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肉搜索’第一案”带给我们的警示

“‘人肉搜索’第一案”带给我们的警示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12月18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有“‘人肉搜索’第一案”之称的王菲诉三网站案作出一审判决,“北飞的候鸟”非经营性网站和北京凌云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网站被判侵权,海南天涯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获免责。“人肉搜索”的正面作用不可否定。这些说明,“人肉搜索”是不可或缺的舆论监督。“‘人肉搜索’第一案”告诉我们网络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慎重对待。

案例四 “‘人肉搜索’第一案”带给我们的警示

【案例呈现】

2008年12月18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有“‘人肉搜索’第一案”之称的王菲诉三网站案作出一审判决,“北飞的候鸟”非经营性网站和北京凌云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网站被判侵权,海南天涯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获免责。值得关注的是,朝阳区法院民一庭庭长陈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法院不是全盘否定‘人肉搜索’,法院只是不支持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人肉搜索’。”(见2008年12月22日《中国青年报》)这一判例,无疑具有典型的警示意义,也说明“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

所谓“人肉搜索”,就是指更多地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的一种机制,或以因特网为媒介,一人提问、八方回应,查找某人身份、追寻某事真相的网民运动。时下,对“人肉搜索”存在正反两方针锋相对的观点:一方认为它不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一些事件背后的真相,而且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充分发动了人际网络的力量,将互联网“互助、分享”的精神发扬光大;反对一方认为,未经授权公开资料是对隐私权赤裸裸的侵犯,而“人肉搜索”的参与者们有成长为网络暴民的趋势。实际上,正反双方的意见都有道理,只不过一方强调了其积极作用,而另一方强调了其消极作用而已。笔者则认为,对“人肉搜索”不能做简单的取舍,需要的是搜索者和网民把握好底线,强化网络监督和法律的规范。

“人肉搜索”的正面作用不可否定。百度、谷歌等网络搜索引擎无疑具有强大的功能,能够高效快速地搜索到网民所需要的大量信息,但搜索引擎的人工智能并不完善,且很难甄别刻意的、修饰过的信息。“人肉搜索”通过动员大量的网民人工参与,能够尽快获取搜索引擎无法提供的相关信息,它可以使犯罪分子原形毕露,使交通肇事逃逸者无法遁形,让无良官员的劣迹暴露于阳光之下……2007年10月3日,陕西农民周正龙自称拍到了野生华南虎。11月15日,有网友称虎照中的虎与自家所挂的年画虎极其相似。2008年6月29日,“野生华南虎照片”终于被认定为假照片。2008年3月29日,郑州两名女生在保罗国际店剪发后,被要价1.2万元。网友搜索出保罗国际的注册信息、固话、手机号以及汽车牌照。4月3日,保罗国际被停业整顿。2008年10月11日,哈尔滨6名警察因故将一男子殴打致死。随后,网友将双方的背景身份一一搜出,有力地推动了案件侦破。南京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因为在会议上一番“查处降价房地产商”的言论,立即遭到“人肉搜索”,其抽天价烟、戴名牌表、开凯迪拉克、表弟是房地产商、儿子开装饰材料公司等信息很快曝光,纪委也介入调查。从陕西周老虎到郑州天价头,从警察打人到局长抽天价烟……2007年到2008年,这些违法乱纪事件开始时均在网上引发质疑,随着媒体的介入,事实真相被层层剥开。这些说明,“人肉搜索”是不可或缺的舆论监督

“人肉搜索”的负面效应不可忽视。仅以北京王菲状告“北飞的候鸟”等3家网站侵犯个人隐私权案件为例。尽管王菲背离社会道德标准搞“婚外情”,导致妻子跳楼自杀受到法院批评和舆论谴责,但由于“人肉搜索”,王菲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及第三者东某的个人信息逐渐在网上被披露,并受到网民的谩骂、攻击,部分网民还到王菲父母的住宅进行骚扰,在门口刷写、张贴“逼死贤妻”、“血债血偿”的标语,所在单位将其辞退,因此法院判决其中两家网站侵权,并判令删除相关文章、图片,作出道歉、赔偿。对一审判决,被告方律师准备要上诉,因此这一案件还不是终审判决,但“人肉搜索”及网络如何避免侵犯个人隐私权的问题,已经不能不引起网民的警醒了。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网络通缉令”,通过剥茧抽丝的方法,使网民人人可以成为福尔摩斯,但它经常同个人隐私相关联,也很容易触及法律和道德底线。因此,对他人隐私搜索及网上披露须审慎行事,而网络监督的强化同样不可或缺,“‘人肉搜索’第一案”无疑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案例讨论】

1.“‘人肉搜索’第一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大学生应如何正确利用网络技术?

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两重性?

【案例点评】

“‘人肉搜索’第一案”告诉我们网络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慎重对待。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引领潮流的大学生,更是无“网”而不胜,网络对于他们是一个挡不住诱惑的新奇世界。但网络同其他科学技术一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当代大学生在享受着网络给自己带来的诸多方便与快捷、知识与乐趣的同时,其身心正承受着网络带给他们的“煎熬”。据调查统计,大学生的“触网率”在90%以上,有的高校甚至达到100%。那么,大学生上网都干什么呢?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主要用于聊天者占34%,主要用于玩游戏者占28%,主要用于查资料者占30%,其他占8%。如此看来,62%的大学生在网上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然而,上网娱乐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副作用正日益显现,一些大学生由于长期沉溺在虚拟世界和网络游戏中,造成现实中人际关系淡漠,学业荒废,精神萎靡,体质下降……因网络而走向极端的案例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屡见不鲜。要克服当前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发挥其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正面效应,必须大力加强网络文明教育,引导大学生明确上网的目的和意义,理智地看待网络的作用,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之风,文明健康地上网。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网络世界里,大学生网民要学会筛选有用的信息,让网络为我所用。要正视网络的负面效应,提高自身抗污染的能力。自觉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在时间上自己限制自己,不沉溺于脱离现实的虚拟世界,使自己不仅是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者,更是计算机网络的建设者和真正的主人。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也不例外。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而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但是,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后果。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还有一种情形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当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给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带来重大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全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科技实力显著提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缩小,部分领域进入世界前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科学技术在给我国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益处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在当代中国,我们应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促进实现人与自然、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教学建议】

1.本案例可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第二节的辅助教学。

2.结合实际情况,可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人肉搜索’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的讨论或辩论,以加强对科学技术的两重性的认识。

(作者:黄沁茗、刘小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