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研究》简介

《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研究》简介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华东师大教授童世骏主持的“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研究”,是2003年获准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其最终成果以专著《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研究》,由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研究》一书除“引言”、“结论”和“后记”之外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研究》简介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华东师大教授童世骏主持的“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研究”,是2003年获准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其最终成果以专著《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研究》,由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参与该项目并撰写该专著的有童世骏、杨国荣、文军、陈映芳、许纪霖、吕新雨、顾红亮、张文明、韩春雨等。

一、主要内容

来自不同学科的数十位学者通力合作研究后认为:我们的时代是传统神圣价值受到严重挑战的时代,也是精神生活空间高度开放的时代;是精神生活越来越等同于文化消费的时代,也是人们越来越有条件过一种不受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拖累的精神生活的时代。我们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中存在的危机和隐患;另一方面要采取积极措施提升和满足人们在世俗化和大众消费时代的精神需求,尤其要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在超越”观念的积极作用,用作为“非神圣化的神圣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来克服内在超越传统的内在弱点,实现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高水平协调发展。

为便于研究,课题组对“精神生活”概念得出这样一个“工作定义”:“精神生活”一方面区别于“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又包括区别于“肉体生活”的“心理生活”,区别于“经济生活”的“文化生活”,和区别于“日常生活”的“心灵生活”。根据此工作定义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包括三个部分(72个问题和子问题),分别是“精神生活条件及环境的相关调查”、“精神生活领域的调查”和“访问对象个人背景资料”。2005年暑期,在课题组成员的指导下,近100名华东师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了全国20个省市的实地调查。

二、篇章结构

课题组用实证调查、理论思辨、文本诠释和现象分析的方法,对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状况和特征进行了描述和解读。《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研究》一书除“引言”、“结论”和“后记”之外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总体叙述,包括第一章“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研究的问题和方法”和第二章“当代中国人精神调查研究的数据与分析”。第二部分是对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具体考察,包括第三章“当代中国人的个体精神生活状况”、第四章“当代中国人的公共文化生活”和第五章“当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与精神追求”。第三部分是对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文本研究,包括第六章“当代文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第七章“艺术作品与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第八章“人文学术与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第四部分是对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外部透视,即第九章“西方学术视野中的当代中国精神生活”。

三、社会影响

课题组在调查中得到的一些重要数据,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召开的几次研讨会中引起课题组成员的高度重视,其中有一些经媒体报道后引起较大反响。如在调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的看法时,课题组发现中国人的自豪感指数非常高。在关于心灵生活的调查中,得到的结果是31.4%的人选择了有某种宗教信仰的回答。从样本比例向中国总人口比例推算,得出中国具有宗教信仰的人口约3亿。上面两个调查结果经媒体披露后引起广泛注意,尤其是关于宗教信仰的那个调查结果,被国内一家中文周刊公布后,马上被一家国内主要的英文报纸作头版报道,随即引起北美、欧洲、东南亚和中国港台地区的大量媒体的相关报道。问卷中除了有一些询问被访者的信仰状况和价值观念的问题以外,还提出了一些“情境测试”问题,即设想一个具体情境,请被访者在几种可能的行动或考虑中进行选择,其中的信息可以让专家从精神生活状况的角度加以解读。

除了媒体对此课题调查结果的大量报道和本课题最终成果(即《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研究》一书)以外,此课题组成果还通过期刊论文、报纸文章、公共讲演、专业课程和内部专报等多种形式发表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