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费尔巴哈唯物论与黑格尔辩证法之批判的摄取

费尔巴哈唯物论与黑格尔辩证法之批判的摄取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费尔巴哈站在这样唯物论的立场对于唯心论与宗教实行不断的斗争。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却有三个根本的缺陷。费尔巴哈哲学上这些缺陷,早被辩证唯物论的创始者所暴露了。同时,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之下,也逐渐由唯心论转向于唯物论,到了一八四三年发表《黑格尔法律哲学批判》时,他已经决定的完全变为唯物论者了。
费尔巴哈唯物论与黑格尔辩证法之批判的摄取_社会学大纲

二 费尔巴哈唯物论与黑格尔辩证法之批判的摄取

黑格尔学派的崩溃与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出现

唯物辩证法之哲学的直接的先导,是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唯物辩证法的创始者马克思与恩格斯,最初原是黑格尔的门生,往后又是受了费尔巴哈的影响而由唯心论转到唯物论方向的人,所以当叙述唯物辩证法的生成过程时,先要略述黑格尔学派的解体与费尔巴哈唯物论出现的过程。

如前节所述,黑格尔哲学主张绝对精神是因其内的矛盾而发展的,这绝对精神发展的各阶段,是从其先行的历史发生,而包摄从前的全部历史。所以黑格尔认定理性的发展即是现实的发展。因此他设立了这样一个命题:“一切现实的东西,都是合理的;一切合理的东西都是现实的。”这个命题,表示了唯心论与辩证法的矛盾,暴露了这个哲学本身的进步性与保守性的矛盾。而这个矛盾,又表现了当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二重性(即进步的方面与保守的方面)。当时德国资产阶级一面企图要用新的社会制度去代替旧社会制度,一面又害怕勤劳大众的革命而不愿变更现实。资产阶级的这种二重性,在黑格尔上述命题中融合了。绝对精神,在国民的历史中,在宗教、艺术与哲学中,在社会制度中,发现出来,最后在国家方面实现其最高目的。绝对精神,到达于自己发展的最高阶段,就停止了。这最高发展阶段,在黑格尔的理想中,即是那个时代的普鲁士立宪君主国——与精神所到达的绝对永久真理相一致的绝对永久的国家制度。因此,黑格尔的哲学,能够成为普鲁士王国公认的哲学。

黑格尔去世之后,即一九三一年以后,革命的波涛,席卷全欧,德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在黑格尔的哲学中反映了出来,即急进派采取黑格尔哲学的革命的方面,保守派采取其保守的方面作为自己的理论的武器。所以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发展,采取了两个方面。其一是主张“回到康德”,“再由康德到黑格尔”的唯心论的支流;其二是复活唯物论,更进到辩证唯物论的道路。前者是黑格尔右派,后者是黑格尔左派。左派的领导者是费尔巴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当时也属于这派。

费尔巴哈的唯物论的指导原理是:“意识由存在而生,存在不由意识而生。”费尔巴哈站在这样唯物论的立场对于唯心论与宗教实行不断的斗争。依据费尔巴哈的意见,唯心论和宗教,是唯物论的两个不同的敌人。唯心论哲学是宗教最后的隐藏所,是在论理学上表现了的神学,所以要推翻宗教,必须打破唯心论。唯心论从物质分离思维,把自立的客观的存在归属于思维。因此把人类的属性的思维,作为离人类独立而存在的东西。这就是唯心论的秘密。至于宗教上的神,在他看来,只是人类的力和理性之神秘化的观念。神是人类的镜子,是人类的投影。所以宗教的本质即是人类的本质。人依照自己的形态去造神。人因为受自然所限制所左右,所以设想一种克服自然力的东西去祈祷。所以,神只是人性被提到最高度的空想上的存在。而对于这种神的崇拜,即是宗教。

费尔巴哈对于唯心论与宗教的心理的根源,虽然阐明了出来,而对于这两者的社会的阶级的根源却是不曾理解。

费尔巴哈哲学的中心概念,是人类。在他说来,人类是感觉的自然的存在。在他说来,客观与主观形成为统一,并不是两个分离独立的本体。主观必然的同是客观。没有客观,就没有主观。费尔巴哈复活唯物论去克服唯心论与宗教,是具有伟大的历史的意义的。当黑格尔的唯心论哲学风靡全欧、而宗教(特别是基督教)隐藏于唯心论体系中之时,费尔巴哈独能首先复活唯物论去攻击唯心论与宗教,这确实具有积极的历史的价值。

