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新贡献

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新贡献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无产阶级专政在俄国的建立,是科学社会主义一次划时代的胜利。列宁密切结合俄国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作出新的贡献。针对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谬论,列宁首先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和革命暴力的关系。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并不在于暴力,或者说主要不在于暴力。列宁强调指出,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复杂体系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新贡献_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

无产阶级专政在俄国的建立,是科学社会主义一次划时代的胜利。列宁密切结合俄国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作出新的贡献。主要是:

第一,列宁阐明了革命暴力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标志。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俄国的阶级斗争异常激烈。用革命暴力坚决粉碎资产阶级的反抗,是无产阶级专政首先面临的重要任务。但是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却竭力否定对剥削阶级实行暴力镇压的必要性,考茨基还力图从理论上证明“专政并不意味着革命暴力”,肆意歪曲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针对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谬论,列宁首先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和革命暴力的关系。他明确指出,革命暴力是专政“这个概念的基本标志”[46]。根据这一论断,他给无产阶级专政下了这样一个科学的定义:“专政是直接凭借暴力而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政权。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是由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采用暴力手段来获得和维持的政权,是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政权。”[47]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必须用革命暴力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并且在掌握政权以后要用革命暴力镇压资产阶级,而不受任何旧法律的约束。列宁关于专政是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政权的论断,决不是意味着无产阶级国家不需要自己的法律。

第二,列宁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并不在于暴力,或者说主要不在于暴力。他指出:“无产阶级专政不只是对剥削者使用的暴力,甚至主要的不是暴力。这种革命暴力的经济基础,它的生命力和成功的保证,就在于无产阶级代表着并实现着资本主义更高类型的社会劳动组织。”[48]还说:“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不仅在于暴力,而且主要不在于暴力。它的主要实质在于劳动者的先进部队、先锋队、唯一领导者即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49]这是因为,无产阶级的目的是建成社会主义,消灭社会的阶级划分,使社会全体成员成为劳动者,消灭一切人剥削人的制度的基础。要达到这个目的,固然需要暴力,但主要的不是靠暴力,而是靠先进的社会制度,靠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领导,靠广大群众的觉悟,靠组织性纪律性。只有这样,才能改造小生产,发展社会主义的大生产和科学文化,才能为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第三,列宁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同非无产阶级的劳动阶层结成的特殊形式的联盟。无产阶级专政虽然是不与任何阶级分掌的国家政权,但它的阶级基础是必须同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联合起来,形成占人口多数的社会主义革命力量。没有这样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专政就不能保证对资产阶级的胜利,更不能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为了强调说明实现这一阶级基础的重要性,列宁在1919年的《关于用自由平等口号欺骗人民》的出版序言中,又对无产阶级专政下了这样的定义:“无产阶级专政是劳动者的先锋队——无产阶级同人数众多的非无产阶级劳动阶层(小资产阶级、小业主、农民、知识分子等等)或同他们的大多数结成的特种形式的阶级联盟”;并且指出,这是“反资本的联盟”,是“为最终建成并巩固社会主义而成立的联盟。”[50]列宁还指出:“专政的最高原则就是维护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使无产阶级能够保持领导作用和国家权力”[51]。列宁的这一论断不但表明了工农联盟对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极端重要性,而且表明了维护工农联盟同保持无产阶级的领导作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第四,列宁阐明了苏维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俄国形式。苏维埃(俄文COBET音译,原意为会议或代表会议),最初产生于俄国1905年革命期间。在1917年的二月革命中,俄国无产阶级又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列宁在二月革命胜利不久写的《远方来信》中,指出它是代表全体贫苦人民利益的工人政府的萌芽;在著名的《四月提纲》中,进一步肯定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52]。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更明确地指出:“苏维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俄国形式”[53],是巴黎公社类型的新型国家机构。这是因为它具有和资产阶级国家机构根本不同的重要特征。按照列宁的论述,这些特征主要是:一、它以人民武装代替了同人民对立的警察和常备军;二、它同广大群众,同各种各样的行业有极其密切的联系;三、这个机构的成员是依民意选出和更换的,没有任何特殊地位,所以它比从前的机构民主得多;四、它把立法的职能和执行法律的职能在人民代表的身上结合起来,从而也就把议会制的长处和直接民主制的长处结合起来;五、这个机构吸收了各劳动阶级的全体广大群众,包括向来处在政治生活以外的群众,并且能够保证无产阶级先锋队对全体劳动群众的教育、训练和领导。因此,“同资产阶级议会制比较起来,这是在民主发展过程中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一大进步。”[54]

