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文社科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人文社科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1—2010年是长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年。十年来,学校共签署科研项目517项,合同总额5120万元。学校是陕西省第二家成立社会科学处,并组建人文社科学术委员会的高校。
长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总结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上)

一、总体情况

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由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建校60年来,长安大学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人文社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特色高水平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6万人。

目前学校有经济管理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和体育部6个专门从事人文社科教学科研的专业学院,教师总数448人,校级以上科研机构14个,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一)主要成绩

2001—2010年是长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年。以2003年成立人文学院和2007年成立社会科学处为标志,特别是实施《长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07—2010)》以来,通过凝练方向、优化资源、精心组织,极大地调动了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推动了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实力和水平的整体提升,在队伍与团队建设、科研规模与质量、高水平论文与专著、咨政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快速发展。

1.队伍结构日趋合理,团队建设成效显著

截至2010年底,学校从事人文社科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总数为448人,其中,教授43人,副教授15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3.17%,分别是2001年的1.79、1.19和7.19倍,人员结构趋于合理。在管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语言学、经济学、法学、文学与艺术学、新闻与传播学等学科涌现出一批年富力强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在交通运输经济与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等领域形成了若干特色鲜明、具有创新能力的学术团队。在此基础上,新建了13个校级人文社科科研机构,申请立项建设了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个以专业学院(系)为基础,以省级研究基地为核心,以院、校两级科研机构为辅助的我校人文社科科研平台体系基本形成,围绕上述平台组建的创新团队正在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2.科研规模不断扩大,研究质量显著提升

十年来,学校共签署科研项目517项,合同总额5120万元。2001年,全校人文社科项目只有6项,合同额23.8万元,2010年发展到142项,合同额1532.3万元,科研规模扩展迅速。2010年,省部级以上人文社科基金立项4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1项、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15项、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14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名列陕西省第五位,教育部、陕西省基金项目均名列陕西省第四位。

3.论文、专著数量不断增长,质量显著提高

在院校两级相关制度的引导和激励下,学校人文社科学者发表论文、出版著作数量显著增加。2001—2010年期间共发表论文3496篇,出版著作272部。其中,2010年共发表学术论文340篇,其中,在CSSCI期刊源期刊上发表论文104篇,ISSHP检索收录论文数19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论文数11篇;出版著作31部,其中专著16部。

4.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影响力不断扩大

学校是以培养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工程为主的特色专业大学,按照“交叉、渗透、延伸、培育”的发展思路,学校人文社科研究近年来以地方尤其是行业发展为目标,依托工科强势,不断延伸人文社科的研究领域,在国家和地方交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发展政策以及国土资源管理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逐步成为这些领域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主要经验

回顾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发展历程,有以下几条经验值得总结:

第一,体制设计是前提。工科院校发展文科,拓展人文社科发展空间,形成人文社科发展氛围需要体制保障。根据学校特色发展目标,组建相关文科学院是聚集队伍的主要措施。同时,成立相对独立的科研管理机构,服务和规范管理文科研究项目也是实现人文社科研究快速发展的必要保障。学校是陕西省第二家成立社会科学处,并组建人文社科学术委员会的高校。这不仅体现了学校对人文社科发展的高度重视,更重要的是为人文社科工作者开展研究提供了相对独立的支撑平台。

第二,科学规划是保障。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精神,推进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快速发展,实现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社会科学处成立后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制定《长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07—2010)》。该计划除了提出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外,明确提出:到2010年使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实力进入陕西省高校前列的发展目标,并在“队伍建设、学科培育、基地建设、专项基金、条件保障以及管理创新六个方面明确提出具体的行动计划。

第三,加大投入是措施。为了全面推进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快速发展,学校不断加大自有资金的投入力度,通过工科项目提取资金先后设立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专著出版资助、学术活动专项以及国家省部级基金类项目配套资助等专项基金,鼓励教师专心从事研究,为申报国家、省部级项目提供基础支撑,发挥孵化器和推进器作用。从近年来的实施情况看,学校、省部级、国家级项目中68%左右的项目来自于学校的前期研究资助。

三、标志性成果

由于学校人文社科发展轨迹是从应用研究起步,因此人文社科的标志性成果主要体现在服务行业和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

(1)公路交通领域。2002年由学校主持,多个省市交通主管部门参与的交通部重点软科学项目:道路运输发展政策研究和道路运输发展规划研究分别成为交通部制定“十五”道路运输发展指导意见和道路运输发展规划的重要支撑,获得交通部领导的肯定。这两个项目也分别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二等奖。2004—2006年,学校率先开展公路收费政策改革研究,并首先提出货运车辆计重收费的改革思路和具体方案,先后在江苏、青海、河北、重庆等多个省市试点,取得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施货车计重收费的国家,不仅有效地遏制了公路货运车辆超载超限问题的无限蔓延,而且充分地体现了公平公正的收费原则,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也开始尝试这种收费制度。

(2)文化产业领域。学校长安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作为陕西唯一的省级文化产业重点研究基地,长期秉承“创新理论、服务地方”的核心理念,先后与文化厅、财政厅、科技厅和曲江新区管委会达成共建框架,并依托强势专业,整合学科资源,强化交叉研究,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模式。截至目前,先后承担了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等省部级科研课题7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00万元。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获各类学术奖励20余项。

(3)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方面也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其中,《政治学新论》(专著)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嬗变与开新: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研究》专著获得教育部第二届“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二等奖。多篇高水平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体现了学校在该领域快速发展的趋势。

四、“十二五”工作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秉承“传播知识、弘扬文化、继承传统、创造文明”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宗旨,紧密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继续坚持“交叉、渗透、延伸、培育”原则,在“十二五”时期内,以“特色发展、夯实基础、注重应用、加强交流”为重点,努力提升长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核心竞争力。

1.建设目标

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这一目标,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十一五”以来取得的成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原则,以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推动人文社科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促进学术团队与学科体系的良性发展;加强硬件建设,优化配置资源,挖掘潜力学科,凝练研究方向,培育新的学术生长点,形成教学科研、学术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一体化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大力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在突破区域化和行业化的基础上向国际化方向迈进。到2015年,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实力达到陕西省高校前列,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

2.主要任务

(1)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进一步发展特色鲜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论体系,全面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2)通过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学术领军人物,培养一批功底深厚、国内影响较大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批特色鲜明、潜力巨大的学术骨干。

(3)重点扶持具有前瞻性、战略性与全局性影响的研究领域与研究团队,争取产生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打造一批省内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特色学科领域或研究方向,并朝国际化方向迈进。

(4)以提升研究质量和创新水平为宗旨,持续支持方向凝练、目标明确的基础理论研究,重点支持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优先支持重大攻关项目研究。

(5)围绕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积极进行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逐步形成特定领域研究的比较优势,在区域、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力,成为各级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6)进一步完善人文社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以鼓励创新为导向的评价制度,形成科学的学术研究评价体系;实行以学院为单位的学术目标责任制,实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由数量增长向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重的转变,为我校人文社科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7)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人文社科研究环境,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强化长安大学的人文精神,树立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目标的价值导向和人生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