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甘肃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甘肃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保护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政府的支持是强有力的,专家的指导是科学行事的保证,而真正的基础则是来自民间的自觉保护行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形成颓势的主要原因是其原有功能的丧失。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些项目已经实现了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换,这种顺应现实需要的转换也要有个“适度”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甘肃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保护_甘肃传统体育回顾与展望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甘肃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保护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体现了人类天才的创造性和文化多样性,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珍贵的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的处境十分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现代体育大潮的影响下,竞技体育正冲击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阵地。由于传统体育的内容太丰富,反而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就目前体育的观念来讲,体育是赛出来的,仅此一条就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排除在世界体育大门之外。

(2)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更是决定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发展的关键问题。由于传统体育一直被认为是一项民间运动,而得不到政府和上层人物的认同,这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使很多爱好者对其缺乏信心。

(3)政府部门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缺乏重视和价值认识,造成其保护与传承相脱节,从而不能培养出提供该文化遗产所需要的社会人才;更重要的是缺乏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整体价值的评估,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相对滞后,缺乏正面主导参与。

(4)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旅游业的冲击,一部分非物质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化赖以生长的环境发生了变异,传统风情在变迁,很多民间特色文化仅存于城郊和偏远山乡,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传承人逐年减少,制作工艺后继乏人,原有形式迅速嬗变,几近濒于消亡的境地。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发展对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以下对策:

(1)由政府主导实施。保护首先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政府是实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保护的主导力量,是国家行为,必须由各级政府去主导实施。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达瓦孜为例,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第六代传人在以前表演的基础上,适度进行了一些现代化运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有条件的地、市、区、等部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将本地域有代表性的、同时又具有艺术健身价值的项目收藏其中,这不仅能起到宣传保护作用,更重要的是能使人们从这些项目中感受到民族精神。同时,可通过社会多种渠道举办专业培训班或激励民间艺人拜师收徒培养传人,政府部门给予传承人一定的经济补偿,促使传统的以家庭或以家族的传统健身传承方式继续发挥作用。

(2)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心在基层、在民间、在传承地,民间组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与公民合作,是社会和谐的实质性要素,也是所谓善治的本质。我国要实现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各社会阶层之间的良性互动。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完善和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挥民间团体的作用。

依据自身的组织特点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和救助。使得各个民间组织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协同努力挖掘民间组织的潜力,在民族文化保护工作上体现较高的效率。另外民间组织还具有贴近民众的天然优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中多姿多彩的体育活动,固然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物化形态和直观代表,值得重视。但是,那些创作并传承这些传统体育的人,及其具有的专门知识与高超肢体技能,却更接近文化遗产“非物质形态”属性的本真,更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是其真正的灵魂。经验之一就是民间组织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地都会有一些“能人”所组成的民间文化组织,他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在当地有很强的号召力,在实施具有传承行为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时要发挥好他们的作用。而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作为创造、拥有或继承此类文化形态的人,较之其所创造或拥有的文化形态本身更为重要。如果我们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时,仅满足于对其物态成果的搜集与保存,而不是保护那些更具根本价值的、可以不断创造出这些经典之作的人及其智慧与杰出才能,就是本末倒置。

(3)依靠专家、内行实施保护工程,但也要防止脱离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族民间工作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艺人个人的事情,也不只是领导和专家的责任,而是全民族的事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生于民间,活在民间。从根本意义上说,俗民既是这些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又是其消费者和确证者。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要得到长远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最终还要依靠广大民众的力量。向群众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增强他们认同的自觉和保护意识,是关系到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能不能久远维持的根本大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政府的支持是强有力的,专家的指导是科学行事的保证,而真正的基础则是来自民间的自觉保护行为。

(4)进行有限度的功能转换,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寻找新的增长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形成颓势的主要原因是其原有功能的丧失。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中,鼓励变化,因为创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流传至今的春节等节庆和其他一些传统,都在传承中蕴含着变化,在变化中被继续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些项目已经实现了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换,这种顺应现实需要的转换也要有个“适度”的问题。量变能够引起质变,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开发和利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终于被提到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日程上来,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与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的重要关系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目前,国家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当做一项重大的工程对待,这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和利用带来了一次重要的机遇。相信,随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和保护工作的日益加强,我国很多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定会走向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