第五,列宁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是党所领导的一个“复杂体系”。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一个由若干齿轮组成的复杂体系”[55]。在这个复杂体系中有工会、非党工农代表会议、苏维埃、共青团等组织来实现对各方面劳动群众的领导。列宁强调指出,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复杂体系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因为,只有工人阶级的政党,即共产党,才能团结、教育和组织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群众的先锋队,而只有这个先锋队才抑制这些群众中不可避免的小资产阶级动摇性,抑制无产阶级中不可避免的种种行业狭隘性或行业偏见的传统和恶习的复发,并领导全体无产阶级的一切联合行动,也就是说在政治上领导无产阶级,并且通过无产阶级领导全体劳动群众。不这样,便不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注释】

[1]参见《列宁全集》第2卷,第82页。

[2]参见《列宁全集》第4卷,第178页。

[3]《列宁全集》第13卷,第60页。

[4]《列宁选集》第2卷,第5页。

[5]《列宁全集》第18卷,第330页。

[6]《列宁全集》第19卷,第68页。

[7]考茨基《帝国主义》,三联书店1964年版,第2页。

[8]《列宁选集》第2卷,第650—651页。

[9]《列宁选集》第2卷,第686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1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1页。

[12]《列宁选集》第2卷,第554页,第722页。

[13]《列宁选集》第2卷,第554页,第722页。

[14]《列宁选集》第3卷,第416页。

[15]《列宁选集》第2卷,第409页。

[16]《列宁选集》第2卷,第403页。

[17]《列宁全集》第21卷,第254页。

[18]《列宁选集》第23卷,第276页。

[19]《列宁选集》第3卷,第114页。

[20]《列宁选集》第3卷,第116页,第118页,第114页,第134页,第127—128页,第138页。

[21]《列宁选集》第3卷,第116页,第118页,第114页,第134页,第127—128页,第138页。

[22]《列宁选集》第3卷,第116页,第118页,第114页,第134页,第127—128页,第138页。

[23]《列宁选集》第3卷,第116页,第118页,第114页,第134页,第127—128页,第138页。

[24]《列宁选集》第3卷,第116页,第118页,第114页,第134页,第127—128页,第138页。

[25]《列宁选集》第3卷,第116页,第118页,第114页,第134页,第127—128页,第138页。

[26]《列宁选集》第3卷,第139页,第190页,第140页,第184页,第190页,第181页。

[27]列宁选集》第3卷,第139页,第190页,第140页,第184页,第190页,第181页。

[28]《列宁选集》第3卷,第139页,第190页,第140页,第184页,第190页,第181页。

[29]《列宁选集》第3卷,第139页,第190页,第140页,第184页,第190页,第181页。

[30]《列宁选集》第3卷,第139页,第190页,第140页,第184页,第190页,第181页。

[31]《列宁选集》第3卷,第139页,第190页,第140页,第184页,第190页,第181页。

[32]《列宁选集》第3卷,第181页,第197页,第203页。

[33]《列宁选集》第3卷,第181页,第197页,第203页。

[34]《列宁选集》第3卷,第181页,第197页,第203页。

[35]《列宁选集》第3卷,第14页。

[36]《列宁选集》第3卷,第329页。

[37]《列宁选集》第3卷,第835页,第521页。

[38]《列宁选集》第3卷,第835页,第521页。

[39]《列宁选集》第4卷,第59页,第67页,第67页,第67页,第67页。

[40]《列宁选集》第4卷,第59页,第67页,第67页,第67页,第67页。

[41]《列宁选集》第4卷,第59页,第67页,第67页,第67页,第67页。

[42]《列宁选集》第4卷,第59页,第67页,第67页,第67页,第67页。

[43]《列宁选集》第4卷,第59页,第67页,第67页,第67页,第67页。

[44]《列宁选集》第3卷,第612页,第140页,第597页。

[45]《列宁选集》第3卷,第612页,第140页,第597页。

[46]《列宁选集》第3卷,第612页,第140页,第597页。

[47]《列宁选集》第3卷,第594—595页,第835页。

[48]《列宁选集》第4卷,第9—10页。

[49]《列宁选集》第3卷,第594—595页,第835页。

[50]《列宁全集》第29卷,第343—344页。

[51]《列宁全集》第32卷,第477页。

[52]《列宁选集》第3卷,第15页,第615页。

[53]《列宁选集》第3卷,第15页,第615页。

[54]《列宁选集》第3卷,第295—296页

[55]《列宁选集》第4卷,第36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