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历史的主要观点

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历史的主要观点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研究者以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为研究背景,将这一历史时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认为这一阶段农业劳动力转移基本上是在未受到政府超经济力量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有研究者将中国从1949年至今的50多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程总结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发转移阶段。有研究者从城市化发展的角度,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把这一历史进程分为四个时期:1949—1957年:初步发展时期。
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历史的主要观点_从盲流到产业工

一、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历史的主要观点

学术界有不少人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进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有如下的主要观点。

有研究者以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为研究背景,将这一历史时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年),认为这一阶段农业劳动力转移基本上是在未受到政府超经济力量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二阶段(1958—1963年),这一时期,在政府超经济力的干预之下,农业劳动力转移出现了大起大落的局面。第三阶段(1964—1978年),农村劳动力流动被置于政府严格控制之下(韩俊,1994,123—125)。

有研究者将中国从1949年至今的50多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程总结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年),自发转移阶段。第二阶段(1958—1963年),大起大落阶段。第三阶段(1963—1978年),受控萎缩阶段。第四阶段(1979—1988年),超常规转移阶段。第五阶段(1988—1991年),停滞阶段。第六阶段(1992年至今),调整增长阶段(李瑞芬等,2006,12—15)。

有研究者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研究背景,认为国家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在改革开放之后,经历了一个从内到外、由紧到松、从无序到规范、由歧视到公平的过程,将这一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划分为五个阶段:(1)1979—1983年:控制流动。(2)1984—1988年:允许流动。(3)1989—1991:控制盲目流动。(4)1992—2000年:规范流动。(5)2000年以后:公平流动(宋洪远等,2006,60—65)。

有研究者从城市化发展的角度,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把这一历史进程分为四个时期:(1)1949—1957年:初步发展时期。(2)1958—1977年:曲折发展时期。(3)1978—1997年:快速发展时期。(4)1998年至今:全面推进时期(钟秀明等,2006,142—144)。

有的学者根据中国经济体制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有计划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三个时期,将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划分为:适度允许(1949—1959年)、禁止(1960—1977年)、严格限制(1979—1992年)、有条件承认与保护(1993—1999年)、承认与保护(2000年至今)五个不同阶段(蒋月,2006,33)。还有学者用形象的语言,将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公共政策,划分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红灯”阶段、改革开放后放松或有条件允许农民进城的“黄灯”阶段、“十五”计划后的“绿灯”阶段(胡鞍钢,2002,122)。

众多学者的研究,尽管结论不尽一致,但对我们认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进程,都具有启发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