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却有三个根本的缺陷。首先,他的唯物论是反历史主义的。他因为反对黑格尔的唯心论,便连黑格尔的辩证法也简单的放弃了。他不能在唯物论的基础上去改造观念辩证法。因此,他对于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辩证法,不能理解。

其次,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是形而上学的,带有抽象的性质。他所认为哲学的中心概念的人类,只是生物学上的人类,是抽象的、超越时间与空间的人类,并不是社会学上的人类,不是具体的、特定发展阶段上的社会中的人类,不是特定社会中属于特定阶级的人类。因此,他所主张的实践,只当做人与自然的斗争去解释,不当作社会的斗争去解释;只当做意识中的活动性去解释,不当作社会的生产去解释。因此,他的认识论的基础,是直观的唯物论所解释的感觉或经验。所谓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在直观的、受动的感性之上实现的,而不是在社会的实践的活动上实现的。即是说,费尔巴哈的认识论,只停顿于形而上学的领域,没有进到唯物辩证法的领域。

再次,费尔巴哈的哲学,只是自然科学的唯物论。即是说,费尔巴哈在自然的领域是唯物论者,而在社会——历史的领域是唯心论者。他不能理解社会发展的物质的原动力。他在人与人之间,只看到道德的关系、友爱的关系,不曾看到生产的关系。他排除宗教,却用道德代替宗教,把道德看做真的宗教。所以他的社会观是唯心论的。

费尔巴哈哲学上这些缺陷,早被辩证唯物论的创始者所暴露了。辩证唯物论是克服了费尔巴哈唯物论以后而新造的现代唯物论,并不是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原形。

创始者们思想的演进与社会的实践

马克思和恩格斯,原是黑格尔的门生,他们最初的哲学思想,是唯心辩证法的思想。在社会的实践方面,他们是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急进派的代表。截至一八四一年为止,他们政治的立场是民主主义者,哲学的立场是黑格尔左派(马克思在一八四一年所著的学位论文还是唯心论的见解)。

一八四二年,马克思充任《莱因新闻》的记者,开始了急进的民主主义政论家的活动。但他在大学所专攻的学科,是哲学和历史,附带的研究了法律学,所以他做莱因新闻记者,为了“参加于关于所谓物质的利益的论争”时,很感到知识的缺乏,才开始研究经济问题;同时又因为感到“法国社会主义”认识的不充分,所以他退出《莱因新闻》,开始研究这一方面的东西。

当时德国对于基督教的斗争,逐渐展开,反宗教斗争的结果,必然转到唯物论的方向。一八四一年出现的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早已宣言了唯物论、无神论。一八四三年,费尔巴哈又发表了《哲学改革的暂定论纲》及《将来哲学的根本问题》,表明了严正的唯物论的立场。同时,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之下,也逐渐由唯心论转向于唯物论,到了一八四三年发表《黑格尔法律哲学批判》时,他已经决定的完全变为唯物论者了。在这个时候,他研究了德英法美等国的历史,研究了政治问题,特别是法国革命问题,研究了卢梭、孟德斯鸠及马凯维利的著作。他又考察当时里昂的工人暴动、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等,认定这类无产阶级运动,是理解近代社会的秘密的关键。阐明了这种见解的著作,是一八四四年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犹太人问题》与《黑格尔法律哲学批判·序论》。这两种著作,表示着他已由急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无产阶级思想家了。在《犹太人问题》中,指出了“人类的解放”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的实现所能成就的;并且又指出了“政治的国家”之“自然的基础”是市民社会,说起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关系。如《经济学批判》序文中所说,他在《德法年鉴》时代研究的结果,早已到达了下述的结论,即法律及国家的现实基础是市民社会即社会的经济构造,而“市民社会的解剖的研究应求之于经济学”。在《黑格尔法律哲学批判·序论》中,指出了无产阶级是实现人类解放的主体,并力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他说:“哲学没有无产阶级的扬弃,不能实现;无产阶级,没有哲学的实现,不能扬弃自己”,又说:“正如哲学在无产阶级之中看出物质的武器一样,无产阶级在哲学之中看出精神的武器”。在这种著作中,已经充分明确的表现了当作实践的唯物论看的唯物辩证法及哲学的党派性了。

其次,恩格斯也循着同样的路径,到达于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恩格斯也属于黑格尔左派。一八四二年,他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之下,用假名发表了《谢林与启示》的著作,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吉利状态》。他从一八四二年起,住在英国,观察了当时英国的劳动运动和英国的社会,早已指出了经济的契机是现代社会的决定的历史的动力,是现在阶级矛盾发生的基础(他是在一八四四年才和马克思订交的)。他研究了当时的经济问题和劳动问题的结果,除了上述论文之外,完全用历史唯物论的见解写成的著作,是一八四五年所写的《英国劳动阶级状态》。照这样,恩格斯也是和马克思由相同的路径而到达于唯物辩证法的(但恩格斯自己却很谦逊的说明唯物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创造的大功绩,属于马克思,他自己只有一小部分)。

