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环境哲学的兴起与发展

环境哲学的兴起与发展

时间:2022-01-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环境哲学的孕育,起始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20世纪70年代是人类环境意识全面觉醒的时期,也是环境哲学的形成时期。环境哲学形成的标志,是这一时期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有关环境哲学的重要论文和著作。这一时期,人们在环境保护上“地球第一”的概念已经形成,许多哲学家、科学家继续以自己独特的环境哲学思考方式论证自己的环境价值观念,提出自己的环境保护方式,并开始确立起相对稳定和比较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环境哲学的兴起与发展_环境哲学环境伦

1.4 环境哲学的兴起与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人与自然的冲突加剧,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生态环境危机,现代环境运动风起云涌,环境科学的发展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本质提供可能的背景下,以专门探讨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当代应用哲学(Applied Philosophy)之一——环境哲学(Environmental Philosophy)首先在西方逐步兴起与发展起来。

环境哲学的孕育,起始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在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同时也造成森林资源和野生物种的破坏,带来城市的空气、水源和生活环境的污染。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1933年,德国哲学家阿尔伯特·施韦兹(Albert Schweitze)出版了《文明与伦理》(Civilization Ethics)一书,提出了著名的“敬畏生命”伦理原则。[17]1949年,美国生态学家、森林保护工作者阿尔多·莱昂波特(Aldo Leopold)的论文集《沙郡年鉴》出版。在此书“大地伦理”一章中,他提出,为了保护“生命共同体的稳定、完整和美丽”,需要一种新的大地伦理。在这个生命共同体中,人类只是“普通的成员和公民”。1967年,美国历史学家林恩·瓦特(Lynn White)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很有影响的论文《我们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林恩·瓦特认为,我们的生态危机,根源于西方人犹太教——基督教的观念,即认为人类应该“统治”自然。由于我们把自然视为异己,仅把它看作是供人类开发的资源,我们已经使地球遭受了大浩劫,并正在带来严重的恶果。他指出,“我们对生态环境的所作所为取决于我们对‘人—自然’关系的认识。更多的科学和更多的技术将无法使我们摆脱现在所面临的环境危机,除非我们能找到一种新的信仰。”[18]人类为了克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必须探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价值观念”。这个精神成长的需求,必须由以专门探讨人与自然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学问来完成,环境哲学便应运而生。20世纪70年代是人类环境意识全面觉醒的时期,也是环境哲学的形成时期。正如纳什指出的:“到了70年代,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以及哲学家们想用其智慧来解决时代课题的热情的空前高涨,一门全新的哲学学科——环境哲学——诞生了。”[19]人类环境意识全面觉醒的标志,是继1969年环境保护组织“绿色和平组织”(Green Peace)成立,1970年举行第一个“地球日”(Earth Day)之后,1972年联合国环境大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类环境宣言》。环境哲学形成的标志,是这一时期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有关环境哲学的重要论文和著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1972年,威廉姆·布莱克斯通(William T.Blackstone)编辑出版了学术论文集《哲学与环境危机》。1973年,彼得·辛格(Peter Singer)发表了《动物的解放》一文,它对国际动物解放运动的急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辛格认为,任何有机体只要它能感受痛苦与快乐,它便有自己的利益,而我们在作道德判断时,所有的利益应当作平等的道德思考。纳斯(Arne Naess)在国际哲学期刊《探索》(Inquiry)上发表了论文《浅层与深层,一个长序的生态运动的概要》。他对环境问题作浅层与深层的区分,独一无二地推动了深生态运动的诞生。1974年,约翰·帕斯莫尔(John Passmore)出版了研究环境问题的著作《人对自然的责任:生态问题和西方传统》。此书反对为了适合某些传统的哲学观点而对环境问题的研究作茧自缚。1975年彼得·辛格正式出版了著作《动物的解放:一种新的我们对待动物的伦理》。R.鲁什(R.R.Reuther)发表了首篇把男女平等主义与环境主义联系起来的论著《新的女性,新的地球》。她认为,环境运动和女权运动应当联合起来提出新的价值体系。1976年,汤姆·雷根(Tom Regan)和彼得·辛格共同主编了《动物的权利与人类义务》一书。1977年,锡卡拉(R.I.Sikora)和布莱恩·贝雷(Brian Berry)编辑出版《对未来世代人的义务》一书。1978年,生物学家大卫·欧雷弗尔德(David Ehreufeld)出版了《人道主义的傲慢》一书。他提出,所有的物种,包括像“天花病毒”这样的疾病物种也有权利继续生存。同一年,《环境伦理学》(Environmental Ethics)杂志由哲学家尤金·哈格罗夫(Eugene Hargrove)在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编辑出版。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美国非营利文化机构“环境哲学有限公司”(Environmental Philosophy,Inc)在出版《环境伦理学》杂志的同时,由其执行董事哈格罗夫、考利科特、罗尔斯顿等著名哲学家正式创建了“环境哲学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环境哲学研究的学术影响不断扩大。

