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气象与花卉种植的关系

气象与花卉种植的关系

时间:2022-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些草本花卉的生长和开花受日较差温度的影响。寒害是指温度在0℃以上,但低于花卉的生长下限温时,花卉所受到的危害。受害的花卉主要是原产热带或亚热带的花卉。花卉在露地生长时,由于霜的出现而使花卉受害,称为霜害。因此,二年生草本花卉特别要预防秋季早霜和春季晚霜的危害。昼夜长短交替变化的规律,称为光周期现象。长日照花卉以原产温带或寒带的花卉为多,一般每天需要12小时以上光照才能开花。
气象与花卉种植的关系_气象与花卉

第三节 气象与花卉种植的关系

一、温度与花卉养殖

温度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不同花卉种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同时,花卉在不同的栽培阶段对温度的需求也不相同。

(一)气温对花卉的影响

⒈温度三基点

温度三基点是指花卉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下限温、适中温和上限温。也就是花卉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最适宜温度和维持生命所能忍受的最高温度。

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的花卉,生长所需的温度三基点比较高。温度高于上限温或低于下限温,都不利于花卉的生长发育,甚至使花卉受到伤害或使花卉死亡。例如,茉莉、红鹤芋、扶桑猪笼草、卡特兰等在寒冷地区容易受冻落叶而死。原生长在夏季气温不太高的高山花卉,如报春花、倒挂金钟、比利时杜鹃、四季秋海棠等,在炎热地区生长不良,度夏困难。

另外,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生长的温度三基点也不相同。如先花后叶的纳里花、石蒜、秋水仙等和先叶后花的仙客来、朱顶红、大花君子兰等,也有花叶齐发的。同一器官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温度需求也不相同。例如郁金香,花芽和形成花芽的适温为20℃,花茎的生长适温为13℃。水仙花发芽时需30℃,花茎露头时为10℃,花茎伸出时为8℃。

花卉在开花过程中也因温度高低的变化导致花色的深浅变化。如扶桑、月季、大丽菊等花朵在适温下呈浅色,在秋冬季温度较低时呈深色。

⒉气温日较差

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出现的最高温和最低温的两者之差。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花卉的生长发育。白天气温高,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晚间气温低,减少呼吸作用所消耗能量,使有机物质积累加快。但这个温差以不超过花卉所能忍受的范围为宜。一些草本花卉的生长和开花受日较差温度的影响。例如雏菊在生长过程中,夜间温度在10℃以下时生长最快,当夜间温度超过15℃时生长往往受阻,甚至会枯死。

⒊春化作用

某些花卉在某个发育阶段,特别在发芽后不久,由于低温的作用而促进花芽形成,这种现象称为春化作用。特别在秋播草本花卉中表现十分明显,种子发芽后在幼苗期必须经过一段低温,才能开花结果。如蒲包花、报春花、瓜叶菊等在温暖的南方栽培必须经过低温处理后才能开花,或者由北方育苗通过春化后在南方栽培也能正常开花。同样,木本花卉梅花、寿星桃等,7—8月形成花芽后必须经过一段低温期才能正常开花。山茶花芽形成需25℃以上温度,而生长开花只需10℃以上。

(二)不良温度对花卉的危害

不良气温对花卉的危害,大体上可分为寒害、霜害和冻害、灼伤4种。花卉受低温的伤害,除了外界气温的因素外,还取决于花卉品种抵抗低温的能力,同一品种在不同发育阶段,抗低温的能力也不同。休眠期抗性最强,营养生长期居中,生殖阶段抗性最弱。

1.寒害

寒害是指温度在0℃以上,但低于花卉的生长下限温时,花卉所受到的危害。低温引起花卉生理活动的障碍,细胞原生质的生命力降低,根的吸收能力衰退。受害的花卉主要是原产热带或亚热带的花卉。寒害最常见的症状是变色、坏死及表面出现斑点。木本花卉还会出现芽枯、嫩枝、叶片萎蔫、顶枯、破皮流胶及落叶等现象。例如热带、亚热带的喜温花卉蝴蝶兰、万带兰、文心兰、变叶木等,最低温为12℃,当气温降到3—5℃时,就会造成寒害,如果降温时间短,恢复常温后,还可复苏,时间长则受寒害。

2.霜害

气温或地表温度下降到0℃时,空气中过饱和的水汽凝结成霜。花卉在露地生长时,由于霜的出现而使花卉受害,称为霜害。花卉遭受霜害后,受害叶片呈水浸状,解冻后软化萎蔫,不久即脱落。木本花卉幼芽受冻后变为黑色,花器呈水浸状,花瓣变色脱落。当气温降到0℃时,植物细胞间隙会结冰。如气温回升很快,细胞来不及吸取蒸发掉的水分,会造成植株脱水而枯干死亡。因此,二年生草本花卉特别要预防秋季早霜和春季晚霜的危害。