从上面所说的看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八四四至一八四五年,已经创立了唯物辩证法。这是可以从《经济学的——哲学的草稿》(一八四四年)、《神圣家族》(一八四五)、《费尔巴哈论纲》(一八四五)以及《德意志意识形态》(一八四五——一八四六)诸书去理解的。

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克服

基于前面的说明,我们必须注意的事情,就是:唯物辩证法,并不是费尔巴哈唯物论与黑格尔辩证法之机械的综合。辩证法的唯物论,是克服了从来一切形而上学的唯物论、特别是费尔巴哈唯物论的缺陷,并由自然领域扩张于历史领域的唯物论;唯物论的辩证法,是批判的摄取了从来一切哲学中的辩证法、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成果,并综合了现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诸结论的辩证法。所以费尔巴哈唯物论与黑格尔辩证法虽是唯物辩证法之哲学的直接的先导,而唯物辩证法却并不是两者之机械的综合。为要说明这一层理由,我们不能不进而说明唯物辩证法克服费尔巴哈唯物论与黑格尔辩证法的过程。

创始者们之由唯心论倾向转到唯物论倾向,无疑的是受了费尔巴哈的影响。恩格斯自己也说,“感激是一般的:我们一时都是费尔巴哈主义者”。但是,创始者们之受费尔巴哈所影响,只是暂时的,大约在一八四二至一八四四年之间,到了一八四五年《费尔巴哈论纲》写成时,他们已超越费尔巴哈而迈进,而费尔巴哈就终止于一八四三年所达到的境界而停步不前了。

但是创始者们之超越费尔巴哈而前进的那种成就,是在一八四二年至一八四四年之间演进的。换句话说,创始者们之克服费尔巴哈的唯物论的工作,是在他们受着费尔巴哈的影响的时期进行的。我们在上面已经说过,费尔巴哈唯物论有三个基本的缺陷,即是机械论的性质、形而上学的性质及历史观领域中的唯心论的性质。所谓费尔巴哈唯物论之克服,主要的就在于填补上述三个基本的缺陷。而创始者们之填补上述三个根本缺陷的工作,在他们的一八四二至一八四四年间的著作中,已经表现了出来,往后一八四五年《费尔巴哈论纲》中才作出有系统的批判。

马克思最初接受费尔巴哈的影响,大体上是费尔巴哈的唯物论的认识论及反宗教的无神论,但他对于费尔巴哈的著作,却做着批判的研究。例如他在一八四二年三月二十日写给鲁克的信札中,这样说着:“在这篇论文〔宗教的艺术〕中,我必然要论及宗教的本质。在这里,我多少要与费尔巴哈起冲突,可是这种冲突,不是关于原理,而是关于这原理的理解。”他又在一八四三年三月十三日写给鲁克的信札中,这样写着:“费尔巴哈的箴言,有一点我认为不正确,即他关于自然说得太多,而关于政治却说得太少。但这是今日的哲学所以成为真理的唯一线索。”在这种处所,马克思已经指出费尔巴哈对于宗教的理解缺乏了社会的——历史的根据。

马克思和当时隐居于德国农村的费尔巴哈不同,他是当时德国的政治的分派的领导者。他在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影响,决定的成为唯物论者以后,其注意的中心问题,是政治的问题,是政治的批判。所以他首先把费尔巴哈所理解的、只是自然主义的抽象的人类的本质,当作社会的历史的范畴去把捉。他在一八四四年的《黑格尔法律哲学批判·序论》中,这样说着:“人类就是人的世界,是国家,是社会。这国家、这社会,是一个倒错的世界,所以产出倒错的世界意识的宗教”,又说:“天国的批判转化为地上的批判;宗教的批判转化为法的批判;神学的批判转化为政治的批判”。在这种处所,他已经表明政治的批判要与无产阶级相结合,而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使唯物论改变为实践的唯物论了。

