动机,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将环境利益转化为经济利益,并尽量将成本外化,是企业的经济人动机使然,其结果是周边环境恶化,居民环境利益受损,所以说企业过多获取的环境利益是以其他主体的环境利益损失为代价的。

对于居民来说,环境利益是个人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清洁的空气与洁净的水源是个人应该拥有的基本环境要素,但是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一些人连这些最基本的环境利益都得不到保障。居民环境利益的损失首先表现为居民生活质量的下降,严重者则表现为健康的损害甚至生命的丧失。法学上将居民的环境利益归为环境权,环境权是居民的基本权利,应该受到保护与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发展,最终也体现为人的发展,因此如何保障与维护居民的环境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环境利益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由于环境利益在各主体间的配置失衡,导致一方的获益是另一方的损失,其结果则表现为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失衡。在当今众多的研究中,探讨环境问题的论著颇多,但是这些论著研究的内容多为环境问题的治理、环境经济政策与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这些研究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而环境问题的真正原因是人与人之间的环境利益配置问题。因此,本书从利益视角来分析环境问题,并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各主体间的环境利益关系。本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利益,重点对我国的环境利益问题进行分析。本书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进行研究,试图从各利益主体间环境利益的博弈来分析我国环境利益配置的失衡,同时揭示主体间环境利益配置失衡与不公是我国当今环境问题严重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本书提出了环境利益公平分享途径的构建,以期平衡各主体间的环境利益,实现我国环境问题的有效治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