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山丹艾黎博物馆

山丹艾黎博物馆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山丹艾黎博物馆座落于山丹县城文化街,是一座中西结合、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物。为了纪念这位国际友人的突出贡献和陈列捐赠的历史文物,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2年6月拨款49.3万元,修建了艾黎捐赠文物纪念馆,并分两期完成。现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级旅游景点。1944年12月学校迁至甘肃山丹县,1949年后艾黎定居北京,将自己收藏的3700多件古文物捐赠给山丹,1984年,他又倡议兴建了山丹培黎图书馆,并不断为该馆捐赠图书。
山丹艾黎博物馆_悦读甘州·畅游

山丹艾黎博物馆

山丹艾黎博物馆座落于山丹县城文化街,是一座中西结合、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物。布局平面呈现四合院式,建筑面积1126平方米。内置六个展室,分别展出路易·艾黎生平图片、实物、艾黎捐赠文物和山丹出土文物。

山丹艾黎博物馆

路易·艾黎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山丹创办了培黎学校,在山丹生活和从事教育工作近10年,为中国和甘肃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并与山丹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视山丹为第二故乡。他在中国五十多年期间,精心收集珍藏了数千件中国历史文物,其中有不少是国家珍宝。1980年3月,艾黎将自己在华几十年中收藏的20多类共5000多件文物全部捐献给山丹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国际友人的突出贡献和陈列捐赠的历史文物,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2年6月拨款49.3万元,修建了艾黎捐赠文物纪念馆,并分两期完成。第一期工程于1982年6月竣工开馆,第二期工程于1984年9月完工。现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级旅游景点。

艾黎、何克陵园坐东向西,为长方形,占地2200平方米。陵园西南侧是何克碑亭,亭内正中为中国工合协会为培校竖立的纪念碑。亭前阶下有一小碑,上面是当年艾黎请人刻的一位英国诗人的诗:

“色彩绚丽的生命啊光辉又温暖,为了它人们一直奋发向前。他已逝去了,从此不再奋战,在战斗中逝去的生命却更加灿烂!”

墓道与大门相通,墓道尽头为英式攒尖顶纪念碑,上镌“艾黎、何克陵墓”。墓在碑前2.8米的平台上,南为艾黎,北为何克,两墓相距5米。这两位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毕生精力的国际友人,相伴长眠在这里。他们的创业精神将世代永存,他们为之献身的事业会后继有人。邓小平同志题写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镌刻在陵园大理石照壁内侧。

路易·艾黎出生于新西兰,1927年抵达上海,随即投身中国革命,并参加了上海第一个国际性马克思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联系。1938年,艾黎与斯诺一起发起、创办支援抗战的“工业合作社”(简称“工合”)。在他们的积极推动下,“工合”运动蓬勃发展。1941年,艾黎又创办了“培黎工艺技术学校”,地址在陕西宝鸡双十铺。1944年12月学校迁至甘肃山丹县,1949年后艾黎定居北京,将自己收藏的3700多件古文物捐赠给山丹,1984年,他又倡议兴建了山丹培黎图书馆,并不断为该馆捐赠图书。1987年12月27日,艾黎在北京病逝,遗言归葬山丹,遂与何克葬在同一陵园。

何克出身于英国贵族,毕业于牛津大学沃德姆学院。1938年随姑母游历至上海,并以美国合众国际社自由撰稿记者身份居留中国,进一步考察中国社会。当他了解到“工合”运动的意义后,便积极参与“工合”的工作。1942年与艾黎认识,被聘为校长,学校迁到山丹后,何克改任教导主任。不料何克在一次平整球场中脚趾碰破,染上了破伤风。在弥留之际,他让艾黎替写遗书:把自己的全部遗物,包括照相机、手表、留声机、书籍等,能用的留给师生,没用的一律拍卖,以缓和学校经济困难的状况。1945年7月22日,这位常穿着麻鞋的培校“保姆”,停止了呼吸,当时年仅30岁。全体师生悲恸万分,将他安葬在美丽的南湖北侧。

艾黎、何克墓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