恩格斯在一八四四年(与马克思开始通信的那一年)以前,也独立的由社会问题的研究到达于经济的契机之决定的作用的理解,即是历史唯物论的理解,这是前面已经提起了的。

创始者们不但暴露了费尔巴哈的缺陷(如《费尔巴哈论纲》中所展开的),研究了费尔巴哈所不能理解的问题,同时他们又在唯物论的基础上改造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用唯物论否定黑格尔的唯心论,同时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而创始者们在这一方面却自始没有附和于费尔巴哈,早就剥去了黑格尔辩证法之神秘的外被,把它引入唯物论之中,补充了费尔巴哈唯物论的缺陷。这样的理论工作,现在可以在《黑格尔法律哲学批判》及《经济学的——哲学的草稿》诸著作中看出来。他们批判的摄取了黑格尔哲学中有价值的辩证法,加以改造,来充实唯物论的内容,因而建立了辩证法的唯物论。

黑格尔辩证法之批判的摄取

现在再说到创始者们批判的摄取黑格尔的辩证法并在唯物论基础上实行改造的过程。

我们已经知道,黑格尔的庞大的哲学体系,是以丰富的哲学史的知识做背景,并企图把当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果概括于其中的伟大的唯心论的辩证法。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为什么是唯心论的?为什么不能转变为唯物辩证法?这种问题的说明,是理解关于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的前提。

黑格尔的哲学所以是唯心辩证法的主要理由,第一是与当时德国社会状况相关联的。如前段中所述,黑格尔时代的德国的资本主义,比较落后,德国资产阶级的势力比较薄弱。当时英法诸国所已实现的资产阶级的秩序,在德国资产阶级心目中,还是将来应当实现的理想。所以哲学家黑格尔不能不在唯心的世界中,思辨的追想先进的资产阶级的历史。这种事实,对于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生成,给了决定的影响,所以他把历史看做客观的精神的表现,因而他的辩证法变成精神的发展的理论。

第二,黑格尔的时代,社会科学的知识还不发达,特别是关于近代社会的解剖的研究,异常缺乏。在这个时候,近代社会还没有开始它的自我批判。黑格尔把资产阶级社会看做人类史上最成熟最高级的阶段,并不曾展望资产阶级社会的前途。这种社会的根源,是黑格尔唯心论的基础。所以他的绝对的唯心论,站在精神发展的完结的立场、认识的辩证法的停滞的立场。

第三,黑格尔时代的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准,还供给着唯心辩证法的地盘。当时自然科学的特征,就是不曾把发展的观念综合为自然的一般原理。当时的天文学、地质学、胎生学、动植物的生理学有机化学虽已形成,进化论的天才的预见虽已出现,但因为他把发展作为精神的原理,所以还不能正确的在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诸成果,而只是透过唯心论的外被去窥视自然世界的客观辩证法。实际上,当时的自然科学,还没有完全驱逐形而上学的神学的学说。这一点就替黑格尔哲学留下了“自然在时间上没有发展”的那种思想的余地。

基于上述的理由,黑格尔就在头脑中构想着当时科学所没有阐明的世界之现实的关联,把由理念所导出的思辨的公式嵌入于现实世界,把现实世界弄成神秘的东西。因此他把他的体系,独断为理念的实现、为绝对真理的总体,演出体系与方法的矛盾。

黑格尔的体系与方法的矛盾之科学的解决,就是打破那非科学的体系,救出那有积极意义的方法。这种工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完成的。

黑格尔辩证法之唯物论的改造工作,大概可以分为下述三项:第一,黑格尔哲学把存在与思维视为同一,因此抛弃存在而只把思维夸张为绝对者。现在,这个哲学所颠倒了的存在与思维的关系,是必须使它再颠倒过来,即是要把存在看做本源,把思维看做存在的映像。第二,这个哲学,正因为是唯心论的,所以在精神界去探求万物发展的辩证法的根源,这是用头向下倒立的。现在,要把它颠倒过来,使它用脚向下竖立,要在物质过程中去探求万物发展的辩证法的根源。第三,唯心论体系因绝对真理之发展而终结世界的发展,这完全是与辩证法相矛盾的。世界之辩证法的发展,突破了黑格尔的绝对真理,证明了黑格尔体系的终结。所以辩证唯物论的创始者们,从黑格尔哲学继承了辩证法,依据上述的原理把它改造为唯物辩证法。

创始者们对于黑格尔辩证法之唯物论的改造,表现于一八四二至一八四五年的诸著作之中。关于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之展开,首先是一八四三年的《黑格尔法律哲学批判》,其次是一八四四年的《黑格尔法律哲学批判·序论》和《经济学的——哲学的草稿》,以及一八四五年的《神圣家族》。如亚多拉次基所说,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的草稿》中,已经出现为“完全的辩证法的唯物论者”了。至于一八四五至一八四六年发表的创始者们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已经完全的展开了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生成,不仅是费尔巴哈唯物论与黑格尔辩证法之批判的摄取,还概括了新的丰富的内容。关于这点,下段再作详细的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