20世纪80年代是环境哲学的确立时期。这一时期,人们在环境保护上“地球第一”的概念已经形成,许多哲学家、科学家继续以自己独特的环境哲学思考方式论证自己的环境价值观念,提出自己的环境保护方式,并开始确立起相对稳定和比较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1980年,考利科特(J.Baird Callicott)在《环境伦理学》杂志上发表了《动物的解放:一个三角形的事态》。他认为,环境运动和动物解放运动不是联盟,而是基于不同的原则。动物解放运动是基于个别动物物种成员的福利,而环境运动是把生物共同体的良好生存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的。唐·曼尼森(Don Mannison)等三位澳大利亚哲学家出版了论文集《环境哲学》。巴勃(Ian G.Barbour)在纽约出版了《技术、环境与人类价值》一书。1981年,斯可利穆卫斯基(Henryk Skolimowski)在伦敦出版了《生态哲学:设计新的生命策略》。查尔斯·伯奇(Charles Birch)和约翰·科布(John B.Cobb)出版了《生命的解放:从细胞到共同体》。1983年,汤姆·雷根出版了在动物权利理论方面的重要系统著作《动物权利的情形》,他认为,所有的成年哺乳动物,包括人类都拥有自然权利。罗伯特·埃利奥特(Robert Elliot)和阿伦·加雷(Arran Gare)编辑出版了《环境哲学》一书。罗宾·阿特弗尔德(Robin Attfield)出版了专著《环境问题的伦理学》。深生态学家比尔·戴伏尔(Bill Devall)和乔治·塞逊斯(George Sessions)出版了重要著作《深生态学:重要自然仿佛具有生命》,此书被称为深生态运动的一个宣言。1985年,威廉姆·迪伏(William Devall)和乔治·塞逊斯出版了《深生态学》一书,全面阐述了深生态学的哲学理念和原则。1986年,哲学家保罗·泰勒(Paul Taylor)出版了环境伦理学的重要著作《对自然的尊重》。泰勒认为,所有有生命的有机体在价值上是平等的。他反对除了个体有机体之外,由它们组成的物种或整个生态系统可能具有价值,断言只有个别的生命体才是有价值的。哲学家H.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出版了论文集《哲学走向荒野》。在此书中,他认为,有生命的有机体、物种、系统、自然过程等都具有自身的价值。1987年,挪威哲学家纳斯关于环境哲学思考的系统性著作《生态、共同体和生活方式》英文本出版。1988年罗尔斯顿出版了系统的学术专著《环境伦理学》,彼得·韦兹(Peter S.Wenz)出版了《环境正义》一书,诺顿(Bryan G.Norton)主编了《物种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989年,出版的主要环境哲学著作有考利科特的《为大地伦理辩护》、考利科特和罗杰·阿米斯(Roger T.Ames)的《亚洲传统中的自然:环境哲学论文集》、纳什(Roderick Frazier Nash)的《大自然的权利》、唐纳德·爱德华·戴维斯(Donald Edward Davis)的《生态哲学》、哈格罗夫(Eugene Hargrove)的《环境伦理学基础》以及罗宾·阿特弗尔德和戴尔主编的《价值、冲突和环境》等。这些重要著作的相继出版引起西方及世界范围内哲学家的高度关注和肯定,标志着环境哲学作为当代应用哲学之一在哲学领域学术地位的初步确立。