3.冻害

冻害是指花卉体温降至冰点以下,细胞间隙结冰所引起的伤害。冻害常将草本花卉冻死,将一些木本花卉树皮冻裂、枝枯或者冻伤树根。

4.灼伤

某些温带花卉如翠菊、春兰、鹅掌柴、肾蕨等,不适应酷热,在强光之下会叶黄脱落,进入半休眠状态。

另外,气温对花的开放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各种花卉的花芽分化都需要一定的温度。秋播的草花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后,才能形成花芽,并进一步开花。春播的一年生草花必须经过适当的高温才能形成花芽。

二、光照与花卉

光照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源泉。大地上光线来源于太阳,太阳是世界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最重要条件。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投射到地面上产生两种效应,即热效应和光效应。热效应和光效应对花卉都有很大影响。

(一)光的种类

对花卉影响最大的是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

1.可见光

可见光是花卉进行光合作用的能源。从太阳光的七色光带中,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是红橙光和蓝紫光,而绿光几乎全被反射,故叶呈绿色。为了培育优质花卉幼苗,用浅蓝色乙烯塑料覆盖育苗比白色薄膜为好。例如兰花在蓝光下生长快而健壮。

2.紫外线

紫外线是紫光以外的不可见光,不能透过普通玻璃。波长较长的紫外线,能促进种子发芽和有利于花朵着色。例如生长在云南的山茶花的花色特别艳丽,就是紫外线的作用。而波长较短的部分既能抑制花卉徒长,又能杀死病菌孢子,提高种子发芽率。

⒊红外线

红外线是红光以外的不可见光。它是一种热线。它能增高地温和气温,提供花卉所需要的热量。

太阳光照射植物时,有直射光和散射光。晴天的光照由直射光和散射光组成,阴天时只有散射光。散射光对花卉栽培一般比较有利,过强的直射光往往对花卉有害。植物在生长期间若缺乏光照或光照不足,症状十分明显,即茎叶生长不良、柔弱,开花不茂盛或者不开花。

(二)光照时间

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光照时间,是指在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太阳所照射的时间。昼夜长短交替变化的规律,称为光周期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春天开兰花,秋季开菊花,主要是受光周期的影响。

根据花卉对光周期的反应,常分为长日照花卉、中日照花卉和短日照花卉三类。

1.长日照花卉

长日照花卉以原产温带或寒带的花卉为多,一般每天需要12小时以上光照才能开花。如北方春夏季开花的金鱼草、碗莲等。

2.短日照花卉

短日照花卉包括多数原产热带、亚热带的花卉,每天光照少于12小时的条件下才能孕蕾开花。如北方秋冬开花的一品红、菊花等。

3.中日照花卉

中日照花卉的孕蕾开花对日照要求不严,黑夜长短对形成花芽无明显影响。如香石竹、仙客来、矮牵牛等。

利用花卉开花需光照时长不同的特性,可人为地控制花期,使花卉提早或延迟开花,达到全年供应商品盆花。

(三)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能量,常以照度勒克司(lx)表示。根据花卉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常分为阳性花卉、阴性花卉和中性花卉三类。

1.阳性花卉

阳性花卉一般在较强的光照下才能生长健壮,在光照充足条件下生长发育和开花。如一二年生草花,月季,菊花,茉莉,碗莲,一品红等。

2.阴性花卉

阴性花卉指适合于光照不充足或散射光条件下生长的花卉。不能忍受强光直射,一般在庇荫度50%以上的弱光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如观音莲,螟叶秋海棠,花叶芋,黛粉叶,肾蕨,天鹅绒竹芋等。

3.中性花卉

中性花卉指在光照充足条件下生长最好,稍受庇荫时生长也不致减弱的植物,如扶桑,长春花,新几内亚凤仙,天竺葵,比利时杜鹃等。

一般来说,观叶植物要求低光照度。强光下,叶片增厚,叶色变淡,容易灼伤。观花植物要求充足阳光,才能形成花蕾,花色鲜艳。

对某些花卉植物来说,光照的强弱对其绽开与否有极为明显的影响。如草茉莉在傍晚弱光时开放,到第二天日出即闭合;昙花也一般在晚上开放;而半支莲、酢浆草则必须在强光下才能绽开,日落后就闭合了。为了确切地说明开花时间和光线强弱有关的关系,18世纪世界著名的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根据各种不同花卉的开花时间,顺时针排列在一个精心设计的花坛里,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花时钟”。现将几种花卉花蕾开放的时间摘录如下,从中可看出不同花卉开花时对光线强弱的要求,在栽花时可想法满足其开花对光照的要求,也可作为欣赏花卉时的参考:

