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月上贺兰》民族情

《月上贺兰》民族情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首部回族原创舞剧《月上贺兰》是银川艺术剧院用3年时间打造出来的舞台精品,艺术化地展现了回族在宁夏诞生的历史过程,荣获由中国文联举办的第七届“荷花奖”舞剧·舞蹈诗铜奖。《月上贺兰》全剧共分为四幕,情节生动跌宕,环环相扣,富有变奏情感的力量。《月上贺兰》的舞美在烘托气氛、营造意境上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月上贺兰》在2007年1月30日首演成功后,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一致好评。
《月上贺兰》民族情_明珠凤城—银川

《月上贺兰》民族情

我国首部回族原创舞剧《月上贺兰》是银川艺术剧院用3年时间打造出来的舞台精品,艺术化地展现了回族在宁夏诞生的历史过程,荣获由中国文联举办的第七届“荷花奖”舞剧·舞蹈诗铜奖。2010年5月,荣获文化部第十三届文华奖“文华大奖特别奖”。2011年1月,荣膺全国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剧目”,是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开评7年来第一部入选的回族舞剧,实现了宁夏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历史上“零”的突破。该剧集中了一支国内最优秀的创作团队,由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编剧赵大鸣(《大梦敦煌》《闪闪的红星》《千手千眼》的编剧)担任编剧、总政歌剧团国家一级作曲张千一(《青藏高原》《大梦敦煌》的作曲)担任剧本和音乐创作,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编导杨笑阳担任总编导。《月上贺兰》以回族历史文化、宁夏地域特征和风土人情为背景,通过丰富的艺术想象,以极具民族特色和西域风情的舞蹈语汇,演绎了一支古代西域商队到中原经商过程中所发生的传奇爱情故事,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全景式反映回族风情和回族历史的大型原创回族舞剧,也被认为是宁夏地方文化的一张流动的名片

img59

《月上贺兰》全剧共分为四幕,情节生动跌宕,环环相扣,富有变奏情感的力量。该剧以我国古代人民与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友谊桥梁——丝绸之路为背景,讲述一个来自西域的穆斯林商队穿越沙漠时,遭遇沙尘暴袭击和土匪抢劫,在贺兰山下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帮助下,战胜种种困难,完成了东渡黄河的商旅行程。在这一过程中,来自西域的青年纳苏与当地姑娘海真相互爱慕,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也正是这种真爱,跨越了不同民族、信仰、习俗,使这一对恋人,在贺兰山下结为夫妇,繁衍生息……《月上贺兰》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画布上,添上了时代浓墨重彩的一笔:爱情、生命、文明、和谐。

img60

《月上贺兰》的舞蹈以民族舞为主体,渗入了现代舞、芭蕾舞等多种元素,很多单人舞、双人舞及群舞段落,都可作为独立舞蹈,可看性极强。民族舞的表现形式,是这出舞剧最大的特色之一,其中包括二幕的枸杞舞和弯刀舞,三幕的盖碗舞等;而在对民族舞蹈动作承袭的同时,创作人员又对其做了挖掘提炼,如大段采用“胡旋舞”和“胡腾舞”。“胡旋舞”以旋转为主,“胡腾舞”以跳跃腾踏为主,编导者在利用旋转跳跃腾踏的同时,揉进了扭腰、送胯、勾脚等技巧,男女主角双人舞中采用芭蕾舞的托举等技巧,将上述古今中西的艺术元素活用活化形成造型美、韵律美、风格美、栩栩如生、别具一格的舞蹈韵律。

img61

img62

《月上贺兰》的舞美在烘托气氛、营造意境上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天边星斗、大漠孤月、黄土高原、绿洲羊群、黄河浊浪、风暴沙尘、匪徒刀光、葬礼悼亡,舞台美术运用了大胆的写意性、象征性手法,再配以变幻万端的灯光技术,红、黄、蓝、白几组色调,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寓意,使舞台充满了瑰丽、奇特、神秘、圣洁的华美风貌,它带给观众一种视觉的冲击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月上贺兰》在2007年1月30日首演成功后,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一致好评。作为我国第一部回族舞剧,其雄浑唯美的场面,激越的旋律,遒劲优美的舞姿,跌宕起伏的情节,都近乎达到了极致。“中国舞剧不少,但称得上精品的不多”,原银川艺术剧院院长李世锋谈到这部舞剧时说:“《月上贺兰》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浓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给人以亲切感和真切感;音乐旋律和舞蹈动作的设计也与上述地域风貌特征吻合,粗犷中又带着飘逸,华丽中显出质朴,既有山的刚毅,又有水的温柔,充分体现宁夏这个茫茫西北大荒原中的绿洲的独特景观、民族风情和人文内涵。”

img6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