20世纪90年代是环境哲学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国际性的环境哲学研究学会相继建立,有关环境哲学的专业学术杂志纷纷创刊,多家专业性的互联网网站建成并运作,一些大学开设环境哲学的课程并出版教材,与环境哲学有关的学术论文和著作大量出版,环境哲学研究成为“哲学热点”之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1990年,由威斯特拉(Laura Westra)与罗尔斯顿等人发起创立的“国际环境伦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Ethics),简称“ISEE”,在美国创立。1992年,学术杂志《环境价值》(Environmental Values)在美国创刊。同一年,联合国在巴西里昂召开关于国际环境问题的“地球峰会”,通过了《环境与发展宣言》。世界各国领导人签署了关于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森林问题的协议和关于地区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声明。1993年,第一本有关环境哲学的教材《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入门》在美国出版,该书由乔斯夫·戴斯·贾丁斯(Joseph Des Jardins)主编。出版的重要学术著作有米希尔·西默曼(Michael Zimmerman)等编的《环境哲学:从动物权利到激进生态学》、彼得·里斯特(Peter List)的《激进环境主义:哲学和策略》、阿伦·高雷(Arran Gare)的《超越欧洲文明:马克思主义、过程哲学与环境》。1994年,国际因特网电子学术论坛“环境伦理学”(Enviroethics)建立,里查德·雪尔凡(Richard Sylvan)和大卫·比耐特(David Bennett)出版了《伦理学的绿化:从人类沙文主义到深绿理论》。1995年,一个大容量的关于环境伦理学的万维网站在美国北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创立。罗宾·阿特弗尔德的《环境哲学:原理和观点》、唐·马雷泰(Don Marietta)的《为了人与地球:环境伦理学中的整体主义和人道主义》出版。1996年,学术杂志《伦理学与环境》(Ethics and Environment)在乔治亚大学创刊。考利科特与罗切阿(F.J.R.Rocha)编辑出版了《地球最高伦理:走向重建的后现代环境哲学教育》。1997年,约翰·帕特逊(John Patterson)的《回归自然:一种道家环境哲学》、彼得·韦克(Peter C.Wyck)的《原始的荒野:深生态学与人类主体的消失》出版。1998年,布鲁斯·福尔兹(Bruce V.Foltz)和罗伯特·福罗特曼在美国创立了“国际环境哲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1999年,安东尼·威士顿(Anthony Weston)的《环境哲学导论》由纽约的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环境哲学研究方兴未艾,正从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向前推进,并对全球的环境保护实践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注释】

[1]参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展望3》,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参见《美国环境专家看全球环境问题:人类面临五大挑战》,《文汇报》2001年4月21日。

[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众与环境——1988年环境状况》,第3页。

[4]引自余谋昌:《生态哲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5]米都斯等:《增长的极限》,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13页。

[6]梅萨罗维克、佩斯特尔等:《人类处在转折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42—143页。

[7]奥雷利奥·佩西:《未来一百页》,中国展望出版社1984年版,第160—161页。

[8]巴巴拉·沃德,雷内·杜博斯:《只有一个地球》,石油工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277页。

[9]巴里·康芒纳:《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20页。

[10]纳什:《大自然的权利》,青岛出版社1999年版,第66—67页。

[11]同上书,第69页。

[12]《不列颠百科全书》第5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510页。

[13]巴巴拉·沃德,雷内·杜博斯:《只有一个地球》,石油工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44、275页。

[14]Louis P.Pojman(ed),Environmental Ethics,Jones and Bartleff Publisher.Inc.1994,p.142.

[15]汉斯·萨克塞:《生态哲学》,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第1—2页。

[16]卡洛琳·麦茜特:《自然之死》,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0页。

[17]Claye Palme,Environmental Ethics,ABC‐CLIO’s Contemporary Ethical Issues Series,1997,p.24.

[18]Lynn White,The Historical Roots of Our Ecological Crisis,Science,Vol.155,pp.1203 1207(10 March,1967).

[19]纳什:《大自然的权利》,青岛出版社1999年版,第14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