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情况表明,我国急需推进职业发展教育的本土化程度。就业指导课程的交叉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特点,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专业化要求。面对大学生对于就业知识的需要,我国目前现有的就业指导教师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是远远不够的,美国高校一般按照1∶200配备就业专职人员,且岗位分工明确,有就业顾问、就业主管、对外联络员、秘书等。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发展的挑战与对策_思想文化新论

曹海峰[1]

摘 要:就业指导课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因为我国就业指导课开设的时间较短,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理论体系不完善,教职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本文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明确就业指导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位置,拓展教师队伍等对策,为就业指导课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对策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已逐步实现,随之而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第七章第十九条中就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在新时期要不断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而就业指导课作为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程,就成为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载体,就业指导课在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高校开展就业指导课的主要问题

自2007年12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以来,各个高校在就业指导课的开展方面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教学效果受到广大学生的肯定,有分量的科研成果也不断涌现,但毕竟我国开设就业指导课的时间短、底子薄,在很多方面尚存在着明显不足。

1.就业指导课理论体系不完备及本土化程度不够高

职业发展教育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和推广,但是各国理论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职业发展教育不能全盘吸收,要从本国、本地区的社会实际需要以及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自己的理论设想,采用各自有效的研究方法去揭示客观规律,勇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特色[1]。深圳大学陈德明教授在其2007年发表的《我国高校职业发展教育的本土化与创新》一文中从人才市场和就业制度、教育理念、社会价值体系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经典的西方职业发展理论与当前中国现状之间的矛盾,并指出当前国内主要就业指导的理论基本是全盘采用西方的理论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教材、测评方法等也都是基本照搬。这种“拿来主义”固然是帮助国内就业指导课在较短的时间能够得到开展,但是缺乏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体系使得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对学生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目前对职业发展教育我国还没形成比较一致的理念,各行各业、各家各派都从自身的角度去理解和诠释职业规划,甚至还有些不懂职业规划的人也在大谈特谈“职业规划”。以上情况表明,我国急需推进职业发展教育的本土化程度。

2.就业指导课的教职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现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课程,已经不仅限于以前的求职技巧、面试包装以及政策解析了。从课程的内容结构上,它包含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提升、就业指导以及创业指导等模块;从学科结构上,它涵盖了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就业指导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同时,就业指导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课程,需要紧密联系社会就业现实。就业指导课程的交叉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特点,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专业化要求。[2]而当前在我国,从事就业工作的人员基本上是半路出家,多数是从行政、党务、政工、学生工作等岗位调拨而来,缺乏职业发展教育的学科支撑,流动性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严格的行业准入控制,还没有制定出统一的从业规范,同时目前就业指导课并没有像其他科学有专门的教研组和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的人员多为兼职,所以就难以保证他们全情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

3.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需要创新和提高

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然而,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课采用的方式是传统的讲课式或讲座式的授课方式,这样的方式很难改变学生的就业理念,也不能很好地让学生体验到就业过程的各种困难。同时根据有关单位对于就业指导课上课情况的调查,其结果显示许多学生虽然上了就业指导课,但并未真正从思想意识上对就业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虽然,我们的很多教师都在寻找各种途径和方法,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普遍采用的方法都是引进了一些公司和培训机构所采用的培训手段和素质拓展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公司培训员工和高校的就业指导之间的要求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虽然课堂热闹了,学生也“玩”得很开心,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选择和准确的分析,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群策群力开创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新局面

1.明确就业指导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当前各个高校对于就业指导课都非常重视,但是更多的时候只是单纯地将其当成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而没有将就业指导作为整个高校思想工作的组成部分来加以关注。其实就业指导恰恰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好的切入点。

按照美国著名职业教育专家萨帕的观点,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体历程,是生活中多事件的演进和历程,是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它是人生自青春期至退休所有有酬或无酬的职位的综合。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在科学认知自我中发现自身潜能的优势,充满信心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在科学认知环境中树立个人职业选择只有符合社会的需要才能得到保障的观念,从而培养政治敏感性、社会责任感、学会感恩;深刻体会优良个人品质是一个成功人士必备条件等,从而自觉培养个人优良品质,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交融点。[3]

就业指导课分为了解自我和了解社会,包含了价值观、人生观教育,需要大量的时事教育,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能将“两课教育”与就业指导课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协同效应,以就业指导为壳,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将会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让学生觉得空洞,而使更加主动接受教育,势必为思想政治教育打开新的局面。并且,当就业指导课能够进入主流的思想教育课程体系必将得到更多重视,吸引更多的人才,进一步推动就业指导课的发展。

2.加强就业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形式

面对大学生对于就业知识的需要,我国目前现有的就业指导教师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是远远不够的,美国高校一般按照1∶200配备就业专职人员,且岗位分工明确,有就业顾问、就业主管、对外联络员、秘书等。在质量上,就业指导人员一般具备相关专业的博士或硕士学位,且经过考试达标,获得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4]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一方面,高校应加强现有就业指导老师队伍培训,配套政策,鼓励他们多走出去到企业和社会机构培训和提高,同时社会上有着广阔的资源,可以按照人才引进的要求吸引企业中富有管理经验和人事工作经验的人士充实学校的专兼职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这样的老师拥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并对企业用人有着深刻的体验,他们的到来必然会为高校就业指导课增添一抹亮色。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对于教和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备丰富的信息和实践经验,否则教师的教学就会停留在口头说教,纸上谈兵,起不到理想效果。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资料分析法、参观讨论法、案例引导法、场景模拟法以及模拟招聘会等活动,形式新颖、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也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5]

当前我国的就业指导课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已经开始在高校就业工作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面对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和不断发展的中国,如何更加高效开展积极的就业指导工作,如何真正帮助我们的大学生做到“四个结合”,即职业规划与专业学习相结合、职业规划与社团工作相结合、职业规划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职业规划与自我管理相结合,都是值得我们所有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所需要去深入思考的,尤其面对今年世界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就更加要求我们更加积极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进行理论创新,为向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德明.我国高校职业发展教育的本土化与创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Z1):8-10.

[2]陈德明.论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室专业化支撑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6-8.

[3]刘远.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J].职业时空,2008(5):71.

[4]徐幼文.美国、日本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24):125-129.

[5]连成.体验式互动教学在大学生就业课程中的应用[J].才智,2008(15):107.

【注释】

[1]曹海峰(1979—),江苏扬州人,南京林业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