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如考察区域之间在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国民收入等方面的差异。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最终要靠发展生产,只有发展生产,才能从根本上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再次,对于区域经济差异,还有必要区分出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③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_昆明市2008年年度社科规划课题成果选(上)

一、区域经济差异理论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重点的不同,目前学术界对区域经济差异内容的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认为区域经济差异应主要从各区域之间经济增长总量上的差异去考察[5]。如考察区域之间在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国民收入等方面的差异。

二是认为区域经济差异既要考察区域间某一时间的经济差异状态,还研究其变化的过程。

三是认为区域差异应包括各区域之间在经济总量及其增长速度、经济结构乃至经济发展条件方面所存在的差异。

本文在综合以上各种认识后,认为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直接原因首先是区域间生产水平存在差异,生产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收入水平和消费状况,而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只是区域经济差异的结果。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最终要靠发展生产,只有发展生产,才能从根本上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其次,区域经济差异应从人均水平层次去理解,因为不同研究区域的面积、人口数量存在差异,片面理解经济发展水平的总量差异,其结论并不能反映真实状况。再次,对于区域经济差异,还有必要区分出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所谓区域经济绝对差异是用绝对指标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别,它反映了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实际差距,是一种等级水平的差异。区域经济相对差异则是用某指标的变动率来衡量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别,它所反映的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速度差别。区分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意义在于,可以得出更为科学、针对性强的调控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政策启示。第四,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格局(即区域经济发展在当前某一个时间截面上的空间上的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演变(即区域经济发展在连续的或者一定时间间隔的时间上的历史演变的差异)。

国外关于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流派有:①以杜能农业区位论和韦伯工业区位论为代表的古典区位论[6]。②新古典经济学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否定。③非均衡增长理论:包括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7、8];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9];赫希曼的“核心区与边缘区”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10]。④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威廉姆逊的论文《区域不平衡和国家发展过程:一个描述模型》为标志的倒“U”型理论[11]。⑤以罗默、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

我国的经济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经济差异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主要包括中心极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反梯度推移理论、辐射理论,近几年来国内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主要侧重在这几方面[12~19]:①对地区差异的构成进行分解,以揭示引起地区差异变动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二是采用加权变异方法,对地区差异的产业和部门构成进行分解;三是采用锡尔系数和广义熵指数,对地区差异的地理构成进行分解。②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近年来一些经济学家从新古典增长模型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的收敛性问题。③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新经济增长理论注重动态分析,强调技术进步的内生性和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④对企业投资定位和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政策评价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调查和对大量统计数据的分析,着重探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为企业投资决策和地方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