3时——蛇床花开;4时——牵牛花开;

5时——蔷薇花开;6时——龙葵花开;

7时——芍药花开;8时——莲花开;

9时——半支莲开;10时——马齿苋开;

16时——万寿菊开;17时——茉莉花开;

18时——烟草花开;19时——剪秋罗开;

20时——夜来香开;21时——昙花开。

三、空气质量对花卉生长的影响

空气环境与花卉植物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影响最大的因素主要是如下几种:

(一)氧气

空气中一般氧气占21%左右。花卉的各部分都需要进行呼吸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特别是种子萌发、花朵开放时呼吸作用特别旺盛。所以种子不能长时间泡在水中,否则会因缺氧而不能发芽。土壤积水或板结也会造成缺氧,而使根系呼吸困难造成生长不良,严重时引起烂根等现象,所以需要经常松土、清除积水,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的氧气。

(二)二氧化碳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少,约为0.03%,它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高10倍以内时,光合作用速度随着增加。但过量时反而会使光合作用受抑制。

(三)有害气体

在工矿区周围空气常被污染,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气、一氧化碳等,这些气体即使含量极微,对花卉生长也十分有害。有害气体对花卉的伤害分为急性伤害、慢性伤害、不可见伤害三种。急性伤害往往在短时间内使叶或花产生坏死斑点或凋落。慢性伤害使叶变小变形,并使花期推迟或使花卉开花少、小,甚至不开花结实。不可见伤害又称为生理性伤害,看不到外部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活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一些合成分解代谢均受到抑制或减弱。

四、水分和空气湿度对花卉的影响

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少的物质,也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需条件。植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的参与,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矿物营养的吸收、运转和合成等。通过水的作用,能维持细胞的膨压,使枝条挺拔、叶片开展、花朵丰满。同时,植物还依靠叶面的水分蒸腾来调节本身体温。花卉种类繁多,由于原产地环境条件差异很大,对需水量差异较大。根据花卉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旱生类

这类花卉具有强抗旱性,能忍受较长的空气或土壤干燥。其叶片往往变小或退化成刺状、毛状或肉质化,根系较发达,吸水力强,耐旱。栽培这类花卉应注意排水,如土壤中含水过多,同样产生危害,影响根系生长和发育。

(二)水生类

这类花卉生长于淡水中,其根或根茎能忍耐氧的缺乏,如碗莲等,若缺乏水分就难于生存。

(三)中生类

这类花卉需要在湿润土壤中生长,生长期需要适当的水分和空气湿度。大部分盆栽花卉属于这一类。

适宜的湿度是花卉生长的重要保证。一般来说,土壤湿度以含水量60—70%为宜,超过80%则土壤空气含量少,根呼吸作用受抑制,花卉生长受影响。

花卉对空气湿度也有一定要求。喜湿盆栽花卉如卡特兰、蝴蝶兰、石斛、龟背竹等,均需保证较高的空气湿度,约70—80%。中湿花卉如茉莉、扶桑、龙吐珠等,要求空气湿度不低于60%。上述盆栽花卉如果长期处在干旱的环境中,叶子就会发黄或发红,变小、变薄并卷曲,或叶片干焦。它们喜欢经常给叶面及周围地面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但土壤湿度不宜过大,如长期湿度过大,则表皮易变薄,且易发生腐烂凋萎。有的叶面有较厚的茸毛,如螟叶秋海棠、大岩桐等,水落上不易蒸发,使叶片易腐烂。一般来说,要求高温的盆栽花卉,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也相对要高。

湿度对开花也有很大影响,过低会使花期变短,花色变淡,但过高也会引起花瓣霉烂。同时,开花时必须避免过多水分喷洒在花上,以免因受精不良,影响结实率。

增加湿度的有效办法,是向叶面和植株周围地面喷水。除增加空气湿度外,还能降低气温,减少水分蒸发,冲洗叶面灰尘、污物,有利于叶片呼吸,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改变盆栽花卉的水分状况,防止嫩叶枯焦、花卉早凋。喷水一般应在浇水之后,以喷湿叶面和地面为度,尽量避免增加盆土的水分。盛开的花朵和茸毛较多的花卉,都不宜喷水。喷水的目的是为营造适宜花卉生长的局部小气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